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极品国医 >

第137章

极品国医-第137章

小说: 极品国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难辞其咎!况且,职工还举报说他们有各种以权谋私行为!”

看得出,沈宏卫对自行车厂的领导“怨念”深重,哪怕是当着周显华的面,也丝毫不加掩饰。

当然,这也与市领导的态度有关。劳市长之前曾经当众批评过自行车厂的班子,明言他们“问题很大”,要求主管部门机械局组成工作组进行调查既然劳力是这种态度,沈宏卫当然不吝于“落井下石”。

“这家工厂领导班子的责任问题,市里当然要查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就算是把这些人统统都抓起来也于事无补。因此,这事先放一放。”周显华的声音不疾不徐,慢吞吞又道:“我这两天考虑了一下,我们应该尝试着再挽救一下这家企业,看看还有没有让之起死回生的可能性。”

听了周显华的话,沈宏卫暗暗惊讶,他觉得周显华的态度现在明显有点暧昧而在昨天,周显华的态度还是非常坚决的,尽快关停自行车厂,安抚好厂里这些职工。其实所谓的安抚,也就是下岗,没有别的办法。

市里其他国企当前也都处在转型期,日子都不好过,要让其他国企分流这些职工,直接将拖垮别的企业。至于民营企业,想都不要想了。

沈宏卫知道周显华肯定还有下文,就没吭声,仔细聆听着,静待他的下文。

“老沈,我们还是尽尽人事听听天命这样,你安排人跟康桥公司接触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意向收购自行车厂。谈完之后,马上把结果向我汇报。”周显华挥了挥手。

沈宏卫讶然,下意识地问了一句:“周市长,哪家康桥公司啊?”

周显华轻轻一笑:“市里还有第二家康桥公司吗?”

沈宏卫悻悻地笑了笑,“我明白了,周市长,我明天就安排一个副局长带人去跟他们谈一谈,谈完之后,马上向领导汇报!”

“嗯,去吧。”周显华点点头。

沈宏卫不敢再停留,立即起身离开。

他行走在市政府办公楼有些阴森潮湿幽静无声的走廊上,感觉有些怪异康桥公司有意收购自行车厂?这怎么可能?这家企业的老板是不是得了失心疯了?或者,这事有深层次的内情?

沈宏卫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同时也认为非常离谱。

但既然周显华副市长安排下来,他就只能遵照市领导的指示贯彻落实,一点也不敢怠慢。

他取消了去成县县局检查工作的行程,赶回局里,把副局长谷涛找来,单独交代工作,要求他明天带人去康桥公司,跟对方谈并购自行车厂的事宜。

谷涛当然也是非常吃惊,但却没敢多问。当然,他就算是问,沈宏卫也不会多说半个字。事关市领导的安排,他不敢在背后跟下属议论短长,一旦传到市领导那里去,他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总而言之一句话,对于市领导的指示,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不会有错。不管事情成败,他都没有责任。

……

晚上。

京城,谢家。

吃过晚饭,谢老破天荒地没有出去散步,而是坐在了客厅里,紧盯着眼前的电视机。谢国庆夫妻和谢婉婷也陪着一起在看电视。谢婉婷跟骆志远通电话得知,今晚的新闻联播上要播出一个关于他的节目,谢婉婷就拉着父母和爷爷一起看电视。

几条关于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新闻过去,一个电视画面切换过来,女播音员柔美标准的普通话传进耳朵:“各位观众,改革开放的大潮势不可挡,席卷大江南北。我台从今天晚上开始播出系列节目《改革开放成果万里行》,下面请看本台记者从北方省安北市发来的报道民营企业‘蛇吞象’,国有资产涅重生。”

谢婉婷兴奋得扬手指着电视屏幕,大声道:“爷爷,爸,妈,快看,这说的就是志远他们公司的事儿!”

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些康桥公司厂区、办公楼和下属企业场景的镜头,不多时,身穿白色衬衣和黑色西裤的骆志远就出现在画面中,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问:“安北市两家国有毛纺厂资不抵债,作为一家刚刚组建的民营企业,对两家堪称巨无霸的老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风险之大、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请问,当时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魄力和决心?”

骆志远面带微笑,神态从容镇静,声音轻柔而有力:“应该说是改革开放带给了我们这样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决策带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体制的变革和政策扶持的大背景,是我们对两家国有毛纺厂成功实现资产重组的关键因素……”

骆志远只有这么一个镜头,大概有几十秒的时间,镜头旋即切换,安北市市委书记邓宁临和市长劳力出现在画面上,同时画外音响起,引用了北方省委机关报《北方日报》前几日社论的一段话,将康桥公司对安北市两家国有毛纺厂进行资产重组赞誉为北方省国企改革和国资盘活的成功案例,并上升到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高度。

短短一分多钟的新闻播报结束,谢老望着眉飞色舞的孙女,忍不住轻笑一声,“婉婷啊,看来志远这公司做得不小,搞不好还真有可能成为大实业家。”

“另外啊,我看志远这孩子说话有板有眼,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越来越老练成熟了。就凭他今天在电视上的一番话,我就能明白,他在安北市着实是混得不错,比破虏强多了破虏在安北工作的时候,也未必能跟市里的主要领导搭上线吧?”

谢婉婷心里欢喜,嬉笑点头。

于春颖感慨地起身道:“爸爸,看来志远这孩子也不是小打小闹,我看走眼了。”

谢国庆哈哈大笑:“春颖,我早就说了,志远这孩子不同一般,肯定能成大事。你偏不听,非要说……”

谢国庆的话还没有说完,于春颖就羞恼地转头望着他,一瞪眼意欲发作。谢国庆笑容一僵,不敢再往下说,就悻悻地闭上嘴,打了一个哈哈。

谢老扫了儿子和儿媳一眼,长身而起,“婉婷,走,陪爷爷出去散步去!”

