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858章

幻之盛唐-第858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他平时如何荒唐或是浪dàng,执意打破一个社会阶级的传统惯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当年还只是一个没有功名白身士子的郑元和,执意要迎娶出身曲鸣苑的李亚仙为妻,就已经受尽各种非难和bō折,亲朋好友的劝说和软硬兼施的手段也不能阻止他们,为此郑元和家里甚至断绝了父子关系和一切往来,视为家族的耻辱和不孝子的典范,就因为他是山东七大氏族之一的显望荣阳郑氏的子弟。
    就算郑元和后来在李亚仙的鼓励和支持下,成功考上科举进入仕途,也没能改变这个现状,他不但没有得到家族的助力,反而因为这个事情,受到官场内部的刁难和歧视,
    直到同样不讲规矩也讨厌传统的我,横空出世,将他纳入麾下,这才得以大展宏图,仕途和人生一日千里,
    待到天下逐渐安定,被战乱折腾的元气大伤的荣阳郑氏发现,就算没有宗家的支持,位高权重牧守一方郑元和也已经羽翼丰满,足以作为全新的世家开宗立族下去,考虑到如果再坚持食古不化的传统下去,失去的一位前途无量甚至可能出将入相的族子,最终面子和里子都两失的后果,只好捏着鼻子,承认了这个现实,并火速改弦更张,亡羊补牢的将郑元和和李亚仙都纳入宗谱,这才捞到些许底子。
    当年身为白身的郑元和都如此艰难,更别说一个近支皇族子弟了,无论他们有多少婢妾,或者真正宠爱或是当家做主的是谁,优势多么的荒诞无道,但他们的妻子,只能在门当户对的贵戚眷族世家中搭配。
    迎娶一个风尘中人不算什么,但是想要将之作为正妻,登堂入室,那是连皇帝也要惊动的大丑闻。
    象那种皇帝直接将青楼女子指给臣子作为正室,以考验其忠诚的做法,永远只能是历史小白的yy而已。因为他此刻羞辱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践踏了作为几千年沿袭下来,整个统治阶级的尊卑等秩。被指婚的对象如果不能当庭自杀,以作为反抗的话,作为天下最大笑料的臣子,将永远不能在大多数人面前抬起头来。
    这一刻,喊了多年的老大,终于派上了用场。
    作为力tǐng的措施,我不但带着一堆女人亲临置办婚礼相关的事宜,也带来龙武系相关的各sè人等的祝福和问候,就算一时身在外地无法亲自的到席的,也让自己的夫人,成为送嫁陪妆女眷团的一员。
    由于我明确的态度
    而就算是稍微亲近的政治盟友颜真卿,梁宰、王维、王晋,也派来自家的子弟,表达了相当程度的善意。象贺兰家,就来了继承爵位的贺兰才人和陈安平夫fù两,守城专家也派来了他得续弦,就是那位在稚阳城没如历史被吃掉的那位。
    连沈惠妃,也派人送来一份典膳女史的告身,虽然只是不入流的低层女官,但也无疑是用实际行动,抬高了女方的出身规格。
    但让我意外的,是在新娘送妆的贵眷中,赫然也有郭子仪最宠近的外室,——柳水心的身影,这位老元帅虽然已经闲赋在家,但是抡起影响力和手腕来,还是那么滴水不漏啊。
    因此小丫头不免嘲笑说,这次与其说是为头号小弟李祈置办婚礼,不如说是我利用这件事所蕴含的意义,依照我的权势和影响迫使朝中各方势力,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表态和站队。
    “将来打算怎么办,去哪里……”
    “不愧是老大啊……”
    他微微苦笑了一下。
    “我打算借郑王之议,请就外藩……”
    我微微叹息了一声。
    虽然有我的力tǐng和众多权势的威慑,没人敢正面为难他,就算他老爹也不例外。但是作为女人的栖霞,就没那么容易了,作为正室她必须代表丈夫出现在众多的社交场合上,所要面临的东西,更要复杂的多,这也是一种执着的代价吧。
    请外出,到不熟悉的地方上去换个环境,是不错的饿选择,但我没想到他去的那么遥远。
    “去海南吧,安东太冷,青唐苦寒,南平湿瘴……”
    “你已经为我做得够多了,那不会说是太仰仗荫蔽了……”
    “难道不去海南我就不荫蔽你了么……”
    “多谢了,这个天大的恩德叫我们一辈子也还不清了,”
    “这辈子还不起,那就用你子孙后代来还好了……”
    我顿时笑了起来。
    当然我是不会想到,这句话会有一语成鉴的将来
    “那我想去安西……”
    “安西……”
    我愣了一下,
    “也行,那里谷畜丰饶的富庶之地可不少,开发经营的前景也不错……总会有你安身的一席之地”
    当然我也更不会想到,他将会开创了一个历史,若干年后,当国中的李唐后裔子孙,都纷纷衰亡式微,泯然于大众已经混杂难考后,他这只远在域外家族,反而成为众多自称李氏正统的传承中,血统考据最纯正的一只。
    既然某人有所表态,并且身体力行的用实际行动进行宣誓,于是难题就给送到了大明宫里的皇帝小白手上,
    对这位天下至尊来说,这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大不了移出黄册,削藉为民以淡化影响,再从其他方面给予补偿就是了。
    但凡是因为牵涉到皇家的传统和脸面,很多宗室都想藉以发挥一下,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再加上他们吧这件事和璐王请藩之事牵扯在一起,试探当今天子对宗亲们的态度,才变得棘手起来。
    “宗伯求见……”
    听到这个官名,皇帝小白忽然觉得有些头痛起来
    “传见吧……”
    头戴五梁进贤冠的宗正卿李禹,满脸正sè的被引进内殿。
    “为不肖子而惊动天颜,臣家教不严,愧对祖宗……”
    李禹当面就鞠行一个大礼。
    “卿也算族中尊长,素与朕近”
    皇帝小白摆摆手,命人给他赐坐
    “这种生分的套话,就不要说了吧……”
    “身为宗族表率,臣请避嫌……”
    “那就说说我家的事情好了……”
    “就藩之议,其根本在复古之制,而现今宗室繁杂多闲尔……”
    “卿的意思是……”
    皇帝小白有些糊涂了。
    “陛下可知前朝分藩故事……”
    随即李禹列举了自汉高祖分封诸子,历经文帝七王之乱,晋八王之乱后,分封诸藩,无不成了国乱之源,就算是前朝隋文帝分封诸子,最终也有汉王杨谅的巴蜀之乱的诸多例子。
    而开元年间藩镇引发的天下大乱,更是另一种深刻教训,因此这也是朝臣中反对的最大依据。
    “若不是分藩于内,而是就于外呢……”
    李禹突然翻了翻眼皮道
    “要知古时,周礼之封,乃是守边御戎,”
    “历治经代,逐夷拓民,方有诸国之盛”
    “要说到分藩事务,右宗丞或许有些心得啊”
    “宗丞,”
    皇帝小白忽然想起来,那位妹夫还有这么一个头衔,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虚名寄挂,但却也发挥过一些用处。
    比如用那两口子喜欢折腾找事的恶名和杀伤力,来约束和威慑那些宗室子弟,让他们不至于太过肆意妄为的一个善后xìng质的名分。
    又比如偶尔组织和召集一些群体xìng游乐竞技活动,或是依照爱好进行结社,让那些宗室年青一代不至于无所事事,而闲的饱食无事到处惹是生非。
    而当年开元上皇,封邑海南、夷州于幼妹雍国公主,不过是大封诸王戍守天下各地之后,兴起顺手之举而已,很有些儿戏之意,未曾想诸王大都未能就藩,反而是雍国家的那两口子,用这个名分在南边经营期了好大一份事业。
    但正因为这份基业孤悬海外,无论他如何经营投入,都很难对朝廷中枢产生什么实质xìng的影响,所以长期都听之任之,甚至可以纵容和鼓励投入当地,以削弱其在朝中的势力和影响。
    或许这是一个有理可循的尝试。
    “你家那位,让右宗丞一并写一份奏疏上来吧……”
    想到这里皇帝小白最后也叹息了声,似乎有所决定。
    “还是眼不见为净算了……”
    “有他扶持,不至于泯然于蛮荒吧……”
    陛辞出来头发苍白的李禹,望着夕阳下染金的宫殿,微微叹息道。这是自己身为父亲,最后能做得把,
    虽然身为皇族中人,越靠近那个位子,越是容易亲情淡薄,但反过来说,在没有太大指望的情况下,骨肉亲情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抹杀掉的。
    这既可以说是公心也是s

