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伊特鲁利亚人的灵魂 >

第15章

伊特鲁利亚人的灵魂-第15章

小说: 伊特鲁利亚人的灵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改变成了阿克泰和他的狗的神话。 

  另一座非常精致的墓是〃男爵之墓〃,它有绕墙一周的单一形象的、画于亮色背景上的黑色装饰带,画中有马和人,全是黑色侧影像,构图非常精彩。那些古代马匹似乎完全满足于它们作为马的身份,似乎比罗沙·蓬荷,甚至是威拉斯奎兹所画的马在灵魂上更像马,尽管后者更形似些,而因此便有人问:到底什么是一匹马的马性?一个人看着马时,他看到的会是什么?那永远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会是什么东西?人所看见的会与用相机拍的快照不一样,也与电影摄像机摄下的连续瞬间快像不一样,而是一种伴随着起伏的好奇情绪的视觉印象,其中掺和了涌动起伏的想象,然后由大脑挑选出自认为能代表所见形象的某些特定因素。 

  我们早已下决定要依客观事物本身来看事物,就像拍照那样,但相机既不能感觉马的体温及其特殊的体形,也不能嗅到马的气味、感觉马性,也不能听到马嘶。而我们看马的眼睛则带着我们所有的有关马的感官体验,更不用说我们对其狂怒的恐惧、对其力量的崇敬了,我们的眼睛是真能〃看到〃这些的。 

  这是完全的儿童视觉,是全方位并有感悟力的,但这种感悟性的视觉在我们身上会因成长而变得残缺不全并丢失,等到成熟后我们就只能看到马的单调无趣的一面,只能看到其静止的外表形象了。 

  我们走进一座又一座坟墓,走入地下的黑暗世界,又出来融入微风荡漾的明媚世界之中,一天很快便过去了。看过一座又一座坟墓之后,我们竟离城来越近,发现新的公墓就在眼前。我们已走过与斜坡交叉的水渠,只要再走一段地下通道便可到达小镇了。 

  在新公墓附近我们又进入了一座大墓,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大一座墓一个巨大的地下洞穴,那里有宽大的搁置石棺、棺架用的石床,中间有巨大的方型石柱,上面画着一个泰丰有着卷曲的蛇形双腿、胳膊后有双翅、双手托着岩顶的海神。石柱顶上有两个泰丰,另一个在石柱的另一面,与第一个几乎一模一样。 

  在这个地方,伊特鲁利亚人的魅力几乎是一下子消失了。这座墓巨大而粗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丑陋得像山洞,而有着红色肌肉和由光和阴影雕刻法造型的泰丰则显得很'聪明',所以可能是现代人所为,是为增加效果而雕的。他有些像庞贝画中的形象(以红色为主调),有点像布雷克,但却是出自一种很新的现代意识表象性意识,古老的注重内在性的艺术风格在这里消失了。80年前看过这个泰丰的丹尼斯认为这个雕像远比古代舞蹈者的画精采,但我们不这么认为。 

  带着卷曲假发的一些海豚在一条波浪形的窄边上运动,我们凭经验认为这条波浪形的窄边不该是海,而是个〃升起〃的平面,实际是中心带着生命原质之核的〃一〃的神圣象征物,这里第一次被用于民间。那里还有一幅人们列队走向冥府的残片,很有点希腊…罗马风格,但其中真正属于古代的魅力已荡然无存,舞蹈着的伊特鲁利亚人的精神已死去。 

  这是最后期的坟墓之一,据说是公元前二世纪的,那时罗马人已统治塔奎尼亚很久了。罗马人占领第一座伊特鲁利亚大城维伊的时间约在公元前388年,这座城市已被完全摧毁。从那时起,伊特鲁利亚渐渐衰弱沉沦,到公元前280年的和平时期,我们可以说罗马人对伊特拉利亚的军事控制已全面完成。 