……

看到骆志远上央视新闻联播的,当然不仅是谢家的人,骆老夫妻和骆靖宇夫妻等人,包括骆破虏和穆青夫妇在内,骆家大多数人都看到了这一幕。

带着母亲唐秀华远在江南游玩的唐晓岚,也在宾馆里看到了电视。看完新闻联播,唐晓岚立即给骆志远打了电话,她突然有个想法,想要趁着公司上央视被宣传的春风,趁热打铁,在省城注册成立一家分公司,可以暂时没有任何业务,只需要一个名头,同时利用省城的媒体打打广告。

在这一点上,两人其实不谋而合了。这叫战略布局,放眼未来,抢占市场。一旦业务扩大、时机成熟,立足省城辐射全省便是顺理成章了。

唐晓岚和骆志远都属于那种“心很野”的人,在两人的规划之中,康桥公司的架构是很大很大的一盘棋,在安北市的发展不过是刚刚起步而已。

第205章 谈判

第205章 谈判

因为事关本市,市委书记和市长都上了镜,尽管只是一分多钟的节目,但市委市政府还是下通知要求各区县、各单位都集体组织收看。当天晚上,《安北日报》还专门组织了评论员就此写了一篇社论,刊登在第二天的头版头条,而本市其他媒体也对此作出了相应报道。

对于安北市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城市来说,能上央视的新闻联播,这可是一件大事,相当光彩。

当然,从中获益的不是康桥公司和骆志远,而是市委书记邓宁临、市长劳力。

这两位党政主官是省委先后调派下来安定安北形势的,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以这种形式“广而告之”,对两位的政绩来说,自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骆志远心知肚明,因此对所谓的央视采访并不怎么热衷。

早晨一上班,机械工业局办公室的人就跟公司办联系上了,说是机械局副局长谷涛上午10点将带一个工作组来公司考察,要求与骆志远或者唐晓岚会面。

骆志远闻报心头一喜,知道是常书欣在背后的“活动”起效果了,机械局的人主动找上门来,显然与自行车厂有关。

骆志远沉吟片刻,抬头望着宋爱娟凝声道:“宋主任,你马上安排一下,机械局的领导来公司考察,咱们也不能怠慢同时通知韩总和投资管理部的人,呆会跟我一起与对方会面。”

“好的,骆总,我这就去安排。”宋爱娟点头离开。

上午十点整,安北市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兼党委委员谷涛率机械局两个业务科室的副职,来到公司。骆志远和韩大军将谷涛一行人迎进门来,进了会议室,一番寒暄完毕,这才切入了正题。

谷涛等人是奉命而来,肯定不遮遮掩掩。

“骆总,是这样,我和局里的两位同志,受沈局长的委托,来你们公司呢,目的相信你们也知道。咱们就别互相客套了,有事说事听说贵公司有意收购自行车厂,不知是否属实?”谷涛三十七八岁的样子,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此人声音洪亮,腰杆笔直,作风干脆,如果骆志远没有猜错,他肯定是一个转业干部。

骆志远事先跟韩大军作了沟通。韩大军虽然对骆志远收购自行车厂的计划思路不以为然,但却没有公开反对。目前的康桥公司,骆志远可谓是大权独揽,他说要上的项目,没人可以阻拦。

当时韩大军只说了一句担忧的话,觉得公司刚刚走上正轨,就要接受这么一个烂摊子,会把公司拖垮,还说自行车厂资不抵债没有任何价值;骆志远只笑着回了一句:当初的一毛和三毛跟自行车厂的情况也差不多,韩大军当即无言以对了。

骆志远还没有说话,韩大军就抢先接过话茬去笑道:“谷局长,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还很不成熟,具体能不能落实,还要跟机械局的领导和市里的领导作进一步的沟通吧。”

骆志远也笑了笑,“谷局长,实事求是地讲,我们想收购自行车厂,与我们公司正在筹建准备的一个新项目有关;当然,这只是我们的运作思路之一,不是全部。”

谷涛目光一凝:“两位,既然你们有想法,作为市里来说,当然是希望能促成这次并购。但是,我必须要提醒两位的是自行车厂的现状、资产及负债情况,贵公司了解多少?”

骆志远笑了,“不瞒谷局长,我前一段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对自行车厂的状况进行了一些了解,简单一点地说吧,我很清楚,这家企业的负债率高达260%,对外负债和银行贷款高达上千万元,同时还拖欠了职工半年多的工资奖金……”

谷涛与几个下属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心道这骆志远不简单啊,果然是有备而来,竟然把自行车厂的情况摸得这么透彻。韩大军和投资管理部的经理也是面面相觑,骆志远没有把这事儿交给公司的人去办,说明是他亲自动手而由此可见,并购自行车厂的计划,恐怕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看来,骆总提前做了很多功课,对自行车厂是势在必得了。”谷涛笑着,眸光闪烁。

骆志远摇摇头,笑笑,“不,谷局长,感兴趣归感兴趣,但远远谈不上势在必得。况且,这也不是我们一家企业能决定的事情。”

谷涛笑容一敛:“呵呵,骆总,你们有什么条件、有什么想法,不管成熟还是不成熟,都可以敞开来谈,我这里呢,认真做好记录,能回答的就回答、能解释的就解释,如果我解释不了,回去向局党委汇报,由局党委给你们一个圆满的答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