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镇魂调 >

第89章

镇魂调-第89章

小说: 镇魂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将重重叹了口气,面带忿郁:“将军有所不知,都是朝中奸……”想细说与她听,旁边那名宦官却朝他使了个眼色。副将便改了口,正色道:“敢问大夫何在?待中使宣过旨将军便知道了。”

菡玉按下狐疑,引他入城:“二位大夫正在商讨军情,请随我来。”中使就在她近旁,因顺口对他道:“大官请。”

中使回了一礼:“有劳少尹。”

原来这宦官认识她,副将却只当她是郭李麾下将领,那句未说出口的话不知是否就是这原因。她只当不觉,领着两人到中军帐,郭子仪等刚商议完毕,将领们三三两两的走出帐来。

李光弼走在最后,只注意到她,笑着向她招手道:“菡玉,史思明没趁我们不在城上时偷偷来袭罢?”菡玉正要向他引见中使二人,他又接着说:“他今日不来,以后可就不一定有机会了。我们准备明日一早出战。”

一旁副将突然插话道:“大夫要出战史思明,恐怕是不行了。”

李光弼这才注意到菡玉身后两人,一人面生,一人还是宦官。菡玉解释道:“小弟刚刚在城上巡视,正见到中使从西面来。这位是王思礼将军副将,奉王将军之命护送中使。”

副将向李光弼行礼,李光弼问:“将军方才为何说我不能与史思明一战?”

副将道:“这……大夫如有决心,也未为不可。大夫先听过陛下旨意再定夺罢。”

中使这才取出一只明黄锦袋来,里头装的便是皇帝的亲笔手谕,却不是正式的圣旨。李光弼连忙将中使引进中军帐,与郭子仪一同跪接了手谕,拆开查看。

皇帝的旨意却是大大出乎二人意外,竟要他们放弃河北诸县,回军援助哥舒翰攻取陕郡,进而拿下洛阳。

安禄山在洛阳称帝,洛阳周围集结了他十余万主力,来势汹汹,朝廷若不是有潼关屏障,早就被他踏平西京。潼关纵有哥舒翰坐镇,暂时也只能被动防守。如今要哥舒翰放弃潼关守备主动出击,岂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以卵击石。而郭李二人在河北还未打牢根基,与史思明胜负未定,此时挥师西去,叫史思明追在后头打,能不能帮上哥舒翰的忙还不好说。

李光弼看着郭子仪,他面色坚毅,食指望谕旨上一敲,断然道:“陛下决不会如此糊涂,定是有小人唆使。”

副将叹道:“不瞒大夫,这的确不是陛下的主意,而是右相一力坚持,说陕郡只有崔乾祐四千羸兵,光复陕郡可使潼关不必直面敌军,京畿更安妥。”

李光弼怒道:“一派胡言!陕郡无险可守,就算一时光复,安禄山再来袭,还不是即刻又能打到潼关脚下!为那崔乾祐四千羸兵,不知要搭进去多少官军!而且咱们这边好不容易等到时机可重创思明,就此放过,待他喘息过来,又是一支劲敌。”

郭子仪道:“史思明当然不能放过。好在陛下只给手谕,未立下圣旨。你我当上表细数利害,希望陛下能改变主意。”

副将赞道:“大夫英明!只是陛下远在京师,二位大夫上表或许能让陛下改了这回的策略,但终比不过有人日日在陛下近侧。”

李光弼忿然道:“以前陛下隆宠安禄山,安禄山却举兵反叛,陛下犹不警醒,仍宠幸佞臣听信谗言!可恨将士们在外用鲜血打下的江山,都被那些奸佞小人断送了!”

