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颠覆晚唐 >

第249章

颠覆晚唐-第249章

小说: 颠覆晚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站起来去担起这副担子。可遍观朝野,没有一个人比他朱温更合适的人选了,朱温也不放心把这个天下交给不懂得体恤百姓的人。
    在皇宫中的李唐天子李当然也不会不知道这些,他召集众位大臣议事,这时的三位宰相也都知道李唐大势已去,当然想讨好朱温,宰相柳璨道:“如今人望归元帅,陛下揖让释负,今其时也。”
    这柳璨倒是光棍儿,他做着李唐的宰相,却劝李唐的天子“揖让释负”,这话也亏他说的出来,不过他若想在这个宰相的位置上继续待下去,就必须如此做,首先能够给新君一个好感,不至于让新君一登基就把自己排除出列。
    张浚更是朱温的铁杆支持者,如果没有朱温,恐怕张浚早就死了多少回了,哪里还能当宰相?当即躬身道:“陛下,如今大唐国运日衰,先帝数次蒙尘,都全亏了相国魏王殿下才能够迁延至今,如今魏王又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重兵,加上坊间百姓只知道有元帅,而不知道有天子,与其如此,陛下还不如效仿尧舜退位让贤,最起码还能保得众生富贵。”
    天子李长叹一声,道:“运祚去唐久矣,幸为元帅所延。今日天下,非予之天下,神器大宝,归于有德,又何疑焉”李不是不想继续做天子,他也知道现在朱温是人心所向,自己勉强做这个天子也没有什么意思。还要整日提心吊胆的,这种日子他也算是过够了,如果把皇位让给朱温,最起码应该能够混一个闲散的王爷当当吧,能够平平安安的做一个太平王爷,已经是他的最大愿望了。
    众大臣见李并没有他们预料中的大发雷霆,而是清楚的审时度势,说出这种同意让贤的话来,当即众人纷纷拜伏于地,高呼“万岁圣明!”
    天佑四年二月七日,李下诏文武百官齐去魏王府请魏王登基,并下诏:
    敕宰臣文武百辟,岳庶尹,明听朕言。夫大宝之尊,神器之重,傥非德充宇宙,功济黔黎,著重华纳麓之功,彰文命导川之绩,允熙帝载,克代天工,则何以统御万邦,照临八极。元帅梁王,龙颜瑞质,玉理奇文,以英谋睿武定寰瀛,以厚泽深仁抚华夏。神功至德,绝后光前,缇油罕纪其鸿勋,讴诵显归于至化。二十年之功业,亿兆众之推崇,迩无异言,远无异望。朕惟王圣德,光被八,宜顺玄穹,膺兹宝命。况天文符瑞,杂沓宣明,虞夏昌期,显于图。万机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久违,神叶心,归于有德。朕敬以天下,传禅圣君,退居旧,以备三恪。今敕宰臣张文蔚、杨涉等率文武百僚,备法驾奉迎梁朝,勉厉肃恭,尊戴明主。冲人释兹重负,永为虞宾,获奉新朝,庆泰兼极。中外列辟,宜体朕怀这篇诏书出自张浚之手,张浚本就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写起这些歌功颂德的文章来更是得心应手。
    这篇诏书一下,就说明李禅位已经是势在必行了,朱温接到诏书之后心中激情澎湃,二十年了,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二十年了,经过了二十年的拼搏,终于成为了天下之主,朱温是幸运的,他从一无所有一步步走到权利的巅峰,每一步都并非那么顺利,却又都在他的预料之内,他凭借着强大的科技力量和一帮忠心耿耿的大将一步步打下了如今的基业,让百姓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不用再流离失所,朱温感到很欣慰。
    天佑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天子李再一次下诏:
    咨尔天下兵马元帅、相国总百揆梁王,朕每观上古之书,以尧舜为始者,盖以禅让之典垂于无穷。故封泰山,禅梁父,略可道者七十二君,则知天下至公,非一姓独有。自古明王圣帝,焦思劳神,惴若纳隍,坐以待旦,莫不居之则兢畏,去之则逸安。且轩辕非不明,放勋非不圣,尚欲游于姑射,休彼大庭。矧乎历数寻终,期运久谢,属于孤藐,统御万方者哉!况自懿祖之后,嬖幸乱朝,祸起有阶,政渐无象。天纲幅裂,海水横流,四纪于兹,群生无庇。洎乎丧乱,谁其底绥。洎于小子,粤以幼年,继兹衰绪。岂兹冲昧,能守洪基?惟王明圣在躬,体于上哲。奋扬神武,戡定区夏,大功二十,光著册书。北越阴山,南逾瘴海,东至碣石,西暨流沙,怀生之伦,罔不悦附。矧予寡昧,危而获存。今则上察天文,下观人愿,是土德终极之际,乃金行兆应之辰。况十载之间,彗星三见,布新除旧,厥有明征,讴歌所归,属在睿德。今遣持节、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文蔚等,奉皇帝宝绶,敬逊于位。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王其祗显大礼,享兹万国,以肃膺天命。
    朱温受禅是一步步来的,先是封魏国国王,相国、加九锡,这已经是为受禅做准备,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朱温并没有主动去争取,他只是在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而已,至于免除贫民的赋税这些政策,也不是朱温试图收买人心,而是朱温本身就想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虽然一些世家大族的人背地里说什么的都有,特别是那些读书人,可朱温不在乎,他只求问心无愧也就是了。
    朱温这时在官方的名字叫朱全忠,是当年唐僖宗李儇赐的名字,如今做天子了,当然不能用那个名字了,朱温这个名字当然也不能再用。
    一些文官幕僚就建议朱温改一个大气一些的名字,好些人送来了很多名字供朱温考虑,都被朱温否决掉了。朱温心道:“不就是一个名字吗?用什么名字还不是一样?犯得着改来改去的吗?索性我就用我自己的名字叫朱日光得了。”
    朱温把自己的意思跟众位大臣和谋士说了,敬翔奏道:“日光两个字加起来刚好是一个‘晃’字,索性陛下就改名为‘晃’,陛下以为如何?”
    朱温摇头苦笑,五代史上朱温称帝后改名朱晃,这是他熟知的事情,可他没想到这个‘晃’字竟然是这么来的,朱温摇了摇头道:“罢了,朱晃就朱晃吧,就一个名字,没什么大不了的,用什么名字还不是一样?”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文字首发,您的最佳选择!

