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镇魂调 >

第116章

镇魂调-第116章

小说: 镇魂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珠忙道:“明珠又不是娇生惯养的闺秀,再清苦也不会比这一年来的日子更苦罢?少卿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我只是担心少卿你……真能放下这里的一切吗?”

菡玉别过脸道:“我为官十余载,毫无积累,所得不过一个虚名罢了,有什么放不下的?对了,等陛下准了我的辞表,你就不能叫我少卿了,要改口啦。”

明珠低头不语,转身进了自己房间,不多时捧出一个匣子来。菡玉往里一看,只见里面摆着一黑一白两盒棋子、几支秃毛笔、笔洗、镇纸等物,都是再眼熟不过。她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不知该接还是不接。

明珠道:“这些是我从瓦堆里翻出来的,全是……全是他以前用过的,好多东西都找不着了,棋子也不全……不过好歹也算是个纪念。那天在宣阳坊时怕你太过伤心,所以没敢立即拿出来。”

菡玉忍泪道:“谢谢你,明珠……”手指抚过那一粒粒犹圆润晶亮的棋子,神思便飘得远去了。

明珠瞅了瞅她,低声问:“少卿,你这一走,也许再也不会回长安来了,要不要……再去看一眼、祭拜一下?”

菡玉抬手拭了拭眼泪,说:“明珠,你倒提醒我了。正好现在天色将晚,家里先劳烦你收拾,我去去就来。”转身欲往外走。

明珠追上她拉住她的袖子:“我陪你去。”

菡玉道:“我一个人就可以……”

“有个人在旁边,许就不会那么难过了。而且那里我也比较熟。”

菡玉看了看明珠,浅浅一笑道:“明珠,总是你最会替人着想。”

两人便相偕同出了崇化坊向西而去。途中路经西市,明珠又去寿材铺买了些香烛祭品,菡玉则到酒肆沽了一壶水酒带到宣阳坊。

相府废墟明珠是熟门熟路,哪里路上有块石头都清清楚楚。天色有些昏暗了,她点起灯笼,把灯给菡玉照着脚下,自己在前头引路,一边指给她识得各处。

“少卿,这段回廊你一定还记得罢?尽头就是相爷的书房,再过去是你以前住的院子。那边还有两段围墙,正好折角可以挡风,生了火也不容易被人看到,咱们就去哪里好不好?”

许久不闻菡玉答应,明珠回头一看,她就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双目直直盯着前方,浑似没有听到明珠的问话。明珠以为她又想到了以前的事,便没有言语,只见菡玉面色恍惚地往前跨出一步,手里灯笼滑落下去,灯内蜡烛引着了灯罩。明珠连忙去捡,一边喊:“少卿,小心烛火!”还没说完,菡玉就扔了灯笼,急匆匆地往前疾步而去。

明珠连踩几脚将火扑灭,急忙赶过去追她,早不见了菡玉踪影。幸亏明珠熟悉地形,几乎到处转了个遍,终于在花园里看到菡玉正站在干涸的池塘中央,茫然四处观望。明珠跑得气喘吁吁,追上去拉住她问:“少卿,你在找什么?”

菡玉显得有些心神不宁:“我刚刚听到草丛里有响声,还以为有人藏在附近,追了一圈才知道是几只野猫。”

“这里哪还会有别人。”明珠翻了翻手里的篮子,香烛都折断了,只有那壶酒口封得严没有洒,不由皱起眉头,“这下可好,两市肯定也都打烊了。”

菡玉全没了拜祭的心思,说:“时候不早了,再不回去坊门该关了。”一个人径直闷着头往大门口走去。明珠心下疑惑,也不好多问,快步跟上她。

半路上就听到敲起宵禁鼓声,回到崇化坊门前时坊正已锁了栅栏,二人被关在门外。明珠上前一看,正好坊内有一人向外而来,白衣素影,不知给坊正看了个什么令符,坊正破例开了门,放她俩进去了。

明珠对他行了一礼:“多谢山人。”抬起头来,发现李泌已经越过她去,抓着菡玉的手问:“玉儿,你去哪里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菡玉支吾其词,明珠代她答道:“少卿刚刚去西市沽酒,西市店铺都已打烊,只好去了东市,因此晚了。”拿出那壶酒给他看。

李泌又问:“你怎么要到要喝酒?”