副将上前一步道:“末将有一策可保长久安宁,不知当讲不当讲。”

郭子仪道:“请讲。”

副将却低着头不说话了。倒是那宦官,眼角瞄了菡玉一下。

李光弼道:“这里并无外人,将军但说无妨。”

副将仍不言语。菡玉心里已明白了几分,对郭子仪、李光弼拜道:“下官先行告退。”自行退出帐外。

她到城门转了一圈,各将领都已归位,四处严防,也没有用得上她的地方。她自己也是心神恍惚,心思全不在此处了,便又缓缓踱回自己住处。

郭李二人与副将中使密议出什么结果不得而知。第二日,郭子仪仍按计划出战,与史思明战于嘉山。官军在恒阳休整了十余日,精力充沛,而叛军近来不得安生,疲惫不堪,官军人数又是叛军双倍,再度将史思明打得大败。其麾下五万军队,三万被歼灭,一万被俘虏,仅余万人。混战中史思明自己也被一箭射落顶盔摔下马去,散发赤脚步行而逃,夜里官军退后方逃回军营,再度缩回博陵不敢出来。

菡玉负责看管被俘的叛军,一万多人根本没有监牢可关,也不能让他们进城。看押的士兵全都刀不离身,唯恐这些降兵生事作乱。

菡玉上次安置赵郡降兵不过四千人,都是伤兵残将,又在赵郡城内,只带了五百人看管。这回要看着一万身强体壮的胡兵,两千人也只刚够把他们围一圈。黄昏时蚊虫多了起来,安置这些胡兵的营帐还没有着落。菡玉催了几次,饭食也没有送来,一万人都饿着肚子露天站在东城门外,怨声渐起。

菡玉怕这样下去真的生出事端,便去向李光弼请示多派人手看管。李光弼正在南门处,刚调来两千人,另一名将领也来请求增援,说天黑前来不及挖完,李光弼便把这两千人先给了那名将领带走,另外再调人手给她。

菡玉顺口问了一句:“什么东西要在天黑前挖完?”

李光弼不答,只说:“你这段时间辛苦一点,好好看着他们,过一会儿就没你的事了。”

菡玉应了一声,带着新调的两千人从南门出去,准备从城外绕到东门去。出了南门,就见西南方向聚了许多人,远远的看到那边隆起几个土丘。她命身后士兵停在原处待命,自己走过去查看,竟是好几千人在掘一个大坑,土丘正是坑里掘出的泥土堆积而成。

她顿时明白了,立即回头。李光弼还在南门口,见她急匆匆去而复返,面色沉郁,料到她已看见了,叹了一口气,转过身来等着她走近。

满腔责问的话语,开口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半晌只问出一句:“没有别的办法了么?”

李光弼道:“菡玉,上次处置赵郡降兵,大夫听了你的建议没有为难,但这次不一样。他们是胡兵,是安禄山的部下,不是被逼降贼的郡兵,他们不会真心归顺我们。”他顿了一顿,看她面色并未缓和,轻声道:“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菡玉闷闷道:“我们并不是在守城,我们打了胜仗。”

李光弼道:“现下史思明虽然败退,但局势仍是安禄山占上风,整个战局官军是守方。这一万人不能放回去,留下来我们又得养着,还要时时提防他们作乱反戈,眼下我们还没有这个余力。”

菡玉沉默片刻,问:“这是郭大夫的决定?”

李光弼道:“是。大夫并非不仁德,只是……”

菡玉打断他:“我明白。”郭子仪治军为人并不狠辣,但他去年年末于静边军大败大同兵马使薛忠义时,就将俘虏的七千骑兵全部坑杀,这次当然也不会手下留情。“郭大夫现在何处?”

李光弼正色道:“菡玉,你要做什么?”

她扯动嘴角一笑:“我知道这件事没得商量,只是想尽量避免恶果。”她想了想,“师兄,这事还要劳烦你去跟大夫说说,能不能把这一万人分批在不同地方处决,不要全聚在一处。”

李光弼问:“为何?”

