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620章

顺明-第620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我将令,本军第四团第五团前往叶县一带驻防,命令陈六即刻率兵进入南阳府,追击李闯是次要,给他两个目标,打下南阳是次功,若是能在明年正月之前打下新野,那就是头功!”

新野之地,是河南和湖广的要冲,襄阳是南北枢纽,天下雄城,可要从襄阳向北,进入河南,新野是必经之地,以陈六部队的实力,只要是能扼守住新野,就等于是把顺军堵在了湖广之中。

“豫北游击袁时中本部兵马留置开封编练,带第三团、第四团、第五团,去往河南府肃清顺军残部,贾大山自领本部兵马去往汝宁府肃清残部。”

袁文宏运笔如飞,一一记录,不过还是开口提醒李孟说道:

“大帅,自从咱们胶州营进入河南以来,河南几府的士绅义民纷纷响应,这几日,从各处传来的消息,说是河南府、南阳府、汝宁府三处几乎是义民处处,到处揭竿而起,以迎王师,这些力量……”

说这话的袁文宏丝毫没什么激动和兴奋,李孟脸上也是漠然,甚至还有几分怒色,冷声开口说道:

“这些人,说是地方上的士绅,还不如说是山上的匪盗,地方上本就残破不堪,李闯那边糟践一次,现在他们又要糟践一次……算了算了,这事情叫清查司那边的人去操持办理,闹得厉害的,让陈六一并剿了!”

河南这边,是全天遭灾最严重的省份,天灾不去说,流贼的几股大势力,几乎都是河南各处的兵马。

流民闹的厉害,乡绅地主们也是要武装自保,纷纷上山立寨,和顺军武装对抗,在山上久了,彼此之间也是互相吞并仇杀,并且也有些草莽习气,和那些绿林盗匪沾染了差不多的毛病。

在他们眼中看来,山下那些州府县城的百姓,都是被流贼李闯带坏的逆贼反民,对他们动手丝毫不用客气,直接杀光了利索。

这些人是见风使舵的好手,尽管和顺军有刻骨深仇,可顺军强大的时候他们也不去招惹,尽管自称是大明的忠臣义子,可小股的明军还经常被他们打劫。

现在闯王率领的大军主力被歼灭,山东又是鼎盛强军,他们自然知道去依附投诚,可也有负效果,那就是自以为自己翻身在望,一直是不敢招惹的顺军也是崩溃虚弱,他们的行事就开始肆无忌惮起来。

高杰当时的行动和这些人非常的合拍,他们也想趁着胶州营大军过来之后,多捞些地盘,多抓些实力,等大军过来,也好在新势力里面有个好位置,得到齐国公的看重不是。

结果各个山寨,开始互相的火并吞并,胆子大的开始攻打州县城池,胆子小的也去附近的村寨掳掠。

河南地面本就残破不堪,那些顺军的士卒好歹还是有点章法,又有军纪约束,尽管是败兵,对地方上的骚扰还不算什么,可这些这些在山上立寨的豪强地主,做起事来,就极为的凶狠残暴了。

因为这些人的掳掠厮杀,地方上过了没几天太平日子的贫民百姓,和那些溃散在民间的顺军小队结合在一起,和这些豪强地主的民团武装展开激战。

一时间,河南各处,除却山东明确控制的地盘,其余都是烽烟大起,乱成了一团,说起来山东的大胜不过三天的时间,可汝宁和南阳两府的北面已经是开始大乱。

胶州营是想要一个残破但是安静的河南,想要恢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改造那是肯定的,可眼下这等乱局,就算是徐州军和马军一起出动,肯定要花费比往常更多的精力,耗用更多的时间。

那些地主豪强自以为是不畏生死,给顺军造成麻烦,给胶州营帮了好大的忙,可实际上却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

