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镇魂调 >

第125章

镇魂调-第125章

小说: 镇魂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师兄妹二人自上回恒阳一别,至今已有两年,中途又经历了潼关失陷、上皇西幸、太子登基、收复两京等等许多事,自是一言难尽。正逢晚膳时间,李光弼命人摆宴,师兄妹俩举杯对饮,细数分别以来的各自遭遇,直谈到谯楼三鼓,仍有未尽之意。朝中诸项大事菡玉几乎都亲身经历过,而今她对杨昭之死也不再避忌,一一都说与李光弼听,从途径潼关时遇到哥舒翰斩杀杜乾运,一直说到上皇回京百姓夹道欢迎。

“这些事我都只耳闻,今日才知其中明细,竟有这般曲折。”李光弼听罢叹道,饮下一盅,“年后朝中又发生了些什么事没有?”

菡玉道:“都是些琐碎小事,只有一件大事。”

李光弼问:“什么大事?”

菡玉道:“陛下改元乾元,复以‘载’为‘年’。”天宝三年正月,上皇改“年”曰“载”,其年即称为天宝三载,直至去年仍叫至德二载。

李光弼笑道:“的确是一件大事,现在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如今是乾元元年了。那小事呢?”

菡玉抿了口酒,淡淡道:“陛下立广平王为太子,立张妃为后,任命殿中监、元帅府行军司马李辅国为太仆卿。他和皇后的关系很好,时下可说得上是炙手可热、势倾朝野。”

“势倾朝野,哼,李林甫、杨昭,不都曾经势倾朝野,有什么好下场?”李光弼脱口道,说完看了一眼菡玉,见她神色如常,才继续说下去,“宦者妇人,不过是一时宠佞得势,浮云终不能蔽日,的确是小事;但广平王得立太子,宗嗣有继,可算是一件大事呀。”

菡玉也笑道:“确该算大事。师兄你这边呢?史思明投诚归降,安庆绪山穷水尽,师兄该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李光弼道:“安庆绪是不足为惧了,但史思明,有此虎狼在侧,岂能安睡啊。”

菡玉道:“但他已归降朝廷,受封忠义王,手握重兵据守范阳。只要他不反叛,别人能耐他何?”

李光弼道:“等到他反叛就来不及了。”

菡玉道:“听师兄这话,是有办法将他除去了?”

李光弼道:“我也是跟安庆绪学的。”

菡玉道:“安庆绪有阿史那承庆、安守忠等可接近史思明,师兄倚仗谁呢?”

李光弼道:“当初劝史思明归降的有两人,一个是判官耿仁智,另一个是信都太守乌承恩,都是偏向朝廷之人。这乌承恩的父亲乌知义原为平卢军使,曾是史思明的上峰,对史思明有恩,史思明因此厚待乌承恩兄弟。我表请陛下以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赐阿史那承庆丹书铁券,就是想让他们俩分思明之兵……”

菡玉忽然打断他问:“师兄你说那人叫什么?乌……”

李光弼道:“乌承恩。怎么了?”

菡玉放下酒杯,敛去笑容:“师兄,刚刚我进城时遇到一名作胡人装扮的重伤士兵,他自称名叫吴成赐。”

李光弼大吃一惊:“乌承玼!他是乌承恩的弟弟啊!现在何处?”

菡玉道:“被守城将士扣押了,或许正在审讯。”

李光弼连忙带着菡玉赶往城门去寻找。好在那名队正还算仁厚,看乌承玼伤重危险,押入牢中后就召来军医诊治,保住了乌承玼一命。二人赶到牢中,乌承玼仍在昏迷中。李光弼询问军医,才知乌承玼不仅连日狂奔体力耗尽,身上更有多处刀伤,定是突破重围逃脱出来,立即马不停蹄奔往太原来投奔李光弼。那远在范阳的乌承恩,只怕已是凶多吉少。

