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生化大宋 >

第33章

生化大宋-第33章

小说: 生化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关外的辽军探知周军中痢疾流行,遂日夜不停的对渝关发起猛烈的进攻,以图趁此大好良机一举拿下渝关。周军众将中虽然分有两派,但当此危难之时,却是同仇敌忾,殿前军与侍卫军各释前嫌,并肩作战,奋力击退了辽军一次又一次的猛攻。
    而周主更是在辽军攻击最凶猛的时候,不顾箭矢之险,亲临关上指挥,众将士们一见天子亲临,军心大振,皆愿死战以报国家,在周军誓死抵抗之下,辽军不得不在渝关前留下数千具尸体后仓促而退。
    李灵身在关内,虽没有亲眼见到关前战况,但听得炮声昼夜响彻,白日里狼烟滚滚,夜晚时火光冲天,受伤的士卒接连不断的从关上抬下来,料想关上的激战必是空前的惨烈。
    李灵一边要照顾痢疾之患,一边又要医治受伤的士卒,似他这般作为的禁军高级将领,只怕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人能及矣。
    辽兵的凶猛进攻虽然被击退,但周军也是死伤惨重,最要命的是那李重进也染上痢疾之病。
    李重进乃是侍卫军都指挥使,手下率领着周军禁军四大主力中的两支,他这一患病,对周军的战斗指挥自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痢疾的一般治法最少也得休养个五六日,但李重进身份特殊,乃是周主的左右臂膀,眼下形势困难,自是不能一日离开李重进参赞军机。周主知李灵医术超凡,遂令他无论如何要尽快治好李重进。
    李灵细细诊视过李重进,遂决定以针灸之法对其施治。
    前文已有提过,李灵精通的是祖传的药学之道,虽然也学过针灸之术,却并不似药学那般精深,然中医之道,若想快速的发挥疗效,唯一的办法就是针灸。
    自从李灵得到了《针鬼针经》之后,一有空闲便细细研习,更与已知的针灸之术相互映证,虽然时日很短,但却也是颇有收获和领悟,要以针灸之法医治痢疾却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先以四寸毫针由曲池穴刺入,深度以透到少海穴为度,以提插捻转相结合的方式用针。然后又在天枢、上巨虚、合谷三处穴位,以两寸毫针直刺,留针约半个时辰,如此反复用针,每日两次。
    《神鬼针经》中有载,白痢大肠来,赤痢小肠来。这曲池用是大肠经合穴,少海乃是心经合穴,天枢则为大肠经募穴,上巨虚却为大肠经下合穴,根据“合治脏腑”有原则,针刺曲池透少海,刺天枢、上世虚可通调大肠腑气,使气谳而湿化滞行,以利排通。如此施针,不但能控制症状,且疗效显著,施针不过两日,李重进之病便大为好转。
第五十一章 艰难
    那李重进先前得知李灵出奇策助张永德破幽州,之后又知其被升为殿前副点检,只道李灵已和张永德走在了一起,心中本对李灵多有猜忌,此番李灵却是毫无拖延,以绰绝的针灸之术替他医好了痢疾,他自然是心生感激,故也对李灵的态度有所改观。wWW!
    施医救人原本就是件劳心劳力之事,尤其是这针灸之术,施针之前要细思缜想,施针之时精神更要高度集中,身体和手上的姿势要保持平稳沉着,如若不然,稍有差池,非但医治不成,反而会对病人造成致命的伤害。
    李灵这几日为周军数万将士痢疾之病奔波劳累,此番又为治李重进而大耗心力,他把别人的病是治好了,自己却是给累爬下了。
    周主得知李灵劳累致病,却是万分的挂念,多次亲临探视,李灵倍感恩宠。好在他自己是个大夫,知道自个儿这也不是什么大病,只不过是因劳累所致,吃些补药,休息三五天便可无事,遂请周主不必担心。
    这日他的身子刚有好转,外面天气炎热,本想在帐中多躺会,不想那白正轲却是匆匆前来求见,这白正轲此时也算是自己门下的人,李灵自也不好拒而不见,只得披好了衣服着他进帐。
    白正轲入帐参拜已毕,形色慌张的说道:“副帅,我军中的几名弟兄得了奇怪的病,营里的大夫都没法治,请你快去瞧瞧吧。”
    李灵却是一惊,心道:“这军营之中最是容易流行疫病,前脚刚送走痢疾,后脚不会又来了哪位瘟神吧!”