菡玉道:“一万人坑于一处,怨气太重,恐生变数……此等怪力乱神之事,我去跟大夫说怕他不听,所以想麻烦师兄一趟。”

李光弼与她一起师从方士,又亲见师父以莲藕为她做身,对神异之事早就见惯,便点头答应:“这没问题,我也可以做得主,只是多挖几个坑而已,届时告知大夫一声便可。”

菡玉勉强一笑:“多谢师兄,那我回去了。”

李光弼见她神色落寞,想安慰她几句,又无从说起。“菡玉……你就别过去了,我另派人督责看管就是。”

菡玉心想自己既无能为力,避开了总比眼睁睁看着一万多人被坑杀好,眼不见为净,便点了点头。李光弼命别的将领顶替她看管俘虏,自己带着菡玉去见郭子仪。

郭子仪正在写上报朝廷的奏表,看见李光弼进来,便拿起来问他意见。李光弼看了看,提议道:“陛下听信谗言促哥舒翰出关,便是有急于求胜之心,不甘被动。大夫只说咱们据守河北可断绝范阳与洛阳信路,摇敌军心,恐陛下不为所动。不如请引兵北取范阳,覆贼兵巢穴,质其妻子以招之,使贼内溃。如此变守为攻,陛下或愿采纳。”

郭子仪道:“此计甚好。”回座上将李光弼所说加入奏表中。李光弼又建议分批分地坑杀俘虏,郭子仪也都同意。不一会儿写好了奏表,再与李光弼阅览,二人商量确定,各自署上名,封入招文袋中。郭子仪道:“明日一早我便派人送往长安。”

菡玉上前请命:“大夫,下官愿担此任。”

此言一出,郭李二人对视一眼,神色都有些异样。李光弼转身问:“菡玉,你是想回京师了么?”

菡玉道:“我本是京兆府吏,奉命前来宣旨,逗留三月本已不该。如今官军大胜,河北稳定,菡玉愿为大夫回朝献捷上表,顺道请解旧职,名正言顺地来大夫麾下效力,都正便宜。”

李光弼看向郭子仪,郭子仪微微一笑,坐下不语。李光弼快走两步,拉了菡玉到门边,低声问:“菡玉,我只问你,你回朝是为公还是为私?”

菡玉心中立时明了,转开眼去:“原来师兄是担心我去告密。”

李光弼道:“那我问你,你和那杨昭,是否确无情弊?”

她不意他会如此直接了当地问出来,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只垂下眼去。他苦笑道:“原来你这月余来一直挂念的朝中故友就是他。”

她小声道:“我只是……不想他死。”

“他死有余辜!”

菡玉惊抬起头:“师兄,难道你……你答应了?”

“我当然没有答应。哥舒翰都不肯,我怎么会答应?”他语气稍缓,“但是谁知道除了哥舒翰、大夫和我,他们还去游说过谁?安禄山以讨杨昭为名举兵,天底下有几个人不恨他、不想他死?”

菡玉讷讷道:“那只不过是个幌子。”

“我也知道那只是个幌子,但别人不一定知道,远离朝堂的百姓不一定知道。他们只知道杨昭骄纵召乱逼反了安禄山,让他们饱受战乱之苦。汉景帝时七国之乱,晁错难道不比他无辜?还不是被腰斩于市。”

“我正是不想他步晁错后尘。”她眼里浮起泪光,强自忍住,“师兄,他曾数次救我性命,就当是报这救命之恩,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死。西平郡王既然不愿做陶青,大夫和师兄也不想学那陈嘉张欧,还担心我回去了走漏消息么?”

李光弼叹了口气:“菡玉,我不是担心自己,我是担心你。”

菡玉道:“小弟保证绝不提起那日副将中使与二位大夫密议之事。师兄如果信得过小弟为人,就请让小弟回京去。”

李光弼道:“我当然信得过你,你要回京,我也不拦你。只是……”他摇摇头,转身往郭子仪座前走去。

郭子仪看他俩谈完回来,笑着问道:“吉少尹决议要回京去了么?那这份奏疏就有劳少尹代为传递了。少尹屡献良策,今日能大破史思明,少尹功不可没。子仪当虚席以待,敬候少尹归来。”

菡玉抱拳道:“承蒙大夫厚爱,下官定不负所托,在朝亦会尽力谏议,使河北局势闻达上听,以免陛下再定误策。”

郭子仪道:“好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