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

第15章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第15章

小说: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册(2)圣祖康熙玄烨(1654—1722)(12)

    在德不在险    
    上幸金陵亲书御制古北口绝句赐张学士英。诗云:“断山逾古北,石壁开峻远,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予过桐城于学士斋中见之。    
    《皇华纪闻》卷1    
    儒者当学探本原    
    上命内阁学士戴通赍御书赐大学士李天馥母瞿曰:贞松堂。上方有玺曰“康熙御笔之宝”。又赐天馥御书一卷,曰:“儒者当学探本原,行迪醇茂,循序进德,守己冲虚。一言一动,罔有不谨,嘉谟嘉猷,必以入告。斯广誉翕闻,而为周行之士也。”凡四十七字。末书癸酉仿松雪道人笔意,卷首玺,亦用康熙御笔之宝。    
    《居易录谈》卷中    
    揭千古道统之本原    
    上尝问张玉书理学之名始于宋否。奏曰:“道理俱在人心,宋儒讲辨加详耳。”上曰:“日用常行,无非此理,自有理学名目。彼此辨诊。朕见言行不相符者甚多。终日讲理学,而所行全与其言背谬,岂可谓之理学?若口虽不讲,而行事吻合,此即真理学也。”圣训精微,直揭千古道统之本原,敬谨记之。    
    《榆巢杂识》卷上    
    制《皇舆图》    
    圣祖制《皇舆图》十轴。其中鸿纤钜细,皆由圣心考据,经数十年之久,始告成。寰寓以内,地域广轮之数,一展玩间,了如指掌。洵为至宝。尝以分赐臣工。    
    《榆巢杂识》卷上    
    留心医理精于算学    
    上留心医理熟谙药性,常谕臣等云:圣贤道理俱有一定之论,卜星相人,人言人殊。方书所载汤头甚多。若一方可疗一病,何用屡易。西洋有一种树皮,名金鸡勒以治疟疾,一服即愈。用药只在对证也。    
    皇上精于算学,常著《三角形论》以示内廷,诸臣茫然无以解者。一日面示臣等算法。先聚米一堆于案上,用软尺量之,围五尺三寸五分,径一尺七寸,高五寸三分,积数得四千□□九寸。复以堆垛法百二十五寸除之,得三二□□七之数。随用百二十五寸之铜斗量之,不差累黍。又颁示一寸斗一,八寸斗一,十八寸斗一水于中大小随其所受,寸寸而积,盈缩不爽。御笔推算法一纸今存家少詹侄处。    
    御苑蒲桃几十种,甲申十一月十三日颁赐南书房诸臣。御制诗云:休夸大宛贡,莫笑汉宫传。十种标名异,千条带叶鲜。随班命内侍,分赐到诸贤。饱食和心胃,归鞍赋木天。此诗原稿存家声学士处。    
    《人海记》    
    圣祖褒忠叶映榴    
    叶忠节公殉裁兵夏包子之变,赠官赐谥,恤典已极优矣。及圣祖翠华南巡,召见公太夫人,并赐其长子一品荫,选沂州知州,旋沂州升府,即以知府事。越数年再巡,又赐公次子芳员外郎。又数年三巡,复垂问叶映榴有无第三子?左右奏称第三子已前卒,止有孙凤毛,复赐内阁中书。圣世褒忠,真与天地同其高厚矣。    
    《判牍余沈》卷7    
    圣祖教皇太子之勤    
    汤文正公家书云:“二十四日东宫出阁,讲四书一章。二十五日,即起皇太子宫,同郭快老进讲。上定东宫回讲之例,讲书事事从实,非比前代具文。皇太子自六岁学书,至今八载,未尝问断一日。字画端楷,在欧、虞之间,每张俱经上笔圈点改正,后判日。每月一册,每年一匣。今出阁之后,每早上亲背书,背书罢,上御门听政。皇太子即出,讲书毕,仍至上前。问所讲大义。其讲即用上日讲原本,不烦更作。自古来帝王教太子之勤,未有如今日者也。”康祺敬按:皇太子后得狂疾,储位不终,而我圣祖训迪元良,慎选保傅,实可为万世轨法。宜世宗中年缵服心法治法,已能贯澈靡遗,于以绍述前型,巩国家无疆之祚也。又钱石少宗伯,充上书房师傅时,家书云:“诸位阿哥,每日皆走三四里,然后至书房读书。下午读完书,又走三四里,然后回家。若冬天有走六七里者,皇子皇孙大半如是。盖一则习劳,一则聚在一处书房,心力易于定,而他务及外务均不得而使之近,此天家之善教也。”读此二条,士大夫家教子弟与子弟之受教者,犹可稍自荒弃乎?汤文正尝谓缙绅之家,能如此教子,使当世世名卿。诚哉斯言。    
    《判牍余沈》卷10    
    精熟典籍    
    圣祖尝幸南书房,问诸臣:“《论语》‘柳下惠’注云‘食邑柳下’。孟子‘柳下惠’注云:‘居柳下’。一名而异注,何也?”众无以应。此毛西河闻之益都冯相公者。又言,入直时有词臣进颂,用“贫乐好礼”,对句不敌,旁一臣引《坊记》“贫而好乐,富而好礼”正之。圣祖云:“不然。《史记•;(仲尼)弟子传》、《后汉(书)》东平王论,皆作‘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比偶固悉也。”群臣皆惊叹,以为圣学渊洽不可及。    
    《养吉斋余录》卷3    
    其二    
    公尝入直,适词臣进颂以“贫而乐,富好礼”为对句。有谓其不工,应依《坊记》作“贫而好乐,富而好礼”者。圣祖徐曰:“犹不如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后汉(书)》东平王论,作“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比偶悉敌,未尝不对也。”公退语人曰:“天子几余,游心典籍,渊博乃尔,吾辈生长寒窗乃未能古训是式,宁不汗颜邪!”    
    《旧闻随笔》卷1


