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644章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644章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乔浑身颤抖,忽然扑进刘璟怀中痛哭起来,心中的无尽哀怨和自责,这一刻完全融化在刘璟的柔情和坚毅之中,刘璟轻轻抚摸她的秀发,让她尽情的哭泣,好一会儿,大乔才拭去泪水,轻轻点了点头。

刘璟将她扶下了马车,此时马车已经停在码头之上,十几步外便是刘璟的坐船,大乔感觉到侍卫都在望着自己,她悄悄挣脱了刘璟的手,向船板走去,走了几步,她又回头问道:“小乔在船上吗?”

刘璟摇摇头,“她不在这艘船舱,在江北的另一艘大船上。”

大乔嫣然一笑,秋波娇媚,白了刘璟一眼,快步向船上走去,刘璟被她的秋波电得心都要停止跳动了,脑海跳出一句诗,‘回眸一笑百媚生’,就是这种让任何男人都无法拒绝的女人之魅。

刘璟忽然明白了,曹操为何一定要得到她们姐妹,这一刻他心中也有了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这对神仙般的姐妹,他不会再还给孙权,他立刻回头对一名侍卫低声交代了几句,侍卫领令,先驾一艘小船向江北驶去。

众人上了船,刘璟望着远处的一群追兵,他们没有追上来,而是停在百步外,这一刻刘璟并不恼火许褚,若不是他射出的两支箭,自己怎么有机会赢得美人芳心。

四千石战船的叶轮踏动,船身缓缓启动了,这时,对岸的船队也离开了北面码头,列队向西驶去,刘璟的战船也渐渐汇入队伍中,向西而去。

大乔站在船头,怔怔地望着远处的长干宫,她低低地叹息一声,自己就这么离开了吗?

这时,刘璟走到他身边,将一袭大氅给她披上,又将她搂住自己怀中,这一次大乔没有拒绝,她无力地依偎在刘璟肩头,低声问道:“你为什么不让小乔到这艘船上来?”

刘璟笑着摇了摇头,在她耳畔道:“你说呢?”

大乔轻轻一笑,“你的心机很深!”

“夫人为何这样说?”

“不要叫我夫人,我会跳江的,我叫乔莲,妹妹叫乔荷,这是我们原本的名字,我都快忘记了。”

大乔叹了口气,“叫我大乔吧!”

刘璟是过来人,对女人已经有一点了解,他知道大乔虽然和自己靠得很近,但现在已不是马车里,想得到她的身心,并不是那么容易了,而且大乔外表温柔,内心却十分刚烈,若太急切,反而会让她反感,得慢慢来。

“回船舱去吧!外面风大。”

此时已是十二月,寒风凛冽,大乔不胜寒冷,也点了点头,跟着刘璟走进了船舱,他们住在三层,有两个侍女服侍,刘璟并没有带她去寝仓,而是带她去起居仓,这里是喝茶休息之处,两名侍女已点燃火盆,船舱内有暗道通风,既倍感温暖,也不觉得气闷。

大乔见他对自己并不强迫,心中欢喜,她很喜欢刘璟,甚至已经有些爱上他,但他们之间还缺一点什么,虽然在马车内她和刘璟吻在一起,但那只是环境和机缘凑巧,使她一时迷失自己,实际上她心中并没有准备好。

大乔坐下,给刘璟倒了一杯茶,笑吟吟道:“殿下还是把小乔接过来吧!让我有个伴。”

“其实也不急,后天中午船只抵达芜湖,你们在芜湖见面。”

“那也好,我有言在先,你不准再再象马车里那样!”说到这,大乔脸都红透了。

刘璟伸了个懒腰,望着头上甲板茫然道:“我不知道啊!我们马车里怎么样了?你倒给我说说。”

“你你们这些男人,一个个都是口是心非,象英雄一样救我们姐妹不落入曹贼之手,谁知道我刚逃离虎口,又落入了火坑,早知道我就不跟你出来了。”大乔白了他一眼,虽然语气中有埋怨,但她眼中的笑意盈盈,哪有半点埋怨的意思。

