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悍戚 >

第338章

悍戚-第338章

小说: 悍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余地,免得把事情弄僵。”
    刘闯想了想,颇以为然。
    “如此,便烦劳娘子,再辛苦一回。”
    诸葛玲欣然领命,第二天带着诸葛均和马钧,再次前往孤竹城。
    一晃,诸葛均也十四五的年纪,正好是求学之时。
    历史上,他与诸葛亮耕读于卧龙岗,尚处于懵懂之中。而现在,诸葛亮十八岁便被刘闯拜将,也使得诸葛均受到极大刺激。和诸葛亮一样,诸葛均可说是从小跟随刘闯,虽然不似诸葛亮那样的紧密,但是对刘闯也极为依赖。他有心向诸葛亮看齐,却被诸葛玲所劝阻……
    论天资,诸葛均略逊色于诸葛亮。
    诸葛玲常见诸葛均拿着以前诸葛亮读过的书籍,愁眉苦脸,便知道,诸葛均和诸葛亮走的路,不可能相同。诸葛亮沉静而机敏,诸葛均聪慧更善于与人交往。诸葛玲觉得,诸葛均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路,还是顺其发展。让诸葛均先入南山书院求学,等他再大些,自然清楚。
    对此,刘闯也颇为赞成。
    临行时,刘闯还赠了一口短剑与诸葛均,以资鼓励。
    送走诸葛玲姐弟之后,刘闯这心里,好像放下了一块大石。
    如果黄承彦愿意出山的话,石臼坨船坞便不需要他再去费心,有黄承彦和马钧,再加上费沃手中的工坊,相信石臼坨船坞,很快可以在孤竹城形成规模,并且能够迅速发展和壮大。
    但,海贼一曰不灭,便是心腹之患。
    刘闯现在担心的,还是那来路不明的海贼,感到忧心忡忡。
    +++++++++++++++++++++++++++++++++++++++++++++++++++++
    建安四年七月中,在阎柔的劝说之下,见蹋顿两次败于汉军,苏仆延和楼班终于下定决心。
    苏仆延派人回复蹋顿:我乌丸当年为鲜卑所犯,惶惶如丧家之犬。
    幸有汉天子收容,更将辽西赐予我等休养生息……我等理应心怀感激,为汉室尽忠才是。你身为乌丸大单于,却不思汉天子之恩义,一而再再而三挑衅大汉天子,实非明主所为之事。
    我虽然也是乌丸人,但我却不赞同你的这种做法。
    大汉皇叔刘闯,奉大汉天子之命而来,为护乌丸校尉,我等本应该尽力合作才是。可你却几次与刘皇叔为敌,更不顾袁大将军之好意,在会商之事嚣张跋扈……我无法认同你的做法,所以绝不可能出兵相助。当然了,我也不会帮刘皇叔找你麻烦,一切就看你自己造化!
    苏仆延的檄文,虽依旧保持着中立态度,可言语间却倾向于刘闯。
    更重要的是,他还捅了蹋顿一刀,认为此前淳于琼出于善意,劝说蹋顿和刘闯会商的时候,是蹋顿太过嚣张跋扈,才引发得双方战端再启。从某种程度而言,蹋顿就是不遵袁绍,更不把淳于琼看在眼中。
    至于淳于琼会如何考虑?
    恐怕只有淳于琼自己心里清楚。
    但蹋顿看到这份檄文的时候,着实大怒。
    “苏仆延老儿,楼班小儿欺我太甚!”蹋顿暴跳如雷,便想要点起兵马,杀入辽东属国和苏仆延算账。
    “大单于且慢。”
    一个汉人装束的乌丸人走出来,拦住了蹋顿。
    此人,名鞑虺吉,是道地乌丸人。
    早年他曾在幽州游学,对汉室文化极为仰慕。回到柳城后,因其精通汉语,又读过书,见识非凡,被蹋顿看重。丘力居死后,蹋顿登上大单于之后,鞑虺吉在其中为其出谋划策,可谓首功。
    而他最大的功劳,便是一手推动蹋顿向袁绍请求和亲的举措。
    时袁绍和公孙瓒胜负未分,鞑虺吉却敏锐觉察到,公孙瓒绝非袁绍对手,建议蹋顿与袁绍交好。此举,伴随着袁绍雄踞河北,也奠定了蹋顿乌丸大单于的位子,成为乌丸八大单于之首。
    蹋顿对鞑虺吉,也非常敬重,可谓言听计从。
    “军师,有何见教?”
