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438章

幻之盛唐-第438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他们要积累功绩和资历。从地方阕升到一些要害的位置。还需要时间和机遇。因此……
    我点了点头。大部分战争已经结束。想要通过军功。获得越级提拔的时代和机遇。越来越远。越来越少了。
    “因此……”
    “大人就成了南内少有几位明面上可以撑的住阵脚的得力臣子……就算舍弃别人。也不会轻易让人动摇根基的……”
    “那我企不是成了众矢之的的靶子……”
    “难道大人从一开就不是么……”
    我默然。
    说实话。我对这位太上老皇帝。有一种奇怪而复杂的心态。大唐之世成也他。败也他。从外系宗室。到天下至尊。从少壮的英明鼎盛。到老聩的殆政误国。几乎历史上大部分皇帝的典型特征。都浓缩在他的一生经历中。除去当初功利和利用的成分。他对我还算不错。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靠山。
    他活的越是健康长寿。我的基础就可以积累地越发坚实。
    就算不为未来身后计。我也要尽量避免让他象历史上一样的凄凉结局。那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太上皇。晚年活的如行尸走肉。连人身安全也无法保障。象温水煮青蛙一样。被一点点的剥夺走身边仅存的东西……明明还活的十分健康。在皇帝病危之后。就被宣布要进行修仙和辟谷。断绝内外往来音讯。变相幽禁在深宫之内。一点点断绝了饮食和用度。活活被太监们给饿死在大明宫内。随着皇帝的去世。他也随之“暴卒”。
    这一点。他几乎和历史上地赵武灵王、齐桓公、梁武帝等人同出一辙。几乎造就了一个辉煌时代。然后又亲手将它和自己一同葬送。最后被臣子困死饿毙在自己的宫殿中。
    又转过头来对老猫道。
    “你做的很好……
    这些天我门下的几大秘密系统。联手清理体制内地问题。捞出不少鱼虾来。龙武军经营的时间还是短了些。不得已采取了一些急进的手段。要获得别人的忠心。需要长久的时间和投入来培养。当时要让一个人忠实于自己的利益和相关的利益体系。就容易的多了。世上没有无缘无故地爱。也没有没有理由的仇恨。容易情绪化和缺乏长远的眼光。是无法成为上位者的。
    因此龙武军虽然有偌大的势力。但还是选择发展代理人和合作者。这种温和而缓慢的方式。来发展潜在的盟友。强势地力量是用来威慑潜在的敌人。和对付不坚定的背叛者。而不是用来未威逼恐吓别人。让出自己的利益。在同样的条件下。让你地盟友更倾向你。就是足以占了先手。
    他们都走后。我继续坐在书房看了几份邸文。无非就是
    景教和拜火教的信众。似乎随着天气变热。也突然变的鸡毛狗血起来。在长安城多处发生激烈冲突。甚至焚烧对方的房宅。还死了人。京兆府为此疲于应付。四处弹压。又请求龙武军左右街使的帮助。
    已经加平章衔拜相的老元帅郭子仪。老当益壮龙马精神。新近又纳了一房年轻的姬妾。小夫人地年岁。甚至比郭家最小地老幺。还小上一些。成为一只老木梨花压海棠的典型笑谈……
    御史大夫领尚书衔都元帅李光弼和部曲九连山去射猎。在打到一头巨熊。将熊皮熊胆献于宫内。传为祥瑞异兆……
    剑南和岭南商人结社。各自捐建了一条快直道。这两件事。看起来没有太大地关联。连地方官府也是当成朝廷中兴的征兆来宣传。并顺便在朝廷内部捎带一下自己是如何治民有方。百姓觉悟甚高的政绩。
    但在这一切玄虚的背后。却是南平会社和南海会社的破天荒的第一次合作。因为两条可以快速奔驰马车的快直道。是分别从广州番禹和南平弄栋出发。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终点成都府。
    寂护的师兄大雷僧寂明。在海南万安州。建立少林南海下院兴教寺。对于北禅这种抄后路的做法。六祖慧能起源的南禅广州华兴寺。方广寺等。表示了谨慎的欢迎。
    正在发呆。就听见响动。正想骂人。我不是交代不得打扰么。
    小慕容怒气冲冲的推门进来。将一包东西丢在我面前的案上
    “唔……有什么意见么”
    我故意无视她的面色。笑笑道
    “这是什么……奇怪的东西”
    她用指头掂着一些散落布片和带子组成的半透明织物。涨红着脸说……
    “不过是。入乡随俗嘛。
    我轻描淡写的说
    “要知道我府上都是这么打扮的……你也不能太过于异类了……”
    “那这又是什么……
    当然。她体态娉婷。容貌俏丽。气鼓鼓的叉手。生气起来也是很有韵味的。
    “这是女性贴身防护之具。
    我脸不红心不跳的看着她手上的可疑物品。用鲸须两条半圆细边。环透明而柔软的弧线蕾花布料。再看看她波澜起伏的胸怀。很贴身的尺寸设计……
    “可以有效的固定身体。方便行动。就算做一些激烈的行举。也没有关系……保持清凉透气。还最大限度的减少衣物对肌肤的磨损……
    “特别是对常习武技的女子来说。穿了这东西。就算不用偷偷把胸前绑起来。也不怕影响到剑舞技击效果……还不用担心身材走样……
    我蜒着脸继续劝说道。
    “这个袜带是方便骑马用的。保护大腿。还不容易汗热……如果你觉得这尺寸太小。我还可以找人再订做……”
    当然得到的。只是一个迎面而来剑鞘。擦着头皮飞过去。
    “喂喂……”
    “慕容家留你在这而负责联络事宜。起码也要有个尊重主人家的态度……这行头只是第一步……”
    “知道什么叫低调。什么叫不引人注意。什么叫做隐于世。难道你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的身份么……”
