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重生的博穆博果尔 >

第82章

重生的博穆博果尔-第82章

小说: 重生的博穆博果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5 六十二

    65、六十二

    六十二

    康熙二十六年四月,毓庆宫迎来了女主人。

    这位瓜尔佳氏博果尔自然是无缘得见的;倒是尼楚贺与几个儿媳于几日后往毓庆宫朝贺时见了一眼;第一感觉倒是相当不错。许是知道太子对襄亲王敬重;所以太子妃对襄亲王一系的女眷也带了三分亲热;瞧起来倒是个宽厚待人的,毕竟是大家子里教养出来的,又是皇上亲选的,必是相当出色。

    尼楚贺私底下聊天时直言不讳:“还是要看日后如何?这一两天是看不出究竟的。女人嘛;还是要先生个儿子再看表现,要不然都是空的。”

    尼楚贺这话也是有原因的,博敦成亲已有四年,就算中间为皇贵太妃守了一年孝,但伊尔根觉罗氏却至今未曾有孕。与博敦的同岁的太子也曾有过一子一女;虽然幼子夭折,但毕竟还有一个两岁的长女。

    襄亲王府一直守着博果尔当年订下的规矩:嫡子五岁前侍妾不许生子,因着以往的六个儿媳都顺利在婚后两年内生下嫡长子,所以尼楚贺也就没有插手过儿子后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年皇贵太妃没给她添过堵,她也就没想过要做一个恶婆婆。到如今孙辈多是嫡出,庶出也有,但很少。

    六个儿子都顺顺利利的,可没想到到了嫡长孙这里子嗣却来得如此艰难。如果抛开未生育这一条,伊尔根觉罗氏确实是个不错的孩子,孝顺体贴,温和大度,而且也不是拈酸吃醋的,除了婚前的两个通房外,她又添了两个丫鬟服侍博敦。只是,单这一点就让人担心不已了。

    “王爷,大儿媳昨日跟我商量,问可不可以给博敦的妾室停药,博敦也该有个孩子了。”

    襄亲王府的规矩是极严的,从当年的乌雅氏被严厉处置开始,凡想着不喝药偷偷生育的妾室都没有讨过好,所以,虽然博敦的侍妾们蠢蠢欲动,但到底不敢拿自己的性命来搏一把,因为襄亲王府的规矩就是碰到这种情况,留子去母,从没有例外。

    “博敦媳妇进门多久了?”

    “快四年了。大儿媳也是着急了,去年进门的博雅媳妇都怀上了,可博敦这边却还是没有动静。”

    “瞧过大夫没?”

    “太医倒是说大孙媳没什么问题,只要耐心静心,必会有好消息的。”

    “这样吧,再给她两年时间,若等到下次选秀,还是没有消息,就正经给博敦纳个侧室,到时曾孙的身份也好些。”

    尼楚贺自己也是这个意思,丫头养的曾孙她也是不稀罕的,要不是博敦日后最有可能袭爵,她压根就不会管这档子事。

    “也好,前后给了她六年,咱们也算仁至义尽了。”

    “还是要好好宽慰她,嫡子才是最紧要的。真论起来,嫡子袭爵是天经地义的,庶子袭爵可是要看上面的意思,若有个不好,夺爵也是有可能的。”

    尼楚贺听了心惊,一想果然如此,还是要好好跟大儿媳说说,把博敦后院好好清理一下,给伊尔根觉罗氏一个清静的环境,也不要老逼她了。

    “要不要让大孙媳到庄子上住一阵,那里清静。”

    “我本想着给博敦讨个侍卫名额,既然这样,那就先让他们小两口到庄子上住几个月吧。”

    或许真的是在府里心理压力太大,也许是侍妾太多伊尔根觉罗氏太宽厚,以致博敦很少陪她,反正八月份到庄子外避暑的女眷们一起回京时,伊尔根觉罗氏已经满脸喜气地挺着小肚子了。

