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极品枭雄 >

第483章

三国之极品枭雄-第483章

小说: 三国之极品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万将士的镇压其最大的作用在于一个威慑!但有一军反抗,大军镇压过后,其他同样意欲反抗的军马便需要掂量一下自身的实力了。若是刘峰手上没有威慑的力量,对方一旦有反抗的力量,便是刘峰之前劝服的将士却也未必还会臣服于刘峰,不但无法掌控曹操的军马,而且会将他自身陷入到险境中。
    又是半月时间,刘峰将四十万军马彻底控制住,所以不服者杀!这个时候刘峰很清楚,仁义不得。
    至于黑尘的被抓可以说很简单。和孙策的会晤一直都是黑尘亲自处理,孙策但又所邀,而后孙策亲自动手,黑尘武力如何是孙策的对手,天网情报再强,但孙策没有任何军马调动,擒杀他之前没有任何征兆,黑尘如何能够发觉?被孙策一顿痛打之后,很简单的制服了。制服了黑尘之后,收服其属下便更加容易了。
    又是一月时间,时候已经进入冬月。
    这一个月时间中,刘峰亲自坐镇徐州,将各种在凉州施行的政令施行下去。
    刘峰主要针对百姓利益,从此处作为突破口,由百姓反馈,继而进行一场规模极大的官场整风运动。
    首治贪官。兵从百姓中来。刘峰将百姓困苦生活缓解,而且令各地开仓放粮,不多时便赢取了许多百姓的心。同时刘峰令曹操原部下将士打散其部旅,分别插入到孙策,已经从冀州进入徐州的张颌,林闯部队中。
    这四十万将士,刘峰挑选其中精锐编入林闯,张颌,孙策大军中。对于不愿继续参军的将士们予以放行,根据参军年限给予一定酬劳。这里银钱的消耗极大,好在刘峰将徐州皇宫中的财物拿出来变卖,方才将近二十万退伍回乡将士的酬劳问题解决。
    将士对于地方而言,绝对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刘峰先稳定住当地百姓,使当地百姓从心里面接受刘峰,其次对将士们厚赐,两相夹攻,若还有许多不服从教化者,刘峰当即毒手惩治。张颌,林闯,孙策等人帐下有才干者纷纷被举荐出来治理青,豫,徐,兖,扬五州。全方面对曹操领地进行操控。
    之后三个月时间,刘峰更加繁忙。
    大汉治国,凭借的是州郡长官。但这只是明面上的说法,实际上真正掌控银钱的是和官家勾结起来的士大族。现今刘峰大军共计五十余万大军入驻于这五州之地,当即令将士们对士大族进行抄家。令全军将士宣扬一个理念,人人平等!
    这五州之地大小事情全部堆积过来,这些时候,他帐下谋士全部充当文官,便是一些武将也需要处理许多问题,除夕时候,刘峰众人方才休息下来,刘峰令将士们不拘君臣之礼,不分你我,开怀豪饮!
    再次忙碌了一个正月之后,这五州之地已经彻底成为刘峰的属地。
    刘峰令出台新的纳粮制度,百姓收四成,上缴六层,再次令天下百姓大呼兴帝圣明!
    于此同时,刘峰和郭嘉,庞统,徐庶,陈宫等人商议,出台一个新政策。科考制度。令天下百姓,无论贫贱都拥有为官的机会。
    
    
    673章 一统曹操原领地(完)

