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北地枪王张绣 >

第205章

北地枪王张绣-第205章

小说: 北地枪王张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即按住他们,不让他们发作。

这一幕,跪下不住磕头的黄景却是没有见到,听得张绣的话,又磕头谢道:“谢大将军不杀之恩”谢大将军不杀之恩”

张绣冷哼一声,说道:“你没有听清楚本将的话吗?要实话实说本将才饶你狗命,现在你好像还未实话实说。”

黄景听得,一面磕头,一面到豆子般将所有事情全盘托出。事情亦正如甘宁所言一般,乃是黄景出言搬弄是非。只不过真正主谋之人乃是江夏太守黄祖,他见黄景口齿伶俐,就让他办此事。至于黄祖为何要让黄景去说甘宁劫掠南阳百姓,黄景这个办事的人亦不知。

张绣冷哼一声…当!“黄祖。刘表。说宗摆了摆手,对霍峻说道! 蜘出吼交由你们处理。”

黄景听得大骇,连忙爬前两步抱住张绣的腿说道:“大将军你说过要饶小人狗命的

张绣一脚将黄景踢开,说道:“本将是说过饶你狗命,但百姓没有说过,故此本将是不会出手的,你且放心。

霍峻听得张绣此话,不再迟疑,与王威一同抢出,捉住黄景就是一顿暴打,之后交给后面的村民,霍峻却是去准备囚车,将黄景拉到附近村中,告知受害百姓此事。末了张绣还加了一句:“让黄祖拿金百锁来赎其尸首,不然就暴尸荒野。”

张绣将黄景的事情交由霍峻与王威二人处理,并让其处理好之后才回宛城。自己则是马上修书一封,让甘宁副手领八百锦帆军暂驻樊城,自己则和甘宁、太史慈、胡车儿和家眷出发回宛城。

飞速回到宛城,张绣立即将忙穆中的众人招来,商议水军建制之事。主位之上,张绣首先为众人介绍了甘宁,而后开声说道:“本将拟组建水军,以兴霸为水军都督,先造大小战船共一千,募兵九千 再补足八百锦帆军至一千之数,合计一万水军,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贾诩听得,当先点头赞成道:“主公所言甚是,组建水军,的确刻不容缓。主公治内北有黄河,南临荆州,自荆州至江东皆是河道众多。当日与刘表、袁术交手我军不能趁势夺下荆州,就是输在水军。如今有兴霸在,已经领军大将,组建水军已是时候。况且北方我军在黄河上游,若有水军,可顺黄河而下,攻中原或是河北皆占优势,袁绍、曹操水军太差,若主公有一支强劲水军。到时与二人交战,则可据黄河天险为己有。”

法正听得,亦大声赞成道:“贾长史所言甚是,正亦以为当组建水军。”

这时钟繇却是说道:“主公与贾长史言之有理,不过南阳、汉中两郡钱粮皆用以支援司隶建设,短时间之内却是不能造出一千战船。”

张绣想了想,笑道:“无妨。且打造小型战船先供士卒练,这样所耗不多。而如今战船太过落后。兴霸熟悉水战,不若与德衡商讨,设计新式战船,到时才正式装备我水军。”

甘宁亦听过马均的名字,连忙说道:“德衡先安天下巧匠,堪比古之公输、墨翟,能有德衡先生设计新式战船,乃是水军之幸。”

马均听得,拱手道:“兴霸谬赞”

张绣点了点头,又问道:“战船此事还好,不过本将治内并无湖泊。却是无有地方可供水军记练,不知兴霸有何法?”

甘宁想了想,说道:“主公所言甚是有理,汉水不如长江宽阔,风浪亦不多,水流亦不如长江急。如若只在汉水练,只怕难以练出可与荆州、江东相比之水军。”

顿了一顿,甘宁说道:“不若在黄河练水军。黄河宽阔,且水流汹涌,主公治下亦只有黄河可练水军。”

张绣听得,点头道:“兴霸所言有理,不过为免水军将士不熟悉南方气候,每年水军要有三月在汉水或是消水练,以为熟悉气候,兴霸以为如何?”

