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国魂 >

第94章

国魂-第94章

小说: 国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天面无表情:“都是中国人,打赢了有什么希奇的?民军为的是推翻满清,恢复中华,咱们想的也是这个,理念相同,手法不同而已。”

“那黄兴。。。。。。”

“黄兴此人不足为虑。此人虽然屡次组织起事,但却无一成功,作战唯勇猛不怕死尔,这样的人,算不上我们的对手。”萧天并没有太在意黄兴:

“况且,要想真正推翻满清,民军确有保留必要,咱们是以战促和。。。。。。”

蒋介石忽然若有所动:“毅帅想来还有一层意思。。。。。。”

“哦?”

蒋介石迟疑了下:“毅帅声望之高,北洋除大帅外再无第二人。毅帅乃是民族英雄,此刻眼看可以剿灭民军,毅帅却放了他们一条生路,如此一来,民军必然感激,视大帅为民军恩人,革命之同情者,将来。。。。。。”

萧天一笑,也不承认,也不否认。

身边的这个蒋介石是个聪明人,看穿了自己的心思。不错,除了不想杀自己同胞外,蒋介石说的,正是自己所想的。。。。。。。

十一协出人意料的停止攻击,完全让民军想不到。

并且已经被十一协控制住的几个生路。十一协也都让了出来。十一协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

放民军一马,决不赶尽杀绝!

民军上下对于萧天和十一协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原本在十一协的强大攻势之下,他们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之上,早已抱定死战之心,但萧天的举动,却给他们指出了生路。

但是,这在黄兴看来,却是巨大的耻辱!

从十一协开始发起进攻,到攻入汉阳,不过短短几天时间。自己素来以同盟会第一军事家著名,但在萧天面前,却毫无还手之力。

那些北洋将士,打仗好像在散布一般,一通炮火之后,也没见如何费力,就已经轻轻松松的将自己击败。

黎元洪的话,重新在黄兴耳边响起。。。。。。

27日,幸存之民军开始撤离汉阳。十一协没有进行任何阻拦,而是秩序井然的开始控制汉阳,恢复当地。

27下午,萧天进入汉阳,随即向北京之袁世凯发报:汉阳收复!

袁世凯很快回电,指令萧天就地驻防武昌,整顿地方,暂时停止对武昌攻击。

萧天知道,这是大帅要开始利用民军,来威胁满清政府了。而这也正是自己乐意看到的。即便没有大帅命令,自己也不会对武昌发起攻击。

同日,冯国璋接到相同命令,就地驻防,暂停攻击。同时,由段祺瑞接替冯国璋指挥,冯国璋立刻返回京城。

一场袁世凯亲手导演的精彩好戏,就要上演!

第一百六十五章 和谈

在北洋独立混成十一协凌厉攻势之下,11月27日,汉阳失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英国记者莫里逊这么写道:

“。。。。。。我看到北洋十一协的士兵们,一脸轻松的样子,似乎他们来到汉阳是来旅游的。。。。。。军队军纪良好,显然之前已经得到了不许打扰老百姓的命令。一些士兵在入城之后,常常和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子开着玩笑。。。。。。

在中国,没有一支军队能比北洋更加强大,在北洋,没有一支军队能比十一协更加精锐。我可以这么说,在武昌的那些革命者,、还没有意识到十一协的强大。只要萧天愿意,他的十一协在明天就可以出现在武昌。。。。。。”

汉阳失守,黄兴痛不欲生,黎元洪派人劝慰,请黄兴迅速撤回武昌,以免危险。

部分党人对黄兴不满,要求追究责任,黎元洪劝解说:“你们要责备黄先生,首先要责备我。因为黄先生的总司令是我任命的。但是大家要知道,黄兴二字对革命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如果我们今天对黄先生有不理智行为,会使敌人认为革命党内部起了分化,长敌人气焰,灭自己威风,使独立各省灰心。”

