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638章

顺明-第638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人事司落到颜继祖头上的时候,当真是让他受宠若惊,人事司顾名思义,那是负责胶州营体系的官员升迁任免,这可是大明吏部尚书的职权,当真是权重无比,不过对这个职权,李孟亲自有交待,该司的主要任务是把目前胶州营占领的范围内,所有待命和在职的官员士子做成档案登记。

目前地盘急速的扩大,继续留用原有的大明官员仅仅是暂时的过渡性做法,如果还是使用他们,那齐王和崇祯就没什么区别了,现在的问题是,陕西、河南两处,就算连大明的官员也是缺额严重。

在这样情况下,山东必须用自己的人员顶上去,尽管李孟早就是用屯田田庄吸纳大批的士子在其中学习,可想要尽可能有效的任命分配,还要有一个相对正规系统的体系来整理和统计。

人事司就是做这个的,尽管在名义上的职权还有任命和考核官员的职司,但李孟明确的命令,人事任命这一点是由齐王进行,首辅和各司主办以及其余高品官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而且这人事司将来职权还会有相应的变化,但得到了这个职位的颜继祖已经是心满意足,他知道这个地位代表着什么,将来就算是有变化,也会给自己带来相应的地位和人脉。

登记录入士子,那等于是决定在齐王统治的范围之内决定谁能做官谁不能做官,这是何等的权力和荣耀。

不过,人事司在成立之后,就被加上了这样那样的限制,其中清查司的大批人员审核着人事司的一切程序,并且把其中重要的报到更上面去复审,学到了老太监刘福来那套规程的女官们负责的盯着颜继祖和人事司的官员,防止出现问题。

这也是李孟的无奈之举,目前手下的这些人之中,只有颜继祖有在吏部工作的经验,吏部都给事中,这个职务代表着大明官员系统的最精英,也只有先让颜继祖做下去了。

除却上面这些机构之外,还有专门负责李孟直属的几个机构,负责内务和情报的清查司自然是直辖,还有一个新成立的机构是秘书监,这些都是直属于齐王府的文吏书办还有顾问等等,胶州营主簿袁文宏则是秘书监的主办。

各个司衙门还有秘书监的主办,以及齐王相,这些官员组成内阁,商议齐王统辖范围内的各项大政和重要的人事任命,形成决议后交齐王裁决。

地方上,基本上就摒弃了布政使司这一个机构,而把这个体系并入巡抚官署,目前的直隶巡抚柳清扬,山东巡抚柳清嵩两人都是领着原来的布政司班子治理地方,原来的布政使和左右参政则是作为负责专门方面的副巡抚履行职责。

省的划分依旧是维持不便,不过地方上的治理分成两套系统,城中的大明原有官制保持不变,但仅仅是管理所在城池,城外则是由田政司的屯田田庄分片负责。

地方上的层级也有微调,把州和县的级别划为同等,州官仅在行政级别上高于县官,但不再有管辖县的权力,但也有特别繁荣的州是直辖州的身份,直辖州的官员比一府官员低半级,直辖州和府是平等地位,都是向该省巡抚负责。

柳清扬和柳清嵩早就是李孟夹袋中的人物,这次的任命并不让人意外,倒是李仙风那边有些特殊,李孟的任命是河南巡抚并暂代陕西巡抚,陕西和河南两省之地,彼此相连的地方也就是潼关一处,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这时候,陕西将军赵能已经是率军出发,赵能的能力有限,陕西又是纷乱之地,各地州府大都是在流民之乱中毁掉,就算是平定地方,也需要重新的建立新的地方官系统,李仙风的任务就是协助重建。

两处肯定不可能是长久兼任,但李孟对李仙风的重视却明显的表露了出来,对这个,颜继祖颇为的嫉妒,这可是明摆着的事情,陕西、河南不可能一个人长久统管,等重建的任务结束之后,也不可能呆在河南巡抚的位置上,肯定会有一个更高的位置等着他,看来就是内阁某司的主办了,会不会和自己这边冲突,也是难说。

南直隶江北地这一块,肯定要单独拿出来的,这个位置可是很多人盯着眼红,扬州方家的方应仁和方应孝都是盯着这一块地方,想要给自己活动下来,能在新朝为一方督抚,封疆大吏,自己家的十代富贵又是能保证了。

但方应仁银子泼水一般的花出去,大部分银子却被退了回来,那个位置,根本没有多人能说上话。

在地方官的任免中,有两个职位的人很有趣,一个是新任济南知府,这是还不满二十的苏安琪担任,再就是莱州府知府,熬了好多年的吴文颂总算坐上了这个位置。

齐王系统中,专门负责军事的另有一套系统,都元帅府,全名是都督天下兵马元帅府,下辖各军。

和平时节,都元帅府就是按照大明兵部的模式运转,战时则是直接变成统帅府,统领各军出战,调配所有能调用的资源和力量。都元帅一职自然是由李孟兼任,其余各项军事体制变化不大。

有变化的是朝鲜驻屯军那边,二月份启航的船队除却援兵和军资之外,其余还有李孟的一项任命,朝鲜驻屯军统领王海,为辽宁将军,兼管关外及朝鲜军务。

这套新的系统和大明官制和行政系统颇为不同,很多人都颇有兴味的研究,琢磨着到底是什么司对应着大明什么部,什么职位对应大明的什么官职,颜继祖这个,已经被认为是齐王的吏部尚书了。

但对于这官制官职的研究和非议,比起“无主田地处置发卖策”引起的轰动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济南发布命令,传文属地各处,又从属地传播到其他各省,四月初,该知道的就都知道了,天下间的士绅富贵阶层沸腾了。

