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425章

幻之盛唐-第425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圆任上时,他的身份更加尴尬。
    当年我的部下一行还没到剑南,麻烦之名就已经传到了地方,蜀中中正当局势微妙,因此要派出一个足够规格又不影响内部格局和外部立场的人,来负责这些麻烦事,而我也需要一个熟悉地方的人士,结果就无意成就了他。
    当初在鲜于家族倒台的天宝旧案中,他作为地方上的知情人。以所掌握的内容作为投名状,提供了相当大的助力,也由此获得了我这个体系地初步信任。但这件事实在太轰动了,牵连和影响也很深,为了避风头和残党的报复,也是一种变相的冷处理和考察。让他去了松州主持针对吐蕃的事宜,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他现在在五大长史中排名第二,散受正五品朝议大夫,领宁远将军,勋骑都尉,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成功人士,有能力重新过问当年的案件,现在当年被流放张九龄已经被太上重新追封,在龙武军地背景运做下。严武的父亲严挺之也被正名,连带着当年的魏氏舞弊案也就自然不成立,魏家也重新获得参加科举的权利。
    作为仅存的长辈,最大的心愿,就是将侄子亲手送进科场,以实现家族的夙愿……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交代了一声,让人抬上一只笼子。
    “这是党项羌首领,献给殿下把玩的獒种……也算是一个见面礼儿”
    我这才想起,与我那些经常出入起居的幕僚不同。他其实没有见到小丫头几次
    “居然是党项獒……
    我惊讶了一下,这只眼睛半睁,浑身肉嘟嘟,满脸皱巴巴,方方正正地大口裂,对普通小狗来说,似乎体形过于肥大的动物,居然是后世名犬藏獒最著名的祖先之一,我虽然没见过实物。却也从网上看见过。
    所谓獒是大型犬地统称,属于狗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品种,虽然历史上出现种类很多,但后世只有藏獒作为完整的血系保存下来,因为只有那里恶劣艰难的生存环境,才能孕育出这种凶猛膘悍的血脉,党项獒也是其中的一种。
    很快,
    “这是什么狗……
    牵在小丫头手中的小白狼,如临大敌的夹紧后腿。垂下尾巴。前身低付,毗着牙齿发出呜呜的咆哮声。迈着梅花步。对着打开地笼子绕起圈来。
    那只欢蹦乱跳的小獒,虽然很努力想做出一副凶狠的样子来,到清脆的嗷嗷声,却只能让人觉得的可爱无比……
    “我决定了,它将会是小白狼的童养媳……”
    小东西下了决定道
    “我想看看狼和獒配出来,会是什么东西。”
    “殿下,它是雄犬儿……
    站在狗笼旁边的还有两个年轻人。
    “白兰羌野人丁零叶,见过开府大人……”
    他身后站的年轻人前身一步,恭声道
    “党项羌野人拓拔继善……参见开府大人”“党项拓拔”
    他被我奇怪的眼光和声调,看地有些毛骨悚然,其实他和大多数唐人并没有什么两样,被山地的阳光晒的很健康,红仆仆的两朵高原晕……
    “有什么不妥么……
    魏方进,满脸有些不以为然的。
    “党项羌本居于土谷浑北山谷,世为吐谷浑慕容的臣属,后来吐蕃侵并,其中大部随慕容氏出奔大唐,朝廷乃以庆州设静边军内置之……八部共推拓拔为首领……
    “不是,只是这个姓氏让我想起了一些东西……
    我笑笑说。
    “此拓拔非彼拓拔,不过野羌种仰慕而攀附的……倒是安乐州的吐谷浑慕容,还有些渊源的……”
    魏方进显然误会了我地意思,拓拔可是鲜卑王族地大姓,本朝的好几家后族和相族,都是其分支……
    按照他地说法。
    无论是党项种还是白兰种,都是吐蕃国内重要的情报和活动来源,白兰羌胜兵过万,勇战斗,好剽抄、善做兵,是本朝河西等各路羌军的重要来源之一。相比之下,党项中号称最强的拓拔,才不过是一个人口及万的小部落,但是在吐谷浑的旧地,很有活动能力……
    不过,我根据后世的记忆,对着这位年轻的拓拔继善,露出一个呲牙的表情……
    “姓拓拔的……有兴趣,跟我混么……”