甘宁点头道:“主公心思慎密,宁佩服。”

张绣说道:“既然如此,就按商议照办,兴霸且先与德衡商议新式战船之事。元常且先组织人打造型战船供水军练。至于招募水军则全权交由兴霸处理,本将再安排仲邈为兴霸副手。”

众人听得,一同应道:“诺,”

众人散去之后,只有贾诩一人留下,张绣奇道:“文和,可有要事?”

贾诩微微一笑,说道:“主公出外之时,有故人来投,诩就先留其在府中,请主公到诩府中见此人一面。”

张绣听得,奇道:“竟然耍文和亲自接待,此人必是大才。”

贾诩笑道:“主公之故人,又岂有不是大才之理。”张绣听完,哈哈一笑。

二人一同到得贾诩府邸,此时的贾诩虽然官位仍只是膘骑大将军府长史,但权力甚大,而且众人皆知道贾诩最为张绣所倚重,乃是首席谋士。而贾诩府邸之大却是仅次于张绣。与赵云的府邸相仿,也是张绣玄意突出这两名文武重臣。

进到贾诩府中。却是没有奴仆成群,有的仅仅是一名老仆,还有两名婢女侍候以及几名杂役,偌大一个府邸,加上贾诩也就十人左右,可见贾诩之低调。

进到后院,却是见到一名文士打扮,年约三十许岁,在院中独自下棋。听得脚步声头也不回地说道:“文和兄回来吧,你这里的茶的确好喝。比外面百金买的还要好。”说完一只手在下棋。一只手拿起此杯将茶水一饮而尽。

贾诩微微一笑没有说话,旁边张绣就开声说道:“元嗣兄果然好雅兴。”

此人正是与张绣在河东一别数年的韩浩韩元嗣。韩浩一听不是贾诩的声音,连忙回头一看,见到正是张绣,连忙长身而起,向张绣行礼道:“浩见过大将军。”

张绣一把将弗浩扶住,说道:“既是故友,何必多礼。”

韩浩说道:“身份不同,礼不可废。”说完坚持向张绣行了一礼。

三人坐下之后。张绣问道:“元嗣远来,不知有何事?”

韩浩亦不转弯抹角,开声说道:“浩此次特来相投,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说完又是长身而起,准备行礼。

张绣一把将弗浩扶住,说道:“得元嗣相助,乃是绣之幸。元嗣既来,必有事教绣。”

韩浩连称不敢,而后说道:“浩闻得司隶有大量荒地,无人耕种。而周围亦无流民迁入,导致司隶大量农田荒废。”

以下字数免费从今天开始就是每天2更凹。字不定期会爆发再次谢谢将月票投给小弟的书友,非常感谢你们对小弟的支持,鞠躬叩首!!!!!!

第三百一十六章 司隶军屯

辰绣点头说道!”示嗣所言其是,如今各地诸侯均在边鹏世且峪障。不准流民穿州过郡。而之前司隶之民几乎都已经在南阳落户,不便迁移,故此司隶地区除了河东、河内两郡以及洛阳周边之外,其余各郡都有不少田地被荒废

韩浩听得。说道:“浩有一法,可令田地不致荒废,并补充军粮所需。”

张绣听得,连忙说道:“元嗣且细细道来。”

韩浩笑道:“以大军屯田。”

贾诩听得,接话说道:“元嗣所言。莫不是文皇帝和武皇帝于边境以罪人、奴婢、戍卒屯田之法?”

韩浩听得,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此法。只不过此次屯田并非在边境,而是在司隶的荒地。浩闻主公以西凉五万降卒于长安与函谷关之间新筑一潢关,并复建洛阳。若一年皆用降卒而行继役,却是浪费

张绣听得,脑中有灵光闪过,但一时之间却抓不住,这时韩浩说道:“浩以为,当以这五万降卒于司隶之荒地进行屯田,春耕、秋收最是繁忙,五万降卒就在田间劳作。而夏季工作不多。主公正好调这些降卒去筑潢关以及复建洛阳,冬天则视乎天气,若天气良好则降卒亦要筑关建城。”

