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华娱高手 >

第170章

华娱高手-第170章

小说: 华娱高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他知道是不可能的,所以又将之前的几部武侠小说重读。
  “内地蝗虫论”的新闻爆出来后。杨兴展气愤难当,立即开骂了;不过当天晚上,这则新闻还是给他带来了一点好处的,赵星驰居然开新书了!
  《阿q正传》!
  初看到这个书名,杨兴展就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不是他喜欢的武侠小说。
  但是。等他开始看第一章序的时候,开头就把他给震惊到了。
  “……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续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了起来……”
  “……名不正言不顺,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传的名目很繁多,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
  就看这个开头,杨兴展就意识到,赵星驰这是要写一部思想极深的小说。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样的小说注定是很生涩深奥的,但对于杨兴展来说,这样的小说才是最值得关注和欣赏的,也是最值得研究的。
  而一个人要想成为公认的文人学者,就必须要写这样的文章或者小说。
  喜欢武侠小说归喜欢,但杨兴展同样是这样认为的。
  再往下看的时候,杨兴展神色郑重了起来,并且越往下看,神色越郑重,到最后看完序章,杨兴展半天说不出话来,直到一口沉重的气息从嘴里吐出,他才反应过来,兴奋的猛拍桌子,高声叫了一句:“好!”
  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杨兴展把序章连读了整整八遍!
  杨兴展是越品越有味道,尤其是那句“你也配姓赵”,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不停的在他脑子里回响。
  可惜,赵星驰第二天没有更新,这让杨兴展大为失望,并在之后的几天里茶不思饭不香,唉声叹气不断。
  没想到,赵星驰居然九天之后的今天更新了,实在是可喜可贺。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细细的品味着这一章,虽然只是读第一遍,但杨兴展却没有和一般人一样没心没肺的笑起来,而是越来越沉重,像是有一块千斤巨石压在了他的心口。
  重复三遍过后,杨兴展喃喃自语道:“好一个阿q!好一个赵星驰!这篇文章了不起啊,赵星驰了不起啊,我看着这次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否决我!”
  第二天,杨兴展在授课的时候,做出了一个令世人感到震惊的决定。
  “同学们,今天我要讲的只有一篇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赵星驰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标题是优胜记略……”站在讲台上,杨兴展扫视了一眼坐得满满的教室,神色一反常态的严肃。


