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国魂 >

第681章

国魂-第681章

小说: 国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说:“这将导致整个城市的毁灭。贵官是位有责任感的军人,希望你能和我们共同为全市免遭厄运而努力。”

就这样,到了1943年1月1日。从这一天起,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孕育着危机。

1月1日10点45分,中**队谈判代表通过了林肯大桥。他们俩先被带到美军前线司令部,在那里等候。后来,又蒙着双眼坐上汽车,在市区乱转了一阵,最后来到一间地下室。

谈判代表说道:“拖延的时间越长越令人难过。老实说,他们正在失掉宝贵的时间。”

十二点十分,他们终于见到了美军斯哈罗上校,并向上校说明:如不立即投降,就要大规模空袭。

但是,斯哈罗不肯单独作出决定,要向上司请示。

中方谈判代表约定,十四点,美国将派出谈判代表答复。

萧远将军听到这个情况后,认为敌人还有投降的可能性,便马上打电报给第二航空队:

“正在谈判,延期轰炸”

十…五十分,美军谈判代表、城防司令的副官巴克尔上尉从林肯大桥走过来。

中国方面革强上校迎接了他。传令兵向南边仅几百米处的第三十九军军长萧远中将的指挥部跑去。

在指挥部里,除萧远外,还有空降军和第九装甲师的指挥官。他们正在焦急不安地等待着美军城防司令对上午提出劝降的答复,不知道美国方面是否已经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革强上校和翻译一起,在林肯大桥下等着到军司令部报告。他再一次向美军代表强调:美国正孕育着一场重大的危机。

可是,这位美**官不以为然似地环顾着四周。枪声停止了,仿佛经过几天的激战,马上快要停战了。然而,这位美**官却没有看到正准备越过林肯大桥攻入市中心的中国坦克。他在想:莫非是讹诈?中**队拼命地鼓吹“为了挽救城市”莫非是企图掩饰他们目前的虚弱?

当革强得知荷兰的斯哈罗上校不打算马上投降时,他大为吃惊。中国的将军们也无不为此而震惊。

城市的大部分还掌握在斯哈罗手里,他的部队和在南岸的中**队相比,在数量上占优势。而在堪萨斯北部的中国第二十二机降师的残部和其它几股小部队加在一起,总共兵力不过几百人。他们已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只能固守在阵地里。

为什么斯哈罗上校又说要投降呢?

巴克尔上尉亲手把堪萨斯城防司令的信交给萧远将军。信中指责说,中国方面的文件在格式上有不完备的地方。原文是这样的:

“为了能考虑这种提议,在文件上必须写上贵官的军衔、姓名,并要签字——驻堪萨斯部队司令P。斯哈罗”。

十四点十五分,萧远将军看了这封信。显然,这个美军代表没有谈判投降事宜的权限,他只能把德方的文件带回去。于是,萧远立即又起草了一份文件。

与此同时,空降军无线电班用断断续续的电波成功地发出了给第二航空师的命令:“因在谈判,轰炸延期”

可是,就在这同一时刻,第五十四轰炸航空团正越过上空,迫近堪萨斯。第五十四轰炸航空团的一百架“雨鹰”式飞机是在四十五分钟之前从三个机场起飞的,他们奉命在十五点发起攻击,要求准时进入目标区。

在头一天晚上,航空团的联络官飞到堪萨斯,来到司徒定倭将军的指挥部,带回了详细的战斗指令和一张上面标有美军抵抗地带的地图。这张图上画的是关键的北端的三角地区。第五十四航空团的任务就是在这个三角区内实施轰炸。

这次空袭是纯军事性的。目的是通过短时间猛烈轰炸,使堪萨斯上的两座大桥以北坚固的美军防御阵地彻底瘫痪,以保障中**队过桥。每架飞机上的人员都知道在北岸,还有六十个自己人坚守着一个小小的桥头堡。那里是不能轰炸的。

但是,这一百名飞行员却有一件事不知道,就是在堪萨斯正在进行劝降谈判。中**队司令曾亲自下令暂停攻击,而指挥这次空袭行动的乔阳上校只知道有这种可能性。

据乔阳说:“在起飞之前,航空团接到了指挥部打来的电话,说司徒定倭将军已着手向美军劝降,要我们在攻击之前注意红色信号弹。如果发现红色信号弹,就不要攻击堪萨斯,改为攻击在达文波特附近的美军四个师。”

那么,在战斗持续了五天,硝烟弥漫的城市上空能看清这种信号弹吗?