这回菡玉答道:“明日大哥就要离京了,正好为大哥饯行。”

李泌笑道:“你我一同走,还饯什么行。”

菡玉满腹心事,低头不语。三人回到寓所,菡玉方说:“大哥,我恐怕不能和你一起回去了。”

明珠正要下厨,听到这话也停住脚步。李泌问:“你又改变主意了?”

菡玉道:“那倒不是。我还有一桩心愿未了,想办完了再回去。”

李泌蹙眉看着她。菡玉道:“听说陛下遣韦少师入蜀奉迎上皇还京,也是明日出发。我想去请示陛下,可否容我同往迎接。等上皇安然回宫,我就回衡山。”

今上在马嵬发动兵变杀宰相贵妃,又未得上皇传位便自行登基,之前战事紧急,上皇远在巴蜀,还可相安无事。等上皇回了京城,这一对天家父子的关系就很微妙了。菡玉对皇帝素有成见,担心他会对上皇不利,李泌也都心知肚明。

菡玉又道:“大哥如果不放心,就在京城再留些时日,等我回来了一起走。”

李泌道:“只要你自己拿定了主意就好,我还是先行回山罢。”

一旁明珠接口道:“少卿,我跟你一起去。”

菡玉道:“明珠,蜀道难行,你一个姑娘家不必多受这颠沛之苦。再说奉迎上皇又不是出去游玩,携带女眷多有不便。一来一回少则月余,多则两月,很快我就去找你们了。”

明珠看了看李泌,似有些不乐意,但也没再说什么,转身下厨去了。

菡玉对李泌道:“大哥,这一两个月间明珠就全赖你照顾了。”

李泌点了点头:“放心罢。韦少师明日一早就要动身,你现在起意,可还来得及?”

菡玉道:“说来惭愧,这事还要拜托大哥。”

李泌道:“我正要应陛下之召入宫夜谈,顺道过来看看你的。你且在家等着我的消息。”说罢站起身来。

菡玉送他到门口,二人默然相对片刻,李泌道:“玉儿,我不在你身边,你万事自己小心,迎回上皇就立刻回衡山来,我等着你。”

菡玉笑道:“大哥你也保重。”

她站在门边目送他出了坊门,坊正重又上了锁,才觉得浑身力气都被抽光了似的,不得不倚着门框才能站住。握紧的手心里早就出了汗,滑腻腻的几乎握不住那光润的玉佩。她摊开手掌,朽烂的线头都被她捏碎,与汗水混和成一片污黑。但那穿孔里还穿了一根完好的黑线,像是从布匹中拽出来的丝缕,末端胡乱打了个结,就靠它将那块玉挂在九曲回廊檐下,挂在她必经的路旁,让她一抬头就能看见,让她无论如何也不要再错过。

一〇·月明

李泌果然如约求得皇帝恩命,菡玉只等了约一个时辰,就收到他从宫中派人传来的消息,皇帝已经准许她随韦见素等人一同入蜀迎接太上皇。

第二日一早韦见素出发时见到她也不免吃惊,但二人共事已久,彼此相熟,菡玉经历种种韦见素都清楚不过,他自己也是刚遭遇罢相,只是相对一叹,并未多问。

此次入蜀仍是沿上皇西幸路线走,第一日傍晚抵达金城县,便在县城馆驿留宿。当初长安陷落、上皇仓皇幸蜀,金城县官吏皆自顾逃命,馆舍无人接应,空旷凄凉。如今广平王收复两京,皇帝回宫,官军稳住了京畿以西地面,金城县也恢复如常。加之他们是皇帝派去迎接上皇的,县令招待得格外殷勤,馆驿特意收拾一新,专派了馆丞主食,仆役熙来攘往,服侍周到,哪还有当初的破落景象。

韦见素吃过晚饭,闲步出馆驿溜达,见菡玉一个人站在门口路边,背对大门,低头看手里捧的东西。韦见素心生好奇,没有叫她,悄悄凑过去一看,竟是晚饭席上盛汤的瓦罐,不由大失所望,问:“吉少卿,你捧着个罐子做啥?喝汤喝到外头来啦?”

