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第一部:淡极始知花更艳 >

第20章

第一部:淡极始知花更艳-第20章

小说: 第一部:淡极始知花更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上小竹还是睡意正浓,一边的李默已经起身去明阳殿。
  昨天用完晚膳已经戊时过半(晚七点至九点),她欲回宁馨宫,却被李默拉住,到乾坤宫的寝宫中等他吃过汤药,他还不放她走。厮磨到子时(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躺下后两人一时又睡不着,说了一会话,最后才迷迷糊糊睡去了。
  小竹起来梳洗后,还是觉得浑身疏懒,不胜倦怠。也不明白李默病后怎么还有如此好的体力,难道那颗丸药有那么神奇?有没有人也送她一颗啊……
  回到宁馨宫,处理了几件宫人来奏的事情,心飘到了明阳殿,中午,李默留臣工共膳,然后继续议论。
  据司膳女官何一边续水添香的近侍回报,里面争论非常激烈,有几位老臣痛心疾首,居然有一个痛哭不已。小竹特别问起皇上和左相,宫人回说,两人面色平静,不置一词。
  看来昨天李默已有了计量,而二哥接了旨以后也明白了皇上的心意,两人现在只是借此事观察众臣的反应,并不指望能有什么结论或益助了。
  一连两天,众人都在明阳殿议事,小竹夜晚也还是被李默拉着滞留在乾坤宫,李默还让她干脆把她的东西搬到他的寝宫,小竹不置可否,一笑带过。反正他正忙,也没管到底有没有搬。
  人心最是难测,何况是帝王的心思。今日搬入容易,他日,要搬出之时,不是他尴尬,便是她伤心。又何苦?
  别怪她不相信他,李默现在不足二十,还没有定性。近两个月才接触帝都的生活,之前生活在村子里相对封闭,继位后又纷争不断,他还未知这个位子可以带来的奢华享受和各种权利带来的乐趣。
  在现代,她也谈过几次恋爱,她知道,人在年轻时会有什么心态,总觉得还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等着,下一个会更好。等到懂的珍惜的时候,身边的那个才是幸福的。可是要两个人都知道珍惜,又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他懂得珍惜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或许因为他不会失去,一辈子也不会懂得什么叫惜取眼前人。
  如今,她唯一可以相信他的,是他会一直尊重她的位置,不让其他女人凌驾她之上,伤害她。
  喝着碧玉为她泡的桂花茶,享受着秋日的凉风,小竹觉得,她是不是应该考虑点别的事情了。
  碧玉为她收集的桂花装了整整两个小匣子,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那日之后,碧玉差人弄了各式干花给她,发现她只留下桂花,别的让给其他娘娘送去后,就只为她收集桂花了,说是要等桂花不开时,还让她可以享用。现在内宫的桂花已经被她弄的差不多了,她还让侍卫到附近的桂花林去取,被小竹知道后拦下了。
  不过这阵喝花茶的风已经刮到了帝都各处,不少名门氏族知道后纷纷仿效,由此可见,在高位者需要多么谨慎自己的言行。或者自己一时之好,可以产生想象不到的效果。因此,她要好好想想,如何运用这个,为百姓做点什么。虽然她现在想不到,但是只要她努力去做,总会做得成一些的。
  讨论到第二天的下午,迎来了第一个诸侯王——宁王。他的宫殿离帝都不是最近的,但是他的封地受到西北侯的节节进逼,故他还未接诏时,便已赶往帝都了,较其他诸侯王早了一、两日。
  宁王已近暮年,随同前来的还有两位王子和几位夫人,想来怕封地战争影响安危,将喜爱的家人一起带到帝都避开战祸了。这些人也很聪明,知道帝都和皇上身边永远是最安全的。就是跑,也可以早点得到消息。
  几个娘娘到了帝都之后,内宫就热闹了。外人都不知道当日宫变的内幕,所以宁王的几个夫人因着小竹年轻,便不大看在眼里,以为内宫还是太后刘氏当家,争相向刘氏诉苦,请刘氏念在多年相识的份上,请皇上出兵为她们的夫君与西北侯一战。