第六百五十五章 承转

    田比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省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小女孩儿们清扬的各sè,随着初春nèn青的陌sè,轻舞飞扬在明朗的春日里,让人心头sūsū痒痒的。
    渭水畔的金庭驿,长炎西去,走出八百里秦川,踏入河西的最后一路驿站,这里也是我能送别到的最远距离,再继续走下去,天子的诏使,也该跑来询问了。
    临时搭造的祖帐之中,送别的酒食肴馔已经温了再温,烘炉霜炭也已经换过三四道,惜别感触的唱和吟诵,也已经在各sè陪客中落下了数十首,其中不毛。
    古人远行,设帏帐祭祀路神谓之祖。祖帐既是专门搭置的为友人送行时祭祀路神时所用的帏帐。这种祭祀路神以求一路平安的习俗,
    在唐代颇为流行。我也没有例外别离的时刻还是随着高升的日头最终到来《蹬支曲》《鸿飞调》的伴乐声中,我行最后一道折柳相送之礼,亲手将柳枝插上他的马头,取义“柳”与“留”谐音。表达了对朋友的挽留之情。柳还有随地而生的习xìng,折柳相送,寓指祝愿朋友随遇而安,落地生根之意。
    当这一切都做完以后,李祈一家带着部属、扈从、仪卫数百人,连同坐乘的驻马,也最终变成天边的一抹尘痕,我才回过神来,在帷帐里听老猫为我呈上的相关随行人员的mō底报告。
    根据天子的敕书,复古时之制”行本朝宗室守外之先河,破格提举宗伯家次子祈,为“开远县子”检校姑墨州都督府副都督(治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苏尔汉河口),食地方小城坦没,许甲仗扈卫五百,凡城周田亩户籍自募垦取,世罔受之。
    而愿意跟从李祈远赴域外这些追随者,也并不是完全走出自我的襄助”除了两学三附的官学生、应募来的医工匠徒等各sè专业人士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食来自长安城中世家将门公卿勋贵的族人子弟,是希望在异域寻找出路的年轻人,一方面可以说是看好他的前景,有朝廷的名分和授权”又有龙武系背后的扶持和接应”与朝廷中枢隔的远了,也意味着在地方上有很大自主裁断的权利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在各自家族背景授意下,插足新辟疆土经营的试水和前探而已。
    因此,应者从之,倒让自以为形同流放的李祈,很是挑拣了一番。
    按照事先的安排,这一路上还哼哼一些地方背景的人员和势力,沿途前来投靠或是请求同行,这也是一种间接投资,同时合理的规避朝廷在仪卫制度上的限制。
    如此下来,其中自然不乏各种身份掩饰的探子和眼线,从天子到下面的商家都表示出相当的兴趣,乃至其中包括了与那位主动提出请出外藩的郑王,母舅家密切相关的一名佐吏。大家都视乎把他看做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