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100个基层教师的口述 作者:作者:李默,刘肖等 >

第12章

100个基层教师的口述 作者:作者:李默,刘肖等-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可以参加考试?”他说:“你在整顿前领过工资没有?”我说领过。他说:“只要在整顿前领过一个月工资的都属老教师,都有资格参加考试了。”他还说:“像你这样落聘后不拿一分钱还干了两年,在全县还没有,真是好样的!”这样,我就参加了乡里重新招聘教师的考试,并以前20名的好成绩被录用。
    可惜好景不长。稍后,有人反映说:“张晓华接替别人的指标,他自个没有档案,不属于老教师。”结果,我被辞退,再一次掉进谷底。
    我不甘心,就去找那个股长问情况。可这会儿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先是说:“接替指标时你没档案,档案上是那个人的名字。”然后他让我回去开具校、片、文教组三级证明,说这样就能录用我。但等我开来了证明,问题仍不能解决,而且那个股长还训斥乡文教助理说:“你为啥给他开证明!”对我,他总是说:“没指标,等等吧。”再往后,他把我的问题推给局里抓纪检的书记,书记又推给了局长。
    我向局领导反复要求,请他们查清事实。局领导也确实来乡里调查过,也确认我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但指标早已全部分发完了,所以我得到的还是“再等等”。局长也让我“再等等”,并说:“你不要在我家守了,回去吧,今后有机会一定给你解决。假如不解决的话,你抹掉我的姓,可以吧?”他还叫人安排一辆小车把我送到乡政府,来的人找到当时抓教育的乡长,要求他今后有机会一定给我解决问题。翟乡长对我说:“你别再去找局领导了,一是影响他们的工作,二是影响他们的休息和生活。今后咱马桥要有指标,第一个就是你的!”
    既然领导这么说了,我就应该相信领导,相信组织。我开始“再等等”,这一等就是13年,在这13年当中,我想用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的认可和同情。我包教的4年级的语文、数学成绩,在10多年的乡级统考中一直保持在前一、二名的位次,我也数次被评为乡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在这13年中,我也看着一批批民师转正,而他们都有一个我左等右等也等不来的可以参加转正考试的指标!在这13年中,我还感觉到从1984年到1988年这5年里我未得到的工资正离我越来越远……
    当然,我也不是坐着死等。1997年教师节前,我向县委书记反映了我的问题。书记随即派人调查,证实我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但船不知又弯在哪儿了,问题没能解决。今年7月,我又向现在的市委书记反映情况,他对我的问题非常重视,立即责成市教委、乡教办进行调查,但市教委却孤立地只说我是计划外民师,而割裂了相关的种种联系,以此强调计划外民师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让市委书记也爱莫能助了。
    一个农村小学的民师,没有关系想要办成一件事就是这么难!可“要想公道,打个颠倒”,毕竟我是把青春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了,那么,一个人活得就该当这么不值?我现在每月60元工资,还常拖欠着,家里开销不够了就卖粮,卖菜,想送礼办事也没钱,就是有一点送了,谁也未必能看得上。不平则鸣,发发牢骚总可以吧?现在我只想通过媒体让我的问题能引起哪位领导的同情和重视,争取有个光明一点的结局。不过,惹恼了有些人,再狠给我穿小鞋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记录:陈如陵)
第二卷当农民我也作了贡献
王善道,男,81岁
偃师市教师进修学校离休教师
口述时间:1999年11月17日
    说我从教50年,那是个虚数,其实中间有20年我被划成“右派”下放到原籍——偃师山化乡牙庄村,当了20年“不自由的农民”。
    你想想,当时我在偃师高中教历史,干得好好的,忽然成了另类人物,挨批斗,作检讨,下放回家,心里能平静吗?那是1958年4月,我刚过40岁。回到牙庄村,老伴劝我,千万别胡思乱想,人家一辈子种庄稼不也过来啦,只当咱过去没有念过书,你去“学习班”,我给你送饭。我老伴目不识丁,可她是我相濡以沫的患难知己,她的话我得听。后来,彭老总被打倒了,再往后,每逢运动,都有大干部下台,我也少不了陪斗,挨批,反省,可人心是杆秤,会上喊口号,私下见面,不管是群众还是队干部没少跟我说:“老王啊,这你比俺还清楚,这是运动啊!”话不多,但给了我极大的安慰。
    在乡亲们眼中,我除了能把上头的文件抄在板报上外,还是生产队里的棒劳力呢。下沟背沙,百十斤的袋子我一口气儿能背七八趟;抗旱挑水,我站在水囤口往上拔水,能供得上全队几十个劳力挑。当时那些“最革命的人”总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但在纯朴的农民的观念里,识文断字总比“睁眼瞎”强得多。渐渐地,老太太们拿着纸,喊着我的小名儿叫我替她们写信。村里求上进的年轻人也悄悄找到我,请教几个字或者让我讲一段文章。
    终于有一天,生产队长找到我,让我管队里的技术活儿——红薯育苗。这干旱缺水的邙山岭上,红薯的地位很高,“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队长说,这任务交给你,理由很简单,因为你识字啊。我在课堂上讲惯了汉魏六朝宋元明清,对红薯育苗可是外行,可我顶着“右派”帽子,不敢怠慢,托人买来有关书籍,认真揣摩研究。育苗温度是关键,高了苗太细,低了发育差,出芽时,小苗既怕风又怕水,娇嫩着哩,又是大冬天育苗,不能有一点马虎。我照着书上讲的,又请教当地的行家,头一年便一炮打响,满圃里的苗棵大根肥,出芽率、成活率在全大队遥遥领先,除了供本队一百来亩地栽种外,光卖芽就为队里收入了一千多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从此,每年育苗成了我的专业,一连搞了17年。