这时,萧远将军亲自起草好了劝降书的每项条款。在结尾写道:

“本官将不得不迅速采取行动。我希望在一小时之后,即到十六点,能得到贵官的答复。堪萨斯南部战区,1943年1月1日十四点五十五分,萧远”。

通讯官拿到这个文件后,立即返回市区。革强中校把迅速把他送到林肯大桥

第七百八十四章 最后之战 (下)

第七百八十四章 最后之战  (下)

这时正好是十五点,也就是原定的轰炸时间。革强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紧张已达到了极点。堪萨斯还未得及投降吗?”

忽然,从南面传来了无数架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是轰炸机步兵们赶紧把红色信号弹装进信号枪。

革强接着写道:“对我们在前线的人来说,只希望能发出必要的命令,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统帅部能把握住事态。”

但是,这时候的中国统帅部已经把握不住中国空军的疯狂轰炸了。半小时之前,第二航空队在接到萧远将军发来的“延期轰炸”的电报后,曾竭力设法招回已在进攻途中的航空团。

甚至连指挥这次作战的“特殊任务航空军”也用无线电同第五十四轰炸航空团进行了联系。参谋长接到堪萨斯发来的重要报告后,马上跑进自己的电报室,急忙用事先约好的暗语发出信号:

“更换目标”

可是,只有航空团司令部用的电台频率和空中编队相同。因此,停止攻击的命令必须从特殊任务航空军转到第五十四轰炸航空团,这要耽误很长时间。

然而,这一切尝试都迟了,航空团已进入直接攻击状态。“雨鹰”式飞机的通信员们收回了伸到机外的无线,接收能力马上减弱,因为他们必须集中精力进行攻击。

现在,对这座城市仅有的最后一线微弱的希望就是红色信号弹了。

快抵达目标时,航空团按照命令分成二路纵队,左路由第一大队大队长秦云指挥,从西南进入攻击。秦云上校飞在右路纵队的前面,直逼目标。

秦云报告说:“空中无云,但却有令人讨厌的浓雾。能见度很坏,为了准确命中指定的目标和不致误炸戈尔芬少尉等六十人以及桥梁,纵队将高度下降到七百五十米”。

十五点零五分,秦云率领的右路纵队飞至堪萨斯上空,到达了市郊。此刻,对于中口径高炮来说,这样高度的飞机是最理想的目标。况且,飞机又是直线飞行。

飞机上所有人的眼睛都向下注视着河流。在拐角的西面,有两座极为重要的桥梁。透过雾霭和硝烟烈火,他们发现了这两座桥梁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轰炸目标。

虽然机长和领航员多次向下观察,但都没有发现红色信号弹。只见美国高炮喷出的团团火球向编队飞来。

决定堪萨斯命运的时刻就在这最后几秒钟了。在这几秒钟的时间里,革强的部下们打出了好几打红色信号弹。

“哎呀,糟糕”站在圆形广场上的萧远和他的参谋长也叫了起来。只见轰炸机慢慢地,像是在寻找什么似地从他们的头顶上飞了过去。这时,两位将军也都拿出信号枪,向正上方发射了红色信号弹。

但是,从空中往下什么也看不见。地面发射的信号弹被燃烧着的房屋和炸毁的房屋所冒出的黑烟给吞没了。

迟了。第五十四轰炸航空团的右路纵队从目标上空隆隆飞过,投下了大量烈性炸弹。这些炸弹都准确地落在三角区以及旧城的中心。

过了不久,三机编队为前导的左路纵队也赶到了。指挥员他在讲到这次攻击时曾这样说道:

