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237章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237章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握成功,只是事不宜迟,必须立刻派人送信去许昌。”

刘备欣然答应,“我听从先生之言,会立刻送信,先生能否再告之中策?”

诸葛亮取出一幅地图,在小桌上摊开来,对刘备道:“我的中策便是安身之策,如果亮所料不错,曹操在解除后顾之忧后,必然会大举南下,我闻曹操在邺城北挖掘玄武池,要求三个月内必须完工,这就是为南征做准备了,最迟明年,曹军必然南下,那时不仅襄阳难保,南郡也将是覆巢之卵,皇叔有没有考虑过退路?”

刘备双眉紧锁,这就是他最担心之事,曹操大军南下,怎么可能放过他刘备,那时他该怎么办?

刘备知道诸葛亮腹有良策,连忙躬身道:“请先生教我!”

诸葛亮一指南方交州之地道:“交州多瘴气,山高林密,曹军是北方之军,必不敢南下,我劝皇叔在交州选一战略要地,筑城积粮,作为退路,若曹军南下,皇叔可兵分两路,一路退往交州,另一路则退往长沙,和刘璟、孙权结盟,共抗曹军。”

刘备沉思片刻道:“我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借他一地屯粮问题应该不大,但我有武陵郡,武陵郡之南便是荒蛮之地,人口稀少,瘴气遍地,在武陵郡筑城便可,为何还要退去交州?”

诸葛亮摇摇扇子笑道:“狡兔有三窟,若刘璟和孙权被曹操所灭,我们便可以趁势取交州为根基,尚有复兴之机。”

“如果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呢?”刘备又急不可耐地问道。

诸葛亮眯眼笑了起来,“那就是我的远策了,如果是那样,我们可以再争荆州,同时攻下巴蜀,皇叔以巴蜀为根基,北取汉中,图谋关中,那时皇叔和曹操的鼎足之势成矣,可争天下。”

诸葛亮的一席话令刘备如梦方醒,‘以巴蜀为根基,北取汉中!’刘备自言自语念了几遍,他的思路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

他立刻在地图上找到了建平郡,这里便是进入巴蜀的三峡要道,这时,诸葛亮微微笑道:“我建议让封公子驻守巫县,囤积粮草,并部署重兵,为将来西进巴蜀打下基础。”

刘备缓缓点头,“诚如君所言!”

……

武昌,书院附近的小镇越来越热闹了,不断有商家和民居迁来,土地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比最初刚建书院时已涨了三倍。

在小镇最西面,百余名工匠正在修建一座占地约十亩的府宅,在一座正在挖掘的月牙形水池旁,贾诩站在池边反复叮嘱工匠,“小心啊!别弄坏了泉眼。”

这座府邸正是江夏郡特地为贾诩而建,他的家人都已顺利抵达江夏,贾诩家中人口众多,书院内房子已经住不下了,但贾诩又不想搬离书院,郡丞苏飞便在紧靠书院之处给他找了块地,修建一座新宅。

对贾诩而言,他也知道家人都被接来,想再回去已经不可能了,那也只好顺其自然。

再加上贾诩本人也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一大家子人挤在一座小院里,他也看着难受,便不再拒绝江夏官府的好意,开始关心他的新宅了。

也是巧,在清除淤泥时,无意中发现西北角有一处泉眼,泉水清冽,是煎茶的上好之水,给了贾诩一个大大的惊喜,他几乎每天都要跑来,关心他的泉眼,关照工匠别把泉眼弄坏了。

“老爷子放心吧!”

一名年轻的工匠笑道:“这种泉眼我们干得多了,保证处理好,到时我们安一个石雕龙头,做一个青龙吐水。”

贾诩吓了一跳,连忙摆手喊道:“千万不要装龙头,装一个牛头便可以了。”

这时,身后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以贾公的身份装牛头有点寒碜了,我看至少应该装虎头或者麒麟头。”

贾诩一回头,只见刘璟带着几名士兵站在自己身后,笑眯眯地望着自己,却不知他几时到来?

