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超级霸主 >

第148章

三国之超级霸主-第148章

小说: 三国之超级霸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降者免死,抵抗着杀赦。”
    后边响起震天的喊声,同时有大量骑军手持着火把追了上来。
    严颜叹息一声,策马向前奔去,后边的军士在喊声中纷纷投降。严颜此刻亦不能跟在队尾,那样只有一个结局,被射死,或被擒住。
    严颜刚刚离开,后边的军士立刻放下兵器,跪地归降。他们实在不愿意再跑了,暗夜惊魂马追人,这样的游戏太不好玩了。
    严颜也是心存这个意思,他在这军士只怕不敢归降,或者当着严颜的面归降,令严颜如何处理。是杀还是留?都令严颜非常难以抉择。
    这边于禁和高览边追杀敌军,边收拢降军,凡归降的军士立刻派人押回大营,其余人继续追赶,不停地押解着俘虏返回。
    再说蔡瑁和李严,二人率领数万骑军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回大营,后边的军士都顾不上管了。
    临近大营时,二人才,起火处的确是大营方向,但却不是大营。
    被点燃的是大营南侧的一处树林,秋深之际,草木干枯,诺大的一片树林被点燃之后,火势蔓延,远远望去,还真以为是大营起火了呢。
    既然树林着火,不关大营事,而且大营的守军已经将树林与大营之间的树木砍倒搬走,大营也不会被连累。蔡瑁和李严都放下心来,大营起火可能有多种原因,可能是军士不点燃,毕竟这里驻扎着数万军士。
    也可能是敌军点燃,为了布置疑兵之计,声东击西,调虎离山。
    想到第二种原因,蔡瑁的脸色变了,第一种原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营在夜间都封营,除了巡逻的军士谁不能擅自离开大营。
    是军士意点燃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刚好在攻击对方大营期间,现在看来这都是敌军事先安排好的,搅乱的攻击计划。
    想到这里,蔡瑁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拿眼睛和李严对视了一眼,李严也似乎觉察到了,满脸沉重的表情。
    “走,”
    蔡瑁不再多说,大喝一声带着骑军快速返回。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火光中,蔡瑁和李严带着数万骑军再次冲入了夜色之中。
    当二人率领骑军奔出了数十里之后,前方正遇见败退而来的大军。
    蔡瑁横枪坐在马上,止住大军。
    大军中,陈虎策马奔到蔡瑁跟前,蔡瑁借着火把的亮光一看,鼻子都差点气歪了。
    此时的陈虎盔歪甲斜,满头大汗,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蔡瑁来不及呵斥他,马上问起走后发生的事情。陈虎简要地把于禁、高览带着大队骑军追杀的事情说了一遍。他带着大军先走的,对于后边的事情现在还不了解。负责殿后的是黄祖,只有等到黄祖到来,才能具体结果。
    听陈虎说完,蔡瑁立刻率领大军返回身向后边接应。
    蔡瑁这一,大军如同有了主心骨,全都按照蔡瑁的命令随在骑军后边向回杀去。
    此时,李严调转了一个方向,向西方迎去。
    这里是蔡瑁的大军,而他的兵马在西方,蔡瑁整顿兵马,他也不能闲着,两边都是兵败,此时各自先顾着的人。
    一阵溃逃之后,益州军和荆州军早跑乱了队形,后方冲撞,前方阻挡,军士都挑选对有利的逃跑路线。
    可以说,暗夜之中,大约六七里的范围内都是两州溃败的军士。
    而蔡瑁刚才碰到的只是其中一股而已,随着大军不断向后移动,聚拢的兵马不断增多。而后李严也带着部分的残军与他会合。
    一路向后接应,一路收拢,败军如潮水,收拢并不容易,也就是蔡瑁和李严两人是大军的主将,若换了别人肯定比这还困难。
    身边的军士逐渐增多,后边溃散的军士越来越少,终于蔡瑁见到了乱军之中的黄祖。
    黄祖之后,散乱的军士更为稀疏,只是那些军士还如同先前所遇到的军士一般,拼命地奔跑。
    因为长距离的奔跑,那些军士累得筋疲力竭,气喘吁吁。
    蔡瑁令大军排好阵势,弓箭手全都拉开弓箭准备阻击追上来的敌军。
    可是除了不断有零星的军士逃,根本没看到追军的影子。蔡瑁询问了几名跑的军士,问他们追兵在哪里?
