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老子道德经校释 >

第29章

老子道德经校释-第29章

小说: 老子道德经校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景福、敦煌四本均无“亦”字,景福本“动”
下有“皆”字。

毕沅曰:傅本“而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河上公、
王弼作“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谷神子作“而民生动之死地,十
有三”。案韩非子与奕同。

谦之案:严本、遂州本、柰卷均无“亦”字,柰卷、室町有“皆”字。
范应元本作“民之生生而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并云:“韩非、严遵同古本。”
易顺鼎曰:王本及韩非似皆有误。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行注引老子云:“人
之生生之厚,动皆之死地,十有三。”所引似为可据。盖以“人之生生之厚”
六字共为一句。

老子意谓人求生太厚,遂动之死地。故下文又申明之曰:“夫何故?以
其生生之厚。”夫生,十有三;死,十有三;其数本各居半,至于求生过厚,
而死之数遂多于生矣。若作“人之生,生而动”,语近于不可解。观王注亦
云:“而民生生之厚,更之无生之地焉。”是“动之死地”之上有“生生之厚”
四字之证。

高延第曰:“生之徒”,谓得天厚者,可以久生;“死之徒”,谓得天薄
者,中道而殻弧岸馈闭撸降锰毂竞瘢梢跃蒙蛔员3郑
蹈死地。盖天地之大,人物之蕃,生死纷纭,总不出此三者。“生生之厚”,
谓富贵之人厚自奉养,服食药饵以求长生,适自蹈于死地,此即动而之死者
之一端。缘世人但知戕贼为伤生,而以厚自奉养者为能养生,不知其取死同
也,故申言之。夫天下之人以十分为率,殻勒呔悠淙缘赣谒勒呔悠淙
幸而得遂其生死之常者,仅居十之三耳。吁!此正命之人所由少与!

谦之案:十有三之说,自韩非子、河上公、碧虚子、叶梦得以四肢九
窍为十三,已涉附会。乃又有以十恶三业为十三者,如杜广成;以五行生死
之数为十三者,如范应元。其说皆穿凿不足信。苏辙谓生死之道九,而不生
不死之道一,老子之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似深得老子之旨,而
实以佛解老。焦竑因之而有读老子至“出生入死”章,大悟游戏死生之说。
吁!亦诬矣!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马叙伦曰:范“故”作“哉”,柰卷及文选有所思行注引“故”下有“哉”


字。范曰:“夫何哉”,韩非与古本同。

谦之案:景福本、傅、范本、室町本“厚”下有“也”字。罗振玉曰:
“景龙本‘厚’下有‘也’字。”盖误校。蒋锡昌沿其误而不知。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入军不被甲兵。

谦之案:“○○”乃‘兕虎’之别构。“兕虎”当为“虎兕”。王弼注“虎
兕无所措其爪角”,淮南诠言训“虎无所措其爪,兕无所措其角”,皆“虎”
在“兕”前,知古本当亦“虎兕”连文无疑。又敦煌本“甲”作“钾”,乃
“甲”之别构。“遇”,严本作“避”,“被”,河上本、赵本亦作“避”。

俞樾曰:按“被”,河上公本作“避”。据韩非子解老篇云“入山不恃
备以救害,故曰‘入军不备甲兵’”,则“甲兵”以在己者言,自当以作“被”
为长。

刘师培曰:按韩非子解老篇云:“圣人之游世也,无害人之心,则必无
人害,无人害,则不备人,故曰‘陆行不遇兕虎’。入山不恃备以救害,故
曰‘入军不备甲兵’。”(顾千里识误曰:“入山当为入世。”)老子古本“被”
当作“备”,言不恃甲兵之备也。“备”“被”音近,后人改“备”为“被”,
非古本矣。俞说非。

谦之案:作“被”是也。韩非解老本亦作“被”。卢文弨曰:“张凌本
作被。”顾广圻曰:“藏本作被,备、被义同。”王先慎曰:“广雅释诂:‘备,
具也。’史记绛侯世家集解引张揖注:‘被,具也。’故本书作‘备’,王弼本
作‘被’,‘甲兵’以在己者言,明作“备”作“被”二字并通。河上本作‘避’,
声之误。”○无所投其角,谦之案:兕,兽名,犀之雌者。尔雅云:“形似野
牛,一角,重千斤。”淮南子墬形训“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高诱
注:“梁山在会稽。长沙湘南有犀角象牙,皆物之珍也。”山海经云:“兕出
湘水之南,苍黑色。”老子楚人,故以兕为喻。“无所投其角”,敦、遂本“投”
作“驻”。顾本成疏:“诸本言驻,驻,立也。”是成所见本作“驻”。淮南诠
言训引“虎无所措其爪,兕无所措其角”二句均作“措”。

蒋锡昌曰:“驻”,盖与“注”通。庄子达生“以瓦注者巧”,释文引李
注:“注,击也。”“驻”“注”均为“投”之假。说文:“投,敗病!薄百钗
所投其角”,言善摄生者,既不为兕所遇,故兕亦无所敗浣且病

谦之案:蒋说是也。盐铁论世务篇引作“兕无用其角”,用亦注也。老
子“百姓皆注其耳目”,注:“用也。”○无所揩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严可均曰:“揩其爪”,御注、河上、王弼作“措”,释文作“错”。