  在得到刘氏明确指示如今都归皇后作主后,才又到小竹那里求情。但语气中便带了几分长辈的架势,令碧玉和服侍的宫女那么大为不平。
  开始小竹还以礼相待,到后来发现几个夫人打扰了尚雪,并出言不逊后,便下了软钉子,命守卫见到几个夫人一律不许入内宫拜见。这几个夫人才着了急,后来又打听到这个娘娘不仅是天命之女,还是南王和李相的亲妹妹,连南威将军也是她的姐夫,万万得罪不得,又是送礼,又是差人带话。
  小竹只告诉她们,近日内宫整修,不便见客,然后又送去了当季水果,多派了一些宫人服侍,这才消停下来。
  这就是权势的力量,你不想看人脸色的时候,别人还要看你脸色。莫怪大家都那么迷恋它。
  已经是第四日了,还愿意服从帝都王令的各诸侯王已经到齐,均安置在离帝宫不远的皇家别院中。
  这日晚膳时,小竹见李默似有话要说,又不知如何开口,她等了半天,也不见他说什么。晚上温存过后,小竹正迷迷糊糊要睡去,听得李默道,“阿竹,有件事,我想在明天公布之前和你商量一下。”
  终于要说了么,小竹打起精神,“嗯,你说吧”。
  “这几天,我考虑了一下。和西北侯的战争不能拖下去了,北王正在那虎视眈眈。必须尽快解决西边的战事,而且尽量避免更多将士伤亡。”
  这等军国要事,虽然皇后有权参与,不过她一来不热衷,二来不熟悉,李默虽然不避讳她,但也很少跟她讨论,今天想说什么?是与她有关么?
  李默见小竹专心听他讲,停了一下,用他认为最清楚的表达方式道,“那日你也看过地图了。西北侯现在进攻的是宁王的封地,宁王旁边紧挨着的就是你长兄南王的封地。如今,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用南王的封地换取西北侯西边的封地。”
  小竹回忆那张地图,西北侯左边是已经投靠了北王的安邦侯,右边是宁王,正面对着帝都方向,身后是游牧民族。“可是,如此一来,西北侯便被李姓诸王包夹在中间,一边是交换了领地的南王和打过仗的宁王,一边是魏王、梁王还有利谷侯。他会愿意吗?”
  “西北侯发动战争的理由是西北之地贫瘠,而且经常被游牧之族掠夺。想要得到南边富庶的地方。这个不仅是西北侯的意思,也是他属下贵族的意思,所以他们才一条心发动战争。”
  李默停一停又道,“可是宁王的封地毕竟狭小,他想一口吃掉所有李姓诸侯也没那个能力。既然他只是想趁着北王称帝打劫一番,我们主动给他换一个富庶的地方,就是西北侯不同意,他底下的贵族会同意的,我们也可以安排人手,帮助愿意换地的贵族推翻现任西北侯。毕竟称帝的只有一个,他还有很多兄弟子侄未必都听他的。等到这边稳定了,日后是他慢慢蚕食宁王魏王的封地还是我李姓诸王蚕食他的土地,就各凭本事了。”
  小竹听他的意思,这事他应该早就想好了,今天告诉她,恐怕是因为南王是她长兄,要提前安抚安抚她吧。“陛下此计甚好,不仅可以早日解决战争危险,还解除了西边的威胁,免得日后西北侯投靠北王合为一体。”
  “只是如此一来,便委屈你和南王了。朕知道近日宁王的几个夫人惹了你不快,朕答应你,一定惩治她们。日后打败北王和归顺他的诸侯,那里的封地也任你哥挑选,如何?”
  李默也是反复想了又想,南王的封地是李氏皇族的世袭封地,又是最大最富庶的地方,他也不想以此换那西北贫瘠风沙之地。但是不如此,一来西北侯怕是不会动心,二来其他三个诸侯王在各自封地管制已久,贸然让他们迁地,必然导致南方动荡。
  “陛下多虑了,身为臣子,为陛下分忧是应当的。不如明日陛下颁诏之后,我召集兄长们坐坐,也为大哥宽解一下。”
  其实,把她大哥换到西北的穷地方她求还求不来呢。
  大家都看到他们家的风光,不知道多少眼睛盯着他们好找出点错处来,皇上日后也会防范他们。
  现在大哥到了西北,那里土地贫瘠,又要防范游牧来袭保证帝都安全,无形中,就从一个遭人嫉妒的角色转变成一个让人同情的角色。
  同时,因为地方不好,可长期世居。大哥本来就胸怀抱负,让他到南王封地坐享其成,他未免乐意,到了西北,游牧族和北方的安邦侯足够他大展拳脚的,恐怕他更开心呢。
  李默哪里会知道她的心思,还软语宽慰好久,两人才沉沉睡下。