    与辛苦求子的伊尔根觉罗氏不同,毓庆宫里的瓜尔佳尔新婚不到半年即传出喜讯。

    得知喜讯时,皇帝正领着太子承祜、二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礽、四阿哥胤祉、五阿哥胤禛、六阿哥胤祺、八阿哥胤祐在博洛和屯行围。

    对这个喜讯反应最强烈的当然是孩子他爸,一向沉稳的承祜已经拿着信傻笑了足有一刻钟了。嫡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正统的延续,意味着名正言顺。这对于研读了历界太子之经验教训,心中颇有几分不安的承祜无异于忽然找到了一条光明正大的道路。

    另一个高兴得眉飞色舞的人当然是孩子的祖父。康熙是个矛盾的人,表面上努力保持着满州‘尚武’之风,其实思想上的汉化极深,正子嫡孙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太子是嫡长子,如果上天眷顾,太子妃再生下嫡长子,那无异于上苍对大清朝的肯定。另一方面,此时的玄烨不过三十三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太子还是他膝下的孩子,他还没有感受到太子即将给他带来的威胁,他还能纯粹地为孙子的即将降生感到兴奋。

    这是个好消息,很快,围场上的人几乎都知道了。

    被点来随行的博果尔正在跟自己的女儿噶卢岱说话,知道了这消息有一点诧异,但更多的是替承祜感到高兴。

    “阿玛,您很喜欢太子?”

    “看得出来吗?那孩子确实讨人喜欢。不过,阿玛还是更喜欢我的噶卢岱,这次怎么没把孩子带来?”

    “太小了,怕路上太辛苦,所以就放在家里了。”

    “也罢,阿玛只要看见我的噶卢岱过得好就行。”

    “可惜额娘没来。”

    博果尔笑着安慰道:“小没良心的,阿玛来看你还不知足,居然还惦记那个现在心里只有曾孙的额娘,你也不怕阿玛生气?”

    “阿玛,女儿好想你们的。”

    “我们也想你。”

    回过头来,博果尔仔细观察着随行的几位皇子的举动,想从中看出一点未来争储的征兆来。

    二阿哥胤禔才十五岁,刚刚在两月前娶了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尚且看不出有与皇太子相争之意。他骑射上佳,在行猎之时大放光芒,看得出来玄烨还是很满意的。

    三阿哥胤礽十三岁,长得与承祜很相像,大概众皇子中最为太子高兴的就是他,他正摩拳擦掌地打算为小侄子准备几块上好的皮毛。

    四阿哥胤祉十岁,五阿哥胤禛九岁,六阿哥胤祺八岁,八阿哥胤祐七岁,这次都只是来见见世面的。小小年纪性格已经表露了几分,胤祉文质斌斌,胤禛性情冷淡,胤祺因跟着皇太后长大,倒承了几分憨厚,胤祐因着腿脚不便,很有几分畏缩。

    或许是平日里太子对众位弟弟都很关照,所以他们如今对太子都还很尊敬,但彼此之间却有些小摩擦。表现最明显的自然是二阿哥与三阿哥,这两人许是前世的冤家,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当着皇上和皇太子的面还能相安无事,背过头两人就开始斗,好在还只是小打小闹,暂且规模不大。

    博果尔如今对打猎兴趣并不是很大了,如果不是为了来见噶卢岱一面,他是决计会推脱掉这趟塞外之行。或许是知道如此,玄烨托了他一项任务,让他教几个小阿哥骑射。也罢,总得打发时间罢。这四个小阿哥里最小的胤祐也已经在上书房读了快两年的书了,骑射自然也学了一些,只是都不精罢了。教这个他倒是熟门熟路,不用花什么心思。胤祉年纪最大,但明显重文轻武,只能说还行;胤禛态度端正,骑术尚佳,可惜臂力是个大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胤祺倒算是中间最有天份的,也不过如此;胤祐无疑是最大的问题,立射还好,若要他练骑马他就有些推诿。

    “不要怕,慢慢来。”

    博果尔正手把手地教胤祐在马上小跑。

    “很好,放轻松。做得很不错。”