    鞑虺吉想了想,沉声道:“大单于这时候出兵医巫闾山,只可能让苏仆延和楼班进一步靠拢那汉家儿。不管怎样,苏仆延和楼班并未反叛大单于,也没有做出对乌丸不利的事情。他们身为八大单于之二,自然要为自己的部族考虑,很难说得清楚对错。所以,大单于若出兵征伐,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其他单于,心生不满,认为大单于你,实在是太过于霸道。”
    八大单于,除颁下乌丸之外,几乎是自成体系。
    大家同为乌丸人,守望相助……我们可以听命于你,却不代表,我们是你的部曲。
    这种关系,在后世的评书小说当中,叫做‘听调不听宣’。我们奉你为乌丸之主,却不代表,我们事事都要听从你的命令。我们有我们的想法和观念,你就算再强大,也不能干涉我们。
    蹋顿冷静下来,也忍不住点头。
    “方才我的确是有些冲动了,可苏仆延和楼班在这时候发出这样的檄文,我又颜面何存?”
    鞑虺吉想了想道:“苏仆延和楼班,不过跳梁小丑。
    要收拾他们,易如反掌……可不管怎样,他毕竟是咱们乌丸人,且并无反意,不必理睬。当务之急,是要给那刘孟彦一个教训,让他知道大单于的厉害。不仅如此,咱们也要让淳于琼知道,大单于不可以轻辱。不如这样,大单于再发命令,使乌延和汗卢维发兵发辽西。
    只要给足了刘闯压力,他敢不低头。
    到那时候,就算是大将军也说不得什么话,就算要咱们和刘闯再次会商,也能占据上风……”
    蹋顿想了想,顿时大喜。
    “军师好计,咱们就这么办!”
    当下,蹋顿命莫离加强对楼子山汉军的攻势,同时命令乌延与汗卢维入辽西参战。
    只是,鞑虺吉这计策不错,却忽视了一件事。
    在他看来,幽州是袁氏之幽州,只要袁家二公子一声令下,鲜于辅又焉敢继续阻止乌丸大军?
    乌延与汗卢维得到命令之后,再次起兵。
    消息传到土垠,鲜于辅立刻把田豫找来,商议此事。
    “这些乌丸人,实在是太过嚣张。
    二公子更不该如此处理事情,这不是要使整个幽州,重又陷入动荡?国让,刘皇叔毕竟是大汉皇叔,你我为汉臣,于情于理,都应该助他一臂之力。我准备拦截乌丸,你意下如何?”
    田豫道:“木公所言极是,绝不可使乌丸人,如此张狂。
    而今大将军与曹艹开战,已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这种情况之下,相信他也不会坐视幽州动荡。另外,我们还应该把这件事通知休若先生。相信以休若先生与刘皇叔的关系,绝无可能坐视不理。他蹋顿想把事情闹大,那咱们索姓就把这事情闹得更大……总不成使我堂堂大汉皇叔,在那辽西荒蛮之地受一干乌丸人所欺凌。若传扬出去,必成我幽州人之耻辱。”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呐喊,虽已久远,但汉人心中的血姓,却依旧强烈。
    鲜于辅眼中闪过一抹森然,起身喝道:“既然如此,就依国让所言。”
    当下鲜于辅立刻征召兵马,以长史田豫为将,屯驻徐无。
    这徐无县,也就是后世的遵化地区。乌延前次被鲜于辅所拒,对鲜于辅早就心怀不满。而今见鲜于辅再次出兵阻拦,那暴烈的脾气,再也无法按捺,立刻下令,命部曲向徐无发动攻势。
    鲜于辅一动,渔阳、代郡各地,也纷纷出现动荡。
    袁熙万万没有想到,他一纸命令,竟然会使得整个幽州发生如此剧烈的动荡,顿时慌了手脚。
    七月末,渤海郡太守荀谌向袁绍疏陈:乌丸累世受汉室之恩,非但不思感激,反而屡次犯境。今我大汉皇叔暂居辽西,却屡受乌丸挑衅。长此以往,我汉家颜面何存?当与之教训。
    在疏陈送出之后,荀谌便下令,向渔阳出击。
    汗卢维的部族,便居住于沽水沿岸。
    他哪里会料想到,他不过是出兵征讨刘闯,却引来荀谌的怒火。
    不管怎么说,荀谌是颍川荀氏最为接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袁绍帐下的名望,虽比不得田丰沮授这些人,也非同一般。且不说袁绍帐下,诸多颍川名士,又岂能坐视不理?就算是沮授,也向袁绍表示了强烈不满。
    “今大将军用兵在即,这幽州却发生动荡。
    公孙之乱方平息,乌丸人居然敢在这时候出来挑衅,实不应该。若幽州不靖,比与战事不利。请大将军立刻命蹋顿收兵,若再这样闹下去,恐怕整个幽州,都要乱成一锅粥,到时候只能收拾残局。”
    袁绍也有些慌了!
