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751章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751章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惯例,叔父崔琰被赐死,魏公也不会再允许这门婚姻存在,但魏公却因为汉匈之战被分散了精力,一时顾不上崔氏,随着汉匈之战平息,崔氏又开始提心吊胆起来。

她将茶碗放在丈夫桌前,柔声道:“其实去许昌也不错,可以避开很多闲言碎语,也不用看别人脸色,夫君又那么喜爱文学,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爱之事,更重要是,我们不会被分开。”

曹植明白妻子的担忧,握住她的手笑道:“放心吧!既然不让我做世子,那也休想要我休掉妻子,就算他是父亲也行,我们决不会分开。”

崔氏点点头,又笑道:“夫君去休息,书房这边我来替你收拾。”

“不用了,你去照顾孩子们吧!这里东西不多,我自己收拾一下便可,而且这里的宅子依旧属于我们,先带一些路上用的东西,其余物品以后再慢慢收拾。”

崔氏心中高兴,又让丈夫喝了参茶,这才端着空碗去了,曹植叹了口气,只得强打精神收拾自己的必要物品,准备明天中午之前离开邺都就在曹植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邺都的同一时刻,御史中丞杨添在一名侍卫的引领下,匆匆来到了曹丕的书房,侍卫在门口禀报道:“启禀世子,杨中丞来了!”

“请他进来!”房间里传来曹丕的声音,虽然声音显得有些疲惫,但依然可以听出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

杨添会意地笑了笑,快步走进了书房,书房内,曹丕正坐在桌前批阅各地的文牒,见杨添进来,他放下笑问道:“有铜雀宫的消息吗?”

御史中丞有两人,一人是陈群,负责监察邺都官,另一人便是杨添,负责监察地方官,手下有八名侍御史,长年在各地巡视,而杨添同时也是曹丕的心腹,所以他的另一项暗中职责,就是为曹丕收集情报,监视政敌。

杨添上前行一礼,谄笑道:“果然不出世子的意料,魏公把植公子叫去,并非是为了安抚,而是逼他交出支持者名单。”

曹丕精神一振,连忙问道:“他交了吗?”

杨添摇摇头,“他坚决不肯承认有什么支持者,见魏公惹怒了,将他放逐去许昌,明天就启程。”

曹丕脸上笑容迅速消失,似乎有些不高兴,父亲显然是妥协了,不再逼三弟交出名单,而只是把他打发离京,可这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支持三弟的势力依旧存在,他们还会暗中往来。

杨添明白曹丕的担心,笑道:“其实我觉得魏公只是一时抓不到证据,我们可以替魏公找证据,只要抓到植公子依然和朝中重臣暗中往来的证据,相信魏公就不会再轻饶。”

“你说得对!”

曹丕赞许地点了点头,他负手走了几步,又回头道:“支持三弟的大臣很多,但我们要监视最重要之人,一人是尚书令钟繇,另一人是侍中王桀,要派人监视住他们。”

“卑职立刻就办,另外司空崔林是植公子的岳父,是不是把他也监视起来。”

“崔林就没有必要了,岳父和女婿之间有往来很正常,谈不上什么证据,关键是不能把事情闹大,要暗中收集情报,明白吗?”

杨添深深施一礼,“卑职明白了!”

第907章 双面间谍

杨添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官职虽然不是很高,也没有什么官场资历,因为告杨崔案而起家,人低劣,被大臣们不齿,只是由于他是曹丕的心腹,又手握实权,大臣尽管瞧不起他,但又十分忌惮他。

不过在杨添的内心深处,还隐藏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很多年来,他一直是曹丕的私人幕僚,被曹丕派去成都夺取情报之权,却因为一系列阴差阳错的遭遇,使他成为了一名双面间谍,既为曹丕办事,同时又为汉国暗中传递情报。

从曹丕府邸出来,杨添没有回自己家府宅,而是乘马车来到广阳门大街南面的一家酒馆前,酒馆名叫三晋酒馆,是一名并州商人所开,杨添见酒馆里还亮着灯,便下了马车,快步向酒馆走去。

此时亥时已经过了,夜晚寒气彻骨,大街上冷冷清清,已没有一个行人,酒馆已经打烊,酒保们正在忙碌地清理桌子。

杨添推门走了进去,立刻有一名酒保迎出来,行一礼,带着歉意道:“这位客人,很抱歉,酒馆已经打烊了,明天再来!”