第三百八十四章 又见故人来

    我也不是没有想过灭掉这一族的后果,以我的能力,给这么个小部族栽个罪名,连根拔起也不过是费力点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我亲自动手,这种脏活,龙武军在草原上已经干过不少。
    不过再想想后世哪个号称经济文化极大繁荣,政治军事却积弱到极点,先天就畸形的国家体制,却通过从思想文化和社会地位上阉割掉军人的血性和进取精神,来保证统治长治久安;养着历朝历代乃至当代世界上的最庞大的军队,拥有名目最繁多的庞大赋税和徭役,却只能长期对外被动防御,靠交岁币为名的外交保护费来稳定边防,连个五流的安南小国都打不赢,只能在镇压内部农民起义上展现亮点,的所谓“鼎鼎大宋”,
    就算没有李元昊的西夏,也会被把那帮被武人迫害妄想症到骨子里,以病态审美著称的君臣们,鼓捣出张元昊,陈元昊什么少数民族割据政权来……这种无聊的念头也就停留在我的YY中
    虽然有些震惊莫名或者说受宠若惊,但我的身份让他没有拒绝的勇气和理由,挖我部下的部下的墙角,也不能厚此薄彼。我很快就多了两名番族的随从。
    其实象这种随从我身边已经有不少,基本各国各族的人都有,比较显赫的有正在我家接受培训的安息少年王孙,也有诸如正在官学寄读的日本藤原家公子,乃至现任南平国大清平官段思昭之弟段明海。
    而小丫头也多了一只可以折腾,毛茸茸的玩物……
    “男儿到死心如铁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吹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大校场上。一列列兵卒。高声唱着后世辛弃疾地《战歌行》。穿着厚重地布、皮、铁多重铠甲。手持大槊。斜挂铁弓。腰跨长柄横刀。背着装着沙袋地行军囊。汗发如雨地奔跑而过。沉重在地上顿出一条长长地烟龙……
    空旷地场地内。一个球体。正落在临时搭建地建筑中。轰地腾起一股炎流。
    “这就是所谓地步手炮。
    站在一堆军将中的我,看着眼前立在木底座上,近似大号弹弓一样的弹射器,铁管的支架,棚布地皮兜,铁制弹簧条。据说可以发射3…5斤重的火罐或者火弹,通过两名士兵操作,就可以对掩体进行简单的攻坚。
    对于火器的研究。似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剩下的主要方向,是如何的从原料和工艺上缩小体积,提高质量和效能,比如在提高安全燃点的基础上,如何精炼配置让燃烧弹更猛烈而持久,在燃烧弹里,运用黑火药芯的爆炸效应,以覆盖更大的杀伤范围。在攻城用地大型石炮弹药里,尝试加入硝化甘油的铁壳弹,以爆炸破坏城壕,以碎片杀伤人员,……
    倒是火器运用器具方面有了不小的突破,
    战争是最好地兵器实验场,什么武器设计制造的再好,没经过实战都不算数,这种东西就产生与南平府的战事中。因为经常有把击败的部落和反对势力,逃进深山,依靠偏僻地利之险逃避官军的讨伐,在这种情况下,石炮、弩车等大多数器械都没有办法通过崎岖的山道,虽然南蛮人的山寨往往相当简陋,但是依靠地势和简陋的武器居高临下,依旧能够给轻装的唐军造成不小地麻烦,因此。急需一种可以便于士兵携带的攻坚武器。
    最初是攻打叛变的顺化山城时,残余的蛮人聚集在靠山盘道的险要。让唐军始终啃不下来,而攻城之器却上不去,靠吃死人和喝雨水围困了一个多月后,依旧不降,反而给唐军造成了近千人的伤亡,随军的工匠,试图将小型的床弩拆解下来,送上去却被奸细破坏掉。这时候前来助战的附从族军,也出现了不稳,不明地敌人援军聚集也在逼近,眼见要断绝了粮道,随军的工匠被逼的急了,拆下马车的弹簧条和钢管,试图修复不成,却意外的组成了一组简易的弹射器,依靠这种用两三次就会散架的东西,向山顶最后据点发射一批燃烧物,将最后一点抵抗消灭……
    虽然这东西看起来很粗陋简单,射程也不过两三百步,只是普通弩的标准,准头更差,但是胜在携带,可以通过马驮或是人背,跨越大多数地貌。维护也简便,甚至还可以就地取材,以竹木进行加固和强化,换更粗的弹簧弦,牺牲使用寿命以以换取更大地射程。
    后来在南平有一只山林队,用人背这东西地零件,艰难的爬上万仞悬崖,向据险而守地寨子发射了十几枚火弹,从天而降的突然打击导致对方大乱,被一举攻克。这种武器的可靠行再次得到验证,由此由南平训练大营的主将曹全豹和南平副都督席庆元,分别上报军器所和胄曹,请广制之。
    如果可靠的话,这东西将变成所有山地作战部队的标准配置。
    我突然眼角觉得闪过一丝亮光,皱了皱眉头。
    “怎么回事,没有清场干净么……”
    “这两天北司的人,又过来的偷窥了……”
    军造所的军头,指着远处校场外,隔一条大街的楼牌建筑上,几个拿着闪光咫尺镜的人影。
    我冷冷哼了一声。
    不出意料,朝廷也在兵部、西北军器监等衙门的牵头之下,在关西重镇云阳,投入相当建立一个专门营造火器的军工场,又由宫内省排人专往监督,又在附近集中了大量朝廷控制的匠户和工役。以满足配套生产的需要,因此相对太白上地军器监,分别被称为北司和南司。
    虽然有免费的配方和工艺,可惜的是北司的体制和管理方式还是传统的,把官办产业的弊端也给继承下来,靠人头凑数地手工生产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事故不断,再加从原料到成品上伸手的人太多,多头管理之下,大家拼命王里头塞直接人,造成挂名和挂职的几乎要比有技艺的人多……
    于是就和过去模仿剑南流民工场的模式生产的军器一样,造出来的东西,质量不稳定,问题多多。成本接近天价,连西北诸军都不愿意用的次品。才两个月相关项目的主事人,就因为实验军将地伤亡。被寄予厚望而抓狂的岳父皇帝陛下,流放了两拨……
    于是就把主意打到现成的东西上,先是开始试图拉人挖墙角,然后就是以视察为名直接派人来剽窃工艺,又长期监视研发实验过程,种种花样百出……可惜效果有限
    事实上我掌握地军器监体系,已经放弃了过去那种大包大揽,事无巨细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零件的方式,和大多数技术含量不高的工艺流程。专做最核心的高端工艺,其他不那么精密和需求的外围生产,都通过竞投,发包给于龙武军关系密切,或者得到授权的那些商人、营匠世家,也算是利益均沾。事实上龙武军这么多年经营下来,也培养了许多以经营营造著称的民间商团,他们不但承接军队、官府的特定任务,也大量做民间的营生。甚至将触角伸进宫里,做起皇供商来……
    用后世地话说,这些人紧密团结和围绕在少府,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