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黄帝内经素问 >

第13章

黄帝内经素问-第13章

小说: 黄帝内经素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寒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
   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
   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
   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
   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发死。
   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热,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脉解篇第四十九
   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脽痛也。
   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
   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
   所谓耳呜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呜也。
   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
   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
   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
   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
   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
   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华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故谓跃。
   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
   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
   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
   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
   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处者,阴阳相薄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
   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
   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
   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
   所谓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
   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阴气下衰而阳气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


  刺要论篇第五十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泝泝然寒栗。
   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
   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
   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
   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_酸,体解_然不去矣。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勿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
   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
   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
   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
   刺郗中大脉,令人仆脱色。
   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
   刺脊间中髓为伛。
   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
   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
   刺膝膑出液为跛。
   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
   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
   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之不屈伸。
   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
   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
   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
   刺_肠内陷为肿。
   刺眶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
   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
   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
   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针解篇第五十四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
   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
   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
   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
   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
   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
   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
   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
   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
   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
   远近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
   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
   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
   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
   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
   必正其神者,欲胆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
   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巨虚者,矫足_独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
   帝曰: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
   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
   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
   人心意应八风;人气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人阴阳脉血气应地。
   人肝目应之九窍三百六十五人一以观动静天二以候五色七星应之以候发母泽五音一以候宫商角征羽六律有余不足应之二地一以候高下有余九野一节俞应之以候闭节三人变一分人候齿泄多血少十分角之变五分以候缓急六分不足三分寒关节第九分四时人寒温燥湿四时一应之以候相反一四方各作解。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
   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
   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
   病在少腹有积,刺皮_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旁四椎间,刺两髂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灵病已。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灵病已止。
   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
   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
   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止。
   病风且寒且热,灵汗出,一日数过,先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