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462章

顺明-第462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把他的目的说了出来。

无礼、粗鲁、不讲规矩、武夫蛮横作风,罗侍郎皱着眉点点头,周扬又是开口说道:

“近三十年来,大明兵马可曾对鞑虏取得如此大胜,且不说对鞑虏,就算是对外对内征战,可曾一战斩首三万余,全歼敌军的大胜吗?”

就算是罗侍郎再不明白公务,也知道河间府的这等大胜乃是这三十年最大最辉煌的一场胜利,尽管不愿意承认,可还是点点头。

周扬看见罗侍郎点头,这才是继续开口说道:

“如此大胜,振奋军民士气,为何报捷之后到如今,朝廷一点的奖励章程都没有拿出来,甚至是我部将士去京师献捷,朝廷都是置之不理,冷漠对待!”

周扬可丝毫没有什么下官的觉悟,完全是质问的口气,并且越来越严厉,罗侍郎有些忍受不住,可却突然想起,这可是那山东总兵李孟的地盘,自己稍有不慎,怕就是回不去了,当下忍气吞声地说道:

“朝廷也是在商议该怎么给山东赏赐,毕竟这也是第一大胜,处置不当未免对不起奋战的将士,再说,本官这次来,不就是为了此事,和李将军沟通出来个章程。”

看见对方如此的被动,周扬心中已经是大概有数,点点头,放缓了些语气说道:

“昨晚颜巡抚想必和大人已经是说了些,不知道大人意下如何呢?”

颜继祖果然和山东是一伙的,罗侍郎先是想到这个,但那些条件,他如何能接受,脸色大变,惶恐急促说道:

“那条件如何使得,朝廷当然不会答应,就算是兵戎相见也不是不能,这位兄弟,罗某私下说句,莫要以一省之力对抗天下,到头来被天下人唾骂不说,更坏的结果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听到这看似“语重心长”的劝告,周扬冷笑了一声,又是开口说道:

“现如今这天下唾骂的可不是我们山东,而是这让天下苦战将士寒心的朝廷。”

罗侍郎又是哑口无言,周扬也不多说了,他在身边的茶几上摸起一个木盒,放缓了语气开口说道:

“既然那条件大人不应允,你我之间也没什么可以谈的了,这木盒中是我家大人给圣上的旨意,请陛下定夺吧!”

木盒做的颇为精致,严丝合缝的,在接缝的地方锁着个小锁头,几个可能被打开的地方,则都是用火漆涂抹,确保不会被人打开拆看。

这那里是谈,分明就是准备把这木盒给过来,罗侍郎心中有火气,可也知道这对他来说,是个最好的解决方案了,拿着木盒回去,也算是给京师的皇帝和大臣们一个交待,不用自己担负什么责任了。

稍微一想,罗侍郎就是判断明了利害,匆匆交待了几句客套话,就拿着木盒离开,按照这罗侍郎的想法,这次差事办完,还要去泰山去游览一番,看看这闻名天下的东岳,但这差事如此的难办,那还有心思去玩。

灰溜溜的从镇东将军府离开,回到客栈之后,直接就是吩咐下人启程离开,火速回转京城,这山东地面上的文官武将,眼睛里已经没有忠义两字可言了。

回程倒是没有耽误什么时间,那些锦衣卫和护送的京营士兵也是被山东兵马包围监视,也是心惊胆战的状态,听说要走,当即是速度加快,不敢有丝毫的停留。

本来罗侍郎这样的官员出京,讲究要走的慢,每过一个城池就要停留一次,一是要游山玩水,二是收取沿途的孝敬。

可这山东的差事如此凶险,沿途又是遭受兵灾,什么玩乐的心情都是没有,只想着快些回京交差。

结果这一趟却是有了难得的高效率,来回十三天,在二月初的时候,罗侍郎就已经是回到了京师。别看就这十几天的功夫,京师的局势又是变化,说是某处的文士们聚会饮酒,在宴席上高谈阔论,朝廷对山东的凉薄。

