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生化大宋 >

第59章

生化大宋-第59章

小说: 生化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层名为庐,第二层名为飞庐,第三层名为雀室。这三层每层都有防御敌人弓箭矢石进攻的女墙,而女墙上又开有射击窗口,给于敌人还击。另外,为防敌人的刀枪破坏以及火攻,船上还蒙有皮革等坚实防火之物。
    楼船体积巨大,行动缓慢,其实并不是直接参与水战的武器,一般只作为一个水上保垒,为舰队的其它攻击舰船提供兵员补充,类似于现代的航母与飞机的关系。
    楼船用于战斗,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为内湖作战,以巨舰超强的冲击力和防护力冲垮敌人的阵形。
    其二则当舰队处于上流地位,有顺流之力,进一步加强了楼船的冲击力。
    否则,如周军的舰队此时乃是溯流而上,楼船本就行运迟缓,又有水流阻逆,冒然投入战斗无疑于给敌人灵活机动的舰船当靶子打。
    所以此次西征,水战的主要舰船,乃是刘光义和韩通率令的车船舰队。
    车船其实就是楼船的进化版本,最关键的改进在于,车船是以转轮激水代替了划桨,强大的划水能力大大增强了船的机动性能,使车船可以上下水行驶如一,大大的理衡了上下游水军的优劣态势,使江流的因素大为的弱化。虽然如此,但车船的轮转式激水耗力甚大,故而车船的体积比楼船小了不少。
    最后面的自然便是一些杂七杂八,大小不一的运输船只,负责运送粮草锱重,从气势上看,明显要弱于中军与前军,但那些运船中,却有一只大型的楼船,全船漆以红颜,在那些其貌不扬的运输船中分外显眼,那自然便是长公主的专用楼船。
    旗舰楼船,雀室之上。
    李灵端坐在帅座上,左右诸将环立。
    高高在上,举目四望,庞大的舰队浩荡而行,前不见首,后不见尾,旗帜迎风飘扬,摇桨的士卒们呼喊着响亮而又有力的水手号子,令人精神为之振奋。
    强大的舰队,勇猛的将士,在不久的将来,我将统帅你们,扫平西蜀,饮马岷江。南伐之绩,西征之功,大周的版图将由我来开拓,无上的荣誉,令天下人侧目的功勋,白起、韩信、李靖……华夏的战神们,你们在历史的天空中注视吧,新的传奇将由我来书写。
    由一个大夫来书写。
    —————
    舰队出发一日,前军水师刘光义传来消息,言马上便要接近夔州外围三道防线中的第一道——巫山水寨,那刘光义便向李灵请示,是否发起进攻。
    李灵便向来人说道:“告诉刘将军,水战具体之事不须向我请示,一切由他全权决定,待看准时机,随时发动进攻便可。”
    “遵令。”
    来人一走,慕容延钊便道:“大帅,首战能否顺利,关系到军心士气,让那刘光义一人决策,会不会有点托大了。”
    李灵没有正面回答,却道:“慕容将军,依你之见,我大周之中,谁人之武略最强。”
    慕容延钊一怔,不想他又是突发怪问,略一思索,遂道:“依属下来看,张永德将军以勇猛著称,李重进将军则以防守见长,如赵匡胤将军则善于用谋,而李筠、向训等人嘛,似乎略逊一筹,至于说谁人之武略最强,怕是不好比较。”
    李灵一笑,道:“慕容将军怎么不评论一下将军自己,还有我呢?”