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措”作“错”,释文本同。

谦之案:罗卷“爪”作“○”,误。碑本“措”作“揩”,亦误。“揩”
乃“措”之误字。韩非解老、释文、遂州本、范本均作“错”,景福、磻溪、
室町、柰卷、傅奕均作“措”,“措”“错”古通。“措”,安也,无所措其抓,
即无所安其抓也。“爪”,罗卷作“○”,乃“抓”之形似。夏竦古文四声韵
卷四有“抓”字,引古老子作○。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刘师培曰:案韩非子解老篇云:“体天地之道,故曰:‘无死地焉。’”
则此文“也”字系“地”字之讹。王以“何地之有”相释,则王本亦作“地”。
今河上本作“地”,王本作“也”,盖传写之讹也。

谦之案:诸王本皆作“地”,不作“也”,刘所据为误本。诸王本惟浙
局据华亭张氏原本作“死也”,“死也”无义。诸石本、诸写本均同此石,惟


遂州本“何”作“其”。

范本“故”作“哉”。傅本、柰卷“故”下有“也”字,严本、室町本
有“哉”字。韩非解老与王羲之本、傅本“地”下有“焉”字,此则以意增
字,助长语势,无关宏旨。

高延第曰:此章为处乱世者指示兕虎、兵刃皆凶暴不祥,喻世路之崎
岖,人情之险诈。读庄子养生主、人间世二篇足尽此章之旨,非真谓饥虎可
尾也。葛洪之徒不达此义,创为符咒厌胜,云可入山伏怪,谬妄甚矣。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陈柱:三“三”字韵。谦之案:三,古
音读若森。诗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谐今韵。又厚、
角为韵。方以智通雅曰:“角,古音禄,诗以协屋,东方朔以协足,仲长统
以协俗。”今案“禄”与“厚”“足”“屋”,王念孙谱均入侯部,是角与厚同
部为韵。

右景龙碑本七十九字,敦煌本同,河上公世德堂本同(宋刊本七十七
字,有误脱)。

王本八十字,傅本八十七字,范本八十三字。河上本题“贵生第五十”,
王本题“五十章”,范本题“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严可均曰:“是以万物”,御注作“是以圣人”。

魏稼孙曰:“德畜之”,御注无“德”字。

罗振玉曰:敦煌本无“莫不”二字,景福本无“而”字。

武内义雄曰:敦本“势”作“热”,恐误。

谦之案:遂州本作“熟成之”,“熟”字亦误。“畜之”,广明作“蓄之”,
“贵德”,顾欢作“首德”。又严本无“莫不”二字,后汉书冯衍传引无“是
以”二字。

大田晴轩曰:道者理也,德者一气也。生之,谓始之也;畜之,谓赋
之以气也。然细寻老、庄之书,一气之外,更无所谓道者,道者亦唯此一气。
故庄周以道为天地之强阳气(知北游),“强阳”,运动不息之意(本郭象,“强
阳”二字又见寓言篇)。后儒所谓活泼泼地,盖谓此也。“物形之,势成之”,
“形”,定形,谓物物而与之定形也。庄周曰:“物生成理谓之形。”是也。“势
成之”,谓因其自然之势而成之也。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罗振玉曰:“道之尊,德之贵”,敦煌本作“道尊、德贵”。“之命”,御
注本、敦煌本均作“爵”。严可均曰:“夫莫之命”,御注、傅奕作“之爵”。

谦之案:遂州、严遵、顾欢亦作“爵”。又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此
节附注校语云:“明皇、王弼二本‘命’并作‘爵’。”各王注本均误录作弼
注,殿本亦如此。纪昀曰:“案此句,疑‘命’字下原校语误作弼注。”案纪
说是也。道藏张刻所见王弼本作“爵”,与严遵、傅奕古本并同,敦煌本亦
作“爵”,作“爵”谊亦可通。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严可均曰:“成之熟之”,王弼作“亭之毒之”。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敦煌、景福四本均作“成之熟之”。又“德畜
之”,罗卷脱此三字,武内敦本无“德”字。

谦之案:御注、庆阳、磻溪、楼正、顾、彭、赵、高、范均无“德”
字,范“畜”作“蓄”。“成之熟之”,庆阳、楼正、磻溪、赵、顾、彭、高、
柰卷、室町、河上、王羲之同此石。“养之覆之”,傅、范与文选辨命论李注
作“盖之覆之”。“成之熟之”,傅、范作“亭之毒之”。范曰:“‘亭毒’,王
弼、李奇同古本。傅奕引史记云:‘亭,凝结也。’广雅云:‘毒,安也。’”
毕沅曰:“说文解字:‘毒,厚也。’释名:‘亭,停也。’据之,是亭、成、
毒、孰声义皆相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奚侗曰:四句已见第十章,此复出。

谦之案:罗卷“恃”误作“怅”,严本“谓”作“为”。又唐李约本无
“长而不宰”句。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畜、育、熟、覆韵(幽部),有、恃、宰韵(之
部)。武内义雄、陈柱:有、恃、宰、德韵。邓廷桢曰:“有、恃、宰皆之、
咍部字,德则之、咍部之入声也。”姚文田:生、形、成韵(十青平声),畜、
育、毒、覆韵(七匊入声)。

盖“成之熟之”一作“亭之毒之”,熟、毒韵同。列子黄帝篇:“与汝
游者,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告、毒、
孰为韵,即其例证。又高本汉以生、畜、长、育相间为韵。顾炎武唐韵正卷
十四:“熟”,殊六切,去声则殊溜反。

老子:“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又“育”,
余六切,去声则音柚。老子见上。

右景龙碑本七十二字,敦煌本注六十八字(实六十六字),河、王、傅
本七十二字,范本七十一字。河上本题“养德第五十一”,王本题“五十一
章”,范本题“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谦之案:傅奕本作“可以为天下母”,诸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