贾诩连忙上前行礼,“公子是几时回来?”

“刚刚到,在夏口下船,然后骑马转道过来探望先生。”

刘璟望着泉眼笑道:“在新宅中发现泉眼,这在我家乡是财源茂盛之意,贾先生以后要发财了。”

贾诩笑了笑,“这眼泉水不错,煎茶有一股特殊的清香之气,我很喜欢,无意中发现,也是上天给我恩赐!”

刘璟找贾诩当然不是为了闲聊一眼泉水,他微微笑道:“我有一个惊喜要给先生,请先生随我来。”

他转身向小镇北面走去,贾诩这才注意到,小镇北面旷野里竟然扎了十几顶帐篷,他心中疑惑,不知刘璟说的惊喜是什么?他跟着刘璟向大帐走去。

十几顶帐篷都是临时搭建,有千余名士兵把守,其中一顶大帐前站满了士兵,戒备森严。

刘璟拉开帐帘笑道:“先生请吧!”

贾诩走进了大帐,却一下愣住了,只见大帐里空空荡荡,只放着一只木笼子,高和宽各一丈,栅栏足有手臂粗,在木笼坐着一人头发散乱地披在肩上,目光冷酷得像冰,死死地盯着贾诩。

“是你!”贾诩一下子愣住了,木笼中人竟然是曹洪。

刘璟从身后走了进来,淡淡道:“此人差点害死先生,我把你交给先生,任凭你处置!”

不等贾诩开口,曹洪便像一头咆哮的雄狮,猛地跳起来,手脚铁链哗哗作响,他瞪着血红的眼睛厉声大骂,“贾贼,你这个三姓奴,王八蛋!你背叛丞相,必将被千刀万剐!”

贾诩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红是怒火,想到曹洪要杀自己,心中顿时怒火满膛,但脸又变白却是心中苦笑,刘璟的绝户计真的很厉害,这样一来,自己休想再回去了。

“闭嘴!”

刘璟一声怒喝,回头吩咐手下,“将此人给我乱箭射死,人头送给曹操!”

十几名士兵举起军弩,对准了曹洪,曹洪惊得连退两步,腿一软坐在木笼里,对死亡的恐惧使他一下子服软了,他忘了刚才的凶恶,对贾诩喊道:“贾先生救我!”

贾诩心中叹了口气,杀了曹洪,曹操更不会饶他,总归是没有退路了,他只得制止道:“且慢!”

贾诩向刘璟施一礼,“公子能否给我一个面子,饶他一命!”刘璟一摆手,士兵们放下了弩箭,曹洪死里逃生,吓得浑身都软了,嘴唇哆嗦着,对贾诩道:“多谢……先生救命之恩!”

贾诩摇了摇头,他知道曹洪此时感激求饶,可他一回去,必定会翻脸,在曹操面前大进谗言,他心中极为鄙夷曹洪,不想再和曹洪说一句话,便转身出去了。

刘璟望着曹洪笑了起来,虽然他也知道自己这个断贾诩后路的小手段有点不太光明磊落,但效果却很好,这样一来贾诩就不会再有北归之念,死心塌地跟随自己。

第280章 谋长沙

在另一座大帐里,贾诩坐了下来,低头不语,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一丝心带侥幸,不肯面对现实,那现在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了。

家人都已被接到江夏,现在曹洪又能证明他投降刘璟的事实,他还有什么退路可走?

除非他遁入江湖,从此不闻世事,可是以他贾诩几十年之名,结下仇家无数,天下之大,哪里还有他的容身避世之所,贾诩不长长叹了口气,他知道除了效忠刘璟,助刘璟击败曹军求生外,他真的已无路可走。

这时,刘璟走进了大帐,在贾诩对面坐下,他静静看了片刻贾诩,淡淡笑道:“我和先生来一个君子之约吧!”

贾诩抬头,不解地望着刘璟,什么叫君子之约,刘璟沉吟一下继续道:“我聘请先生做我一年的幕僚,一年后,先生愿意留下来,我欢迎,若先生想离开,我绝不阻拦。”

贾诩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或许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只是面子上有个台阶而已,一旦上了刘璟的船,他还想下船吗?

