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486章

顺明-第486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商高盛和,那是北方唯一能和江南豪商相提并论的巨贾,金银如海的大富商帮,就算不去和蒙古、女真进行那通敌卖国的投机交易,单纯的川陕楚晋四处的生意盘子,已经是颇为的惊人。

拿到高盛和生意的两成,并且恢复柳家全盛时候的生意规模,这么算起来,等于是柳家进项凭空增添了三倍有余,这是何等巨大的财富。

先前惊慌失措的山东右参政柳清嵩此时满脸的惊喜,他在族中的地位不低,也是能拿到族中买卖红利的,这家族生意的大涨,他也会有想象不到的好处入手,柳清嵩说话都有些结结巴巴,先站起来开口致谢道:

“国公……国公大人,无功不受禄,这……这如何使得。”

李孟摆摆手,笑着说道:

“到时候自然有需要你柳家帮忙的地方,凡是心向山东,忠于本公的人,从来不会被亏待,这是本公的原则。”

话说到这里,也没有什么继续说下去的必要,双方又是简单寒暄了几句,柳清扬和柳清嵩就知趣的起身告辞,那柳清扬依旧是平和稳重,而身居高位的山东右参政柳清嵩脸上却喜色浓厚。

等到柳家兄弟一出门,一直是沉默的袁文宏就要谏言,李孟知道他要说什么,摆摆手沉声的解释道:

“晋商眼下做的是投机天下的买卖,他的各处生意都和我灵山商行冲突,双方已然是个势不两立的局面,那鞑虏败了,唯一可选的就是那流贼,若任由这高盛和倾力支持流贼,将来肯定是大麻烦,早日除掉,也算是去了一块心病。”

“大帅,以我军攻略,本是偏向东北和江南,要是改向山西,仓促变动不说,怕是惊动各方势力,影响大局。”

听到袁文宏言辞恳切的劝谏,李孟摇摇头轻松说道:

“不过是个富商罢了,对付这等货色,那还用得上什么大军,易如反掌之事。”

袁文宏看见李孟这般的态度,身为主簿,他自然不会反驳自家的主公,而且这高盛和充其量也就是个商户而已,太过重视,那真是瞧不起自己了。

“袁先生,你去把黄统领请过来,王海和汤二也一并过来。”

山东盐帮,亲兵营,马军,听到李孟的吩咐,袁文大概也能猜到去往山西的到底是哪些部队。点头答应下来,刚要出门,端坐在那里的李孟突然间拍了下桌子,袁文宏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却听见李孟坐在那里笑出声来:

“好个柳清杨,他那里是来求我杀人,分明是来自荐的,这个毛遂做的好啊!”

说完哈哈大笑起来,今天的这次见面,情绪和话题完全是被这温文尔雅的柳清杨调动,如果真要把高盛和勾结鞑虏流贼,并且在山东和两淮盐业上吸血的举动告诉李孟,何必亲自过来。

一封书信通过柳青嵩转递过来,就算不是李孟看见,这种利害攸关,触碰了胶州营底线的势力,胶州营肯定要出手铲除的。

柳清杨身为大家继承人,为这不必亲自来的事情过来,又把这件事做的这么精彩,应该就是看看李孟到底是何许人,到底值不值得投靠,既有个展示自己的意思,却也是个考察李孟的手段。

“这高盛和,本来是准备再养肥了些杀的,今日被这个柳清杨一鼓动,倒还真是留它不得了,有意思,有意思啊!”

听着李孟的感慨,胶州营主簿袁文宏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自古来以来文人相轻乃是传统,这柳清杨是世家公子,又这么大得将主的赞誉,袁文宏心中很是不舒服,心想这人能有什么本事,无非是来耸人听闻罢了。

好像是觉察到了不快,此时李孟的心情倒是不错,开口笑着解释道:

“袁先生,有件事你且想下,天下间的武将之中,可有李某这种对鞑虏深恶痛绝,必除之而后快的吗?”