菡玉回过身来,讪笑道:“刚刚想把这个空罐子送还厨房,谁知走迷了路。”

再怎么迷路也不至于米到外头来吧?韦见素心下嘀咕,说:“这种事让女婢做就行了,少卿何须亲力亲为。”顺手拿过菡玉手中瓦罐交给门口仆役。

菡玉目光一直跟着那被人拿走的瓦罐,有些神不守舍。韦见素随意望望四周道:“这金城县变化可真大呀,一年多不见,都快认不出来了。要不是别人告诉我这座驿馆就是当初上皇下榻之处,哪能看得出来?”驿馆经历战火而败,后又加以修缮,已经面目全非,周围的道路也变了方位。

菡玉却道:“我倒都还记得,当日上皇及暮未食,我把将士们自取米粮所炊豆饭献与上皇,就是从这道门出来的。从那边绕过去,有一条穿过树林的小路,可以一直通到驿馆背后荷塘边的……”

韦见素此时已然明白,心下大悔,连忙喊道:“少卿!……时辰不早了,明日一早还要赶路,少卿早些回去休息吧。”

菡玉笑了笑道:“我想出去走走,少师请先回。”

韦见素劝道:“时过境迁,这里连路都改了,想必早没了少卿想看的景致。少卿只凭当日一点模糊记忆,只怕要走迷了路。”

菡玉道:“多谢少师关心,我只是想去看一看。纵没了当初景致,总还有些影迹可循的。”不顾韦见素劝阻,坚持往那树丛中去了。韦见素只能摇头叹气,回头叮嘱门口守卫留意吉少卿的行踪。

菡玉慢慢踱到驿馆背面。原来野蔓丛生的树林经过战火显得愈发芜杂凌乱,有的树被拦腰斩断,有的连根刨起,翻出其下黄褐的沙土。树丛前三三两两横了几道旧栅栏,柱子上还残留着半张告示,大意是前方危险天黑莫行之意。

林中果然连路都改了样,原先那条石子小径不知埋没在了何处,斜着倒叫人踩出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来。菡玉深一脚浅一脚的沿着土路往林中走去,远远瞧见银白的光亮,似是明月映在水上的反光。

她心里一动,也不看脚下,急着要到那荷塘边去,不料一脚踩了个空,竟是平地里被人挖了条又深又宽的壕沟,沟底还插了许多削尖的树棍竹篾。她意外踏空,哪里来得及反应,手只搭了一下沟壁,身子歪斜着就要栽下坑去。

正是天旋地转,耳畔生风,忽觉一片黑影笼罩上方,右手手腕被人提住,竭力往上一拉,翻身稳稳落在沟侧地面。

菡玉失声惊呼:“卓兄!”竟是他!竟又是他……

他略一愣怔,握在她腕间的手忘了松开。他的手瘦骨嶙峋,然而异常有力,好似铁箍紧扣,勒得腕骨都隐隐刺痛。他侧对着她,仅仅尺余的距离,她从未离他这样近过,近得可以看到他下巴瘦削的轮廓,半隐在宽大的斗篷阴影里。而那一身黑袍将他全身乃至面目都尽数掩盖,与记忆中的模样全无二致。

只是片刻,他旋即放了手,退开两步,那隐约露出的一点下巴也看不见了,完全融成一道漆黑剪影。

“这里不安全,多加小心。”

他的嗓音低涩,像生锈蒙尘的乐器,变了音调。许多年没有听过他的声音了,乍一听来有些陌生,但又立即能判断出就是他。而他说的话,竟也是和她第一次遇见他时一样的。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也不曾变。

只是她自己变了。

菡玉也略退半步,对他躬身拜道:“承蒙恩公两度搭救,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请受在下一拜。”

他沉默不言,过了好半晌方问;“你识得我?”

菡玉苦笑道:“此事说来话长。我也只知道你是姓卓。”

“我叫卓月。”

以前她跟随他那么久,几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