本来这事情人人在谈,可偏偏他们谈的时候,邻座的客人是锦衣卫的密探,当即是把人抓了起来,准备问罪。

谁想到抓进镇抚司还没有来得及用刑,这几名士子的亲戚却过来找了,却原来是御马监某太监的亲戚,内廷的关系,可不是锦衣卫能得罪起的,忙不迭的把人放走,还吃了不少的挂落,有这么一件事,锦衣卫和东厂包括顺天府抓人的手可都软了不少,加上山东那边不断的有消息放出来,民间又没有了什么顾忌,舆论愈发的不利于朝廷。

最近甚至有人趁夜张贴文告,说是湖广河南之地流贼炽烈,正是用人之际,朝廷若不赏有功的将士,岂不是放任流贼,自毁天下。

甚至有大臣的宅院墙上也被人贴了这个东西,所帖的不是那《飞将军赋》就是评论岳飞和秦桧的文章,隐约间把那山东李孟比作岳飞,朝中诸公比作奸臣秦桧,至于崇祯皇帝是不是赵构,可就没有人敢说了。

但现在每日间的朝会,却没有人提起山东那边,大家都是故作镇定的去忙碌些别的,比如说鞑虏遭受重创,按照大家的估计,最起码这一年或者两年内不会再入关劫掠了,那么屯驻在北直隶的二十多万兵马就可以抽调出来一部分去往河南和湖广对付流贼。

每年划拨给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的军饷和各项物资也可以稍微减少些,那个无底洞实在是耗费太大了。

讨论这些的时候,众人虽然也是神采奕奕,可暗自都是心不在焉,因为大家都是在等着罗侍郎从山东带回来的消息。

不过罗侍郎行色匆匆,比大家预计的回程时间快很多的到达京师的时候,却让大多数人失望了,他们暂时不会知道山东到底提了什么样的条件,一向是不得罪人的罗侍郎这次却要求私下奏对。

朝中这么多大佬官员,又是这样要紧的事情,怎么会让他私下的奏对,到最后的结果是侍郎以上的官员可以参与。

地点就是崇祯皇帝的内书房,大学士和尚书已经其他有资格的大佬们神色忐忑的聚在一起,有人已经是在心中大骂罗侍郎鼓弄玄虚了,很有些和罗侍郎关系亲厚的过去打听,却什么也没有问出来。

这到底是在卖什么关子,大家看着罗侍郎恭恭敬敬的从怀中掏出一个木盒,这时候连伺候的小太监都是被赶了出去,王承恩自己过来接下来,回头看看崇祯皇帝,获得首肯之后,把这个木盒摔在了地上。

看着木盒的大小,装不下那种奏事的折子,王承恩也要小心为上,木盒不结实,被这么一摔就是粉碎,露出里面一个纸卷。

王承恩弯腰捡起,递给了书案后面的崇祯皇帝,崇祯皱着眉头接过纸卷,展开观看,不过是个巴掌大的纸片。

崇祯皇帝先是瞪大了眼睛,他的脸庞迅速的变成了猪肝的颜色,呼吸粗重异常,身体都在那里剧烈的颤抖,已经是气得说不出话来。

站在书案边上的提督京营太监刘元斌看见皇帝这般模样,生怕到时候直接昏厥,连忙走到崇祯皇帝的背后,轻轻的拍打,这才是稍微缓和过来。

崇祯皇帝想要把这纸条扯碎,迟疑了下,重重的拍在桌子上,大喘了几口气才怒声地说道:

“逆贼,逆贼,无耻的武夫,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这杀才如何起了觊觎的心思,他就不怕天打雷劈,天下群起攻之!!”

顿了顿,崇祯皇帝又是大喝道:

“张国维,你这就去布置,调集南北兵马剿灭这无法无天的逆贼,罗顺开,你去山东谈,就谈了这个回来!!朝廷的体面全都被你丢干净了!!”