李孟的烦躁就是为这个,现在大局展开,山东精兵十万,可需要用兵的地方也是众多,现在正规军除却追缴残敌之外,还要维护地方治安,这要牵扯多少人,耽误多少精力,真真是让人恼火。

“等下写一封急信,给田政司的周扬,让他加派人手来河南,荒废的土地这么多,要加快进行屯田,田庄设立,才能说是稳定下来,还有陈六那边,让他在我这边兵马接替之后,马上出发,乱世用重典,沿途百姓,凡有不遵从号令的,一概格杀勿论,不要手软。”

袁文宏答应了声,才动笔,就有些迟疑地说道:

“大帅,开封府和汝州的屯田耗费颇大,河南一省,咱们山东可还有许多用钱的地方,来年的财政怕是……”

说到这里,李孟也是明白过来,有些懊恼的拍拍额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现在要用的银两可是要花费以万为数目的银钱。

帅帐中亲兵口鼻关心的在一旁肃立,只有李孟和袁文宏在那里绞尽脑汁的思索,过了会,袁文宏才迟疑着说道:

“大帅,卑职有个法子,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但说就是,肯定不会怪罪你?”

“大帅咱们山东和两淮之地,多少商人因私盐和外洋的生意暴富,就算在江南和北直隶,也有不少人靠着咱们发家,这些人手里有银子总想买成田地才放心,可天下间的太平地方就那么多,没那么多好田地给他们买,现下咱们打开这么大的地盘,不如……”

在胶州营控制的地盘,田地是个很敏感的问题,袁文宏能想到这方面去,也算是胆子很大了,可还是战战兢兢等着李孟的反应。

李孟很凝重的脸色渐渐的解冻,终于变成了笑容,李孟朝着袁文宏竖起了大拇指,开口笑着说道:

“袁先生,好主意,真是好主意!!”

第512章 襄城定策 战后诸事

对于当事人来说,帅帐中的对谈不过是一天中纷繁的军民两项事物中的一项,胶州营主簿袁文宏按照平素的规矩,把这项东西整理了出来。

同样是按照胶州营的规矩,每天袁文宏写下的这些东西整理成文之后,都要交到李孟这边过目,不合适的就要取消,合适的就要发下商议或者是直接定策发布,这工作实际上很辛苦。

在山东的时候,国公府中有孙传庭、刘福来这样的大贤,又有周扬、宁乾贵、颜继祖这样的智囊,很多事情都可以分担,大军在河南,这些人要操持山东各项事务无法跟来,身边能说这些民政之策的也就是袁文宏。

这一战等于是对顺的灭国之战,意义重大,李孟自然要亲临战场,山东、两淮、河北几府,各种的军民大事都要他决断。

天下间局势一步步按照他的计划发展,将来还有许多事情要谋划,大明三百年江山,到现在几乎是支离破碎,一切都要他来从头做起。真是千头万绪,尽管出征在外,可各项战斗按照计划运行。

每天倒是有大半的时间在忙碌不是军事的问题,只睡三个时辰左右,好在这么多年的身子打熬,也算是练出来好的身体底子,不至于支撑不住。

可胶州营主簿袁文宏实在是有些支撑不住,这风雅名士可未必都有什么好身体,跟随大军行动本来就是辛苦,还要操持公务,还要熬夜,真是受不了,每日间袁文宏都是双眼通红,一幅疲惫模样。

累归累,这可是关键的时候,眼见着胶州营的局面越来越明朗,像他这种在统帅身边参赞机要的人,将来荣华富贵不可限量,若是在这个时候掉了链子,耽误了将来,岂不是要后悔的自尽。

久而久之,袁文宏也摸到了点规律,大营夜晚宿营的各项事务确定之后,李孟抽检巡视几个营地,就会在帅帐中读他整理的这些记录和文书,差不多要有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没什么人来打搅,他尽管是随侍帐中,却一直是安静的坐在边上,也很少闻讯他什么。