第527章 多头并进

四月初,陕西将军赵能率领两万五千登莱军已经是过了潼关,明军的守关将领率军投降,经过河南境内的时候,陕豫巡抚李仙风给他补上了八千豫兵,剩下的缺额就等赵能去陕西之后就地招兵改编。

从山东到陕西,即便是通过河南,也不可能保证一个完整的后勤运输线路,就算是有黄河水路的转运,也是耗费太过巨大了。

好在山西现在有一群战战兢兢又不知道如何跟大帅表现的豪商,财贸司下属灵山商行的大掌柜侯山在二月初就赶到山西,在那里调配军需。

那些豪商可以调动大量的物资,并且山陕之地又是熟门熟路,在赵能率领的陕西军过了陕州之后,剩下的军资供给就交给他们负责,按照赵能飞马送回来的信中,这些晋商做的很不错。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军负责前方的情报,这些晋商因为和东西蒙古的生意,还有和陕西官府以及流贼做的那些黑市的生意,对陕西的地面精熟,跟官员和各方势力更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晋商们在平遥被屠之后已经是吓破了胆子,这之后也不是没想过找些法子对付山东,可草原上的大部落被山东一点点的抓在手中,山西周围的省份逐渐的被山东吞并,他们没有一点的反抗之意,反倒是开始担心会不会在天下平定后被清算,要这山东单纯是个武力集团那倒还罢了。

这些武夫总归会依赖商人们的转运和贸易,可胶州营还是一个商业集团,手里有巨量的资金,又有闽商和淮商的同盟支持,这是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灭掉晋商,对李孟没什么坏处,也没什么妨碍。

担心被清算的晋商们突然发现山东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这当真是欣喜若狂,能出力的不能出力的纷纷去帮忙。

除却情报之外,帮助山东盐帮系统和陕西的各种势力联系,劝降那些死硬的官员,和当地残存的大族搞好关系等等等等,真是给山东节省了很多的力气。

赵能进军陕西,唯一的不和谐音也就是陕豫巡抚李仙风了,尽管他也知道这是齐王的信任,可这个位置还是让他感觉自己被架在火上烤,现在山东的地盘不过是五省之地,他一个人居然就管了两个最大的省份。

当然,他现在要负责陈六和赵能两名将军的后勤和供应,统管两省也是为了权责统一,可这等凶险位置,谁要在齐王跟前歪歪嘴,稍有不测,那就是杀头灭族的风险,结果是每天除却忙碌这忙不完的事情之外,还要给齐王接连去信,说自己负责两省,实在是逾越,请齐王尽快安排陕西巡抚的人选。

对李仙风的这个请求李孟根本是懒得理会,四月上旬,他自己也是忙碌的焦头烂额,陈六的部队已经是推进到了距离汉水三十里的双沟口,现在已经是把大营扎在那里,准备襄阳的攻城战。

中原军主将陈六也是写急信给济南,请求大帅调拨十六磅野战炮到那边,这样的炮最起码需要十门,襄阳城天下雄城,顺军又不是明军那么草包,很难用什么计策来骗开城门,按照过汉水去侦察的探子回报,现在襄阳城外,竟然是模仿山东修筑的各种攻势,在襄阳城的外面修筑了一圈的工事和砦堡,以及拒马壕沟。

对付这样的城防,长矛和火铳显然不会有什么用处了,陈六也是想的明白,那只能是用大炮敲开。

兵器制造局已经打算在南阳府开设工场,专门给中原军铸造大炮,这场战斗,恐怕打不成什么速决战了,近七十门火炮和弹药也是已经装船启运,进一步加强中原军的战力。

山东的兖州和东昌两府,南直隶的徐州和淮安两府,一共编练了六千的士兵出来,但这些人并不是为了补充平南将军马罡的苏北军,而是在三月底的时候在分批在海州和胶州上船,被郑家的船队运往朝鲜,补充到朝鲜驻屯军之中去。

按照王海送来长达几十页的报告文书上说,经过山东盐帮的探子在辽东之地的煽动,辽地的汉民差不多有五万多人经由各种途径进入了朝鲜北部。

这也是因为满州鞑虏大部分的力量都是集中在盛京和辽阳的西面和蒙古对峙,对辽镇其余的地方控制就放松了许多,而且很多女真人都是重新从这边朝着吉林和宁古塔那边走,说是这边不安稳了,还是回老林子安生点。

这样的情况,自然对下面的控制也放松了许多,汉民的逃亡也是渐渐的控制不住,对于这些汉民,王海没什么新鲜的政策来做,直接就是照搬山东的法子,设立屯田田庄,大批曾经和鞑虏有关系的朝鲜地主官吏,家产、田产被罚没,朝鲜出现了大批大批的无地流民。

但这些人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无地之后马上被强制的编入屯田田庄,汉人和朝鲜人差不多是一比四的比例。

朝鲜屯田户生产出来的粮食,除却维持他们温饱的部分之外,其余的全部被征收走,而过来投奔的汉民生产任务轻松许多,但享受朝鲜屯田户供养的代价是服兵役,汉民青壮的八成都被编入了屯田田庄的护庄队和军队,他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武力来维持自己的安全和处境。

除却屯田田庄的出产之外,汉城以北的赋税和粮食,朝鲜国的小朝廷自己已经是控制不了了,这些都被朝鲜驻屯军强行的征发,作为自己的补充。

也就是说,王海除却带到朝鲜的五千兵马之外,还能动员将近两万的青壮投入战斗,只是缺乏足够的武器和训练,从正月之后组织的海运,运送过去的物资和生产工具就是解决这个的。

在王海送来的报告上也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不知道怎么的,那些汉民中人有人知道朝鲜驻屯军并不是朝廷派来的军队,看着王海在朝鲜搞起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