第一册(2)圣祖康熙玄烨(1654—1722)(13)

    圣祖之忧劳    
    南下巡河北出边,忧勤精励日中天。瑶琴弹罢薰风操,荚才周六十年。    
    圣祖在位实六十一年。曾文正《国朝先正事略》序,圣祖尝自言年十七八时,读书过劳,至于咯血而不肯少休。老耄而手不释卷,临摹名家手卷,多至万余。写寺庙匾榜多至千余。盖虽寒?。不能方其专。北征渡漠南,巡治河,虽卒役不能逾其劳。祈雨祷疾,步行天坛,并醢酱齑盐而不御,年逾六十,犹扶病力行之,云云。计圣祖南巡凡六次,所过供亿,务取简省且酌量蠲赋焉。    
    《清宫词本事》    
    御制《百家姓》    
    圣祖仁皇帝,四字为句,句悉有意。及长仅能诵首起四句,时欲购觅此书。历三十余年不可得。去年春忽于骨董铺烂纸堆中,检得一本,字体虽有残缺,尚可以义寻之。今录于此: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瞻仰。邹鲁荣昌。冉李宗政。游夏文章。盖郗颜闵。殳却苏张,余宛伊傅。何贾孙庞。轩辕皇甫,夏侯殷汤。莘苗祁尹,华封祝唐。宁俞明濮,醒侯胥匡。卓许司马,施贲范郎。赫连万俟,锺离濮阳。燕向王谢,鱼勾严姜。夔宣韶乐,禹贡万方。郑卫滕薛,秦穆宋庄。衡茅诸葛,滑嵇东方。黄巢屠暴,石家富强。程赖刁斜,广任安常。尉迟靳寇,宇文焦房。池边那柳,东堵扶桑。郭汲童马,武牧狄羊。逄蒙段羿,养弓杭杨。扈敖阮籍,昝曲杜康。查支斐郁,洪水湛汪。耿慕元白。亢尚欧阳。温公纪古,左史公羊。刘巫井宿,项毕乌江。萧姬聂凤,徐母阚曹。吕伏丁董,申屠袁晁。单于冷薄,巩都沃饶。长孙仲孙,利后瞿劳。闻人卢骆,慕容樊乔。皮韦索吏,戎戚干戈。蒋锺逯竹,陶宓林柯。钮库公冶,步舒澹台,邓钱郦印,路米曾柴。时沈郁李。连茹红梅,邴邢邬郝,鄂郜酆邰。班荆管鲍,全赵蔺廉,冯崔暨相。充国成田,臧仲居蔡。浮于单谈,雷应空谷。韩危蓝关,益贺伍窦,戴郏双甘。平包陆计,褚习阴符,上官权幸,司农司徒,仓松尉柏。丰艾融蒲,凌云厉翼。蓟熊令狐,翟罗莫顾。宦禄欧娄,景丛诸晏。霍隆于周,岑邱沙浦,麻葛毛裘。蒯通能卜,龚喻储牛。花盛姚魏,桂弘蓬宫。宰须慎简,庾倪司空。糜费甄别,奚訾荀龙。潘车廖满,闻惠怀容。卞和隗璩,秋胡乜金。黎阎辛鞠,虞芮屈申。仇咸吴越,吉缪朱陈。寿翁彭祖,太叔公孙。邵雍解易,贝叶谭经。终于栾巴,姓终百家。    
    《闲处光阴》卷下    
    不改常度    
    仁皇临御六十余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未尝更改。虽酷暑燕处,从未免冠。见纯皇帝诗注中。    
    《啸亭杂录》卷1    
    康熙诞辰    