第674章峰 刘峰的博大心怀

    科举制度,在中国流行上一千多年。首先出自于隋朝,而后开始出现盛世大唐。科举虽然在流行了千年之后,遭到许多有识之士唾骂,但是在一段时间中,科举制度绝对是十分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
    对于刘峰提出的科举制度,几大谋士心中惊骇不已。
    刘峰一直推崇百姓平等,言论自由。是以军中将士闲谈时候敢于议论天下大势,敢于议论领军将领,更有人闲谈时候大谈特谈主公刘峰。
    对于刘峰这些命令,在几位谋士看来,多少有些不适合。君不君,臣不臣,国如何国?
    言论自由!这在大汉之前从未有过这样一个词,随着刘峰的提出,继而在军中实施,渐渐的流传开来。但是军中虽然讲究言论自由,但是更加讲究纪律。
    在刘峰看来那是纪律,但是在在极大谋士,已经一众武将眼中看来,那就是森严的尊卑等级。认为主公提出的这个人人平等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解放民心,虽然震惊,却也暗暗的推动他施行。因为那样对于主公的威信有极大好处。尤其当时还是在主公势力不足以横扫天下的时候,主公的善名,英名,仁名等等需要极大的推崇。
    但现在,天下大部分领土都归刘峰所有,根本不需要在凭借这些名义了。刘峰已经是整个大汉最有权势之人了。纵然现今刘备还在蜀地反抗,但其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这个时候,皇上须当再次巩固皇室的威严,收回言论自由,甚至说的直白些,要开始实行愚民政策。
    几位谋士的心思刘峰看在眼中,他自然知道这些人都是为他考虑,为了大汉江山考虑。但刘峰摇了摇头。
    不难想象,如果真的要开始愚民政策,那么他们这些谋士呢?作为最贴近他心思的人,作为制定,并参与了这许多政策的臣子,他们是最先要被愚民政策处理的一批人。庞统,郭嘉等人如何不知?那么他们会怎么做?如萧何一般故意做些作奸犯科之事,自毁名声,还是学习张良,告老还乡?这里众人除了陈宫年纪大些,其他人可都风华正茂,日后大汉的统治还需要他们的参与。
    刘峰一直很羡慕后世的盛唐。历史上有几个朝代开国攻城得不得善终的?便是有善终的起名声是否被皇室广为宣传?
    没有,除了唐朝,除了历史第一明君李世民,各个朝代都没有!
    刘峰很喜欢李世民,很佩服李世民。
    能够同患难的君王不少,但是能够共享福的君王却寥寥可数。
    “好了,你们不必说了,施行下去。百姓有言论自由的权力。”刘峰朗声道。
    于后世,这等权力乃是普遍的权力,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有些时候需要做的不是堵,而是疏,而是引导。虽然后世和谐社会刘峰并不完全赞同,但是很多方面,用一个经历过古代野蛮社会的人的眼光来看,那就是盛世。
    而且刘峰敢于实施言论自由有一个很大的后备依仗。那就是军队。
    军队的领导权绝对不能丢。在后世,军权乃是立足的根本,而在这个时代,皇帝对于军权的掌控力度更大。武装镇压每个时代都不会缺乏,但是在后世武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出来的作用小了许多,而在这个时代,一个民心未开化的时代,军权,皇权,远非后世的国家领导人,军队领导人手中的权力强大的多。
    刘峰的一些设想,一些将后世的民主搬过来的设想完全可以在这里实现。
    郭嘉,陈宫等人沉默下来。随着皇上的势力大增,他们愈发的发觉皇上在某些方面愈发的强势,愈发的独断了。若这些独断是对大汉不利的倒也罢了,偏偏这些独断在他们看来是在削减皇室威严。是一种有些傻的行为。但是他们也不能否认,这对百姓有好处。
    联想起主公曾经发出的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真正的领会到主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不是在哗众取宠,不是在讨取天下有识之士,天下百姓的信任,推崇,而是主公真实的内心,一个真正的为了天下百姓考虑的仁者。一个无上的帝王,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仁慈君王。
    “微臣领旨!”众人再无话说。事实上,他们也知道,这些政令对百姓有好处,而现在,最直观的得到好处的人就是他们这些谋士。从皇上制定的政令可以看出皇上断然没有卸磨杀驴的想法。不会像是高祖那般将曾经为他打下江山的汉初三杰治罪!他们可以凭借着这些功劳享受未来的生涯,享受从不曾想过的幸福生涯。
    这是一个令人发自内心令人崇拜的君王!
    许多君王凭借武力,凭借计谋令臣子崇拜。但是没有一个君王的仁心让人这般崇拜。
    刘峰脸上带着一些笑容,突然间他有种赶出不胜寒的感觉。他亦害怕这种感觉。皇帝的下场总是孤家寡人一个,皇权的至高无上固然赐予了皇帝对于天下万民生杀予夺的能力,但也剥夺了他亲情,友情的享受。皇家是没有亲情的,皇帝是没有朋友的。这种情况刘峰不愿意看到。不愿意。
    又是半月时间,一些大概的政令,刘峰能够想到的纷纷颁布出台。很多百姓们根本没有听说过,刘峰也不会天真的以为百姓们很快就可以吸收,他要做的是一个制定,提出的过程,很多事情需要后人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拓展,不断的使之深入人心。
    了解刘峰的人为刘峰的仁义,大公无私而感动。而不了解刘峰的人为刘峰的才智所敬佩。在他们看来,这些政策看似削减了刘峰的权力,但同时刘峰也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了曹操曾经统治十年的地域。刘峰像是一个吹泡泡的高手,吹出许多漂亮的泡泡,将许多人迷住,成为刘峰的信仰之民,而后再没有了反抗刘峰的心思。这是一种从未有过,却绝对无上的愚民政策。
    不论别人怎么想,刘峰做完这一切感觉很累了。带着陈宫,马超等人返回长安。
    