    “快,带我去看看。”
    李灵也顾不得天热,遂与白正轲匆匆前往。
    那几个生病士卒的病症果然是比较怪异,体温甚高,面色浮肿,身上汗出如浆,又兼心律不齐,心音分裂。
    李灵经过一番脉视,虽然心中已有眉目,却不敢妄下定论,遂在士卒所住营帐附近细细的察看了一番,终于是有了定数。
    猛然间,身子一震,仿佛想起了什么极为重要的事情,沉思良久,嘴上却是露出了一丝笑容。
    那白正轲想别的大夫看病只是看大夫,他们这位副帅看病却还要绕着营盘瞎转,本就是一头雾水,此时见李灵又露笑容,更是迷惑,道:“副帅,弟兄们的病有得治吗?”
    “当然能治,”李灵很痛快的回答,接着又是诡秘一笑,道:“这病可得的真是及时,真是天助我大周也!”
    “副帅,末将不明白你说的话,弟兄们生病可算是倒霉了,怎么还能说是天助大周呢?”
    李灵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就在这几日便会有个分晓,到时你自然就明白了,走,回帐中去,我给他们开方子。”
    白正轲自是不敢多问,只得满心疑惑的随着李灵走回帐中。
    —————
    帐主御帐中,众将齐集。
    今日刚得到消息,辽国惕隐耶律休哥奉辽主之命,正中云州集结人马,欲从西面进攻渝关,对周军形成前后夹击的形势。
    周军倾全国之兵北征,目下主力皆在渝关至幽州一线,又兼要防范北汉与南唐,手中已无可调之兵,如若耶律休哥大军东出云州,周军将陷入山穷水尽,无可应对的绝境。
    眼下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立刻打败关下的十五万辽军,然后迅速回军与耶律休哥再战,要么就只有撤出渝关,然渝关一失,幽州自是难保,北伐之战便是前功尽弃矣。
    时值今日,除了诸将之外,连那些原先支持北伐的文臣也皆劝周主作速撤兵,早退才有可能将损失减到最小。
    周主自北伐之日起就充满了信心,即使是当日在易州重病缠身之时也不有过分毫动摇,此时面临战事到了这种地步,却也生了几分退缩之心。
    只不过大战数月,好不容易才取得此等前所未有的战果,一旦退兵,前功尽弃,若想再图收复燕云,又不知得耗多少心力,死伤多少将士!
    周主心中虽对形势一清二楚,知道无论如何也得退兵了,但却就是下不了这个决心,无法出口。
    帐外是众将的焦躁喧哗之声,周主独坐御榻之上,眉头紧锁,闭目不语。
    是撑下去,拼死一战,以定天命?
    还是就此罢兵,一切付诸东流?
    此时此刻,面对这样的困境,即便是神武雄略,深谋果断的柴荣也难以做出抉择。
    沉思良久,他缓缓的睁开了眼睛,轻声一叹,道:“英儿,朕是不是真的该下旨撤兵了。”
    负剑侍立一旁的长公主柴英眼神中流过丝惊讶,随即便恢复了原先的冷漠如霜,她思索片刻,却是抬起手来按了按自己的心口。
    他二人兄妹情深,柴英虽然不能言语,但柴荣却可以从她的从手势看出心意,苦笑一声,道:“英儿,你是想叫朕凭心决断吧,说实话,朕不想退,可是眼下这种形势,你哥哥柴荣纵有天大的本领,恐怕也是难以挽回了。”
    柴英知他心中艰难,却也无法为之分忧,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微微叹息。
    周主知不能再有所担搁,若要退兵也必须从容而退,等到耶律休哥的大军攻到时就不是退了,而是溃败。
    他深吸了一口气,从容冷峻的走出了内帐,诸将一见周主出来,立时安静了下来,默默不语,等着周主做出决断。
    周主扫了一眼众将,微微咬了咬牙,沉声说道:“诸位爱卿,自北伐以来,尔等皆是尽心竭力,攻城陷地,所向披靡,既扬我大周威武,又震慑了辽夷之心,此乃我汉人数十年来扬眉吐气之战,朕心甚慰,大周百姓甚慰!”