趁这个机会尽可能的休息养养精神,等到看完文告后再抖擞精神工作,这也是袁文宏颇有捷才,白日间李孟所说所讲,都被他翔实清晰的记录下来,李孟临时提问的东西也不多,跟随这么久,袁文宏对李孟的一些习惯也是摸透了,一些很让他疑惑的习惯。

在来胶州营之前,袁文宏原来以为李孟并不识字,这倒也是正常,想要识字,怎么也要有些家产收入,孩子上学等于是占用了劳动力,李孟破落军户出身,那有什么受教育的机会,武夫懂得刀枪就可以,根本就不用认字。

但真正加入到这个系统之中,却发现李孟认字,而且好像是看过很多书的样子,不过又有一点奇怪处,貌似只能是认正楷,而且要替他加上断句的符号,句读认字是启蒙私塾就要教的东西,大帅看似读过书,却不知道这个知识,实在是奇怪。

齐国公李孟很少写字,一般都是口述记录,然后阅读检查,不过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颇有笔力,这都是种种不解之处了。

听闻大帅在年轻时候是痴呆之人,后来被海水淹了一次,这才是突然间变得英武万分,一步步做到了现在这局面。

更有稀奇的传闻,说是被海水淹的那次,李孟被海中的真龙附体,这才是有了今天的场面,这是龙体天命啊!

按照袁文宏自己的看法,齐国公李孟的所作所为,各种决策,还有日常的行为,真是那种开国雄主的气派,自己真的攀附上了一条真龙,至于那些细枝末节,那些小秘密的事情自己还是闭(W//RS/HU)口不言的好,免得招来祸事。

每天晚上在军帐中,李孟看记录文书的时候,就是袁文宏打盹的时候,李孟也是心中有数,也让这位机要休息下。

一封封看过,对于高杰的处置,马军的分配,征西将军陈六下一步的动向,这都是早就商议定的事情。

看着看着,就看到白日里所说的那个让山东辖地和江南的商人在河南买地的计划,当时不过是觉得亮眼,可现在看,却越看越有道理,而且可以通过这个计划,解决许多问题,李孟越看越是激动,兴奋的拍了下桌子。

这声动静倒是不大,不过那边正在迷迷糊糊的袁文宏却是一个激灵,还以为大帅有意相召,连忙站起,拍拍自己的长衫,有些惭愧的道歉说道:

“大帅赎罪,卑职有些迷糊了。”

李孟却没有计较这个小节,反正也是每天都发生的事情,连声的招呼说道:

“袁先生,你来看,白日间你曾经说过的这个,河南荒地众多,而沿海各省豪富却有银钱无地,正好互通有无,我越想越是觉得有理,来来来,咱们商议一下……”

这一天是崇祯十七年的十月初一,这一天在后世上有重重一笔,尽管就在九月底,顺军的主力部队被歼灭大半,胶州营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关内的决定性优势,但这一天晚上却被更多人认为意义更加重大。

“襄城策”这是每一名研究胶州营历史的人都不得不提的一个名词,袁文宏凭借着这个政策,也为他和他的家人后代挣得了非同一般的荣华富贵。

襄城策的核心没什么复杂的,就是让地方士绅也仿照屯田田庄的架构,购买田地开办田庄,当然,这样的架构是没有护庄队的。

自从胶州营创立到名扬天下,他的经济政策就是从商和屯田,这两项上捞取了大笔的金银粮草,支撑了胶州营这一支天下强军,这其中主要依靠从商,设卡收取厘金,贩运私盐还有外洋的贸易,而屯田仅仅是从这上面积攒军粮和稳定人口,提供兵源。

李孟是朝廷封的国公,是标准大明体系内的军将,不是那种看见地主士绅就恨不得抽筋扒皮的流民大军,而且是整个大明,甚至是整个天下最强最大的军阀,这样的人物,自然是比顺军要受欢迎的多。

但地主士绅们,始终是对山东抱有一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