过了几日乌承玼伤势渐愈,面见李光弼时痛哭流涕,只求李司空为他兄长和侄儿报仇。原来史思明对劝他归降的人一直都抱有戒心,乌承恩升任范阳节度副使后更存了猜忌,派人暗中监视。乌承恩少子在范阳,史思明故意安排他们父子相见。乌承恩对自己儿子自然坦言不讳,说史思明本是自己父亲的部下,而今却要看他的脸色;又说起李光弼的计策,如能夺得史思明部分兵力,日后可当上正节度使、位在史思明之上云云。这些话都被监听,史思明听后大怒,将乌氏父子活活打死,更恨李光弼,盛怒之下上表请诛李光弼,并扬言如果皇帝不处死李光弼,他将自己带兵前往太原诛杀之。判官耿仁智看他表书中用语狂妄,威胁君主,便私自将表书扣下。史思明知道后当即乱棍将耿仁智打死,脑流于地,其状极惨。此事先后牵连百余人,其中不乏史思明旧部,都被史思明毫不留情地处死。乌氏一门仅乌承玼一人逃走得免。

一七·月逆

史思明嚣张狂妄,擅自杀死节度副使和判官,还扬言要诛杀李光弼,传到朝中又是一番风浪。但原先力主削史思明权柄的宰相张镐已被贬黜,李光弼成了史思明的冤家对头,朝中反对史思明者未成气候。而他毕竟还对皇帝称臣,皇帝也不愿在这个时候再多生事端,只得怀柔安抚,派中使前往范阳宣慰,称此事都是乌承恩自己谋夺高位野心所致,与李光弼也绝无干系,把责任全都推到已死的乌承恩身上。

史思明经此一事,效忠唐室之心更为动摇。此时正好三司处置投敌官吏的文书也传至范阳,分六等定罪,达奚珣等主动投敌、为虎作伥的十八人斩首于市,陈希烈等七人赐死,其余或杖或流放或贬官,只要接受安禄山任命的官员全都惩处。史思明听到这个消息,对部下说:“陈希烈等人都是朝廷的大臣,上皇弃之不顾,自幸蜀地,使他们沦落安禄山之手。如今他们仍不能免死,何况我们这些原本就追随安禄山造反的人?”部下将领都自危恐惧,劝他拥兵自立。史思明此时已有这样的念头,但苦于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反叛,只得按兵不动见机行事。

没过多久,这个机会便自己送上门来,诱得他顾不上名义脸面公然叛唐了。

史思明降后,叛军仅剩安庆绪一支力量占据相州,与蔡希德等会合后慢慢又扩充到周边七州六十余城。皇帝回京后正式得到太上皇加冕,先后立皇后、太子,处置降官整顿朝政,势力已经稳固,这时终于下定决心要彻底铲除安庆绪。为此皇帝先将亲女宁国公主下嫁回纥可汗,以争取回纥兵力支持;七八月间先后召郭子仪、李光弼入朝,分别加中书令、侍中,商议讨伐安庆绪之事。

九月二十一日,皇帝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镇西及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和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共七名节度使及平卢兵马使董秦,率领步、骑二十万前往讨伐安庆绪,旋即又命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关内及泽潞节度使王思礼率兵助战。

而安庆绪那边,不仅兵力大不如官军,内部更是一团糟乱。安庆绪此人可说是昏庸无能、鼠目寸光到了极点。他被官军大败逃到相州,刚一安顿下来,立刻就把心思都花在了享乐上。他大兴土木建造宫室,日夜纵酒放歌,醉生梦死,朝政全都扔给高尚和张通儒处理。偏偏这两个人又不和,争权夺势,政令不通纲纪不存。此时安庆绪麾下最有才略的大将当属蔡希德,所部也是最精锐的兵力。此人性格直率,喜好直言,在安庆绪面前揭露高张二人夺权乱政,被高张忌恨,张通儒便进谗言杀了他。蔡希德部下数千人纷纷离军而逃,其他将领也心怀怨怒不愿给安庆绪卖命。安庆绪又命崔乾祐为天下兵马使,总领兵权,但崔乾祐刚愎好杀,治军严酷,兵将离心。

官军一下派出九名节度使、二十余万大军,对付一个只有数万残兵的安庆绪,可说是不在话下。十月初,郭子仪先引兵自卫州杏园渡过黄河,于获嘉破叛将安太清。安太清走保卫州,郭子仪进而包围卫州城。鲁炅、季广琛、崔光远分别从阳武、酸枣渡河,与李嗣业所部一起,到卫州和郭子仪会师。