“你们掌柜呢?”杨添不高兴地问道。

这时,掌柜迎出来,顿时满脸堆笑道:“原来是杨中丞,好久没来了。”

杨添点点头,“我想喝一杯,现在还可以吗?”

“当然可以!”

掌柜连忙斥责酒保,“你们都瞎了眼,这是御史杨中丞,快不快去烫两酒端几样小菜!”

酒保们嘟囔中,迅跑去准备酒菜,这时,掌柜将杨添请到二楼的一间雅室里,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快步离去了。

不多时,酒菜端来,杨添一边慢慢喝酒,一边耐心地等待着,大约过了一刻钟,雅室的门开了,从外面走进一人,长得又瘦又高,一脸精明,此人正是李孚。

这家三晋酒馆确实是并州商人所开,并不是汉军的情报机构,不过酒馆掌柜却是一名秘密的汉军情报人员,他的任务只有一个,替李孚和杨添进行单线联系,这是为了保护住杨添的秘密。

李孚就住在附近,得到掌柜的消息,便立刻赶来酒馆,他知道杨添必然有要事找自己,李孚在杨添对面坐下,微微笑道:“今天杨中丞似乎很忙。”

“是啊!今天世子定下来了,曹氏两兄弟也正式翻脸,明天曹植就要被放逐去了许昌。”

“曹操开始清理曹植的势力了?”

杨添摇了摇头,却又随即点了点头,“曹操是很想清理,还逼问曹植要支持者名单,不过估计是因为涉及面太广,曹操一时不会全面动手,而是逐步进行清理。”

说到这,杨添叹息一声道:“其实我找参军来,是想明确一件事,你们是支持哪一边?曹丕还是曹植?”

李孚笑了笑道:“真是巧了,今天司马尚书到来,正好与我谈到此事,汉王殿下的意思是,将魏国的水搅浑,让他们越乱越好,一定要让这兄弟二人内斗起来,最大可能地削弱魏国。”

杨添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刚才曹丕找我,让我们密切监视尚书令钟繇和侍中王桀,这两人是曹植最大的支持者,不过曹丕也忽视了一个漏洞,那就是崔林,曹植若要找钟繇或者王桀,他不会直接找他们,而是会先找崔林,让崔林来替他转送消息。”

“你是说,只要监视住崔林和钟、王二人的往来,就能大致知道曹植的意图?”

“就是这个意思,我提醒了曹丕,但他没有明白过来,我就不会再说了。”

李孚心中暗凛,这个杨添虽然人令人不齿,在汉国的扶植下,侥幸升到高位,但也不能说他愚蠢无能,他还是有点本事,否则,曹丕也不会如此重视他。

李孚收起了心中对杨添的轻蔑之意,喝了一口酒淡淡笑道:“汉王殿下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只要你这边能达到最终的目的,一切都由你来操纵,如果需要我们这边配合,你尽管提出来。”

杨添沉吟片刻,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杯重重一放道:“我需要钱,至少五百两黄金!”

次日一早,司马懿刚刚梳洗完,吃了一点东西,就在这时,随从跑来禀报,“魏世子曹丕求见尚书!”

司马懿略一沉吟,立刻明白过来,起身对副使秦宓笑道:“既然他已是魏国世子,我们礼数就应该周全,出去迎接他!”