    周主顿了一顿,话锋一转,又道:“当年汉武扫荡匈奴,穷数十年之功方才完成大业,辽国立国日久,根基深厚,我大周既要与之开战,必然不是一朝一昔可成。如今北伐之举,战果着著,而形势转变,已不利我军再战下去,所以,朕决定,明日班师回……”
    “决不能班师回朝!”
    一声厉喝打断了周主的话,随后帐纱扬起,一人疾步走入了帐内,伏地拜道:“陛下,战事发展到这种地步,已到了最后决胜的时候,我们决不能退兵!”
    说话之人自然便是李灵,不光是诸将,连周主对他这突然的言辞举动也颇感惊讶,周主却也不责怪他出言不逊,道:“李爱卿平身吧,朕知道你的心意,但是目前的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朕也是不得已才决定退兵的。”
    李灵站起身来,从容说道:“陛下不必退兵,臣有一策,可破关外十五万辽军。”
第五十二章 击石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愕然,想他李灵虽是殿前司副都点检,军职甚高,但终究不过是个大夫出身,当初以一计破幽州,那也只不过是侥幸而已,毕竟算不得正经的用兵之道。WWw;
    帐中这些众将,乃至周主本人,均是深通军机之人,他们尚且没有克敌致胜之法,他李灵却出此大言不惭,号称可破十五万辽军,当真是叫人万分不信!
    诸将心中均是嗤之以鼻,但碍于李灵的地位却是不敢表现出来,但那一双双的眼神中却分明是流露着不屑。
    此情此景,倒与当日在易州御帐中的那一幕极其相似,只不过当时尚有张永德为他撑腰,而此时纵是张永德也对他这一举动感到不解,不敢轻言。
    周主沉吟片刻,道:“无疾,你有何良策,说出来吧。”
    李灵道:“事关机密,还请陛下屏退左右。”
    周主遂挥一挥手,道:“尔等暂且退下吧。”
    帐中诸将平日参赞军机,凡事周主无不信任,如今却因李灵的故弄玄虚而被屏退,皆是心有不满,却也不敢违逆,只得悻悻而退。
    此时外帐之中只余下周主与李灵二人,李灵遂附耳低言,将心中计策细细说与周主听。
    却见周主脸色时而欣喜,时而忧虑,变化莫测,待李灵将计策尽数道出之后,却又默然不语,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到底是该不该冒这个险。
    李灵知周主犹豫不定,又道:“陛下,此计虽险,却可一战勘定乾坤,良机不可轻失,请陛下三思。”
    “无疾,你能保证你的伏笔到时可发挥效用吗?”周主的语气还是有些迟疑。
    “陛下难道不相信臣的医术吗?”李灵反问,其中所含的自信自是不言而喻。
    沉默。
    天下匈匈,外族欺凌,五十年来,中原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时刻处于契丹入侵的恐惧之中,如今大周多年积攒起的实力,北上伐辽,以血前耻,百战艰难,眼看便可大功告成,如若一退,这场战争不知还要持续多久!还不知有多少的汉人百姓要丧身于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
    柴荣啊柴荣,你究竟该如何决断?
    是险中求胜?还是保守而退?
    周主抬起头来,目光直视着李灵,他看到是一双坚定果敢,自信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