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 >

第189章

顺明-第189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个时空来讲,这件事压根没有发生过,李孟也没有对这段历史了解的这么详细,压根不觉得自己对颜继祖有什么恩情,心中只剩下讥刺而已。

三月下旬的时候,蓟辽一带的军情文告传到山东,入塞的清军驱赶着大批的人口牲畜朝着关外而去,没有回来的迹象,北直隶和山东的文武官员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心想天下总算是要太平一段时间了。

李孟并没有返回胶州城,而是率领大军迁往了附近的济南城。被清军掳掠了大批人口的济南城眼下就是个空城,城内仅有几千人留驻,多尔衮因为那名贝子的失败,推断出在南方有大批的明军北上,所以顾不得在济南城中进行临走前的放火和屠杀,仅仅是驱赶着人急忙离开。

济南城当日被打下来,完全是因为城内的守军没有多少力量,清军既没有围困,也没有用重武器攻城,整个城池还是颇为的完备,没有遭遇破坏。

甚至城内的那些平民房屋,官员府邸,还有亲藩的殿宇都是保存的颇为完好,除却金银财物被抢掠一空之外,有很多房间甚至可以直接住人进去。

在总兵的任命下来的那天,李孟就开始调派人员进城清查驻守,安排大批的民夫劳力把城内各处的尸体和废墟进行搬迁和清理,同时开始丈量济南城外的田地,城内外的各种产业。

清军一走,颇有不少想要浑水摸鱼的角色,想在这空城之中赚些便宜,也有些地痞无赖,溃散的官军,想在城内仅剩的那些老弱身上捞取油水,作威作福,不过胶州营的兵马来到之后,依旧是老办法。

差不多一面城墙上的垛口都被挂满了人头,城外有几堆大火一直没有熄灭,所有犯案的人,连保全尸首都不可能。

济南知府死难,新任的知府还没有到任,过来维持局面的官员知情知趣的在巡抚大人的暗示下,在总兵大人的指示下,把济南府到德州之间近百万亩的无主土地办理了转让的手续,新任山东总兵李孟绝不做那等占便宜的没品之事,坚决要付钱,并且大义凛然的说道,这银子应该用来抚恤那些跟鞑虏死战牺牲的军将们的家属。

胶州营在济南府新建的屯田田庄花费银两三千五百两,折合每亩土地不到一文钱,而且这三千五百两也用作抚恤胶州营战死士兵的花费。

崇祯即位以来,年年都有大灾,这崇祯十二年也不例外,三月上旬的时候,屯田田庄之外的农户和田庄就开始因为大旱大幅度的绝收,连年的灾难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中等地主,这些地主的贮存在灾年之中逐渐的消耗殆尽,然后破产,土地被更大的地主买走,变成流民,被李孟的屯田田庄收容。

也有些有远见的,和私盐生意有些联系的,这些人多年以来倒是养成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凡是胶州营做的,一定没有错误,跟着干或者听从只会感,一定是有利可图。

胶州营在各处屯田以来,这些地主们主动的要求和屯田田庄合作,自己只把握住土地的所有权,自己用于耕田的人力和畜力都是交付给屯田田庄调配,田地里出产的分成,甚至可以少要几成。

在这样的灾年,少要几成却仍然保有出产,这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事了,屯田田庄占地极大,人员众多,有巨大的劳力可供使用,水利灌溉的开发都比那些独门独户的地主们要强出太多。

这些地主实实在在的在胶州营的屯田之政中得到了好处,但是,他们和胶州营系统的依附关系却越发的严密起来,这些地主在胶州营的体系之中被称为“屯田合作户”,运作这些人的土地,胶州营赚取的很少,在某些地区甚至是完全不赚。

这件事情,胶州同知周扬却有自己的看法,在和孙和斗商讨过后,给了李孟他们的意见,李孟看过之后,也是欣然的接纳。

整个大明文武士人,大小官员都是出身于地主这个阶层,所谓的出身贫寒之人是极少数,只有有地的阶层,才有相对不错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才有心思和主动性去学习各种知识。

换句话说,所谓统治阶级的基础和后备队都是在这个阶层之中产生,但现今的局面,武将都是世代军户或者勋贵子弟把持,而文官大部分要出自东林士人,做官出仕的路子已经是非常的狭窄。就好比周扬考中举人之后并没有想着进一步的科考,反倒是在胶州闲居,那就是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可能会有什么上进的机会,而胶州营在初创到现在,一直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局面,双方正好是存在这互补的关系。

所谓的“屯田合作户”这些地主们胶州营的依附关系越强,他们的子弟就越有为这个集团效力的可能。

实际上也确实是这么做了,李孟还是一都司的时候,要求周围的豪强大族子弟,按照一定的比例出人,自备衣甲钱粮来胶州营中服役,当时真是怨声载道,地方上还有些小小的冲突。

而今各家各户不是怕被抽到,而是唯恐抽不到,现下胶州营对这些豪强大族子弟的考核愈发的严格,但是李孟分守四府参将,到现在山东总兵这位置,手中大把都司和守备、千总、把总的官职可以给出去,再往上走就算是游击和参将也不是不可能。

有许多的官职,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出屯田田庄那规模巨大的护庄队到底是做什么的,胶州营在山东仅仅是布下了几个点,大的州县城市还有许多地方没有人去镇守,这也就是说,了,李孟手中还有大批的实缺武官官职。

只要是能进入这个体系,就有可能成为领兵一方的将官,李孟手中万余人,十个营,每营一名千总,在这个十千总上面还有几名方面的军将,这些二十几名高级军官出身都拿不上台面。

