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国魂 >

第81章

国魂-第81章

小说: 国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好,好,年轻有为。”袁世凯勉励了几句:“给我说说工厂办得怎么样了?”

陈昱也不畏惧:“大帅,公司目前运转流畅,第一批矿石已经开挖出来,目前正在加工。如果一切顺利,本月即可进行销售。。。。。。”

陈昱和托米一边陪着袁世凯的厂区内视察,一边向他介绍情况。袁世凯听的非常认真,遇到不太明白的事还会仔细询问。

中美合作矿业公司拥有中外员工七百一十二人,算得是一个大公司了。机器又是清一色从美国购买回来的机器,从规模和实力来看,在中国也是数得上的了。

袁世凯大是高兴,从矿业公司出来,又在萧天陪同之下马不停蹄到了安阳煤矿公司,视察了一圈,忽然问道:“那个萧志远呢?”

“大帅,萧志远前番去了上海。原想去拜访盛宣怀的的公子盛天行,不巧没有遇到,回来后处理了枪炮工厂和银行方面事物,前日听说盛天行已经从美国归来,又急急忙忙去了上海。。。。。。”

听到盛宣怀这个名字,袁世凯的眉头皱了皱。

当初自己主政之后,为了北洋利益,和盛宣怀不知经过了多少明争暗斗,最后盛宣怀终于败给自己,两人之间的怨恨也算是结下了。

当初,北方各省的路矿企业大都是李鸿章创办,盛宣怀是全权经纪人。李鸿章死后,盛宣怀想继续把持,而不愿拱手交给袁世凯。袁世凯和其几番争斗,终究全部接收过来,并且加以扩充。

1896年清政府设立铁路总公司起,盛宣怀一直担任督办大臣,他通过出卖利权,举借外债,大发横财。袁世凯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利益,况且铁路又被视为“新政之主脑”,自在必争之列。

1902年1月袁世凯被派为接收关内外铁路督办,8月又担任了督办津镇铁路大臣。经他荐举,1905年12月唐绍仪兼督办京汉、沪宁铁路大臣,使盛宣怀的铁路总公司无事可作,终在1906年2月被裁撤。

还有盛宣怀负责的轮船招商局和邮电局,也是在无数争斗之后,袁世凯终于把它们从盛宣怀的手里夺取到了自己手里。

因此萧天一说到要和盛宣怀的儿子合作,袁世凯心里当时就有一些不太乐意。

萧天知道大帅心思:“大帅。我们在银行方面所知甚少,而盛家却精通此道。再加上盛家久在商界,交游广阔,财力雄厚,因此若能得到盛家鼎力相助,必然事半功倍。萧天清楚盛宣怀为人,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自然会谨慎小心的,决不会出卖了咱北洋利益。”

“恩,你能明白这点就好。”袁世凯点了点头,颇是欣赏:“存毅,成熟些了,这样很好,要懂得用人,会用人,这点上,我反而倒有些退步了。。。。。。”

转了这么半天,有些累了,萧天请大帅和杨度休息了会,几人用了些点心,杨度慢吞吞地问道:

“存毅,大帅被那些满人赶出了京城,你认为未来局势如何那?”

萧天心里透亮。这是通过杨度的嘴在那考验自己。

自己大败日本军队,给大帅长了脸,勇闯京城,营救大帅,算是大帅救命恩人,可这些加在一起,在袁世凯和杨度眼里,顶多算个勇将,还是不堪重用。杨度这么一问,许就关系到未来许多事情。

萧天张口说道:“我以为朝廷离开大帅,决然会乱成一团!”

“哦?为什么那?”袁世凯淡淡问道。

萧天整理了下思路:“大帅。眼下这个局势,是非新政不能挽回的了。咱们弄新政,搞了大概也将近十个年头了,看上去好像也有了点新气象,有了点振作的意思。但是,新政是个大工程,是大工程就得花钱,朝廷哪里还有什么收入来源呢?应付洋人的赔款,这就要了朝中那帮老爷们的老命了,怎么办呢?只能还是从老百姓头上刮!

中国的老百姓很老实,很善良,你不刮得太过分,他们是不会反抗的,可是一旦朝廷榨得太过了,老百姓也只能铤而走险,跟官家干上了。

大帅在的时候,对这些事情应对自如,游刃有余,该需要银子的地方,一两也不会少,不该用银子的地方,一两也不会加。可是载沣可就没有这个本事了。所以萧天以为,载沣摄政之后,除了大肆盘刮百姓,再无别的办法弄到银子。如此一来,必然会弄的全国各地民变蜂起。

在海外和咱们的南部,孙文那帮革命党,根本不理会朝廷什么改革的姿态。孙文那帮人,都是些崇拜暴力革命的人。不是煽动新军造反,就是搞暗杀、爆炸之类的恐怖袭击。

大多数造反虽然失败了,但着实也让朝廷,头疼得要命!大帅在的时候,咱有北洋,北洋也就听大帅一个人的,和大帅不在了,难道载沣能够调动得了咱们北洋?”

见袁世凯和杨度听的仔细,萧天也变得轻松了不少:

“孙文是个愈挫愈勇的人。失败并不能阻止他继续暴力革命的步伐。属下以为,一旦孙文知道大帅被罢免了,最强劲的敌人北洋威胁暂时消除,那么孙文和他的那些革命党人,必然会进行更大的,更激进的暴动!

在属下看来,缺少了北洋支持的载沣,绝对无法应付这些革命党!

如此多的因素加起来,朝廷离不开大帅,甚至载沣也离不开大帅,载沣逼走大帅,是他做的一件最愚蠢的事情,早晚有一天,载沣会灰溜溜的亲自请大帅出山的!”

