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717章

幻之盛唐-第717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青海后,唐军过度依赖蕃军的弊病也暴露出来,蕃军也有很大的缺陷,除了横山、断水等少数几只有龙武军整编和训练过的,大多数蕃军的特点是,胜则勇亦,一旦严重受挫,士气和战斗力也很难持久,基本是一溃如决。
    车营和火器有限,弓弩箭矢也补给不足,再加上到敌人熟悉的陌生环境作战,所以唐军将士的优势被很大一部分抵消掉,
    随着吐蕃的清野坚壁的策略,当初吐蕃人在河西遭受的困境,似乎也逐一降临到我们头上。
    而帐外摆着几百颗刚送过来还在滴血的新鲜人头,作为谢罪的姿态,都是率先临阵脱逃的那些藩部首领的脑袋,苏毗王子陵卿赞已经轻骑前往苏毗部的军队中收拢旧部,而青海部一干酋长,还眼巴巴在等着我的裁断。至少在现在,他们还没有足够反抗的力量,不是么。
    想到这里,我微微叹了口气,
    “最终还要我亲自上阵么……”
    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先做一件事情,对外召唤到。
    “有请鱼观容使……”
    “戍土令,……”
    脸色还有些蜡黄的鱼朝恩,有些迟疑的看着少年雍王,现在军前由我这个副都护招讨大使,雍王这个大都护安抚处置大使,再加上鱼朝恩观察西北道军容使,已经可以决定军管区内的大部分事务
    由于在他的饮食药物供给中,我多少秘密使人给做了点手脚,让他高原反应的症状比别人要明显一些,在大多数时候有时间参加聆听军中决议,却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出点什么多余的事情出来。
    “孤觉得的甚好……”
    少年雍王一副大无不可的态度。
    “只是会不会太仓促了一些……”
    戍土令,就是借助军管的权利,发布,将原本位于前线的九曲、独山、衡塞、积石等数十个军城镇戍,就地改制成二线备敌、三线缓冲的府兵,所有边军的屯垦,就地转化成府兵户的永业田,当然具体数目和分配还得等清帐田土户口之后再说。
    而新得的青唐大部,大小百余城,大者如伏远数万口,小者不足千余口,数十万藩部,将按照山川胜要,地理走势,划分为十七个军州,以经略、军使、守捉、镇将等兼同刺史、县令,以驻城为中心,附近田土尽归戍军,随戍随垦,凡将士戍十年即得五倾田契,平时以名下庸奴垦殖之,山林矿藏归于都护府,草场牧地归于傍边的亲藩。
    原本是打算略定吐蕃后在徐徐图之,但是为了安定因为战败浮动的人心,提前拿出来,虽然少了很多预期的效果。
    打赢了吐蕃,作为分配成果的胜利者一切都好说,打不赢不能全功而退,什么都是白搭的……
    乌海城西南,花石峡,被当地人称为紫山的巴颜克拉山脉,在这里被斜斜的劈开一个缺口,露出五颜六色的堆积岩层,
    越过花石峡,就到达了河源水流域以柏海为中心的星宿川,也是吐蕃崛起后与吐谷浑反复争夺的四要之地,西面是通往羌塘和羊同茹的草原,南面是连通孙波茹和多弥的坦途大道,东南是白兰羌发源的白兰山和西山八国为首的西羌众,再往东越过积石山的支脉,就是党项羌发源的饵药之地,
    吐蕃人的使者,带着金银告身和封赏的印信,四散奔走在这些崇山峻岭的道路中,借助这次胜利的余波,努力聚集起新一波的援军。
    吐蕃人的密使,甚至摸到了大非川苏毗部的帐篷中。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
    已经恢复苏毗王号的王子陵卿赞,咬牙切齿的瞪着眼前这些,苏毗各部的族长和元老们,他们的家族武士,轻易就压制了带来的护卫。