袁文宏想了想,已经有些明白,天下间凡是能到李孟这个地位权势的实力军阀,此时的举动判断,根本不会存在什么理想在其中,完全是根据利害行事。

可凡是亲近李孟的人,甚至是山东的高位之人都知道李大帅在别的事情上还能冷静判断,唯独对上这鞑虏却毫无什么理智可言,但凡遇上,唯有决死大战分出个胜负才算罢休,比如说,在齐河县,李孟率兵孤军追击,险上加险,最后也是险胜,更别提这次河间府的大胜。在师老兵疲的情况下,不管不顾的急行军北上,在自己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和鞑虏大战一场。

在这两个情况下,李孟都不能说是一名冷静的主将和指挥官,只不过因为实力上和勇气战意上的巨大优势,取得了这种巨大的胜利,而这胜利掩盖了一切。

细想今日的对谈,柳清杨在叙述中不断的强调高盛和勾结鞑虏,不断的强调华夷之辨,这柳清杨正是通过这个来说服的李孟,这说明此人在来前已经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准确的抓住了这个点,不说那激胶州营出手抹杀高盛和商号柳家跟着暴富的纵横手段,单是这份心机,就值得赞叹了。

“大兄,今天你做的真是太不妥了,那齐国公若是当庭发怒,你我兄弟二人怕就是当场人头落地,真以为兄弟我这个四品的右参政能被那煞星放在眼中吗?”

柳家兄弟离开国公府,柳青嵩真是胆战心惊,冷汗都已经把后背湿透,禁不住开口埋怨自己这个兄弟,来前说什么,居然一点也不透露,真是后怕啊。柳清杨没有理会抱怨,在马车中低声地说道:

“的确是个不凡的人物,但这般性情,如何能有今日的成就?”

……

第431章 六百里加急,倭铜

一年之计在于春,特别是对于农作物一年只熟一季的关外来说更是如此,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对辽镇发动的这次攻击,规模并不大,仅仅是多铎率领着正白旗和镶蓝旗的两个牛录杀了过来。

但取得的效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好,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率领的辽镇边兵丢掉了关外一半的地盘,最后的双方的防线确定在沙河驿一带,辽镇兵龟缩在广宁前屯卫的后面,准备稍有风吹草动就撤回关内。

双方的死伤也是极少,吴三桂手下的兵马出现的损伤大都是在撤退中不小心摔伤的,凡是来不及跑,都是干脆利索的投降。

这次满清兵马也没有造什么杀戮,因为损失的大批人口也需要这些辽镇的劳力来补充,一次伤亡人数足够少,却占领了几百里地盘的战斗就这么结束了。

摄政王多尔衮上任之初,就率领八旗取得了如此的大胜,实在是可喜可贺,各旗的亲贵们都是在这次的战斗中分到了人口田地,对这摄政王的恶感,未免降低了许多,真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但农忙生产不能耽误,战斗到这里,八旗的亲贵们知道如果把战斗进行下去,肯定会获得更大的利益,可如果耽误了农业生产,那整个满清就都要饿肚子了,只得是按照战前的布置,在沙河驿设置防线,收兵回盛京腹地。

崇祯十六年的四月末,宁远丧失,退守广宁前屯卫的消息传到了京师,面对这个结果,崇祯皇帝和朝中的大臣们甚至都没有哀叹愤怒的心情了,短暂商议之后,崇祯皇帝下旨,轻描淡写地说道:齐国公提督永平府军务,蓟辽本为一体,关外困局,齐国公当出力解救之。

满清入关京师都习惯了,现在还不入关,又是你李孟的防区边缘,那就自己去解决吧,去和满清那么面对面的厮打,这是两害相争,不管哪一方受损,朝廷都不会感觉到为难,吴三桂的这个奏折报到朝廷的时候,皇帝和诸位大臣有没有窃喜还真是不好说。