    “论及属下之武略,算不得上等,却也落不得下乘,算不上最强,至于大帅嘛……”
    慕容延钊似有犹豫,李灵道:“实话实说,没有关系。”
    慕容延钊便道:“凭心而论,大帅的武略水平确实一般,莫说张将军、李将军等,便是石守信、韩令坤等人却也略有不如。”顿了一顿,又道:“不过,大帅所不擅长的皆是微末细节,识人、谋定、镇定,这三样乃是为帅之道最重要的因素,大帅却是堪称完备。依属下来看,如若大帅能把那些旁枝末节加以完善,当今之世,将无人能及。”
    这些话说得不偏不倚,比较真心,其中还稍拍了一下马屁,算是李灵认识慕容延钊以来,听得最顺耳的一番话。
    不过他却是一脸的不以为然,道:“慕容将军对自己的评价似乎很谦虚,对我的评价,似乎有有点夸张了。不过,细数了这么多将领,将军却是漏了一个人,他才是我大周当世无二的武略第一人。”
    慕容延钊一怔,道:“不指大帅所指是哪一人?”
    “当今圣上。”
    慕容延钊恍惚,若论当世之人,武略第一者,确实当属周主,继位之初以数千之众高平大破北汉,后又取南唐之江北十四州,取蜀国之凤、秦诸州,不久之前又御驾亲征,取燕云十六州,最难能可贵的是,周主历经之战,倒有一半是在军事实力不及敌人的情况下获胜,如此而言,实为当世第一名将。
    周主虽然神武,但毕竟是贵为天子,慕容延钊方才只从众将当中评论,故而才漏掉了周主,此时经李灵一点方才省悟,便点头说道:“大帅所言不错,陛下神武雄略,用兵如神,当世之中,无人能及,是我一时疏忽了。”
    李灵接着说道:“你方才也讲了,为将之首,识人便是最重要的一项才能,陛下武略过人,自然是慧眼识人,他既然把那个刘光义派来,自然是看中了他水战的才能,对于陛下钦点的人选,你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这……”慕容延钊语塞,沉吟半晌,道:“大帅所言极是,是属下过虑了。”
    终于能有一次把他说得心悦臣服,李灵感觉像打了个大胜仗一般舒服,忽然想到了什么,又道:“慕容将军,我记得南征之前,陛下其实是有意先灭北汉,只因粮草的问题,所以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转攻荆湖,如今既然荆湖已下,却又突然改变了初衷,发兵灭蜀,陛下这其中用意,我确是有些不解,慕容将军可否辨明一二?”
    提及此时,那慕容延钊似胸有成竹,也不多想,便道:“据属下所知,可能是辽国那边发生了变化。”
    “变化,什么变化?”
    “听说,辽国突然冒出来一个神医,帮着辽主将国内的马瘟之患给扑灭了,虽然损失了不少战马,但若是全国调动,仍能组织起来近二十万的铁骑。我想陛下可能是担心,如若出兵征伐北汉,短时间无法灭之,辽国趁机南下,或攻燕云,或援北汉,恐于我军不利。与其战而不利,不如借着燕云大捷的士气,一举灭除南方弱小诸国,取其粮草子女,然后再转而北向,当属万全之策。”
第九十章 蜀主
    他说的这番话中,最令李灵感到吃惊的是那个什么“神医”,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除去辽国马瘟之患,本以为当今之世,除了自己之外,别无他人可以做到,不想竟是又有奇人出现。WWw。
    又起变局,这位新出现的神医,究竟是何方神圣?战事结束之后,确实应该着人好生探查一番。
    至于北汉,据历史记载,当年宋太宗灭北汉时,先后调动了将近二十万军队,兵围太原一月有余,几乎将太原催为废墟,那北汉之主在外无援兵,内无兵力抵抗的情况下才不得已开城投降。
    由此可见,北汉民风彪悍,想要灭之却也不易,燕云大战之后,周军实力有损,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灭掉北汉,却也不易,更何况还有一个实力正在恢复的辽国,虎视眈眈的想要重夺燕云,一雪前耻。
    总体而言,周主的策略还算正确。
    只不过,还有一点令他困惑的是,此次伐蜀,按理说北路大军的主帅应当选定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可周主却是委任了殿前司的第三号人物,都指挥使赵匡胤,如此用人,却是出人意料,实不解周主心中有何用意。
    莫非,朝中又有什么变故么?