  第 38 章

  已经是战事爆发后的第五日了,李默今日只招诸侯,而未让臣工列席,只是因为决定涉及到李家,所以着李相旁听。
  当殿宣布他的决定时,众诸侯当然是求之不得,特别是宁王更感激涕零。
  李剑有些惊讶,不过他也知这是解决问题比较温和、迅速的办法。李剑如小竹所想,本就对封地位置和贫富没有什么计较,便爽快的同意了。令李默大感宽慰。
  李锋已有心理准备,当日所传圣旨“投壶”所表达的含义,他想了好久,恐怕一来就是放开顾虑,以游戏的心态看待变故;二来就是尽量的避免战乱,以静制动。今日的决定,他私下也揣测过,是最好的方案了。
  那几个老诸侯王,守住自己的地方还有些吃力,指望他们抗击外地,攻打北面是不可能的。大哥有勇有谋,生性喜爱挑战和冒险,那个苦地方对别人是苦差事,对他来说,正是乐土。
  置于那个西北侯,到了腹地,慢慢的安逸享乐后就不会想着打仗了。等他的兵马被磨光了棱角,贵族养懒了骨头,自然可以收拾他。
  之后的讨论气氛非常融洽,诸王知道自己的封地无虞,南王又肯牺牲,自然眉开眼笑,对南王大加赞赏。特别是宁王,更是推心置腹,允诺南王到西北后,他送马车十架、美女三十、家奴五百、牛羊各两千、粮食五千石以为答谢。
  李默拟了两道诏书,给西北侯的,很客气,只字不提叛乱和私自称帝一事。
  “西北侯久居不毛之地,为国抵御外侮,居功至伟,念其劳苦功高,多年侍奉毫无怨言。今将南方富庶之地与之故地更迭,从此在南面温暖之地安居,晋封为卫王。”——此一诏
  “南王年富力强,国家励精图治之时,着其到西北重地为国分忧,册封为西北王。需要时有权调令其他临近诸侯兵马,以定国家边陲。”——此二诏
  拟诏之后,李默装似不经意对宁王说,让他多多管束自己的夫人。宁王当然诚惶诚恐,知道回去后要好好惩治一下那几个不知好歹的女人。
  众王先下去休息。下午又招众臣工一起颁布诏书,众人听闻内容虽小有争议,但并无更好的办法,而这等时刻也不容他们再议,便算定下了。
  然后是挑选合适使臣前往西北侯交战处游说,此人不仅要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还要胆大心细,必要时便宜行事,挑起纷争。
  众人正在推荐中,礼司的一个管事主动请缨,此人姓曹,在宫中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所分派事务具是条理得当,完成的甚为妥当。
  李默询问李锋的意见,李锋思忖片刻,此人身家清白,祖上以前是李氏门下的家将,早就想有所作为,平日行事倒也称得上进退得宜,可以堪当重任。于是这人选也当堂定下。
  一场争论四日的国家政策,终于有了说法。庭议后,李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