  所以坟墓突然发生了变化。那些被认为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坟墓,像有马和人的侧影装饰带的〃男爵之墓〃,以及〃斑豹之墓〃之类的坟墓,不管它们具有什么东方色彩,仍完全是伊特鲁利亚式的,也非常有魅力。然后我们突然来到了〃冥府或地狱之墓〃,人们认为它是公元前四世纪建的,这儿一切全改变了,你看到的是带有巨大但严重损毁的壁画的一个巨大、黑暗、笨拙、随意的地下世界,非常潮湿并且恐怖。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伊特鲁利亚人的灵魂>正文回目录
第四章:塔奎尼亚彩绘坟墓二8
作者: '英'D.H.劳伦斯

  尽管有人以自己的方式觉得那上面的画有趣,墓中的壁画又写有潦草的伊特鲁利亚文字,但它们已突然失去所有伊特鲁利亚式的魅力。它们仍有些许伊特斯坎式的自由流畅,但总体来说已属于希腊…罗马风格:一半具有庞贝特色,一半是罗马特色。它们比那些小小古墓内的壁画更随意,但同时已失去全部的动感,形象呆在那里没有任何流动的生命活力,没有丝毫动人之处。 

  我们在那里看到的不是绝妙的古老侧影像,而是现代〃绘画〃,虽看起来很好,但我对此常只有强烈的失望。 

  当罗马人在公元前四世纪从伊特鲁利亚的鲁库蒙斯手中抢过权力至多只让他们当罗马行政长官时,伊特鲁利亚的神秘性几乎立刻消失了。在国王神,或者说是按宗教概念统治国家的古代世界里,国王及其王族和主僧的废除会使这个国家立刻处于无声音无意志状态,在埃及和巴比伦、在亚述、在美洲的阿兹特克和马雅的贵族统治都遭遇过这种情况。人们由种族的精英之花统帅着,拔掉了这支花,整个种族便陷于无助和无望了。 

  伊特鲁利亚人并未被彻底消灭,但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一切。他们曾基本依仗自然伟力的主导控制力而存活过,但他们的主导力量在罗马人的客观力量面前衰落了,几乎在一瞬间,真正的种族意识消亡了,伊特鲁利亚人的知识变成了迷信,伊特鲁利亚君主成了肥胖而无能的罗马人,伊特鲁利亚人民成了无以表达思想、毫无生存意义的人,这一切在公元前二三世纪突然发生,其迅速真令人惊讶。 

  然而伊特鲁利亚人的血脉在继续跳动着,乔陶和那些早期雕塑家似乎又成了伊特鲁利亚血液的开花植物,他们时不时开出一朵花来,却总被某些超级〃力量〃践踏致死,这是无尽的生命忍耐力与无尽的、总是取胜的权威力量之间的一种搏斗。 

  那儿还有一座巨大的后期坟墓〃盾之墓〃据说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其中有许多壁画残片。有一幅宴饮场景,画的是一个坐在宴会长椅上的男子正从一个女子那儿拿过一枚鸡蛋,女子的手碰着了他的肩膀。他们其实最好分坐在两张椅子上,因为他们间实在没什么感情,虽然一脸郑重其事的样子但全在外表上,没有内在的东西所以是那样的乏味。当然他们还算有趣,但好像是现代艺术家所为,一个嗜好童稚味、嗜好天真古朴的极端现代派艺术家之所为在其所谓的真正古代风格后面只有空虚空气是空虚的,蛋仍举着,但对那些男人女人并不比巧克力复活节彩蛋对我们更有意义,它已变得冷冰冰的了。 

  在〃冥府之墓〃出现了表现阴森可怖的地下世界、地狱及其恐怖气氛的画,这显然是伊特鲁利亚人从恐怖的罗马人那里承继来的。早期那种可爱的仅有一个、或可能两个墓室的小墓让位给了这些阴险的地下岩洞,地狱恰如其分地得以引入了。 

  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控制自己而虔诚对待伟大生活洪流中的精华之具有深远意义的努力,已形成一种古老的宗教,但这种宗教随着希腊罗马人的到来转变成了一种抵抗自然、发展超越自然、完全束缚自然的智力机巧和机械力量,变成了直到最后完全控制自然、使自然失去自由并完全地、完完全全地驯服于人的低劣欲望的企图。 