国家大难,这大败失地是其中一条,往日间满清在辽镇、流民在中原,每有侵夺,都是天下间哀声一片,可这次各处的反应却不那么激烈,大家心中好像突然有了些底气,既然齐国公上次大胜全歼,再有什么问题,想必山东兵马一到,万事大吉。

这其中最失望的就是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了,山东的第二封信送过来之后,辽镇这边呆着意思已经不大了。

尽管辽镇官兵上下都是在这里有田产家业,可要是那山东兵马一插手过来,辽西走廊这块狭长的地带,那还能容得下这么多的人口兵马,而且满清在崇祯十六年春的这一波攻势,将辽镇兵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的压缩,关外的意思已经不大了。

吴三桂手中有一支在大明堪称是强军的部队,而目前大明关内缺少能战的兵马,借这个机会,如果能带着自己的兵马进关的话,朝廷也会划给一片不错的地盘,就算不给,辽兵驻扎之地,地方上还敢说什么不是?

可在关外失地,还能解释成互有胜负,但要是彻底放弃关外,把辽兵撤到关内来,这失地的责任,就算是崇祯皇帝都承担不了,天下间的局势这么的微妙,这样的举动岂不是让朝廷的声誉更加败坏,让那李孟更有人望。

无奈之极的吴三桂只得是闷头呆在了广宁前屯卫,他只是恨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山东齐国公的那种局面,要是没有朝廷的命令,吴三桂贸然领兵入关的话,山海关总兵高第肯定会关闭关门,严阵以待。

自己手下这些人怕也会反水哗变,没有了朝廷给他的大义名份,号令下面的部下可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了,说白了吴三桂并没有打过多少次胜仗,并没有什么有说服力的权威,而李孟那边则是大胜连连。

朝廷给李孟的封号是不得不给,而给吴三桂的总兵衔头,无非是正常的任命罢了,这意义当然是有很大的不同。

这时候,吴三桂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遗弃在关外了,广宁前屯卫到山海关之间的地盘实在是太局促了,满清鞑子要是再发动一次攻势,恐怕自己撤退都未必能组织起顺利的撤退。而且地盘一少,又多了许多需要自己花钱供养的军队,连钱财军需上也是窘迫起来。此时的吴三桂反倒是盼着李孟能尽快的来动永平府。

反正眼下的局面都已经是如此了,不如等那李孟过来,让自己这边能松一口气,听说山东不光是兵丁能打,更是富可敌国。

可不想对方插手的时候,山东要派兵过来插手,等盼着山东过来了,那齐国公李孟的兵马却还在徐徐的准备。

河间府这边和南直隶那边不同,南直隶那边根深蒂固的大族和士绅不少,地方和官府,甚至是地方和绿林都是彼此勾结,各种关系复杂的很,迁移发动全身,只能用双方合作开发的方法来做。

而北直隶这边不同,大地主和大庄园主,基本上都是皇亲国戚的产业,现在这些人听闻齐国公李孟的兵马过来,谁还敢在河间府继续的停留,别人或许能和山东李孟妥协投靠,但是这些皇亲国戚的利益那都是和大明朝廷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一损俱损的,和齐国公李孟那真是势不两立的死敌。

山东兵马过来,这些人当然是要走,金银财宝或者是能带到京师里面,可那些田产庄园自然是留下了。

更不用说阿巴泰率领的鞑子兵马在河间府造成的破坏,大批的平民百姓流离失所,所以这河间府对于山东兵马来说,可以说是大片大片的荒地和“无主”的田地。

兵灾一过,很多平民百姓,中小地主返回家乡,却突然发现他们耕种了多年的土地,现在已经变成了“荒地”和“无主田地”。

既然是荒地,那山东的屯田田庄自然就要过来规划,按照府州县地域区分来分出大大小小的屯田田庄,对那些贫民百姓来说,想要活下去,就要成为山东屯田田庄的屯田户,失去人身自由,成为半农奴。

这是个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