第八十九章 杨信的心思
    朱温的受禅仪式举行的很隆重,朱温对这些繁文缛节不是很懂,但他以前还是在影视作品中看过一些帝王登基的仪式,虽然不尽相同,但朱温也略微知道一些。【。文字首发加上朱温久居高位,举手抬足自有一番威严。
    仪式是公开举行的,虽然被文武大臣们簇拥着,周围也都有大批的军队负责安全,可依然有成千上万的百姓远远的围观,很多人远远的看见传说中的梁王殿下,即将登基的天子,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很年轻,也就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他们一个个都十分的好奇,有的人就疑惑道:“据说新天子已经快五十岁了,怎么看上去还那么年轻?”
    有的年纪大的人就感慨的道:“我十年前见过新天子,当年见到他的时候,他就是这个样子,那时候他还是东平王,当时我就说,这位王爷不简单,你们看,这就做了天子了。”
    还有一个人是当年在黄巢军中的老兵,早在二十余年前就见过朱温,他道:“我二十年前就见过天子,那时候的天子就是现在这幅样子,过了二十年,我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现在这种苍老的模样,可圣上几乎还是以前的那副样子,几乎一直都没有任何变化,依我看的话,皇上应该真的是神仙下凡,可以长生不老……”
    一时间百姓们说什么的都有,有说朱温是真命天子的,有说朱温是神仙下凡的,他们不光是因为朱温是皇上,还因为朱温是真心的对百姓们好,替百姓们着想。所以百姓们也发出真心的拥戴。
    受禅仪式才刚刚开始,远处的百姓就已经真心的伏拜于地,用最简单也是最原始的方式去表达他们对新君的拥护。
    二月的早春天气依然有些些许的寒意,可百姓们不在乎,他们为能够有这样的人接任皇位而高兴,他们似乎已经可以预见自己以后可以不再经历战乱,不再流离失所,不再需要为应付过重的赋税和徭役而发愁,主持受禅仪式的是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文蔚,他的心情很复杂,他并不是朱温的嫡系,他一生忠于李唐,可到头来却自己亲自主持这个把李唐王朝结束的仪式,让他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张文蔚想让这个仪式早一点结束,但他不敢擅自更改仪式的步骤,他怕,怕自己又什么把柄落在其他大臣的手中,变成别人弹劾自己的借口,虽然他忠于李唐,却并不代表他会不顾自己家族的安危,他也清楚的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朝廷的格局已定会有一个大的洗牌,自己还能否做这个平章事还是未知数。
    现在三位宰相,两位都是朱温的心腹,只有自己一个人是李唐的嫡系,他已经想好了,等新君正式登基之后,他就上表请退,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官,最后能够坐上宰相的位置,已经该知足了,别到时候让人家撵走就有些不好看了。
    虽然张文蔚尽量让自己保持一脸的严肃,可朱温明显的可以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一丝落寞,虽然很淡,却不能逃过朱温的眼睛。
    朱温在穿上那身明黄色的龙袍的时候,心中不无感慨,二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一幕幕从他心底闪过,仿佛电影一般,是如此的清晰,又是如此的遥远。
    朱家的几个子侄如今都在军中任职,一个个都昂首挺胸,注视着站在高台上的朱温,他们一个个心中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特别是朱友贞,他是朱温的嫡子,按理说应该被封为太子的,将来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可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等父亲的皇位坐稳了之后才能商议这些事情。
    朱友裕心中也是激情澎湃,虽然当年张小惠曾透露过以后会让他继承父亲的基业,可现在不同了,现在父亲已经不是当初只有中原数州之地的王爷了,而是拥有整个天下的天子,而大娘张氏也名正言顺的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在这种情况下,大娘还会同意让自己这个庶出的长子来继承这个家吗?这可是皇位啊!
    朱友文虽然也知道自己是朱温的亲子,可名义上他只是朱温的养子,毕竟当年自己母亲在没有跟父亲成亲的情况下生下自己,这种事情传出去不好听,以前父亲是王爷的时候自己都无法公开这种身份,现在父亲做了天子,这件事就更加不可能公布于众了。
    虽然大家都在参加这个隆重的仪式,可每个人心中所想的东西都不一样。大多数官员都在想着新皇登基之后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可以在新一轮的大洗牌中不被抛弃。
    朱温放眼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跪在地上的文武大臣,心中却实在没有任何欣喜的感觉,他不喜欢这种跪拜之礼,虽然这个时代的人已经习惯了这些,但朱温打从心里不喜欢这些,可他暂时还无法改变这种习惯。
    亢长的仪式终于结束了,朱温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一众文武跪的也累了,高呼万岁之后,朱温就宣布仪式结束,让众文武各自散去回家休息。
    朱温登基之后,升汴州为开封府,原来的汴梁城就成了国都,国号就以朱温原来的封号“梁”为国号,改洛阳为西都。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