袁世凯面上露出微笑,原是想考验一下萧天,不想萧天却能说出如此道理,句句都是自己心里所想的:

“那么,你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那?”

“大帅。”萧天面上也露出了微笑:“属下帮大帅做了一根鱼竿,大帅必然喜欢。”

袁世凯一怔,接着哈哈大笑起来:“好,好,听莺垂钓,泛舟碧波,扶杖漫步,下下棋,唠唠嗑;同文人墨客吟吟诗,谈谈风月,喝点小酒,真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萧天稍稍欠了下身:“大帅,您在洹上村的园子我都帮你打扫好了,并且调了一个步队营前去护卫大帅安全,只要大帅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过去。”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只觉得萧天简直就好像能猜到自己心思一般,自己在想什么,也不用说出来,萧天早就帮你办妥当了。

洹上村原有天津的一个何姓富商的一座豪华园子,占地二百多亩。当初袁世凯觉得这是个好地方,这个别墅规模大,环境又很静谧。如此佳处,简直就是首选养生居所。

于是,袁世凯就出高价从何家人手里把这个豪华园子买了下来。得到这个美宅之后,又大兴土木,重新装修。还在宅子外面砌上了高大的院墙,院墙周围筑起了几个炮楼。

眼下在那“隐居”,静候局势变化,外面又有萧天卫护自己安全,当真再也不用担心什么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中国月亮,外国月亮

“袁德亮?”

“是。回协统大人,卑职正是袁德亮。”

袁德亮的样子有些害怕紧张,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可是连朝廷都要忌惮几分的大人物,人家连东洋人都敢杀,自己真要惹得他不开心了,咔嚓一声,砍掉自己脑袋还不和玩似的?

“坐吧,别那么拘束。”萧天倒看起来特别客气,见袁德亮只把屁股一点搭在椅子上,萧天笑了一下:

“你姓袁,我们大帅也姓袁,这是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来,五百年前都是一家那。”

“不敢,不敢,卑职焉敢和袁大帅相提并论。”

“其实,你来这做什么,你自己心里清楚,大帅心里清楚,我也心里清楚。”萧天慢吞吞地说着,袁德亮的汗水已经顺着额头流了下来。萧天却还是一脸轻松:

“我的有些部下,劝我干脆一刀把你杀了得了。。。。。。”

“协统大人,卑职实在是身不由己那!”袁德亮起身,“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

萧天只当没有看到:“我这个人呢,杀日本人,我从来不会心慈手软,可要杀中国人,那是要再三掂量的,尤其是你这个姓,实在让我下不了手那。。。。。。”

袁德亮汗水一层层流了下来,直挺挺地跪在那里,又不敢擦,偏偏萧天一点让他起来的意思也都没有:

“你在河南也没个亲自,身边没人照顾不成那。我给你在洹上村附近找了间屋子,安排了几个老妈子和下人侍候你,你既不耽误了工作,又可以有了自己的家,你说是不?”

袁德亮一头雾水,本来以为这次自己性命难保,哪里想到协统大人说的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萧天淡淡笑了一下:“还有,只怕你的薪俸也没有多少,这样吧,以后我每个月给你一百两银子,当成你的额外薪俸如何?”

袁德亮听的直以为自己是在梦里,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连连给萧天磕头,感谢话都忘了说了。

萧天这才好像发现什么:“哎呀。袁大人怎么如此多礼,起来,起来。”

等到袁德亮起身,萧天却好像又不经意似地说道:“对了,听说你每月都向京城的步军统领衙门送交一份关于大帅活动的书面报告?”

袁德亮一怔,很快会意:“协统大人,是有这么一档子事。您看,我从小书就没有读好,每每写起折子,总是战战兢兢。协统大人开恩,不知能否请人代劳?”

“恩,既然你这么说了,我也不好意思不帮忙。这样吧,以后这些折子,都由我帮你写了,你照样抄写一份也就是了。”萧天嘴角露着淡淡笑意,勉励了袁德亮几句,让其离开。

随即起身来到电报房,让人给大帅发报,只有几个“亮事已妥”。

从电报房出来的时候,已经时近傍晚。朝家里走去,也没有通知卫兵。一路上想起,从现在开始的两三年内,自己将和大帅朝夕相处,如果利用好这段时间,对自己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忽然又想到,推翻满清,由袁世凯取而代之,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那么在这段历史潮流中,自己该如何做?

革命党的做法和主张,自己倒有一大半不赞成。尤其是孙中山进行的所谓“二次革命”,更是开启了武力解决争端的先河,让中国大地从此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战乱之中。

因此自己既强烈想推翻满清统治,又不认同孙大炮的那一套。

君主立宪,或者共和,国内争来争去,各有各的庞大支持者,谁都不买谁的帐,萧天也知道大帅心里其实最赞同的是君主立宪。

而在萧天看来,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共和,其实哪种制度能让国家用最短的时间强大起来,采用哪种根本无妨。

忽然想到未来的洪宪称帝,萧天身子微微颤抖了下。

这将是大帅人生中的一大败笔,也会让最精锐的北洋从此后四分五裂,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境地,失去了一次短时间内重新强大的最好机会。

有没有办法避免这次惨剧发生?

那段时间前后,一战爆发,为了拉拢中国。欧美强国竞相讨好中国,不但不断退还庚子赔款,而且对中国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一战结束,欧洲国家大伤元气,都在慢慢恢复之中,同样也需要中国。

如果这几年的宝贵时间失去了,中国将会陷入到长期的停滞和黑暗之中。

自己是个军人,更加是个中国人,如果在知道历史进程的前提下,不想办法扭转历史,那么来到这个时候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即便自己将来会升到再大的官职,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个时候的萧天,对自己的信心正在一点一点的凝聚,自己用了最短的时间,从一个普通士兵,一跃而成为北洋实权人物。还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