“那是因为大乔之美,如流风之回雪,轻云之蔽日,我难以自禁。”

大乔听他夸赞之辞极美,心中甘甜如饴,她轻理发梢,有些不要意思笑道:“我已经是老太婆了,青春不再,哪里还有什么雪云之美。”

“事实上,你只长我一岁。”

“哦!公子才三十岁吗?”大乔有些惊讶问道。

刘璟点点头,“我十六岁到荆州,十八岁在柴桑起兵,南征北战,已经十余年了。”

大乔心中若有所触,她走窗前,轻轻推开一条窗缝,凝视着黑沉沉的大江,半晌她忍不住潸然泪下,“我十四出嫁,十六守寡,这一晃就是十五年,唯一的女儿也出嫁了,我感觉自己已成老妇,可晚上又会黯然落泪,其实我才三十出头,离老妇还有二十年啊!”

刘璟心中爱怜,走上前轻轻搂住她的腰,在她耳畔柔声道:“有我在,我会让你重回青春。”

大乔浑身一震,回头呆呆地望着刘璟,两人双目凝视,两颗心怦然相碰,刘璟将她搂入怀中。

“不能”大乔忽然清醒,她想推开刘璟,但刘璟那强烈的男子气息却令她心慌意乱,浑身没有半点力气,她低下头,紧张得不敢看对方。

刘璟抬起了她的下颌,略带一点粗暴,低下头再一次深深地吻住了她的红唇。

大乔浑身无力,瘫软在刘璟怀中,吁吁娇喘,烈火已在刘璟胸膛熊熊燃烧,他抄起大乔的腿弯,将她横抱在胸前,大步向软榻上走去,大乔心中叹息一声,心中最后的防线也崩溃了,她闭上了双眸,她感到害怕,紧紧地依偎在刘璟怀中,可这一刻她心中又有一种莫名的期盼。

第778章 江东风云(二十二)

黑沉沉的夜色笼罩着长江,天空彤云密布,飘着细细密密的小雪,北风呼啸,天气格外寒冷,濡须口曹军水军大营内冷冷清清,大部分士兵都躲进营房内躲避寒冬,巡哨的士兵也比平时少了一半。

这也很正常,刚开始时,曹军格外警惕,水军巡哨台上有士兵昼夜巡视,丝毫不敢懈怠,但随着时间慢慢拖长,曹军的警惕性也会逐渐松懈,但更重要是刘璟和曹操达成了五年停战协议,两人此时又同在建业,三家暂时寻求和平,也就没有了发动战争的动机和意义,正是这样,曹操水军的防备明显放松了,连张辽也认为刘璟在芜湖的驻兵只是一种姿态,主要是针对江东,而并非是针对曹军。

曹操水军位于濡须河口内,并不在长江之上,河口两边有四座烽燧眺望塔,一旦发现敌情,会立刻点燃烽火报警,但今天晚上,星月被厚厚的彤云遮蔽,江面上黑沉沉一片,哨塔上最多只能看到三十步外,而对于宽达百丈的濡须河口,就出现了一段几十丈宽的盲区。

张辽也知道这种盲区比较危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就采用机动的哨船来补充巡视,濡须河口内确实有几艘哨船,不过巡视也并不积极,而是懒洋洋地停泊在固定位子上,船上士兵无法抵御江面的寒风侵袭,纷纷裹紧了厚厚的毛毯,钻进狭小的船舱内睡觉,外面只留一名士兵观察江面动静。

这名士兵同样困顿之极,也裹着厚厚的毛毯,一边打瞌睡,一边低声咒骂,“昨天是老子守夜,今晚又是我,凭什么,你们这帮狗日的只会欺负外乡人。”

曹操两万水军大多是江淮一带人,由张辽训练而成,但也有极少数北方士兵,由于地域歧视,陆军中的江淮士兵会被北方士兵看低并羞辱,同样,水军中的北方士兵也往往会被江淮士兵排挤报复。

这种地域歧视情况在军队很难避免,也就成了军队派系的根源所在,在汉军中也有这种情况,比如荆州士兵和巴蜀士兵,关陇士兵和南方士兵等等,都有一定的分歧,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而且刘璟也极为重视这种地域派系分歧,尽量不让南北士兵混编在一起。

