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大国崛起解说词(全本) >

第21章

大国崛起解说词(全本)-第21章

小说: 大国崛起解说词(全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

  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与欧美国家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

  1935年9月2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这样一则不大的简讯:“中伊尔敏诺的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同志为庆祝国际青年节21周年,创造了风镐劳动的全苏新纪录。在六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里,斯达汉诺夫开采了102吨煤,这是矿井一昼夜开采量的10%,挣了200卢布工资。”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开采量,因为它超过了普通定额的13倍!但一周以后,斯达汉诺夫又刷新了自己的纪录,一个工作日采煤175吨。

  此后,斯达汉诺夫不再是一名普通矿工的名字,他成为一面旗帜,引领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中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技术革新运动。在各行各业,无数个斯达汉诺夫的推动下,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劳动率提高了82%,大大高于原计划的63%。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俄共中央主席 根纳季·安德烈耶维奇·久加诺夫:

  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通过国家力量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通过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加入政府干预的手段,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俄罗斯《斯大林传》作者 尤里·茹可夫:

  比如说英国的一个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汀,她就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作者,在这本书的开始部分,书里的主人公在车厢的过道上讨论俄罗斯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反映。

  在当时,苏联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功的光芒掩盖了快速工业化背后的问题。

  多发一个月的工资,提供一套带电话的技术人员的住房,配备一切必要的沙发家具,一个家庭疗养证,两个电影院里永久的专座,这些就是苏联工业化道路上的精神偶像——斯达汉诺夫获得的物质奖励。但成千上万忘我工作的建设者们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回报,尤其是广大的农民们,每天都不得不去面对严重的物质匮乏。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徐天新:

  斯大林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首先是经济发展不均衡,重工业、军事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轻工业、农业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农业。第二方面呢就是人民的生活没有能得到重大的改善,没有能够和工业发展同步得到改善,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的粮食的产量、人均的肉类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吸取教训,认为任何计划都是危险的,任何长期考虑都是错误的。我认为应该吸取更加微妙的信号。就是说国家和地方政府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不过,计划经济在当时的成功,使人们不可能像今天一样去反思它的弊端。更何况,当时的苏联,正面临越来越紧迫的战争威胁。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就在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中国已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日战争,而斯大林一直担忧的战火,最终也不可避免地侵入了这片广袤的土地。

  这是莫斯科红场上的无名烈士墓,墓前的这簇火焰已燃烧了几十年,它象征着不屈的鲜血和顽强的灵魂。墓志铭上写道:“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业绩万世永存”。陵墓下面掩埋着数千名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红军战士。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

  希特勒微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的仪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扼止,而且开始遭遇反攻。

  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越战越强?

  俄罗斯《斯大林传》作者 尤里·茹可夫:

  如果我们没有在库茨涅茨克、扎巴洛日等地建立钢铁联合体,如果我们没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亚宾斯克等地建拖拉机厂,我们就不可能将这些工厂直接建成坦克制造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闻一;

  由于战争条件呢,采取了一种几乎是24小时工作制,就是机器不歇人休息,轮班倒制度,所以西伯利亚的工业也很快地发展起来了。

  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顶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1000万,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正义,捍卫了和平。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仅此一点,苏联就无愧于一个大国的称谓!

  在德军败局已定的1945年2 月 ,当时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三个国家——美国、苏联、英国的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雅尔塔会晤,一起商谈确立战后的世界格局。
这是世界对苏联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的承认,也是对苏联所承担的大国责任的尊敬。

  在20世纪中叶的万里晴空之下,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隔洋相望,共同主导了世界未来几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镌刻着“苏联”的字样。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

  梦想。从太空俯瞰地球,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也是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任时光流逝,这一高度将永载史册。

  而能否超越这一高度,将取决于俄罗斯一代代领航者的视野是否足够高远。

  这是一本被封存了五十年的书,它的作者是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

  1935年,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在苏联他处于鲜花和欢呼之中。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中国中央编译局 研究员 郑异凡:

  当时他们到那边去看了以后呢,确实也发现了,苏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当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还有当时的官僚主义的作风,还有广大农民和一般老百姓的贫困生活,还有国内他们,有意识地封锁国外的情况。

  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出于对苏联的热爱,罗曼·罗兰决定这本日记五十年后再发表,他不想因为这本书造成对苏联的哪怕一点点伤害,他认为五十年后,苏联一定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

  1984年,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正式发表了。但是,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苏联的迅速崛起是20世纪引人注目的大事。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它的经验和教训,都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因为,对历史的判断,必须用大尺度来衡量,社会变革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

  对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言,挫折意味着新的出发。今天,俄罗斯已经走在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

  【序】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然而,五百年前,这片广袤辽阔的陆地却是印第安人世代生活的家园,他们挥洒着与生俱来的激情,培育了独特的风俗。直到15世纪,欧洲人发现了这片新大陆。从此,欧洲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一个个殖民地相继出现。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起13个殖民地。美利坚合众国的起源,正是从这13个英属殖民地开始的。 

  

第十集 新国新梦

  这里是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今天,这座小镇已经成为反映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历史公园。走进小镇,仿佛跨越了时空隧道,教堂、学校、邮局、酒馆、商店、法院、公路,都完整保留了二百多年前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景象。安详、富有秩序的威廉斯堡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 

  18世纪时,威廉斯堡是弗吉尼亚殖民地总督府的所在地,总督府象征着大英帝国的统治和权威。不过,在这里,事关殖民地生存和生活的公共事务都要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