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707章

幻之盛唐-第707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还有一些河西本地的特色部队,如骊人营、马羌营,则随我的本部活动。前后号称十万人马。一路所过所向披靡,要么降伏派出丁壮协助军队,或是毁灭,举族老小都卖为奴婢,来补贴军费……
    大非川,吐谷浑的发源地,也一度是唐军的伤心之地,开国初期的那场大败,是薛仁贵一生抹不去的污点,薛嵩虽然没法亲自到来,却派来了一只薛氏子弟组成的安东别遣军。
    当然,按照某些有良心的业余历史学家的说法,大非川一战输掉了唐朝的未来云云,之后赢的再多,始终比不上被人打到家门口败少胜多的铁血大宋。
    严阵以待的吐蕃人,黑色甲胄的吐蕃王军,象乌云一样黑压压的聚集在山口,五颜六色的部族骑兵,象流动的边缘,小步的奔走在侧翼,
    吞日宝珠的大旗和玄地金线的大幡,被高举在后阵,旗幡之下,满身披挂的吐蕃内大相兼青海总帅达扎路恭,冷冷的看着对面掠过的游骑,将鸣镝射上天空或将小团的狼烟丢在地上,
    他之所以主动迎战,却是因为形势不得已的理由,三天前,另一只打着安西军旗号的奇兵,从祁连山绵延高耸峡山口奇迹般的出现,在青海湖以北屠杀和躯干那些为吐蕃军放牧的部众,骚乱的人群一直跑到了伏远城下,大弗卢派出迎击的人马也遭到沉重打击,内外震动之下,赞普的行宫和大弗卢不得不向后转移。
    现在伏远城里最后的红牌卫士,还有一只有亲贵子弟组成的精锐带甲骑兵,已经秘密护送赞普在回到罗些川的路上。大非川乃至青海的所有军政要务,都交到了他的手上。集中所有的力量,迎击最近的一路。
    吐蕃健儿们的作战愈加勇猛,展示的实力越强,与唐人交涉的资本就越发雄厚。
    他已经裂牲大盟许诺,只要打退唐人,哪怕是庸奴也可以成为庶人,庶人可以成为臣扑和“桂”,而为国出力的臣仆和“桂”,授予大铁牌的勇士告身,哪怕战死后每人家庭可以得到十五克的灰田(熟地),或是四十克的草田(牧场)。
    而泥婆罗等藩从的客军,则可以得到金银财帛的厚赏。反正吐蕃国内已经无比的空虚,十八域封臣的土地上,怕是有好多家要血嗣断绝了,
    短短的思虑间,前锋斥候和游骑的追逐猎杀,也到了白热化,不时有身影喷血插箭从马上重重的栽下来。
    随后出现在战场上的,不是唐人的辟邪,或是青龙战旗,而是一面面羊角、牛角的黑愫,赫然是同为青海部的部族士兵,他们跟随着少量骑马的头领,有些戒惧的望着眼前的吐蕃军阵。
    而吐蕃阵营的侧翼,已经有些骚乱起来,这些新的敌人,曾经是昔日熟识的族人或是紧邻部众,顿时有人不顾勒令驱马飞上前去怒骂或是质问起来。
    更多人,则是和同为拉开了距离,充满警惕的打量着左右。吐蕃王军的本阵中,也此起彼伏的大吼起来。
    “该死的野狗,”
    “卑劣的叛徒啊
    “愿雅拉香彼山神庇佑,吐蕃国运昌久……”
    达扎路恭高举起刻纹星辰的三尖战矛,高喝到。
    “圣山地祗的子孙们,无畏无惧……”
    “这些卑贱的畜生,就算换了主人也……”
    “让我们教训这些试图反咬主人的狗吧……”
    乌云动了,像是雷霆一般,带着万钧的愤怒,杀进那些犹豫和慌乱的敌人之中。

第五百六十九章应手

    第五百六十九章应手
    “你们这些唑货……”
    陇右行营副总管,神策中郎李冕,有些上火的对着一干垂头丧气的部下怒骂道
    “没有火器,难道就不知道如何作战了……”
    突入大非川的前锋大败,整整上万人在山口被蜂拥而至的吐蕃人杀的大败,兵器甲仗马匹十不存一,虽然损失的主要是藩军和征发的青海部,但是却重挫了锐气,其中至少有一百多名教导队将士伤亡。
