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148章

幻之盛唐-第148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吸引我坚持钻研下去的缘故是,最后几章的注者,自承虽然“浊于尘世”,离有所有小成的练神练精相去甚远,但凝神固精,但是却已经能够“乌鬓新牙如三旬”“年惑八十而色不衰”,也就是说这个家伙到了八十岁仍然牙不落发不白,能够祸害小姑娘。要知道古人寿命平均本来就不长,到了八十岁还能龙马精神龙精虎猛的纵横床第,那就非常诱人了。看到后面还有象日记一样感受的详细描述。
    因此,只要是男人,都不愿意放弃这方面任何的可能性,我也不能例外,当然,不免苦了我家的女人了。至少我可以感受到最直接的效用,已经能够在大多数时候和场合,有效的控制一些不何时宜的冲动和**。
    当然了,我对他的心思倒是很明了,前段时间,南边的上清派茅山宗的紫阳观、灵宝派的重隐观、养生宗的元佑观,北地的楼观派的昊天观、宗圣观,都已经有过来投报国家了,其中还不乏那为玄静先生李含光的亲传大弟子,因此宫中不再是青城山的北天师道一家独大了,但因为首当奉圣的缘故,又占了地主之利,虽然受到外来威胁,他的地位还算稳固,但同道宗门中不见硝烟的竞争已然显现卯端。因此更加的迫切的稳固这种有分量的盟友关系。对我一些要求,倒是尽力的很。
    我突然想起一事,打断他的话头道
    “那个,上人,你门下渊源流长,可曾听过……升龙道这东西”
    他突然一顿,瞳孔如针刺般,缩了缩,
    “军上难道……
    “只是偶听人说起,似乎颇有来历”我轻描淡写道
    “何止颇有来历,,”他摇了摇头,
    下了很大的决心般,才缓缓道来,这话说起就长了。▋
    “军上可知诸子百家”
    “就是那个,汉时被罢黜的诸子之学”
    “儒家固然独尊,但诸子未必尽亡”他轻轻抚了抚长须,眼神深邃。
    按照他的说法。
    自从汉武帝一朝始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统一思想之后,面对儒门压倒性的力量,传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并没有随之消亡。而是各自以各种形式延续发展了下来,
    一部分接近的学说进行相互融合,最终发展成为与儒家相庭抗理的一支力量,如阴阳家、五行学、巫门,与原始的道家合并,最后在东汉末年演变成中国本土特色的宗教思想——道教,并在南北朝一度取代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主流,
    一部分的诸子思想则选择了向主流妥协,为儒家所吸收,变成儒家中支流派,如纵横家,名家,构成儒家哲学观和逻辑体系的一部分。
    一部分却在与儒门对抗和竞争中,最终相生相成方式与儒家共存下来,如兵家、法家,虽然有时从属于儒家,但征战天下以兵道,平乱世以法度。却是统治阶层如何更替,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部分如农家、墨家、杂家、医家、小说家则,根据各自拥有的社会基础,彻底潜散入民间,成为木匠、农艺、风水、医师等行业传承,既传统所说的百工技艺。虽然多数已经失去本来的主张,但哪怕儒家占之大势,却也无法根绝,这些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或是必不可或缺的存在。
    这些只是比较闻名于世的大支,其他尚有,改头换面,隐藏身份,转入底下的不知凡几。经历了两汉和短暂西晋的黄金时代后。
    南北朝各族乱战,儒家正统,支离破碎,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在外族和屠刀和奴役面前,苍白无力的崩解离析,而众多派外来思想,与本土文化激烈碰撞,角力、斗争、妥协、融合、吸收,为了寻找平定乱世安定天下的道路自有无数的宗派团体,为了各自的追求、目标、野心、**,争先恐后的投身到着乱世洪炉中去,一些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开始重新复活。
    “自有称鬼谷一脉,专以权谋机断,售用权门……”
    说到这里,他言中不胜唏嘘态。
    “乃至道门之中也有追逐权利的,行匡服王业为名,以现己利的”
    我心道,这还用你说,从太平道开始,各种以道教为名的组织结社就没少向政权渗透,就是青城天师道的前身五斗米教,也曾经是乱世中一个重要的军事集团,还试图割据过蜀中的。
    据说,这些还只是公开活动,至于暗中派出门人传人出世,进行政治投机,拉杆扯旗的学流势力,也不在少数,不过处于自身的局限性,基本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有如潮汐起落更替,虽盛极一时,却不过旦夕尔。真正能够在残酷的乱世和动荡中,渊远流长下来的并不多。
    这个“升龙道”就是其中颇有代表的东西之一,不过据说这门人虽然不多,而且行动相当隐秘,但思想相当的偏激,具有典型的大汉族主义倾向,以灭胡绝胡为己任,相比北朝中一些以身体力行,从**上消灭的秘密团体结社,这门更喜欢用智慧和学识的力量。
    当然了这种破坏民族大团结,反潮流而动的思想,自然得不到具有胡族血统的隋、唐两朝的公开欢迎,但作为一个传承极其古老的门派青城山,也不得不承认这门下很有些能量,在好些历史大事件,背后都有嫌疑的影子。据说在开国的一桩公案中,还与本朝那位李卫公有点干系,
    不过这门人将神秘主义贯彻的十分彻底,青微老头知道也不多,仅此而已,这还是青城作为道门祖庭的历史,以及开国时的辅国大派的资本,才在历代的典籍里有一点记录。
    毕竟,作为曾经天下第一大宗教社团兼军事割据集团,五斗米教活动中心,象这种曾经存在过的可能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多少都会尽量掌握一些不足为外人所道的情况。
    听完这些来龙去脉,我才心头一快石头落地,
    难怪,我脱口是自承个坚定的大唐民族主义分子,坚决与任何不利大唐的倾向做斗争纭纭,当初从那几位口中突冒出这一说,把我问的云深雾绕的,说这东西的刹那,我一度还很震撼以为,起点那只著名的啤酒猪头,比我还早几百年就穿越过来讨生活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钢管与肚皮

    “殿下已经来了,正在琼华殿看皮影儿呢”随便抓个小黄门,问了小丫头的所在,就找了过来。
    老远闻到充斥在空气中紫苏精、胡丁花、妥耶香混杂而成的,清醇凝神的味道。就听得几声唱白:
    女:野花随风飘摆,好像是在倾诉衷肠;绿草凄凄抖动,无尽的缠绵依恋。初绿的柳枝坠入幽幽碧水,搅乱了芳心柔情荡漾。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远行的丈夫却年年不见音讯。
    男:离家去国,整整三年,为了梦想中金碧辉煌的长安,都市里充满了神奇的历险,满足一个男儿宏伟的心愿。现在终于锦衣还乡,又遇到这故里的春天。看着一江春水,看着满溪桃花,看着如黛青山,什么都没有改变,也不知我新婚一个月就别离的妻子是否依旧红颜。来的是谁家女子?长得是春光满面,美丽非凡。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了什么样的错误?