    康熙辛丑,上御极六十年矣,深仁厚泽,浃髓沦肌,海内义安,人民和乐,自唐虞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而万寿圣诞,正值天气清和,卉物条畅之际,民间之颂升恒,祝炽昌者,溢乎中外。我吴尤称繁华之地,巡抚吴公暨诸僚属,并铺张美丽,仙宫梵宇,普建祝圣道场,舞榭歌台,尽演蟠桃乐府。华灯绮彩,绵亘长衢;火树星毯,光明彻夜。文武官舞蹈嵩呼,都人士欢声雷动。煌煌哉太平之盛观,圆绘弗能殚已。    
    《巢林笔谈》卷1    
    晏驾之时    
    甲午戌刻。上崩于畅春苑。上宴(晏)驾后,内侍仍扶御銮舆入大内。相传隆科多先护皇四子雍亲王回朝哭迎,身守阙下。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次日至庚子,九门皆未启,又上大渐,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余详后觉迷上谕。按上久道代成,治几无为,是年所可见者,以上数条而已。良法美意,亦得其万一。巳昭千古。    
    《永宪录》卷1    
    治噶礼    
    旧闻吾闽赵二令太史晋典试江南,以关节破案,实与总督噶礼朋比为奸。又苏抚张清恪公伯行,因此事与噶礼互揭,罪几不测,惜未详其颠末。后询之史馆诸公,始笔记之云。    
    噶礼由荫生历官吏部郎中,康熙三十五年,圣祖仁皇帝亲征噶尔丹至克鲁伦河,噶礼随左都御史于成龙督运第一起兵粮,叙功升盛京户部理事官,不三年,遂授山西巡抚。噶礼曾以霍州牧李绍祖保题潞安守,及绍祖使酒自刎,匿不以奏,吏议革噶礼职,奉旨留任。御史刘若鼐疏劾噶礼贪婪无厌,虐吏害民,计赃数十万两。知府赵凤诏为噶礼心腹,专用酷刑,以济贪壑。下噶礼回奏,得辩释。平遥民郭明奇等,以噶礼纵庇贪婪知县王绶,赴巡城御史呈控。事闻,且列款入奏。……又下噶礼回奏,亦以无左证获免。旋内迁户部左侍郎,复外擢江南、江西总督。……及张清恪公抚江苏,以事积忤噶礼。至是公发辛卯科场不公事,正考官、副都御史左必蕃亦检举知县王曰俞、方名所荐之吴秘、程光奎二名平日不通文理,上命尚书张鹏翮赴扬州会审。张与噶互相疏劾;上复命张鹏翮会同总漕赫寿查审复奏,噶礼免议,张伯行革职赎徒。上切责张鹏翮等掩饰和解,瞻徇定拟,遣尚书穆和伦前往复谳,仍如所拟定议。得旨:“噶礼屡次具摺参张伯行,朕以张伯行操守为天下第一,断不可参,手批不准之谕旨,现在此所议,是非颠倒,下九卿、詹事、科道会议。”复谕九卿等曰:“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张伯行,则江南地方,必受其艫削一半矣。即如陈鹏年稍有声誉,噶礼久欲害之,曾将其虎邱诗二首奏称内有悖谬语。朕阅其诗,并无干碍。又曾参中军副将李麟骑射俱劣。李麟在口内迎驾,朕试彼骑射俱好,朕于是时已心疑噶礼矣。互参一案,初次遣官往审,为噶礼所制,不能审出。及再遣大臣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诸臣皆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