最好的也不过是灵山和鳌山卫所千户的子侄,地方上那些习武有意从军的豪强军户子弟看到这一点之后,难保没有这些人都能做到这般的地步,为何我不能的想法,何况又有那么多的缺口,又有某豪强子弟当年从人质、辅兵、战兵、军将一路做上来的例子在这里,各个心思都是火热。

胶州同知周扬幕僚和盐政司驻胶州巡检衙门,这两个地方则是那些没有上进机会的文人士子们向往之地,在那里有童生、秀才甚至还有举人,协助胶州同知周扬处理各处的民政事务,协助巡检衙门的宁师爷做经济财政。

穷文富武,很多文人在这历年的大灾之中,连养家糊口的本钱都是烟消云散,原本除却饿死和逃荒没有别的办法,从前可以教授私塾,但眼下连中小地主都纷纷破产,哪有孩子供你教育。

胶州营却提供了这几个去处,胶州同知周扬的幕僚群,别看头衔是小小的同知,可管理的事务范围,甚至还要超过了两个府管辖的范围,那盐政司驻扎胶州巡检衙门管理的财赋经济之事,范围甚至还不止山东一省。

山东士人对这两处素有戏称,胶州同知周扬被称作胶州道,巡检衙门被称为小户部,可见其规模巨大,这么大的规模,自然有许多的工作机会,文人士子有这个工作,也就有养家的收入了。

而且这三月下旬,全山东的士人更加的热切,因为济南府、长清县,齐河县,章丘县、济阳县,平原县,禹城县、临邑县,陵县,还有东昌府的清平县和高唐州,都是被鞑虏击破,各级官吏大批的死难,需要许多士人的补充。

本有少数给胶州营效力的士子想要跳槽去那里,看看能不能求得一官半职,但事情到了最后,没有跳的都是庆幸自己决断的正确,各个府城州县八品、九品还有不入流的官员空缺,都由那些在胶州营效力的,被证明有忠心,有一定能力的士人文人担任,李总兵举贤不避亲,颜巡抚和新任布政使从善如流,这些不得志,甚至前几个月和几年前还濒临饿死的文人们纷纷摇身一变,成为正式的官吏。

不过这些士人自然知道自家的权位功名是如何来的,也知道要保住这些东西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所以这些文人士子不管是对胶州营有没有感激感谢的心情,也都会保持着服从和忠心。

最起码来说,胶州营的屯田田庄,私盐生意,灵山商行,以及分守驻军都是分布山东各处,地方上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想让衙门的命令顺畅的执行下去,对胶州营保持恭谨和服从的态度,也是必要的。

在胶州营换掉了几名自以为可以自行其是的小官吏之后,大家的就更明白应该如何做了。

当然,更大的人员还都是在屯田田庄中充当文书帐房,公塾的教习,赚取养家糊口的一份钱粮。(公塾,胶州营屯田田庄对屯田庄丁少见的福利政策之一,凡是屯田户都可以送自己的孩子识字读书,每年的收成里面有百分之一分给公塾教习。)

这类现象种种,时人多有市井笑谑和笔记记录,比如说莱州府有笑话:

“两人议论,而今山东谁最大,一人开口道:第一自然是总兵李将军,第二自然是颜巡抚,第三是布政使,另一人打断道:不然不然,这第三大的是个同知……”

“两人遇见,问一人何事,说是去见户部宁尚书,另一人奇怪,一个州城何来尚书,再者当今的户部,南北户部的尚书侍郎也没有叫这个姓氏的,另一人言道:胶州宁乾贵管着几省的钱粮,如何当不得尚书称呼……”

还有某江西同进士在中枢出来,去往山东做官,事后的笔记中写道:

“鲁地为官,外人颇为不易,七品以下,皆莱党充斥其间,府中大小事操持其手,外人不得干涉……”

那笔记中所说的莱党,正是这些依附于胶州营系统,在胶州同知和盐政巡检衙门学习政事实务的文人所结之党。

文人为党,互相吹捧、党同伐异那都是必要的,胶州举人周扬,本来不过是有些想法的中人而已,眼下却已经被捧为经天纬地之才,那宁乾贵不过是一师爷,也成了在野大贤,至于山东总兵李孟,自然是天上地下少有的人物,不管用何等溢美之词夸赞都毫不过分。

那些地主大族人家,供养孩子读书学武,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自家子弟有个出身,光宗耀祖,可这年景连家业都快要保不住了,还谈什么其他,而跟着胶州营在一起,不光是家业能保住,还能给自家的子弟有出身出路。鞑虏入寇的时候,唯一能有胜绩的军队也只有胶州营一支部队。

提供庇护,给子弟出身出路,家产共同发达,这样的强权不依附,不去主动的融入其中,那就是脑子不清楚了。

地方地主士绅大族在胶州营身上获得眼下官府不能给予他们的一切,而胶州营在这些地方人物身上获取通晓一定文武知识的人才的效力,获得对地方上更有效更深入的掌控和影响,双方互惠互利。

至于为这一切服务的,就是那些因为灾年、战乱、官府盘剥而破产破家的流民们,他们在原本就可能属于他们的土地上,努力耕种,却只能是得到仅仅糊口的钱粮食物,而且还要随时被抽丁去进行各种劳役和服兵役。

但是他们也在这屯田田庄中取得了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在这个时代,能生存下去已经是万幸了,何况在屯田田庄中,子女有受到教育的机会,靠着个人的奋斗也有可能取得功名出人头地。

清军入山东,在某些意义上来说,是替李孟扫清了山东其中的一些障碍,创造了大批的无主土地,这些让胶州营的势力得到了飞跃性的膨胀。

山东六府,李孟的屯田田庄完全的连接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