    这次南北两路追击吐蕃人,严武率领的南路军可谓是先易后难,他率领的是主要是京军和关内兵的主力,所以数量略少却也相对精锐简单的多,准备也相对充足,从岷州出发后,在崎岖难行的山地中艰难跋涉,一个个攻略吐蕃人的堡寨防要,直到进入青海高原后,就变得一马平川起来,
    而卫伯玉统制的这支河陇先遣军,则是那只边、卫、府、禁,乃至守捉、团练、藩军,战后凑集起来的河西行台联军,在行台解散后因为追击吐蕃人这个理由,才被重新聚集在一起的,因此情况要复杂的多,所能依仗的不过是河西攻防中,初步养成的默契和配合,但是装备、训练、指挥上良莠不齐之类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之前在保护家园共击外虏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但是乘胜追击中,各种轻敌冒进的心态和私念,就不可避免的象雨后的蘑菇一样发酵出来。
    他们看走的是相对旷阔的西北羌中道,穿过大片被吐蕃主动放弃的地区,几乎没有收到任何成规模的抵抗,
    但是进入青海后,就变成另一种局面,随着大军靠近西海,高歌猛进的先遣军,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遭到吐蕃人越来越频繁的袭扰和阻击,三五成群的吐蕃骑兵,不停地出现大军的周围,用简陋的弓箭和投枪,甚至对运送辎重的民夫队,发动决死冲击,虽然造成的损失有限,但是进军的进度就不可避免放慢下来。
    与大多数士兵习惯的河西北路作战的模式不同,这里地势高寒,哪怕夏季也是凉爽短暂,昼夜温差大,运动激烈很容易气闷胸喘,严重者耳鸣眼前发黑,对士兵体力和意志,都是一种严重的负担,但是当地的青海部和吐蕃人,连同他们的战马却似乎根本不受影响,总是在唐人压制后,可以脱离接触,来去自如,
    一旦唐军一贯依仗的火器供给不足后,他们能够对应的手段和措施,也被大大削弱。
    广阔的草地河川,也造成影响大规模行军的复杂地形,而且没有多少可以扼要的据点,造成随着进军的深入,需要更多人手来保证输送的后队,派出更多的斥候来扩大境界范围,
    如果行进太快,很容易造成士兵的疲惫和虚弱,而给吐蕃人的游骑可蹭之机。更别说那些随军提供运力的牲畜,虽然粮草还可以在地方想办法,但是弓箭火器却是没那么容易补充上来。
    作为前方索敌的部队,少了火器的支援,近距离的压制就被削弱了不少,虽然还有弓弩但是箭只也是越用越少。
    新就任的陇右节度使兼陇右都督卫伯玉面沉如水,听着他们陈述情由,却一直没有说话,
    “收缩兵力,多派斥马……除哨粮所需外,所有将士停止抄掠和捕奴,立即向本阵靠拢”
    他已经做出决定,
    “向后路的内枢密大人请求协助……”
    “总管……”
    “节帅……”
    “使君……”
    帐中将士各种心情的声音顿时鼎沸起来。
    卫伯玉摇了摇头,自然知道他们的心思,现在南北两路将士都在憋足力气较着劲,而在龙武系内部,这也代表的是西北出身的将士和关内出身的将士的潜在竞争,毕竟这可能是许多人有声之年的最后一次大战事了。
    对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将自己的军阶和职衔再往上动一动的最后机会,而另一些人打完这一战就可利用领着足够的官身和身价,去享受优裕的下半生。
    南路遭遇抵抗少,同时也离得远,北路最近,战况也最激烈,在种种可能独力打败吐蕃,征服青海的荣耀与功勋面前,让人不免变得侥幸起来。
    “既然吐蕃人试图阻止我们,那就全力已付碾压过去好了……”