此时,贾诩也只能认命了,他想了想又笑道:“那公子打算给我多少俸料?”

刘璟一下子松了口气,贾诩居然开口要俸料,这就是他让步了,刘璟也笑道:“我当然会给先生丰厚的俸禄,只希望先生能为我排忧解难。”

贾诩收起了笑容,他沉吟片刻问道:“公子能否坦率地告诉我,公子是否想谋荆州牧之职?”

刘璟点了点头,“名不正,则言不顺。”

“应该是这样,谋取荆州牧之职,也有利于你和江东的合作,公子可用曹洪来向曹操换取荆州牧,让天子承认你为荆州牧,这样襄阳和南郡都会处于一种道义上的不利。”

刘璟笑道:“其实我手上还有一万余曹军战俘,还有李典也被我俘虏,甚至还有乐进的首级。”

贾诩眼中异常惊讶,这一战曹仁惨败到这种程度吗?连乐进也不幸阵亡。

“如果再加上一个李典,那就更加没有问题了,不过一万多战俘大有用处,他们是最好的劳力,可以让他们屯田、采矿,甚至可以拿他们和江东交换粮食或者物资。”

刘璟摇了摇头,“这一万多人,我打算全部放他们回家,让他们回去与妻儿父母团聚,我不想把他们当做军奴。”

贾诩也是有远见之人,他立刻明白了刘璟的深意,把这一万多战俘放回家,刘璟仁义之名就会传播中原,虽然没有眼前利益,但从长远看,对刘璟谋取中原将有积极的意义。

贾诩一笑,“这样的话,就得让这些战俘明白,璟公子是出于仁义而释放他们,可别让他们以为是被换回去。”

刘璟也笑了起来,“先生说得不错,做了好人,当然要留名才行。”

他沉吟一下又道:“另外,还有长沙郡之事我想请教先生,我该怎么取长沙郡?”

贾诩略一思索便问:“现在的长沙郡太守张机是谁的人?”

“他应该是效忠于州牧,但郡丞刘磐和刘琦关系密切,而都尉黄忠是我师父,不过我担心黄老将军和刘磐有交情,他不肯轻易答应效忠于我。”

贾诩负手走了几步,对刘璟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刘备和刘琮都在谋长沙郡,刘琮会用换太守的办法控制长沙郡,而刘备则是要从刘磐那里突破,至于公子这边,我建议还是先拉拢黄忠,关键是军队,如果能把军队控制住,那索性直接进军长沙郡,不用大废周折。”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刘璟不露声色问道。

刘璟对收取长沙郡早已胸有成竹,不过他更愿意让贾诩来发表意见,这是一种迂回的用人策略。

一开始就让贾诩对付曹操,贾诩感情难以接受,会勉为其难,还不如让贾诩先接手和曹操不相关的事情,等他渐渐习惯自己的角色,再谈及曹操,也为时不晚,关键是要贾诩参与决策。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一上手就让贾诩发挥大用,那显然也不现实,必须要给贾诩一个适应的时间,或者用一些小事情来热热身,解决长沙郡的归属问题,无疑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贾诩对长沙郡知之不多,他只是凭常理来推断一些事情,但要问他具体怎么做,他一时也难以回答,贾诩沉思片刻道:“我听说文聘效忠了公子,不知道文聘为何会选择公子,而不是刘琮?”

刘璟暗暗赞许,眼光毒辣,果然名不虚传,文聘和黄忠是同样的人,贾诩不说黄忠,却谈文聘,能找到文聘效忠自己的原因,也就找到了破解黄忠的办法。

其实这也是刘璟收黄忠的办法,贾诩和他想到一起去了,刘璟从怀中取出一只扁盒子,打开来,将一幅写在绸缎上的血书递给贾诩,“这是刘先留下的遗言,说州牧临终前是指定我来继承荆州牧,但被蔡瑁等人篡改,刘先也因此被害,正是这份血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