在黎元洪的安排下,黄兴顺利地离开武昌回到了上海。

此前,袁世凯曾经来人到武昌要和,但遭到黎元洪拒绝,而随着汉阳的失守,现在局面却已经掌握在了袁世凯手中。

汉阳失守之后,《大汉报》主编胡石庵以“全鄂士民”的名义,要求袁世凯顺应时势人心,回师北向,“汉族之华盛顿,唯阁下是望”。

黄兴也致信袁世凯,“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即南北各省,无有不拱手听命者”。

27日,在民军失守汉阳当日,袁世凯他和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精心策划,派英国驻汉口领事戈飞向武昌方面提议停战议和。

当日,萧天接到袁世凯秘密电报:

“猛攻武昌,适可而止!”

电报上只有这八个字,萧天当即召集部下,分派任务。

28日。十一协以大部火炮,猛轰武昌。炮声隆隆,惊天动地。

军乐队在武昌城外奏起乐来,十一协全体将士摆出一副大举进攻架势。

此时武昌城里人心惶惶,军政府乱成一团。

十一标彪悍异常,纵横湖北,势如破竹。黄兴来武昌之时,何等不可一世,但遇到萧天,却一败涂地,谁还可以抵挡萧天?

黎元洪倒并不显得如何着急,这些军政府的人,一点政治经验没有,胜利时兴高采烈,挫折时垂头丧气。

十一协看起来打的热闹,其实不过是在那里以武力逼迫军政府进行和谈而已。

全国已经有十一个省份独立,仅凭北洋一军,很难控制局势;而武昌虽然掀起全国独立大潮,但在北洋凌厉攻势之下,形势岌岌可危,和谈。成了最好选择。。。。。。

。。。。。。

而在京城里的袁世凯,在取得大权之后,也开始着手安排一切。

在组阁的时候,袁世凯最紧要做的,是把北方和北京的军事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他已经取得了近畿北洋各镇和毅军姜桂题等的节制调遣全权,可是北京城内还有军咨府大臣载涛统率的禁卫军,这个禁卫军在北京就足以使袁世凯不能恣意作为。

这支禁卫军是载沣做摄政王放黜袁世凯以后组成的,可以说组织这支军队的目的完全为了保护满族亲贵。禁卫军全是满人,他们待遇好,训练好,装备也好。袁世凯组阁后便向清廷建议,革命军大敌当前,为了振奋军心,为了鼓励士气,禁卫军应该起一种倡导和示范作用,皇族大臣也该为臣民表率,所以应由皇族大臣率领一部分禁卫军出征南方。

他的这个题目很光明正大,可是这样一个提议,就足够把载涛吓得魂飞天外。载涛是出了名的胆小如鼠,他一听袁世凯要点他为帅,立刻找到庆亲王奕匡力,求他向袁世凯说情,这一遭免了他的“军役”。

载涛这下子正好中了袁世凯的计!

袁世凯当然答应不调载涛上前线,同时也接受了载涛辞去军咨府大臣的职务,并立即推荐自己的老朋友徐世昌继任军咨府大臣,于是禁卫军的统率权也由皇族手中移转到袁世凯手中了。

除了安置徐世昌为军咨府大臣外,袁世凯又从汉口调回来冯国璋,委任冯国璋为禁卫军军统,以切实掌握禁卫军军权。同时调第二军总统段祺瑞署理湖广总督兼统冯国璋的第一军。驻节孝感。

此外,袁世凯还把自己带进北京的卫队编为拱卫军,派段芝贵为拱卫军统领,负责北京城内的护卫责任,而把原来的禁卫军调到北京城外驻扎。

这样一来,紫禁城里的满清朝廷就处于袁世凯枪口的“保护”之下了!