    到了他这个层次,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如何打胜战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庙堂之算。
    一旦吐蕃挺过了这个夏天的虚弱期,还没去的足够的突破,带到秋高马肥之后的吐蕃人,活动能力将大大加强,就很容易将这场大进军变成长期的拉锯,然后严酷的高原寒冬,将大大削弱这些来自低地士兵的战斗力,情况将更加不利。高原特有的大雪和烈风可能造成山口和道路的闭塞,没有足够的遮蔽和过冬储备,这么多人吗继续留在高地上将会变成一场大灾难。
    如果留下少量驻军和藩部,而退回低地的话,这样河西大战,无数将士舍身忘死,辛苦夺来压倒吐蕃的战略优势,又将被缩水不少。那些在大军威势下降服的藩部,不知道优惠牲畜什么样的变数和异心。
    如果这样的话,好容易被连场大胜压制下去,朝中见好就收,不要穷兵黩武,无谓空耗国孥,劳役民力的呼声恐怕将大有市场,文臣们会迫不及待的跑出来,攫取主持与吐蕃和谈的这个荣誉和声望。哪怕为了轰轰烈烈的虚名放弃一些看起来并不牢靠的实质利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在国难危亡面前在国家大义和义理的名分下,或许可以和衷共济上下一心,但是作为军人和文臣们的诉求和立场,还是有本质上的差别的。一个国家虽然庞大,但是能够运用的资源就是那么多,这边多一点,那边就自然少了一些……
    大非川,以伏远城为中心的城寨都被尽可能的抢攻加固,不分男女老幼只要能走的动的,都资源或者不自愿的拿起武器,进驻一个个柱堡碉楼之内,
    与其他地方的青海部不同,作为吐谷浑王国曾经的发源地和统治核心,为了彻底消灭吐谷浑王室存在的痕迹和所谓气数之类的理由,吐蕃人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多次残酷的烧掠和清洗,最后剩下的遗民,大都被充为奴役,再从其他地方迁移来领民和别部,以取代就有的土著,可以说现在活动在大非川一带的部落,与吐蕃政权的关系最为密切和厉害相关。吐蕃经营青海的重心和首府,也主要集中在这里
    大批过于瘦弱的牛羊被宰杀掉,丢进水源里,任其腐烂。
    为了不被吐谷浑的后人,残酷的杀戮和报复,为了不至于像那些抵抗过唐人的青海部一样被举族掳卖为奴,然后凄惨的死在异乡,所有能够找到的人都被发动武装起来。在日复一日输灌的决死气概和心情中,等待最后决定命运的时刻……
    蛮头城,新返修建造起来的佛寺,迎来他的开光典,这是一座按照汉地风格重新翻建的寺院,也昭示着唐人的统治重新回到了青海南部。
    建成后,随军的净土宗和法相宗的僧人驻留,以弘扬教化和信仰,与低地的寺院不同,这个还有成建制的僧兵,组要由嵩山少林寺派来的武僧组成,自从清理佛们之后,嵩山少林寺的本山,已经解散了大部分的僧兵编制,不过这些武僧并没有被还俗,而是被编入军中,分配到边疆各地去,一边战斗一边传播佛法,同时也扮演一些类似后市随军神父,超度战亡和接受告诫之类的职能。
    由于位于佛法西渐的道路上,土谷浑故地受到佛法的影响很深,数十名大小和尚,几百名藩部头领,还有成千上万大军围观下的典礼,到也颇有声势。
    成片的武僧军阵前是一面长幅旗帜,上书一行大字很有点眼熟,临兵斗者皆阵列再前。
    所谓临兵斗者皆阵列再前,本出自兵法之说,意为临战者,必由最悍勇善战之辈首列与阵前,同跳荡、选锋、突骑之类尖刀连性质的先锋部队。后来被引入宗教仪式中,以辟易鬼神,又经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