    他没想到,幽州局势会变成这副模样。
    当初袁熙说要试探一下刘闯,袁绍也同意……可是这结果,却不是他想要看到,也顿感头疼!(未完待续。)


第244章 蛛丝马迹
    袁绍犹豫不决,也使得幽州局势,变得越发复杂。
    也使得幽州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伴随着乌延和汗卢维二人出兵,激起幽州各郡豪强不满。
    鲜于辅在徐无死战乌延,而荀谌出兵则强渡易水,攻打沽水两岸汗卢维部众,迫使汗卢维不得不终止与乌延夹击鲜于辅的行动,率部返回泉州,抵御荀谌的攻击。可问题是,荀谌可不是鲜于辅,他的影响力,更不是鲜于辅可以相提并论。荀谌这一出兵,即便是淳于琼也不能坐视不理。毕竟,淳于琼和荀谌都出于颍川,淳于琼虽年长于荀谌,但是对荀谌却极为尊重。
    这时候,连荀谌都动手了,淳于琼真急了眼!
    他连忙派人赶往邺城,向袁绍疏陈:非我不遵大将军之命,实二公子擅作主张,使我左右为难。
    淳于琼把责任推给袁熙,令袁绍再也不能视而不见。
    很明显,如果幽州再这么继续下去,不用等袁绍和曹艹决战,后院已经乱成一锅粥。
    袁绍是个极爱脸面的人,幽州之乱让他颜面无光。
    所以,在三思之后,袁绍派人前往幽州,命乌丸各部退回驻地,同时又对袁熙狠狠的训斥一番。
    而后袁绍命沮鹄田释入辽,协助淳于琼调解刘闯和蹋顿之间的冲突,并尽快督促刘闯入辽东就职。
    刘闯在辽西滞留一曰,则辽西便不得安生。
    +++++++++++++++++++++++++++++++++++++++++++++++++++++
    时,已入中秋。
    豫州大地,一片繁荣景象。
    建安四年风调雨顺,为豫州迎来了一场大丰收,使得曹艹心情也格外愉悦。
    毫无疑问,今年的粮食丰收,将为明年与袁绍决战带来极大的优势。曹艹当然会感到心情舒畅,便带着人离开许都,巡视河洛。河洛,自古便为重地,更有东都洛阳雄立,勾连关中。
    这里,原本是鱼米之乡,却因连年战乱,变得格外萧条。
    曹艹迁都许县之后,并未放弃对洛阳的重建。
    历经四年,洛阳已逐渐恢复元气,沿途不再是百里不见人烟,往来的客商更络绎不绝,显出一派繁华之气。沿途两边,麦浪滚滚。人们在田间忙碌,更不是从田间传来欢愉的笑声。
    看着这一副景象,曹艹也极为欣慰。
    四年来,他可谓是费尽心思,想要将洛阳恢复原貌。
    一个繁华的洛阳,具有稳定关中局势的效果。事实上,伴随着洛阳重新焕发生机,关中的局势也渐渐稳定下来。
    “主公,方得到辽东消息。”
    “讲!”
    “刘皇叔自入辽以后,与蹋顿连番冲突。
    而今双方战火,更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