袁世凯从归隐洹上到临危受命,再度出山,对他一生来说,是一个大转捩点。人的际遇很微妙,袁世凯在这以前只是一个没落王朝中的权臣,若清王朝继续存在,他的功业最多也不过可望曾、左、胡、李,虽然他有野心,但也无法篡位;如今他置身于清王朝危亡的大变局中,这便给了他一个机会,使他可以无止境地发挥他的野心。

天下事往往是这么微妙,一个人的际遇就是这么难以逆料。。。。。。

次后,袁世凯公开宣布,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尽早结束战乱,由自己负责的内阁将同武昌之革命党进行南北和谈。

同时,下令前线之北洋部队停止进攻!

万众欢腾,国家终于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唯一感到不满的。恐怕只有满人,他们把袁世凯请回来,为的是尽快平定叛党,稳固满人统治。

但是袁世凯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却偏偏是和革命党人和谈!

但是,满人对此束手无策,不光是袁世凯已经控制了朝廷,而且袁世凯得到了全国一致拥护!

在袁世凯回京之后,北洋军队散发了传单,威胁说如果袁世凯少了一根头发,士兵们会杀掉所有应该负责的人。袁世凯的军队已经公开打出“只认袁世凯”的旗号。

据说在前线。萧天指挥的独立混成十一协,已经去了满清旗号,公然打出“袁”字大旗。

这是萧天根本不把朝廷看在眼里了,可满清能有什么办法?袁世凯权大,萧天无法无天更加出名!

清廷中的改革派,也就是立宪派同样认为,袁世凯就是他们的代言人。立宪派的首领是张謇,成员大多为封疆大吏和各地的“咨议局”议员。

汉人更加拥护袁世凯,1909年袁世凯开缺回老家后,汉人把这看成是满人打压汉人的证据。袁世凯此时出山,汉人人心大振。

甚至革命党人,居然也将袁世凯看成是革命的同路人。这其中就包括那个始终以“不和满清妥协的革命家”自居的孙文。

这可以从孙中山1911年写给伦敦金融家,要求英国“风险资金”投资革命时的一段话看出:

“北京周围的七个师是由直隶总督袁世凯创立的。因为他被北京政府降级,所以,这些部队对北京政府的忠诚度被大大打了折扣。虽然在他们与我们之间并未达成任何约定,但我们坚信他们不会为满清政府卖命。实际上也将保持中立。。。。。。”

袁世凯,被孙中山作为投资筹码开给了外国人。

京城里的人也害怕战争,南北战端大开,则天下再无宁日,尤其是旗人们更是害怕,若无袁世凯坐镇,只怕革命党杀到北京后,第一个就会要了旗人脑袋。

外国势力是最支持袁世凯的了。

“还没有比袁世凯更强的人出现。”

“未来的所有希望都集中于袁世凯一人。”

“能使中国避免出现一个混乱时期的唯一力量”。

“如果人们置袁世凯政府命运于不顾,让可以引导到一个混乱局面上去的一些未成熟的或超出这个目标的政治企图自由发展,则其危险将会更大。”

这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大使们的公开观点。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里逊告诉上海的共和领袖们,指望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孙逸仙去争取列强对中国的尽早承认,是痴心妄想。只有袁世凯才能得到外国信任。

革命党的领导人则向莫里逊保证,他们一定拥戴袁世凯为首届总统。

12月1日,在袁世凯的授意下,段祺瑞和萧天联名通电:

“。。。。。。期翼及早结束战争,举行和谈,我前线军人无不竭首以盼。。。。。。”

次后,萧天单独发电朝廷,在电报中,萧天公开表示,若朝廷再不和武昌革命党举行和谈,则十一协将单独停止作战。尽早结束内战!

袁世凯在朝廷上公开出示了萧天电报,并表示自己无力约束,前线将士已经极度厌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满清朝廷被迫答应和谈,并委托袁世凯全权负责。

12月9日,双方正式签定停战协定,在全国范围内,枪声静寂下来。18日,南北议和谈判在上海正式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