    这点疑惑,李灵自是不能轻易说与慕容延钊,便道:“慕容将军分析的不错,以陛下之英明,既然做出了决策,必然是经过深思熟悉虑,慕容将军到底是追随陛下已久,深知陛下心意,比我看得要深,要远呀,日后,我还得向将军你多多请教才是。”
    主帅能在他面前如此自谦,慕容延钊虽然听着舒有,却也不敢太过得意,忙道:“陛下谋略极深,外人是万难度测的,属下也只是胡乱猜测而已。至于这请教一词,大帅却是言重了,大帅有何不明之处,尽可找属下参详。”
    李灵点了点头,又道:“虽然我对刘光义十分的放心,但还是有担忧之处。”
    “大帅还有什么担忧呢?”
    “我是担心刘光义水战虽能得胜,但耗去的时日却较长。”
    此番西征,周主并未有似南征那般有过速战速决的吩咐,似乎周主只是把他们西路军当做牵制力量而已,而真正主攻的方向则是在北路。故而诸将们的心情也比较放松,凡战但求获胜而已,哪里会去担心什么耗时长短,虽然李灵发兵前曾言要速胜,不能误了与北路军会攻成都的日子,但诸将其实心下并未太过在意。
    此时李灵这么一说,慕容延钊却是一怔,脸上露出疑惑之色。
    “假若巫山之战耗时过久,其后各处守军自会加强守备,如此我军西进之举将会遇到更强的抵抗,”李灵说着便是站起身来,走到船舱的另一头,指着蜀国地图说道:“你看,由此往夔州,不仅有巫山、三会、松木三道水寨拦路,破夔州之后更有涪州、渝州、遂州等要地,沿途更不知有多少关隘水寨阻挡,拖沿日久,如何能与北路大军约期会攻成都!”
    他说的是要会攻成都,其实心中所想,无非是要与那赵匡胤争功而已,慕容延钊不是傻瓜,自然心中明朗。
    虽说他李灵不久便将是驸马,又是身为殿前司逼都点检,可谓集皇亲与国器与一身,地位不可谓不重,然那赵匡胤乃是周主义弟,且在朝中素有威望,两人地位相差无几。
    慕容延钊在朝中算是“洁身自好”,并不属于哪一派系,但就是因为没有一棵大树支持,多少年来,在殿前副都指挥使的位置上呆了许久未得升迁,直到先前随李灵南征之后,才得以建节。
    故而他对李灵虽然还稍有不服气,但心下却已不自觉的对其有感激之心,动了投靠之念。此时见李灵与赵匡胤争功之心甚坚,又想若是此番能随他攻下成都,夺得灭蜀首功,于己未尝没有好处。
    思索片刻,遂道:“攻坚之战,未有不消耗时日的,除非是智取,似大帅破朗州时所用之策,又或是敌人主动投降,似江陵高保勖之例,运乎得当,一月之内攻到成都也想来不成问题。”
    慕容延钊所提的前都李灵不是没有想到,故而他此次来时,各种药草也带了不少,只为需要时使用,但这药战毕竟需要诸如流向,风向等天时因素,并不是说想使用便能使用的。
    而慕容延钊所提的后者意见却是引起了他的兴趣,遂道:“慕容将军可有何良策,可以迫使蜀军主动投降吗?”
    “这……属下不才,虽有其心却未有其能,并未有什么良策。”
    李灵一叹,心道:“要是赵普在就好了,说不定会有奇策,偏生这家伙在江陵时水土不服,非得养个十几天才行,罢了,这回只有靠自己了。”遂道:“看来,只有先看看刘光义这首战如何,再论下一步方略了。”
    “也只有如此。”
    李灵度到了窗边,望着滚滚江水,还有一艘艘逆流而上的战船,旗帜依旧迎风招展,水手的号子仍旧那么嘹亮。
    然而,他的人却不似出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