时间已过了一更,监视江面士兵渐渐地快睡着了,就在这时,江面上却无声无息飘来一段木头,绕过到哨船后面,又慢慢回头,靠近了哨船,木头已紧贴上哨船船舷,船上士兵根本难以发现。

一名身着黑色水靠的水鬼露出了头,他用一支吹管对准了昏睡中的监视士兵,呼地吹出了一支蓝汪汪的毒箭,正射中哨兵的脖子上,毒性极烈,见血封喉,监视哨兵闷哼一声,软软倒在船板上。

水鬼随即轻轻一跃上船,无声无息,船只也没有任何晃动,他又用吹管向狭窄的船舱内吹进了大量迷药,片刻,拔出雪亮的匕首摸进了船舱如法炮制,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内,濡须口上的七艘哨船全部被水鬼干掉,曹操水军的外围防御完全被打开了。

在长江江心,数百艘战船已严阵以待,汉军战船由一百余艘舢板火船和三百艘千石战船组成。

千石船上除了两万四千名东征水军,又来了两万精锐士兵,由大将黄忠统帅,芜湖的汉军总人数实际上已经悄悄增至五万人。

汉军这时大量增兵芜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既然刘璟用豫章、鄱阳两郡向孙权换取了庐江郡,那么作为庐江郡的第一重镇合肥,汉军就势在必得了。

甘宁站在为首的战船上,凝视着濡须口方向,今晚,江面上开始下雪,寒冷异常,也正是曹操防守最薄弱的时刻,对于汉军却是最好的机会,作为荆州水军主帅,甘宁一直坚守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曹操不能拥有水军,必须要保证汉军在江面上的绝对优势,其实这也是刘璟交代的原则,已经形成了汉军共识。

甘宁怎么也没有料到张辽竟然在漕湖中训练水军,最后竟形成了一支拥有数百艘战船,两万人规模的水军,这便给甘宁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他已下定决心,今晚无论如何要全歼这支曹操水军。

这时,老将黄忠走到甘宁身旁,他也凝视着远方江面,半晌沉声问道:“汉王殿下已经离开建业了吗?”

甘宁点了点头,“汉王殿下给我的手令中说,让我连夜出兵,他会同时离开建业,我估计他的船队应该离开建业了。”

黄忠又叹息道:“我很担心这次军事行动会不会成为彻底撕破停战协议的开端,坦率地说,我觉得两军停战,对我们更有利。”

黄忠是主张停战修养,他很清楚汉军在连年战争中已极度疲惫,地方财力枯竭,需要修养生息,所以他对汉王与曹操达成的停战协议大力支持,眼看停战才几个月,汉王又要在东南方向掀起战事,他有些抵触情绪。

甘宁明白黄忠的心情,笑着劝道:“汉王对我不止说过一次,之所以签订停战协议,是因为曹操比我们更渴望停战,如果形势对曹操有利,他绝对不会停战,而会继续对我们发动攻势,所以汉王认为,只要双方克制,今晚的战争不会影响大局。”

黄忠叹了口气说:“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拿下江东,甘将军知道吗?”

“坦率地说,我也不是太明白,不过为将者只须执行命令便可,这些问题不必深究。”

这时,后面传来笑声,“我来给二位解释一下吧!”

黄忠和甘宁回头,只见庞统笑着走了上来,两人连忙抱拳见礼,庞统点点头笑道:“关于为何不趁机拿下江东,事实上在汉王殿下赶来荆州之前,已经在平章台再三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达成了共识,要造成江东分裂,并维持这种分裂,才最大程度上符合我们的利益。”

“可如果我们一举拿下江东,会有什么问题呢?”黄忠还是不解地问道。

“关键还是在于民心,孙氏家族控制江东已历三世,在江东深入人心,拿江东易,争民心难,我们拿下江东不是不可以,但我们怎么维持呢?江东向来民风强悍,桀骜不驯,一旦曹操势力在江东兴风暗中作浪,江东人奋起抗争,必然打出支持孙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