第261章 京城大学的公开课
  杨武和董莱是京城大学中文系的一对好机油,同是西山省人,老家在同一个小镇,从小学起就是同学,一直初中、高中,然后到现在的京城大学,铁的不能再铁的哥们,就差穿同一条裤子了。
  除了在审美标准上有些诧异之外,两人课外的喜好也相差不大,都喜欢读武侠小说。
  杨兴展这位“火箭”大侠的公开课,两人自然不会错过,平日里,他们可没少和杨兴展一起聊武侠小说的话题。
  到了公开课的时间,两人提前五分钟进了教室。
  杨兴展还没有来,杨武和董莱除了议论一下今天的公开课将会讲什么之外,剩下的就是对着教室的女生们评头论足一番。
  中文系向来是阴盛阳衰,所以两个人在这个方面的福利不错,每天都可以养眼。
  杨兴展进来的时候,脸色是严肃的,这和他平时笑眯眯的态度截然不同,杨武和董莱看得暗暗心惊,有些担忧杨教授是不是遇到了麻烦事?
  不过,课堂之上,两人不好公开问,所以只能压下心中的疑惑,和其它同学一起开始等待杨兴展授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讲的只有一篇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赵星驰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标题是优胜记略……”
  杨兴展授课从来都不拖沓,走上讲台之后就直入正题,这一点和很多“教授”是鲜明的对比。很多“教授”在授课的时候,喜欢先讲一讲自己的威风的过往史,摆一摆自己过去创造的成就,实在是让学生伤脑筋。
  不过,杨武和董莱没有像以前一样暗暗嗤笑那些“教授”的作风,因为他们已经被杨兴展的这句话给惊到了。
  杨兴展很推崇赵星驰。曾经多次向学校领导提及将赵星驰的几部小说搬上课堂,甚至还考虑弄出一个“赵学”来研究,这在京城大学并不是什么秘密,他们两人和杨兴展是趣味相投,所以更加的清楚。
  然而,行动和结果是两码事。
  杨兴展的行动一直都是失败的。所以“赵学”没出现,赵星驰的小说也没有有选择的搬到京城大学的课堂上。
  但是现在的结果呢,杨兴展却是公然把赵星驰的《阿q正传》搬到课堂来!
  这算什么?
  轻一点是说先斩后奏;重一点可以说无组织无纪律!
  杨武和董莱不由得很是担心,这个可爱可敬的老头可别因为今天这事被学校给处分啊。
  他们的这些想法刹那间在脑子里转过,但在多媒体大厅里,大半的学生立即骚动了起来,议论纷纷,整个课堂一片哗然。
  两人更是担心了,看向杨兴展的目光有了一丝焦急。
  讲台上。杨兴展不仅没有被学生的抵触反应给惊到,严肃的脸上反而渐渐的有了笑容,恢复到了以前授课时的态度。
  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杨兴展敲了敲桌子,笑着说道:“今天之所以要讲赵先生的这篇《阿q正传》,大家可以放心,并不是因为我是他的武侠迷……”
  学生们先是一怔,然后就哄然大笑了起来。课堂的气氛顿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大家可能没有看过《阿q正传》,因为潜意识里认为赵星驰是写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的。不是文学的主流,所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想去看他写的任何东西。但是不要紧,我先把《阿q正传》的内容读给你们听一遍,字数不多,只需要五分钟。”杨兴展说着,拿出昨天晚上打印好的两张文稿开始朗读了起来。
  底下的学生。有兴奋的,有茫然的,有好奇的。
  兴奋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读了《阿q正传》;茫然的和好奇的都是没有读过。
  杨武和董莱没有读过,因为他们这几天还在重读《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的实体书。所以连网都没有上。
  两人对视一眼,好奇了起来:“这《阿q正传》真的这么好?”
  “……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杨兴展语速缓慢,抑扬顿挫,很有韵律感,听起来不会让人精神发困,但也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将《阿q正传》的序章和“优胜记略”读完了。
  学生们听得都很仔细,原本还带着看笑话的轻视态度,一路听下去,心渐渐的沉淀了下来,震撼、惊讶、错愕、悲伤……,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复杂难明。
  杨兴展停了一会,微笑着看着他们,他听到了他们变得沉重的呼吸声。
  能考上京城大学这所华夏国内排名前二位的世界名校,都是高智商的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阿q正传》并不是很难,几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理解了。只是有些地方还想不通,所以在沉重的表情之下,杨兴展还看到了茫然和困惑的神色。
  杨兴展道:“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阿q正传》?是因为我觉得有必要将这部不朽的名著推荐给在座的各位。有人会说《阿q正传》只写了两章而已,就值得评价为不朽名著吗?我认为是的!赵星驰先生的创作初衷,我并不了解,但从这两章来看,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巅峰造极的地步,它讽刺心灵丑陋的华夏人,道出了千百年来华夏人一直存在的劣根性。”
  不朽的名著!
  登峰造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道出了千百年来华夏人一直存在的劣根性!
  一个又一个能令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的评语从杨兴展口中吐出,课堂上的所有学生都震撼了,即便是那些开小差的学生。
  三个评语,任何一个都不是轻易可以达到的。
  但凡达到了任何一个评语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广受文人学者甚至广大群众的认可。
  如果这个评语从杨兴展口中说出,这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就更加不可估量了。
  但是现在。《阿q正传》居然得到了杨兴展的三个评语,杨兴展就差表现出他五体投地的敬仰之情了,那《阿q正传》的价值到底该有多大?
  学生们已经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终于,有学生开始举手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是一个穿着淡绿色背心连衣裙的女学生,身姿窈窕。面容俏丽,长长的马尾辫在背后垂到了腰间,更加衬托出那秀美的背部和腰肢。然而,女学生的脸上却充满着一种义愤填膺、似乎杨兴展的这番话是对她的极大侮辱的神色。
  杨武和董莱就坐在漂亮女学生这一排,所以能够看到女学生的正面。
  两人认识她,是中文系十朵金花之一的刘菲菲,据说爱慕她的人如果组织起来,完全就是一个加强连。
  杨武是爱慕刘菲菲的,不过只是暗恋。性格有点宅的他没有表白的胆子,这时见到她站出来,暗暗叫了一声好,但表面上却惋惜的说道:“虽然我只听了一遍,不过感觉《阿q正传》还是配得上杨教授的这番话。”
  “切!你小子也就这点出息了,有贼心没贼胆!”董莱不屑的回答他道。
  他的审美观和杨武不一样,刘菲菲是骨感型,所以他一直认为刘菲菲干巴巴的。如果长点肉就好了,但作为杨武从小一块长大的死党。他还是知道杨武对于刘菲菲的那点心思。低声在他面前发表和刘菲菲不同的意见,只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里而已,所以他毫不客气的拆穿了。
  杨武神色一滞,怒道:“懒得跟你说。”
  董莱撇了撇嘴,转而看向了讲台之上的杨教授。
  杨兴展笑着伸手一指刘菲菲,说道:“刘菲菲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刘菲菲道:“杨教授,我承认《阿q正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但是巅峰造极、不朽名著、批判华夏人劣根性的说法,是不是不太妥当?”
  部分同学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显然他们也是刘菲菲这种看法。
  杨兴展笑了笑。挥手示意刘菲菲先坐下,然后打开了昨天晚上做的教案,等投影仪将内容投影到讲台的大屏上后,他开始讲解了起来。
  “《阿q正传》的背景是上世纪民国时期,那个时候是华夏民族最苦难,是华夏社会最黑暗的时候,基于这个事实,我认为《阿q正传》画出了那个时期沉默的国民的灵魂。但是,透过两章的内容,我发现阿q这个人物并不仅仅是民国时期的国民的写照,其实可以一直延续到今天。阿q完全可以代表上世界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落后的农民典型、八十年代初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以及整个人类精神现象的象征……”
  “精神胜利法,是阿q精神的核心……”
  “《阿q正传》的基调是悲喜剧相结合与出色的讽刺艺术……现实主义的严峻性与表现主义带来的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