下面跪着的罗侍郎一听,顿时是明白这位皇帝又要迁怒无关之人了,心急之下也顾不得什么儒雅风度,膝行几步到了跟前,仓惶的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说道:

“陛下,陛下,那李贼说是仿云南例,永镇山东,还要都督南北直隶、山东、河南军务,微臣如何敢答应这等悖逆的要求,当即拂袖而去,李贼的下人追上来给这个木盒,微臣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知道!!”

听到这罗侍郎的哀告,崇祯皇帝脸色青白不定,到最后却是把那纸条朝着书案前面一丢,站起来冷冷地说道:

“今日,诸位一定拿出个结果,明日间报到朕这里,朕有些乏了,先回去歇息。”

崇祯皇帝的火气,从来都是一波比一波更大,怎么今天却突然泄了气,在内书房的众臣都是面面相觑,不知道今天到底有什么不对。

但众人都是官场上成精的人物,当然不会露出什么疑问神色,都在那里恭恭敬敬的垂手恭送。

等到崇祯皇帝离开,提督京营太监刘元斌琢磨了下,低头把那纸卷捡了起来,内书房内的这些大臣也不管什么官威体统,都是围过来观看。

看见纸卷上的内容,这些平日间涵养功夫十足,不怒自威的一二品大佬们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齐齐的倒吸一口冷气,那刘元斌的手更是止不住的颤抖,这天下的确是没有什么体统和规矩了。

纸条上只有两个字“齐王”……

既然是胶州营捎过来的纸条,那这想必就是山东总兵李孟的要求了,斩首三万余,全歼鞑虏入寇的大军,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崇祯年第一大功,就算算上天启年间,恐怕这也是第一等的功劳了。

可要求的这个赏赐,实在是太不合理了,那沐英领兵打败蒙元的粱王,取得了云南之地,世代永镇,但他活着的封号也才是个西平侯而已,死后追封王爵,但是家族世袭也不过是侯爵。沐家在云南,镇守多年,沐晟也是到了征安南立功,才获得国公世袭的恩宠。

有明一代,活着的武将位置最多也就是到国公,就连死后封王的也不过是徐达、常遇春等开国的元勋而已。大部分大将也就是国公罔替,连世袭国公都只有最亲贵的才能拿到。永乐靖难,张玉等人也获得了大封赏,永乐又怜张玉死于王事,对张玉的家属多加优容,但是张玉之子张辅也还是从伯爵开始一级一级升上去,立了无上功勋,才获得公爵,后来他更是保定朝纲的两朝定策元勋,当初也有提议让他在安南交趾之地世代镇守,最后也被驳了回去。

自此以后,封赠公侯的是少之又少,只有外戚可以有机会比较顺利的封到侯爵,武将里面也就是石亨之类的人,因缘际会拿到了侯爵,但是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王越本身就是文臣里面最拔尖的人物,上马击贼,下马露布,治军理民,都是有明一季的少有之才,做文臣也做到了察院之首又提督团营,但是他脑子发昏,拿到伯爵以后居然放弃了清贵的文资,改从勋臣班里,想拼命拿个侯爵,结果最后也没有如愿。嘉靖万历以来,想拿个爵赏更是难上加难,就算是李成梁,也不过是伯爵。

明朝制度,跟历朝不同,爵位非常难拿,而高品清望官阶缺嘴是容易,太子太保,少保,太保之类的荣衔,历朝都很看重,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放在唐宋,那就是宰相中的宰相,元老中的元老,才有资格在致仕前拿到,比如说是姚崇,宋璟,韩琦,文彦博之类的人物,功劳威望俱到了顶峰,到了告老还乡的时候,才能有此封赠,而少师少傅少保以及太子的师傅保,也都是重臣致仕以后,才有的待遇;但是唐宋爵位却来得容易得很,一旦宣麻拜相,当即就能封国公,所谓相公相公,说的就是他们又是宰相又是国公,那些拿到了师傅保三公之职的大臣,死后九成九还会被追封为王爵。

到了明朝却反了过来,文臣无野战功勋,绝对拿不到伯爵,但是拿到三公却不少,而武将里总兵官拿师傅保这三公虽然很难,但是基本每朝都有好几个,三孤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