    一边口中责问着,陵卿赞的心却是沉了下去,与孙波茹领地来的同族军队汇合却是这个结果,由于他多年积累的班底,在低地损失惨重,再加上和那些青海部协同作战的需要被派出去,又从八色牦牛部吸收了一批部众,在为苏毗立国的共同目标下作战,相比也不会有太多的异心。
    现在原本派出去发动领地内百姓的军队,显然都被这些人给反客为主控制了,唐人高歌猛进的时候他们隐藏在幕后,一旦失利他们就重新跳了出来,重新控制了局面。
    “苏毗人的血已经流的足够了……”
    一个白发苍苍的元老低声道
    “难道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者,会指望重新得到信任吗……”
    陵卿赞冷哼道
    “唐人是外来者……他们的许诺虽然诱人,但是有足够坚守的实力么……”
    “我们已经老了,不想离开世代生活的地方……”
    “悉补野人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威胁我们……或许他们还需要我们的力量”
    “吐蕃人这次许诺了什么……”
    这下陵卿赞不怒反笑,反问道
    “血色之王家,大发善心了么……”
    “很多……包括一位尊贵的公主和大片陪嫁的土地和人口……”
    被他斥骂的人,也不生气,
    “我们愿意支持悉诺罗和小王女血脉的您,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王……”
    “但前提是,等这场战争有了结果……”
    “一群愚蠢的兀鹫……”
    听到这里,陵卿赞都懒得反驳了,苏毗人先为吐蕃人流血,后来为唐人打战,前面付出了这么多,还没拿到多少预期的东西,就迫不及待的该换立场,
    苏毗人在吐蕃王朝的历史中屡叛屡降,每次都是迫不及待的在吐蕃内乱虚弱的时候发动叛乱,然后再被残酷的镇压,从陵卿赞的祖母到父亲,每一次都是大片的人头滚滚血腥满地,显然某些人显然已经被吐蕃人杀寒了胆,。
    但是这次那些唐人,真的会让他们如愿以偿么,孙波茹,可是挡在唐人进军吐蕃核心腹地的必经之路上……
    在上帝的保佑下,从巴士拉再次出发,我们已经拥有一大两小三条船载运了8000到10000坎塔的货物,珍珠、马匹、宝石以及水果,还有400个人,其中一百个人拥有武器,并随时准备战斗。一路补给一路贸易,经过了考姆萨、切斯马考拉诺、加祖拉特、梅里巴尔、芒吉阿勒,辛格里、科兰姆、科兰姆等沿海城邦。
    感谢上帝,这里据说是世界上海盗最猖獗的地区,希腊人、阿拉比亚人,波斯人,印度人,乃至来自非洲的柏柏尔人,形形色色的劫掠者充斥在海面上,像牛虻一样吮吸着这条流淌着财富的贸易血脉,但是他们显然都比不上新崛起的竞争对手,这些来自印度南部的海盗们,装备和武器更加精良,更加有组织,风一样的神出鬼没在海安线和岛屿之间,每一次对他们的讨伐和冲突,都以被打的大败告终。
    幸运的是,他们似乎对来自阿拉比亚和非洲的商人兴趣更大一些,我至少遇到了一艘被劫掠一空砍断帆缆在海面上漂流的可怜人,有谣传说,这些海盗的背后其实来自印度另一端的君王们,以及来自塞里斯国度的竞争对手,所以我有惊无险的完成了这段航程。
    在盛产香料的大陆最南端,那个崇拜狮子的海上国度中,我们遇到了第一个塞里斯人官方的派驻机构,申报了我们的财物并,并用十分之一的代价取得临时的许可,我们终于进入被称为塞里斯人势力范围的贸易圈。
    凭借桅杆上这一面描绘着红色蟹类的特殊旗帜,我们有惊无险的越过那一连串塞里斯人移民建立沿海乡村和港口,还有那些一年四季大多数时候总是充斥着塞里斯商人,并以臣子和附庸的身份,向塞里斯人的君王朝贡的沿海国家。