顿了一顿。韩浩继续说道:“如此溃关和洛阳城之进度虽然会减慢。但有大军屯田,军粮却是不愁。主公亦无须另外用百姓之纳粮来供养降卒,让其自给自足即可。而主公筑关建城亦非一日可成。粮食则每日要用。况且主公只怕还要西征马腾、韩遂二人,若是大胜,有大量降卒却是难以供养,只怕要行杀俘之举,却是不详。而主公若以此五万大军屯田,到时自有军粮可接收降卒,筑关坚城自有降卒可用。”

贾诩听岩,仔细想了想,说道:“主公,元嗣此法可行。” 张绣听得。却是说道:“元嗣此法虽妙。不过绣以为此法只可行一时而不行长期延续。”

韩杰亦点头道:“主公所言甚是,如若有百姓无田,军屯自当退还百姓,直到无荒地可用,军屯自解散。而且有大军先屯田,可减轻百姓开荒之劳力。”

贾诩这时亦插话说道:“元嗣所言有理,只怕司隶无荒地可用,主公已经将关中取下,元嗣此法确实可行,更可解我军粮草之急。”

张绣点头道:“如今司隶之中只有祖农郡荒地最多,绣就表奏元嗣为弘农太守,负责在弘农郡进行军屯之事

韩浩听得,拱手道:“诺。”

三人坐了一会,就见到贾诩府中的老仆进来禀报道:“大将军,府上老管家来寻,说是蔡先生、皇甫先生和朱先生到得将军府上求见,特来请大将军回府。”

张绣听得,用疑惑的目光望向贾诩,说道:“文和,怎么绣出去几日。就如此多事?”

贾诩说道:“几位先生早就欲见主公,不过早前主公要处理大战之后事宜,几个先生不便打搅罢了。”

张绣听得,奇道:“听文和所言,此事应该不”

贾诩点头道:“没错,几位先生欲向主公申请建学府之事

张绣听得,奇道:“学府?”

贾诩说道:“诩曾听蔡先生说过。想建一如同太学府一般的学府,详细如何还是要主公见过蔡先生他们才知。”

张绣恍然地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文和与元嗣就先随绣回府。让人去将孝真和元常找来吧

计较已定,张绣与二人先回到府中,张绣见到皇甫嵩脸色红润,想来内伤已经好了许多,原本奄奄一息的朱隽脸色亦好了许多,行走自如,谈笑风生,华俏与张机的医术可见一斑。

等了一会,法正和钟繇已经到了,二人开始还不太明白为何刚才散去又将他们找来,见到厅前坐着的三老,立即就明白前因后果。

几人坐定之后,蔡包当先开口道:“伯渊,当年从东观、兰台救出的藏书老夫已经将大部分整理好,有些散乱的典籍老夫亦将其放到一处。老夫与义真、公伟商议之后。却是想在南阳建一学府,招收弟子。教授儒家典籍,不知伯渊以为如何?。

张绣点头笑道:“学府之事对绣亦有利,绣自应允。不过绣以为。只教授儒家典籍,却是失之偏颇。”

蔡包听得,眼眉一挑,问道:“伯渊有不同的提议?”

张绣点头道:“然也。昔年齐国于临淄建稷下学宫,诸子百家于学宫争鸣斗辩,何其让人向往。既然建学府,何故只教授儒家典籍?如今百家虽然已经式微,但典籍仍在,既然如此,当授百家典籍 以复当年稷下学宫之盛况。”

顿了一顿,张绣继续说道:“既有东观、兰台之藏书典籍,而岳父乃是当世大儒又精通音律,皇甫公、朱公精通兵法,公棋先生深明老庄与阴阳学说,有诸位在,不难复现当年稷下学宫之盛况。”

蔡芭听得,时而欢喜,时而皱眉,最后还是说道:“伯渊所言有理。不过当年武皇帝定下独尊儒术。如此大张旗鼓讲百家学说,只怕

张绣摆了摆手,说道:“无妨,如今天下分崩离析,各地诸侯只顾东征西讨,自不会来计较此事。如若岳父担心复兴百家,儒术式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