    女:这位官人,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大道之上蓝天,你却非让这可恶的畜牲溅起我满身污泥,怎么反倒怪罪起是我的错误?
    男: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蓬松的乌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艳地面颊让我胯下的这头畜生倾倒,竟忘记了他的主人是多么威严……
    人物的光影,在薄薄的幕帐上跳跃荡漾,华丽错织的色彩音容,黄裳环髻的小丫头支着下巴,把汪汪的大眼睛撑地滚圆滚圆的,丝毫不肯漏掉片刻,显然被故事抓住了小小的心思。许久才道一声“好感动呃”,华丽的词章和绚烂的形容。同样打动一片同样正是爱做梦和习惯做梦的年纪地宗室少年看众。
    只是小东西此时的姿势不甚雅观的,一屁股滑在坐席上,一双小脚丫子叉翘的老高,滑下的裙子,露出白粉嫩的一段。足够让平日主张宫庭体统和礼数的典礼、尚仪们,瞠目瞪眼,痛心疾首的。倒是让人觉得,我家LOLI养的:}。
    案几上把了许多瓜果点心,小丫头的席上还放着一大把地烤串子、小松饼、蜜果儿、不时有一双执壶素手斟上一满杯鲜榨的果饮,倒有我哪个时代泡影院地味道
    对白仍在继续:……
    女:快走远点吧,你这轻浮的汉子,你可知调戏地是怎样多情的一个女子?她为了只见过一面的丈夫,已经应掷三年,把锦绣青春都抛入无尽的苦等。把少女柔情都交付了夜夜空梦。快快走远点吧,你这邪恶的使臣。当空虚与幽怨已经把她击倒,你就想为堕落再加一把力。把她的贞洁彻底摧毁。你这样做不怕遭到上天的报应…
    男:上天只报应痴愚的蠢人,我已连遭三年地报应。为了有名无实的妻子,为了虚枉地利禄功名。看这满目春光,看这比春光还要柔媚千倍的姑娘……想起长安三年的凄风苦雨,恰如在地狱深渊里爬行。看野花缠绕,看野蝶双双追逐,只为了凌虚中那点点转瞬依恋,春光一过。它似就陷入那命定中永远的黑暗。人生怎能逃出同样的宿命。
    听见动静,小丫头见得是我。吐了吐小舌头,摆起可爱的鬼脸,做了个嘘声动作,又屏息静气的投入进去。我宛尔一笑,也没说什么,只是让左右,给寻了个坐席排在身边,饶有趣味的看起来。
    作为千秋献礼之一,这种新推出的,边歌边舞兼言叙事的表演,显然很是大受欢迎。
    事急从权,我自然把主义打上而那些梨园、宜春坊的女弟子,她们即有现成的技艺也有舞乐的底子,是最好不过的首选,当初为了向杨太真借掉她们编排之用,没少费了些口舌,鼓吹了番歌舞剧妙处,和杨太真细数“西乐”之艺,
    “这么说来,言以叙事的……”
    “便是话剧”
    “歌以咏志的……”
    “便是歌剧了”
    “
    “正是,娘娘”
    “都兼有之,就是戏剧了”
    “此外,还可再加上些舞乐伴奏,叫人幕布垂帘,在制以亭台楼阁山水之形,为背景,仿故事情形置之以器具,服装的名什,就算完达了”
    我如是纭纭,还舍了不少好处,才得松口。
    “如此也罢了”,
    杨太真饶有意味的笑笑说“本宫这些女儿们都交给你了,莫要被人欺负了”听的我一阵郁闷,我象那种监守自盗,吃完不负责任的人么,诺诺退了出来。
    于是我便得到了个类似舞台指导的东西————内苑宣教使头衔,在一群莺莺燕燕中,气贯指使的发号施令,还可以借扶手捏腿的指正之名,沾点便宜吃点豆腐什么的,我当然也不是那种止与情,动于理的假君子,唐代的男女之防并不似后世那么严峻,我身份和地位又足够压倒她们,有名正言顺,倒没什么放不开的,因此相处下来,简直是男性的天堂,那么多人喜欢写后宫文,显然不是没有理由的。
    乃至在宫外,同样也是千秋献礼的项目,为了方便某些贵人喜欢与民同乐调调,却不希望抛头露脸的心思,还专门用新式的建材,给修了座多层的结构带设施齐全大小包厢的剧场,作为那些官员眷属的热闹去处,这些天也是人满为患的。
    而一些表演的东西放到内廷,专给宫闱女眷看的,没那么大铺张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