    那些军士都指着后方,说追兵就在后面。几个人都这么说,蔡瑁自然不敢怠慢。一直命令大军严阵以待,做好迎敌的准备。
    可是等了许久,连败逃的军士都看不到了,依然没有看到追兵的影子。
    蔡瑁气愤地把那些军士叫了,问他们到底看没看到追兵的影子。
    然而,那些军士的回答却让蔡瑁极度语,军士说了,他们一直感觉到后边有人追他们,但他们都不敢回头,只是一个劲地跑啊跑啊。
    一路跑着,终于见到了主将蔡瑁,至于后边的追兵,他们根本就没看到,他们只听到凌乱的脚步声,追着,觉得那些都是追兵。
    这些军士的确没有看到追兵的样子,因为他们都是属于跑在队伍中间的人,后面的军士都被于禁的人马给俘虏了。
    至于这些逃的军士只有追兵在追,至于追兵时候撤离了,他们丝毫不。
    典型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居然被人家没影的追兵吓成了这样。
    蔡瑁狠狠地将黄祖训斥了一顿,这位负责殿后的大将很令他失望,居然把大军带成了这个样子。
    训斥完之后,蔡瑁带着大军慢慢向大营返回。
    那些军士一路奔跑,到此时已经没有力气了,没有了生命的危机,他们全都松懈了下来。这一松懈,大大地影响了行军的速度。
    回到大营之后,已经天色大亮,蔡瑁进行清点人马。
    清点完之后,他的脸都能阴出水来,此次偷营,杀伤多少敌军他不,但他边的数据是连战死带被擒的,一共五万两千人。
    损失惨重啊至于李严损失了多少人,蔡瑁暂时还不,从当夜他阴沉的表情中,或许已经猜到了一些。
第一百九十章 攻营
    第一百九十章攻营
    连着三次大败,蔡瑁心情极度抑郁。wwW、
    带着万丈雄心而来,不料刚刚来到汉中就出师不利,甚至都不能用出师不利来形容了,简直是一败涂地。
    他现在甚至开始怀疑,主公派他来支援益州,到底是对还是了。
    凌云是不可战胜的,这个想法已经深入了他的脑海。
    几次大战,他已经折损近半兵马,这么大的伤亡是大战之前他所法预料的。
    但此时他还不能撤军,军士经过几次大战,都格外疲惫,暂时不宜长途行军。之后如何向主公交待,蔡瑁的心里充满了矛盾。
    此时凌云的战俘营里又增加了许多俘虏,原来的战俘营里都住满了,他不得不再次令人搭设大营,供俘虏居住。
    这些战俘,凌云并没有把他们当作真正的敌人,因为军士都是百姓,至少以前是百姓。他们都是为了生存才参军,为远离故土作战。
    凌云想要统一天下,想要把十三州的版图都划到的名下,就得动用武力。光靠动嘴肯定法实现,有征战就有牺牲,这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可能,凌云倒不想牺牲那么大,汉朝的人口本来就不多,这些人以后都是他子民,凌云当然希望他们都能好好地活下去。
    所以尽管是俘虏大营,凌云尽量让他们吃得饱一些,住得好一些。
    凌云亲自到各个俘虏大营转了一圈,安抚了一下俘虏。
    这些俘虏既然被抓住了,他们的心里算彻底塌实下来,总算不用再去征战了。而且凌云还给他们承诺,等战事结束,可以让他们返回故土,愿意当兵并且符合条件的可以当兵,如果不愿意,可以回家务农,可以从事别的营生。
    看管俘虏的军士原来就是汉中军,也算是比他们更早一些的俘虏。这些人现在如何待遇,益州军和荆州军的俘虏都看得清楚。他们对凌云的话自然丝毫不怀疑,更没有人想着要逃走,因为律令非常严格,逃跑者处死。