    慕容家在我这里一下采买定制了大量军械物资。虽然多是淘汰的军用品。但按照市价也是一笔天文数目。慕容家手头的财货。尚不足以支付。还以河源王府的金印。盖了一大堆欠条。请第三方的西北商事担保。才结清。
    她虽然号称联络人。其实也有相当于协议中的人质、抵押品什么的。不过我估计这位。是不会那么轻易屈服于家门的利益要求的……
    不过……我有的是时间。
    哐当一声。书房的窗户四分五裂的飞出去。显然又跳窗走了。
    我只来得及喊上一声。
    “那边是水塘……
    就听见噗通一声。世界清静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道与僧官

    我站在含元殿的柱子后面,瞪着深深藻井上的雕花彩饰,继续发呆,因为又是上朝的日子,又因为天气热,朝会被从大内的太极宫麟德殿,移到了地势更高,更干爽通风的北内大明宫,虽然地方换了,但是气氛似乎一点都没什么变化,用各种冠冕堂皇的大义和道理,象争地盘的食肉动物一样,相互咬的一嘴鸡毛狗血的。
    当然如果没有这些政敌们,相互揭举对方的阴私,用这些狗屁倒灶的东西作为攻击的口实,我也会少掉很多消闲的乐趣。
    正在激烈讨论的,依旧还是那场分镇、并镇之争,只是准备更加充分,修辞更加周密,极力把对方打了专权误国的标签的同时,也要极力标榜自己如何公忠体国,在皇帝陛下面前显然很有不折不挠的劲头……
    宰相们会在正式朝班开始前,提前半个时辰就抵达含元殿两侧属于中书、门下的排房,召集手下臣僚和亲信的官属,先开个正朝前的小型预备会议,商榷所有需要在朝政上准备的腹稿,以及针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对应情形,一些官员也会早早等候在门外,一边站在清晨的寒露中顿着脚,与亲近的熟人交头接耳,一边派出贴身跟班、长随、小厮什么的,四处串联打探风声,免得自己一不小心就在政治风向站错位置,或是忤逆了自己这边背后大老什么的……
    作为朝会中最活跃的有生力量,御史台三院的言官们,也会在各自的长官带领下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自发组成一个个讨论小组。先酝酿一下等会要咬地对象,今天那些内容是可以打加发挥的额素材,那些又是可能犯天子讳。需要避让的雷区……
    想我这种贪恋睡眠,讨厌勤政办公,总是直接在开朝地登闻鼓敲响之前的片刻,才在百官万众侧目的各色眼神中,坐着马车打着哈欠姗姗来迟的偷懒殆政反面典型,自然是不可能有什么风声,
    当然。我也不需要这些新出炉内幕消息、小道传闻什么的,我纯粹是来做摆设看热闹的,顺便安安那位陛下的心,顺便向那些喜欢躲在地下反对势力什么地老鼠们,证明一下我活的是多么的健康。能吃能睡,活蹦乱跳、精力充沛……
    用薛景仙的话说,作为一个风向标式的政治人物,到了我这个位置。只要注意爱惜身体,保养好自己寿元,少生点病,就足以震慑大多数乱伸爪子地人和见不得光的鬼蜮伎俩……
    我正在回味昨天的事情……嗯,小慕容的皮肤真实不错,别看她长年奔波在外,风吹日晒地确实相当细密精致。身段匀称上下都相当突出。相信摸上去手感挺拔而结实的……
    当我紧紧捂住狂漩出来的鼻血,扶着墙从秘密夹道里慢慢走出来。心脏还在怦怦跳个不停,实在太刺激了。随着女人增加而养成的免疫力,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激动的流过鼻血了。
    这条连接多排女子换衣间的背墙夹道,本来是为了满足我某些阴私的癖好而存在,难得有这个落水地机会,没想到不但看到激动人心地东西,居然一不小心就撞见这天大的秘密,这可是禁忌地东西……
    “给我叫初晴过来……
    我当即吩咐道。
    豁然觉得环境静了下来,气氛一变,却是那位一贯隔岸观火,很少表态的兵部尚书梁宰,正在奏事……
    这位自称本家地兵部尚书,据说在两朝之间的处事不偏不倚,颇有些纯臣的气象,倒也吸引了一批号称中立的官员聚集在身边,平时也办事的多表现的少。再加上资格最老却是太上时代留下来的仅有老臣,因为立场和背景很少表态的刑部尚书李,新进尚在观望风向的礼部尚书贺兰进明,一并号称很少发言的寡言三尚书。或者说是三菩萨尚书……
    由于他署理的兵部,负责的是乾元改制中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具体工作,所以他一开口,菜市场一样的大殿中顿时静了许多……
    他这次,避开那些争论的焦点,抛出了一个新的方案,或者说是一个新的说法将天下重新划道,重建二十四都督制。
    道在唐代前期,只是一种监察区。
    自唐朝建立到睿宗、玄宗时,国家和社会已经在和平环境中发展了近百年之久。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和律令制度建立,唐继承隋末由350余州府和1500余县组成的地方州、县两级制行政秩序形成并正常运转,由中央直辖天下350余州府,也显得实在琐碎而繁重不堪。
    因此在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因山河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废除战时延续下来的军国行台省制,各道由皇帝不定期派巡察使或采访使巡视,监察地方官吏和了解各地情况。
    经历了最初的军国行台省制、都督府制和分道巡察制等制度演变,景云、开元道制改革中,已经逐渐形成与节度使并立的,按察、采访诸使差遣官,以确定道的治所和使府编制。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睿宗“景云二年六月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