    远远的,博果尔看见起始点处站着一个明黄色的身影,不是皇上就是太子。

    “八阿哥做得很好,来,咱们慢慢地跑回去。很好。”

    博果尔率先下马,返身把胤祐抱了下来,承祜走过来,夸了两句胤祐,就让他去一边休息一会。

    “老臣给太子爷请安。”

    “十一玛法辛苦了。”

    “不敢当。老臣还未恭喜太子爷,想必过几年太子爷就可以领着小阿哥来这里行猎了。”

    “承十一玛法吉言了。”

    两人信步走了几步,承祜似乎心里有话,只是在考虑着该怎么说出口。

    “十一玛法,听说您也快有曾孙了。”

    “呵呵,老臣确实正为此事高兴。”

    “十一玛法教导有方,襄亲王府六兄弟一直和睦,小辈也友爱,不知有什么决窍没?”

    “太子爷过誉了,那老臣就斗胆说一说了。作长辈的自然巴望子孙个个成才,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儿子多了,心思就杂了,臣府上倒是还好,几兄弟多是一母同胞,倒没那么多争斗,但平时小吵小闹还是有的。人心都是偏的,坦率地说一句,老臣最偏爱老大,老妻最喜小六,一视同仁这话只能拿来当场面话。老世之所以早早请立嫡长子为世子,又狠心让下面的儿子自己出去闯荡,不过是怕兄弟内哄罢了。好在他们都还算争气,现在都可以自立门户了。”

    “十一玛法有没有觉得自己的决定太早太草率呢?”

    “这倒没有。晟睿如今做得很让我满意,忠君爱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臣的要求也就这么多了。”

    “十一玛法会不会看到更合适的人选时,有冲动想换一换世子?”

    “更合适的人选?不会再有了,晟睿可以说是臣一手调…教出来的,这么多年的心血,怎么肯轻易放弃?”

    “是吗?”承祜的脸色很迷茫。他的皇阿玛对每个儿子都很好,不单单是他,就如同前几年皇阿玛塞外行围时就曾为了五弟的病提前回京。皇阿玛会不会有一天也想换个太子?就象唐太宗李世民一般,他的皇太子李承乾不也是嫡长子吗?可到最后下场却凄惨。难道他也要开始提防他的弟弟们,二弟也要开始听政了,三弟也是嫡子,还是皇阿玛亲手教养长大的,他们日后会不会也像李泰一样来争夺他的太子之位?

    “太子,您怎么呢?脸色很不好。”

    承祜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即使眼前是他很信任的十一玛法,有些话他还是说不出口,他怎么开口,说自己如今在怀疑自己的皇阿玛,在怀疑自己一手带大的亲弟弟,他确实不能说不敢说。

    “十一玛法,您知道李世民的事吗,他当初为什么要废掉太子承乾呢?”

    “老臣读书不多,不如请太子给老臣好好讲讲吧。”

    “一半原因是李承乾咎由自取,一半原因是他亲弟李泰咄咄逼人。”

    “恕老臣直言,太子还漏算了一点。”

    “哪一点?”

    “唐太宗李世民。”

    “十一玛法的意思是……”

    “老臣是这样想的,假如我家晟睿因为怕世子之位旁落,与其他兄弟内斗,那老臣会觉得他不堪大用,会对他失望透顶。老臣既请封他为世子,就是希望他能友爱兄弟,延续家业,而不是希望他把心思放在与人争斗,尤其是与自己兄弟争斗上来。”

    “假如……假如别人硬来抢呢?”

    “太子,老臣并未老眼昏花,晟睿与我住在一起,老臣自然清楚他是怎样的人,又岂是他人轻易撼动得了的。就拿李承乾来说吧,老臣觉得,他是自己心慌,自乱阵脚,才被李泰逼上了绝路,确实是咎由自取。”

    “那如果李承乾自修其身,就会无事吗?”

    “当然不会如此简单。其实问题的关键在李世民身上,李世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