卫州紧邻相州之南,相距仅一百五十里,安庆绪岂能让卫州失落。于是发全部兵力六万,分为三军,崔乾祐率上军,田成嗣率下军,安庆绪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前往卫州救安太清。两军交战,郭子仪来了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学叛军常用的请君入瓮之计,先佯装退却,引叛军来到弓箭手埋伏的军垒之下,伏兵起而射之,箭如雨下,杀得叛军大败。郭子仪俘获了安庆绪的亲弟安庆和,斩于阵前,士气大振,遂攻下卫州。

安庆绪连连败退,郭子仪等一直追到相州,许叔冀、董秦、王思礼等也相继领军而至。安庆绪兵败如山倒,前后折损三四万兵马,只剩两万多残部,退入邺城固守。郭子仪等率兵包围邺城,安庆绪自知走投无路,只得修书向范阳的史思明求援,许诺把帝位让给史思明。

史思明正是求之不得,恨不得立刻派出所有十三万范阳兵去救邺城。但惧于围邺四节度的雄厚兵力和郭子仪的威名,不敢贸然进军,只走到半路,派李归仁先率领一万步骑驻扎邺城北面六十里外的滏阳,遥助安庆绪声势。

与此同时,崔光远也克复了相州东邻魏州。九节度中,郭子仪、李光弼武功盖世自不必说,李嗣业、王思礼等也是行伍出身,善于领兵。而这崔光远,原先是和菡玉同僚的京兆少尹,打仗算不上擅长,却占据了紧邻相州的魏州。史思明看相州四周就属魏州最为薄弱,便兵分三路,一路出邢州、洺州,在相州正北;一路出冀州、贝州,在相州东北、魏州之北;另一路从洹水走水路直取魏州。

崔光远初拔魏州,城防还未及加固,史思明便引兵大举进攻,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崔光远派部将李处崟出战,叛军势盛,李处崟连战失利,退回城内。叛军追到城下,也不攻城,故意在城门外徘徊,士兵私语说:“不是跟李将军约好了,他佯败回城为我们开城门的吗?怎么还不来?”守城士兵将这些话告诉崔光远,崔光远盛怒之下不加细思就将李处崟腰斩示众。临阵斩杀大将,军中士气大落,军心涣散,叛军气焰高涨。崔光远抵挡不住史思明攻势,脱身逃往汴州,成为九节度中第一个败退的。

十二月二十九日,史思明攻陷魏州,大开杀戒,凡稍有抵抗之意者如原守城军士民兵等一概屠杀不留活口,共杀三万余人,血流成河。

消息传到大军驻扎的安阳时,菡玉刚点查完新运来的粮草,正在中军帐向观军容使、宦官鱼朝恩汇报结果。说了一半,突然有驿卒送来六百里加急塘报,鱼朝恩一看,眉头就锁了起来。

菡玉便停下静候一旁。鱼朝恩幽幽地叹了口气,细声细气地说:“史思明这厮野心不小哇!”把塘报递给她。菡玉接过一看,竟是史思明在魏州城北筑坛祭天,自封大圣燕王,建元应天,另外还详述前几日史思明攻陷魏州后杀三万人的暴行。

三万人……尸首堆在一起,都能堆成一座小山了。万一其中出点变故……乾元二年,有这么早吗?乾元二年的自己,似乎才刚离开衡山,独自一人四处游历……太久远的事,有些记不清了,她努力回忆,神思飘远,便没有听清鱼朝恩的话。

“吉少卿?”鱼朝恩又唤了一遍,菡玉才回神:“观军容有何吩咐?”

“麻烦少卿派人将此事通知各位节度使。”

菡玉还在想史思明杀三万人,接道:“前日各位节度使都已知道了。”

鱼朝恩提高了嗓门道:“什么?昨天刚发生的事,他们前天就知道了?”

菡玉这才明白他说的是史思明称王一事,微微一哂:“下官这就去……”

鱼朝恩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