  奇怪的是,随着人类战胜自然的欲望的出现,阴森的冥府、地狱、炼狱也相继出现了。对于信奉伟大自然宗教的人们来说,死后的一切是生命奇异旅程的延续;对于相信人的意志的人们,死后则只有地狱或炼狱或虚无,天堂只是个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虚设场所。 

  但历史学家们竟很自然地抓住了特拉斯坎人后期坟墓中所反映的那些基本非伊特鲁利亚式的证据,去建构一幅阴森的、地狱般的、毒蛇般缠人的、被高贵的罗马人极正确地毁灭了的、邪恶的伊特鲁利亚的图画。这个神话至今仍然存在,似乎人们永远不愿相信自己的感觉,他们宁愿继续相信从某些〃古典〃作家那儿读来的某些精心炮制的卑劣小谎言,而整个历史学似乎只是把一些古老的神话和古老的谎言用漂亮的丝线串起来,然后再用它们织成图案而已。瑟俄普帕斯聚集了某些令人厌恶的故事,对其后的历史学家似乎那一点东西已足够,因为那是文字记载的东西,所以足已,而那500万个欢乐的小坟墓所反映的一切则不足挂齿,文明的起源是文字,真的!甚至瑟俄普帕斯的文字记载便已足够。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伊特鲁利亚人的灵魂>正文回目录
第四章:塔奎尼亚彩绘坟墓二9
作者: '英'D.H.劳伦斯

  或许被认为代表了伊特鲁利亚坟墓之美的最受欢迎的画,是那幅著名的、头上戴有麦穗花环的妇女头像画。这幅画来自〃冥府之墓〃,之所以被选中,就因为它更具希腊…罗马风格而不是伊特鲁利亚风格。而事实上,这幅画显得有些蠢笨和过于自我意识化过于现代化,自然它表现了古典风俗。现在的人们只能按习俗来判断事物了。可我们并未忽视一切,我们可以对那些人的视觉判断十之八九。 

  〃海神泰丰之墓〃之后,我们感到已足够,那儿已没有真正属于伊特鲁利亚人的东西,所以最好离弃所有的墓地而只记住一点:几乎我们所知的、得之于古典作家的有关伊特鲁利亚人的知识全来自伊特鲁利亚后期的墓内壁画,它代表的只是衰竭的、趋于毁灭的、罗马化的伊特鲁利亚。 

  很高兴从目前塔奎尼亚所在的山坡上下来,走进山谷再走上古代伊特鲁利亚人的塔奎尼城显然存在过的对面那座小山。那儿有许多花,有蓝色的风信子花和白色、淡紫色带触须的白头翁花,在一片麦田的一角有大而紫色的白头翁花,还有一大片硕大并带有桔黄色花芯的粉白色白头翁花是那种大花瓣的。这儿的白头翁花有那么多品种真令人惊奇,在塔奎尼亚我只在这一处发现这种带有深桔色花芯的粉白色白头翁花,但可能只是偶遇而已。 

  小镇真的在围墙的终端终止,城墙的脚下便是荒芜的山坡,坡下只有一小片农田,其中有座用草盖成的小茅屋。乡野里没有任何房屋,农民们只住在城内。 

  可能在伊特鲁利亚人的时代便是这种情形,但那时这片土地上的人肯定要多得多。可能在绿色的玉米地间会有许多茅屋、许多临时性的小屋,以及精致的大路伊特鲁利亚人教会罗马人修筑的那种大路,那种穿行于山间和高高的黑色围墙之间的、沿山脊起伏的大路。 

  伊特鲁利亚人虽因贸易和金属锻造而变得富裕,似乎主要还是靠土地为生。今日意大利农民的那种执着于土地的文化似乎便是伊特鲁利亚思维体系的遗风。另一方面,是罗马人,而不是伊特鲁利亚人,在乡野建立了带有巨大围场或奴隶〃工厂〃的巨大房屋,在那里奴隶们晚上被关起来,白天被成群地赶出去劳动,西西里岛和伦巴底及意大利其他地区的巨大农场想必便是这种罗马奴隶制度大〃农场〃的遗留物。 

  然而你可以想象伊特鲁利亚人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