秦宓点点头,两人一起向贵宾馆外面走去,大门外的台阶上,曹丕正负手来回踱步,耐心等待司马懿出来,昨天的世子之庆已经过去,今天他又恢复了正常的朝务处理,不过有了世子的身份后,他更加自信,对手中的朝务更加充满热情。

今天曹丕是正式代表曹操来和司马懿谈判,决定并州匈奴最后的命运。

“恭喜世子了!”司马懿和副使秦宓笑着从大门内迎了出来。

曹丕连忙施一礼,歉然道:“这么早就过来,打扰司马尚书了。”

“无妨,世子请进!”

曹丕又向秦宓点点头,这才走进了贵宾馆,一直来到贵客堂内,三人分宾主落座,有随从上了茶,曹丕笑着问秦宓道:“请问秦使君在汉国朝任何职?我好像不太了解。”

秦宓微微欠身道:“我不在长安任职,是军中职官员,世子不了解也是正常。”

旁边司马懿笑着补充道:“秦参军是汉王帐下的行军司马,记功以及处置战俘等等事务都由他负责,这次匈奴战俘也是由他造籍,最后交给平章台。”

曹丕心中暗暗忖道:‘看来他们是知道我的来意了,所以这个秦宓才出席会见。’

想到这,曹丕又笑道:“既然秦参军在,那我就可以更好地说明我的来意了。”

曹丕微微坐直身子,这才缓缓道:“我今天来拜访贵方,主要是受我父亲的委托,和贵方具体谈一谈并州匈奴的归属问题,本来我们是希望汉国将战俘的并州匈奴移交给魏国,但昨天徐长史也禀报了父亲,似乎汉国也希望我们将并州匈奴妇孺老小交给关中,既然双方都想得这些人口,那么就需要找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司马懿也坦率地说道:“我们确实需要人口,尤其是关内和河朔一带,沃野千里,需要大量的人口去重新开垦,虽然他们是并州匈奴,但我们也相信,在汉军的保护之下,这些匈奴会逐渐定居下来,成为自耕农,这不仅仅是汉国的利益,也是整个大汉王朝的利益,需要耗时数十年,所以汉王的意思是说,如果魏公能答应将匈奴用来开垦并州北部,我们愿意无偿将匈奴战俘送回。”

“汉王的胸襟令人钦佩,不过并州北部暂时还用不着匈奴人来开垦,如果贵方愿意给一定补偿,我们也愿意将二十余万匈奴妇孺送去关中。”

曹丕并不被司马懿一句‘愿意无偿将匈奴战俘送回’所困住,他只是轻描淡写佩服了汉王的胸襟,便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人可以,但需要补偿。

司马懿和秦宓对望一眼,秦宓主动问道:“不知魏国需要什么样的补偿?”

曹丕沉吟片刻,缓缓道:“我们需要粮食作为补偿,一个人一石粮食。”

半个时辰后,在铜雀宫,曹丕向父亲曹操汇报自己和司马懿的谈判,“启禀父亲,司马懿已经明确表态,他们不会把匈奴战俘给我们,但他们需要我们的匈奴俘虏,我们也提到了交易。”

“那他们答应了吗?共二十五万石粮食。”曹操十分感兴趣地笑道。

“他们说拿不出二十五万石粮食,最多只能给十万石粮食,再加五十万张羊皮,另外作为附加条件,他们答应可以取消当初汉军撤出合肥要求的每月一万石粮食补贴。”

这个条件还不错,如果汉军真是四月在合肥开战,那他们就能节约下五万石粮食的补偿,实际上就是用五十万张羊皮来抵十万石粮食,从市价上看,他们占了便宜。

但曹操关心的不是这种商人之利,他沉思片刻又问道:“那你们有没有谈到如何避免合肥之战?”

曹丕点了点头,“孩儿特地问了司马懿,他虽然没有明说,但他却主动谈到了洛阳,说汉王很向往洛阳,言外之意,就是以洛阳换取合肥停战。”

曹操冷笑一声道:“既然如此,合肥之事就没有必要再谈了,你去告诉司马懿,我接受他的交换匈奴人方案,我要求在新年到来之完成交换。”

曹丕知道父亲不想再在匈奴人身上耗费粮食,急于将他们送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