    1971年,除了红薯,队里又让我管棉花技术。全队当时140亩棉花地,三十几个技术员。队长嘱咐我:“老王,对外咱不公开说,这群技术员你给带。队里富不富,全看这一步啦。”种棉花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间苗,打杈,施肥,配药,治虫……时令节气,干湿温度,哪个环节疏忽,都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大田边儿上的一孔破窑洞,成了我的“实验室”兼“办公室”。管棉花我像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样上心,端上饭碗也想到地里转一转。1973年,全队皮棉平均亩产过了百斤关,这在干旱缺水的坡地上,可算放了一颗大“卫星”呀。除了卖皮棉,社员们吃上棉籽油外,剩下的棉籽饼牲口吃不完,都当肥料上地了。这也是我下放在家作的贡献吧。
    在当时,我一到地里,见满地红薯秧旺生生的,漫坡棉花挺展展的,我的心里头也豁朗朗的。可一回到村里,总有些抬不起头。那年县上来了个干部,要查什么“阶级斗争根源”,眼见该栽红薯了,芽都备好了,他偏叫抗旱种棉花。晚了一个星期,几千棵芽都放坏了,我心里气呀,社员们也在背后乱骂。他们知道后,反说我“有意挑拨干群关系”……我独自来到地头儿,坐在麦秸垛边,只觉得胸口发紧,解开棉袄一看,天啊,鼓起来老高一个大包……从此以后,不管遇见了多么难忍的事,听见多么难听的话语,我都不再生气。我相信,总有雨过天晴,拨乱反正那一天!
    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我也敢说,没有文化的农民是愚蠢的农民。
(记录:张剑光)
第二卷那天谁也没让我心动
王雷,男,25岁
郑州幼师教师
口述时间:1999年11月27日
    我参加的那期节目是今年春天播的,正好是周末,没课,学生们不知怎么都知道了,全都围在电视机前看。接下来的几天,在校园里总有学生盯着我看,然后笑着跑开了。
    我不知道学生们看到她们的老师在电视上找对象会怎么想,可我敢肯定,她们想的跟实际情况不太一样。
    我们学校有位教舞蹈的老师,跟我关系挺好的。有一天,她说她认识一位河南电视台周末节目的制片人,他们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业余主持人,问我想不想试试。我说,想呵。当老师的生活还是挺单调的,年轻人应该活得更丰富多彩一些是吧?
    我跟那位制片谈了一中午,她总是把话题往爱情方面拉,我心里还挺奇怪的。忽然,她问我,你有没有兴趣参加“谁让我心动”节目?我以前没看过这个节目,心里想,节目怎么叫个这名字?怪怪的。    
    制片说,这是一个让男女青年在电视上征友的节目,可经常有一些嘉宾素质不太高,播出效果不好。她觉得我挺理想的。我说,我现在的心思不在感情上,不想在这方面过多地探讨。再说,还有那么多学生在看着我,况且我们学校又全是女学生,我确实有心理负担……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突然有一天,制片打来电话说,哎呀,我们这期节目特别需要嘉宾,你过来吧。我还是说,我上这个节目不太合适。电视台的同志你不佩服不行,她一点也不灰心,就这么循循善诱:你连这点勇气都没有?你就不想试一试……
    第二天中午,制片又打电话,说你下午来填表吧。人家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下午就去了。这里面也有好奇的成分,同时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考察——不,不是找对象的能力,是要看看自己现场的反应和发挥。你没参加过电视节目,怎么知道自己上了台是行还是不行。就像教师上讲台一样,要想让学生一见你就接受你也非常不容易。
    第三天录节目。我跟学校请了假。我没有西服,还是同事借给我一身。我的亲友团里有我妈、小姨、我妹妹和她朋友,还有我们学校学生科的几位老师,他们开玩笑说要支持班主任的工作。亲友团还准备了一幅标语:选择王雷,幸福甜美!
    上午9点我就去了,等到10点半,节目才开始,一直录到下午1点,特别漫长。我是男4号。灯光一打,特别亮。坐在位子上,我特别紧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哎呀,这可是上星的节目呀,全国都能看到,不要把紧张表现出来。
    第一个环节叫“一见钟情”。我把对面的6位女嘉宾每人都扫了一眼,哪个也没有让我有心动的感觉。人家允许不选,可我想,谁也不选多不好呀,既然来了,就要配合电视台的工作。再说,就是选了她也不是让你马上结婚呀。
    我选了正对面的女4号。她也是位幼儿教师,扎两条辫子,头发黄黄的。同行总有种亲切感吧。虽说我对她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相对来说,其他几位嘉宾还不如她。
    主持人宣布“一见钟情”的互选结果。“最心动小姐”空缺,多巧,6位女嘉宾1人得了1票。“最心动先生”是我,4票,其中就有女4号投我的一票。
    接下来的环节叫“心动话题”:“你选择什么样的恋爱方式?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这时我已经不紧张了,谈了很多观点:日久生情最稳固;英雄救美最浪漫;一见钟情最美好,可也最危险……
    到最后一个环节了,这一票决定着男女嘉宾能否互选成功。我能肯定女4号会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