    这些塞里斯移民的据点,建立的历史大多数很短,人口主要由青年人组成,很少看见老人和妇女,拥有能够在近海跑的飞快的船和威胁到海面上的武器,不论白天黑夜,总有足够数量的武装人员,站在木制的往楼上警惕的观察着外来者,并拥有来自其他塞里斯附庸国度的移民,和大量当地的土著作为劳动力,他们象辛勤的蚂蚁一样将沿海的货物,不停的从上一个港口传递到下一个港口去。
    虽然我们多次被拦截下来进行检查,并几度被可疑的船只跟随着,但总算上帝保佑,我们的担心并没有变成现实。
    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古老丝之国的最南端港口城市,当地人把它叫做广州。这一年是中国的猪年。它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城市,远在罗马最辉煌的世代,就具有很大规模的贸易,它是东方货物的主要贸易集散地区之一。
    经过了这一路的风波和险阻,我和我的仆人带着满船的胡椒、芦荟木、檀香木、樟脑、精选的香水、珍贵的玉石珠宝、海枣、衣料等货物上岸,还有最好卖的香料。
    我从安息沿海购买了很多优质的香,那是准备出售给印度和丝之国的偶像崇拜者们,他们无比喜爱并愿意话费巨大的代价购买这些香料,来表达他们对神明的虔诚。
    塞里斯人把这座城市叫做灯海之城,因为街上有如此众多的油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照得特别灿烂,从陆地延伸到海中,以至于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得到它。
    更让人震撼的是,
    港口的高台上,最显眼的是被称为“浑天仪”的可以不停自转和报时的球型机械,而在夜晚,则是高高耸立的灯塔,采取的造型传统的八角舍利塔,绘有精美佛雕和神话典故,用大幅的水银反射镜和猛火油做照明燃料,在夜晚也聚光射出极远,青铜底子的水银镜中,还被能工巧匠缕刻上了大鹏金翅鸟的纹路,照在黑暗中,丝丝金纹如佛国中的迦楼罗凌空而立。

第五百七十六章连响下

    这是一个很大的港口,甚至比君士坦丁还大,商船可以直接从中国海进入到这里。它的周围高山环绕,那些高山使它成了一个躲避风暴的港口。这里的江面宽阔,江水滔滔奔流入海,整个江面上布满了一艘艘令人惊奇的货船。每年有几千艘载着胡椒的巨船在这儿装卸,此外还有大批其他国家的船只,装载着其他的货物。
    的确,我看见停泊在这儿的大海船、三桅帆船和小型商船,比我以前在任何一个港口看到的都要多,甚至超过了君士坦丁。而且,丝国的商船也是人们能够想像出的最大的船只,有的有6根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这些船不仅拥有精确得近乎奇迹般的航线图,而且,它们还拥有几何学家以及那些懂得星象的人,还有那些熟练运用天然磁石的人,通过它,他们可以找到通往陆上世界尽头的路。
    因此,这儿有成批的商人往来在通往内陆的江河和前往更遥远的北方海岸线上,如果一个人没有亲眼目睹这一情景,简直无法相信。在海堤边上有许多装着铁门的大仓库,大印度以及其他地方的商人以此来确保他们货物的安全。不过其中最大的是阿拉比亚人与犹太商人的仓库,像个修道院,商人可以把自己的货物藏在里面,这其中,既有那些他们想要出售的货物,也包括那些他们所购买的货物。
    这是一座极大的贸易城市,商人在此可以赚取巨额利润,作为自由国家的城市和港口,所有的商人均免除交纳各种额外的贡赋和税收。因此在这个城市里,从丝国各个地区运来的商品十分丰富,诸如有上等的丝绸和其他物品,其中有的商品还来自游牧人的土地上。每一位商人,无论是做大买卖还是做小买卖,都能在这个地方找到发财的办法,这个城市的市场大得出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