“我自从当僚机以来,从没有经历过这样富有戏剧性的空袭。在我前面的负责俯冲轰炸瞄准的领航员和身后的通信员都在努力寻找着是否有停止轰炸的信号弹。”

从攻击方向很容易看清目标。领航员定时用无线电报告着测定的数据。指挥官视着对面,集中精力地寻找着“红色烽火”。但是,什么也没看见。

“下面就是攻击目标,再不投弹就要飞过了”领航员叫了起来。

于是,指挥官发出了投弹命令。

就在这短暂的几秒钟里,他突然发现升起了两颗小小的红色信号弹。他惊得几乎停止了呼吸。

指挥官回过头,用暗语向通信员喊道:

“关上投弹开关”

但是,太迟了。飞机的自动投弹机构已经开始工作,炸弹落下去了。紧接着,三机编队的其它两架飞机也投了弹。

幸好第一中队离他们还有一段距离。当负责轰炸的领航员正要打开投弹开关时,耳边突然响起了通信员发出的停止投弹的信号。领航员踌躇不决地回头向市区望去。

只见到处都是炸弹爆炸的闪光,浓烟吞没了房舍,火光冲天。前导机已投了炸弹,怎么我们就不能投?

的确,不能再投了。赫内中校把大队领向西南,前往轰炸第二个目标。

第五十四、五十七轰炸航空团的一百架“雨鹰”式飞机中,在堪萨斯投弹的有五十七架。左路纵队的四十三架飞机是在最后的一刹那才停止轰炸的。

事后才知道,除之前的那位指挥官以外,再没有第二个人看见从地面不断打上来的红色信号弹。

五十七架飞机共投下二百五十公斤炸弹一百五十八颗,五十公斤炸弹一千一百五十颗,共重九十七吨。这些炸弹都是用于军事目的的烈性炸弹。

虽然后来中止了轰炸,但堪萨斯市中心却被大火烧毁。这是因为在堪萨斯使用的虽然都是小型烈性炸弹,但它却能毁坏建筑物,炸坏公路,揭开房顶,使墙壁倒塌。所以,有中心受的破坏很大。

烈性炸弹也会引起火灾。堪萨斯港是个石油和人造奶油半成品的主要转运地。流出的奶油和石油见火就着。火借着风势蔓延到市内,市内那些陈旧的木质房屋很快燃烧起来。美国的防空消防队虽说不是第一流的。难道不能在这场大火刚燃烧起来的时候把它扑灭吗?

空袭后的第二天,中国第一消防警察团的一个营,乘着最新式的消防车开进了堪萨斯。但是,为时已晚,这座城市的许多地方早已化为灰烬。

团长鲁兵上校调查了这场大火未能迅速止住的原因。消防专家从现场写来的报告简直是给堪萨斯的悲剧又增添了一层色彩。

空袭后,十七点整,美军城防司令斯哈罗上校亲自走过大桥,来到中**队求降。这时,他已被彻底挫败了。

萧远将军对于进行的轰炸表示歉意。一小时后,对方签署了投降书。

在岸边阵地上坚守了五天四夜的中国空降部队的幸存者从建筑物中、地下室和战壕里爬出来。

革强上校曾这样描绘过当时的情景:“一名年轻的空降兵取出旗帜,战友们为了给轰炸机做标志,把旗帜插在最前沿的一家房顶上。他脸孔呆板地走着,桥头堡里的士兵跟随着他。死亡的人很多,活着的都是满身泥土,衣服破烂不堪。一部分人手中没有拿枪,只是口袋里揣着几颗手榴弹。我们于十九点进入了燃烧着的市区。。。。。。。。。。。。。。。。。”

。。。。。。。。。。。。。。。。。。。

一个中队的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