    安抚完俘虏之后,凌云回到南郑城中。
    南郑城现在已经从紧张的气氛中恢复,毕竟荆州和益州近三十万大军压境。凌云又把近十万大军派去了武都郡,南郑城中的兵马严重不足。
    但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随后一拨一拨的俘虏也被押解,南郑城的百姓总算安心了。
    伤兵在南郑城中受到很好的照顾,张鲁等归降的官员看到凌云打了如此的胜帐仅仅少量的伤亡,一个个心头唏嘘不已。
    他们的心里甚至暗暗庆幸,投降凌云真的是不的选择。
    至少凌云开始并未答应他做汉中太守,而事实上,凌云非常信任他,给了他一个很大的惊喜。
    在开始,张鲁还打算假意投降凌云,等凌云撤出汉中后再逐渐培植的势力,相机而动。
    现在的他彻底打消了这个想法,凌云是不可战胜的,即便现在让他拥有一州的兵力,他也绝对不是凌云的对手。
    甚至张鲁在现在就已经看到了刘表和刘璋的结局。
    大战后的第二天,凌云派人给蔡瑁、李严各送去一封书信。
    书信是让军士给射进营中的,凌云不确定蔡瑁和李严大败之后时候会恼羞成怒,杀掉信使。所以他只让人把书信射进营中,信使的生命也是生命啊。
    信是凌云亲笔所书,劝告蔡瑁即刻率兵返回荆州,并做好归降准备。凌云自言,迟早将会率军进入荆州之地,若那时两下开兵,凌云必不会象现在这样客气。
    给李严的信更是直言不讳,让他放弃用的抵抗,立即归降。
    蔡瑁和李严虽然被凌云打败,但他们并未觉得凌云可以长驱直入,轻易取得荆州和益州之地。
    投降的事,肯定没戏,这二人想都不用想。但他俩心中却各自揣测,是否在这里继续与凌云对战,毕竟凌云的大军先前带给他们震撼实在太大。
    因为有伤兵在,蔡瑁并未立即撤军,而是派人返回襄阳,禀报刘表。
    蔡瑁未动,李严自然也没有动,人家是来支援的,他没有先行撤兵的道理。
    凌云给的期限是三天,如果三天之内,二人没有答复,凌云将会大兵压境。其后果让二人去想。
    自从接到书信后,李严再次派人去武都郡见张任,请求大军支援。到现在为止,他还没得到张任已经归降凌云的消息。
    同时他又派人返回刘璋处求援。
    眼看着两天的一晃而过,军中的伤兵并未见起色,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第二天夜晚,蔡瑁将李严请到了大帐之中。
    这还是两人兵败之后的首次见面,因为彼此军中需要处理的事务太多了。
    “李将军,凌云的书信,你如何看?”蔡瑁问道。
    李严微微一笑,“不过是耸人听闻而已,若凌云真有如此实力,何必多此一举。我看他是虚张声势而已,前几日,他不过使用调虎离山之计,乱我军心。才让他有机可乘。凌云军中多是骑军,在平地作战自然占据优势。你我军中骑军虽不如凌云多,但我们占据地利。你我的大营相距不远,凌云未必能一起攻击,若其攻打一个,另一方前去支援。到那时凌云必受前后夹攻。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树木业已处理,大营再不担心被凌云用火进攻。凌云的近十万大军在武都郡,张将军有兵马二十万,与黄太守兵和一处,绝对优势于凌云。凌云若想调动武都郡的兵马,则张将军必不会袖手旁观,在后掩杀,牵制徐晃所部。你我只须守住此处,任凌云的兵马如何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