    
    674章 刘峰的博大心怀(完)

第675章 章回长安

    现今刘峰掌控的领地达到数十州之多。东部有交州尚未臣服,西部则是益州了。
    刘峰带着陈宫,庞统,徐庶马超等人返回长安。令郭嘉,张颌等人坐镇扬州,处理交州事宜。
    陈宫年纪大了,而且之前统军拿下幽州,风餐露宿,着实辛苦。刘峰有了让他回到长安养老的心思。当然,他不会主动提出,曹操地域的拿下的,令陈宫虽然老迈的身子迸发出了新的光芒。刘峰很清楚,陈宫心中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将整个大汉一统。为了他的这个梦想,亦为了自己的梦想,他不会请求休息。刘峰深知这一点,自然要将他带在身旁。
    至于刘备,庞统,徐庶对诸葛亮知之甚多,他两人辅佐自己,拿下刘备益州会相对容易些。
    事实上,刘峰在将整个曹操五州之地拿下后,献帝让位,曹丕自缢时候,整个天下的形势已经确立下来。天下有识之士何人不知刘峰一统汉室的时刻不远了。
    刘峰对天下百姓的宽和,百姓自然铭记,对于将士们的爱护,将士们自然拥戴。兼且刘峰早就在占领凉州的时候鼓励百姓们,将士们大胆言谈,这些年来,说刘峰好之人从来不乏。不过古时候百姓们出行交通不便,一些消息的传播极其缓慢。刘峰虽然利用舆论,但是也没有无聊到专门派遣将士们将他对百姓的好快马加急的去通传。
    不过,随着刘峰两年前施行的将士们回乡探亲政策,这一来,将士们开始四处行走,便将刘峰对百姓,将士的好带了回去。两年过去,这一政策带来的副作用发挥出来,随着刘峰科举制度的施行,整个天下所有百姓都可以为官的政策下达,天下有识之士纷纷响应。
    袁绍如何,曹操如何,献帝又如何?都已经成了尘土,成王败寇,现今就是刘峰的天下。在普天都说刘峰的好的情况下,便是又一些不和谐的论调也被淹没的无影无踪。
    刘峰返回长安,一路行走,百姓自发侍立左右,纷纷被将士们献上饮食。
    这种情况对于一些老兵来说很正常了,但是对于从曹操帐下将士中增补进来的将士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心灵的冲击!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