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传说 >

第78章

重生传说-第78章

小说: 重生传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懒了……

惠源老板郑晓伟在新闻出版署有一层关系,但同样的相对而言刘明耀他爸也有朋友,出版署下属的音像和电子出版管理司绝不会为了这种事儿来麻烦太阳电子。所以最后郑晓伟通过文化部把问题落实到地方文化局,省文化厅在两面都不想得罪的情况下只能卡住一个游戏说事,殖民意识这种问题摆明了就是故意找茬。事实上1995年为止,中国尚未有对电子游戏类出版物的明文规定和法规,这种事就是一个张嘴闭嘴的问题,对方也是给太阳电子留面子了。这是游戏还没发售,如果发售之后出现这种问题,罚款加上回收之前的游戏有得公司折腾。

尚方软件在95年中曾经扬言要做一个超越《CC》的RTS游戏,当时国内正处在《仙剑》的悱恻缠绵中,《仙剑》让很多中国游戏爱好者们有了那么一种希望,原来中国人也能做好游戏。他们在内心当中不自觉地把所有国产游戏的高度都提到了跟《仙剑》差不多的位置,认为国产游戏应该可以勃起了。

事实上,1996到1999这三年,几乎是中国国产游戏从发展到幻灭的三年。这三年里,外星科技成功克隆了日本大量游戏名作,在任天堂红白机上大发了一笔,连续数个根据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改编的游戏失败,诸如前导之类的公司一个接一个倒闭,95年创建的西山居在WPS与WORD之争上一败涂地不得不转战游戏市场,等等等等……一直到99年台湾的《万王之王》出现,2000年大陆《万王之王》奇迹般的成功。

我没想到的是,这个提前被我们搞得有一点热量的游戏市场,居然这么早就出现了阴招——按照我的理解,这种事儿出在2001年之后才算正常。

不过反过来想,尚方所鼓吹的调调的确没错,我们现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搞的并不是弘扬本国文化的东西,他们的爱国游戏必须有我们这样一个意识不良的游戏作为对比,才能显出他们的好。

我只是惊异于对方的活动能力,同时也检讨自己一直在这方面不用心导致的恶果。

这要是网络时代,我早就把《航海纪行》放各大站上提供免费下载去了,现在却不行,瀛海威的牌子还没竖起来,我哪儿找信息高速公路去?哪找网络工具去?

不得不说,郑晓伟比较通晓利弊,他也知道打击我一个游戏软件对太阳电子来说损失不大,但相对而言,对他来说利润就很可观了。

至少在三个月内,我们没办法拿合格的修改版本出来,而只要尚方的RTS游戏在这个时间段内发售,想卖得少也很难。

1996年1月,《中关村启示录》发售,但这种温吞水似的生意经类游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电脑游戏爱好者们的要求,尚方的这款RTS游戏在这种时候就显得异常醒目了。

我苦笑着把三哥给我的东西翻到后几页,其中有三哥给我的建议。

三哥大概说明了一下郑晓伟这个人,按照三哥的推断,他也应该是给人打工的,在他背后应该有一个资金充裕,势力庞大的人顶着。至于这个人到底是谁,目前很难猜。

三哥给我的建议是,放弃目前国内PC游戏市场的竞争,这是目前最好最省力的办法。事实上我们在国内PC游戏上所得的利润与投入极不成正比,这对我来说倒没什么,只是我觉得很不爽。

这就是向人家低头了,彻底的低头。

另外三哥也建议我通过一些方式能够跟上面的人物们对上话,如果一旦获得支持,获益将是无穷无尽的。

我拿着这份东西,回家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听从三哥的建议,彻底放弃国内电脑游戏方面的竞争。

当我把这个决定打电话告诉张小桐的时候,张小桐吃了一惊。

“真的决定放弃?”

我此刻心情可以说是差到无以复加,有气无力地说:“是啊……反正也赚不了几个钱,放弃就放弃吧……我们还有电视游戏部门,也没什么……”

张小桐沉默半晌,轻轻地问:“你当真这么想?”

我被张小桐问得不知如何作答,手持电话愣在那里。

张小桐的声音幽幽响起:“你放不下吧?”

“是放不下。”我垂下头,仿佛她就在面前一般,“我不甘心,我们才刚开始就要被迫退出比赛,我很不甘心。”

“傻瓜。”

我被张小桐说得一楞:“啊?”

“我说你是小傻瓜,”张小桐说,“你比他们年轻,比他们看得远,何必急在一时?”

“话是这么说……”我苦笑着摇头,不知道接下来说什么好。

张小桐美如天籁的声音及时出现在我耳畔:“别想太多,你要关注的东西太多了,一时的困难不要放在心上,总有办法能解决的。”

我明白,这些我都明白,知易行难,对别人说的时候我一套一套的,回过头来自己做起来就糊涂透顶,非要她说一次我才会开始反思。

“我知道了。”

“嗯,要不要我过去看看你?”

尽管现在我很想见到张小桐,还是拒绝了:“不用,我一个人呆会就好,你不用担心。”

张小桐迟疑了一下:“真的不用?”

“真的不用。”

我挂了电话,一个人出了门。

走上街,面对开阔的街道和来往人群,我的心情好了一点。站在一家刚开业不久的音像店门口,我听了一会95年特别流行的《无地自容》,电话响了。我低头一看号码,是周广成。

“行文,干嘛呢?”

我想起周广成他们几个狐朋狗友,心情再好一点:“压马路。”

“我在奥维小区边上呢,要不要过来看看?”

“啊?”我听着就是一蒙。

“啊什么啊?执照办下来了,我和鹄志他们盯着装修呢,你过来看看吧。晚上咱哥几个喝酒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特想人多热闹点,立刻答应:“行,我这就过去。”

刚伸手招呼出租车过来,电话又响了。

我对司机说了奥维小区之后才低头看号码,是蔡青。

“回来了?”

“回来了,还给你带回来一人。”

“啊?什么人?”

“你不认识,不过他有你有兴趣的东西。”

蔡青的话当真就让我有兴趣了:“哦?打算卖关子到最后还是现在告诉我?”

蔡青显然跟别人在一起:“等会吧,现在要安排住宿,我晚一点再给你电话。”

“好。”我把线收了,揣起电话。

坐在前边的司机看了一眼后视镜:“小伙子,有钱啊,用手机。”

我笑了笑,没说话。

司机没管我说没说,继续说道:“唉,人比人气死人啊,现在开车不如前两年了,家里再出个下岗的,给孩子交学费都困难。一天两张饼一罐水跑12个小时,难呐……”

我还是没作声,司机又看了后视镜一眼,似乎也觉得跟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这些有点不对,自嘲地笑了下,不再说话。

我下车的时候递给司机一张百元钞票:“师傅我没零钱,你别找了。”

出租车司机愣了一下,我已经快步向前走了几步,他来不及追上。

我向前走了一段,回头见那司机还愣在车上没动,才觉得心头有一点高兴,偶尔能给别人一点惊喜总是有趣的。对自己和别人都好。

顺着周广成在电话里描述过的位置钻进玻璃门,我看见周广成和王鹄志俩人正在那指手画脚给人讲吧台该如何如何。

我走过去打了个招呼,俩人看我来了,扔下工人过来跟我握手又拍肩膀的,看起来好似男同性恋之间的久别重逢,弄得我很不舒服。

我环顾了一下一楼的装修,看起来还不错,至少大方向的设计看起来比较舒服,空间利用也非常合理。

“装修得花多少?”

“料钱没花,我找人解决了,”王鹄志在旁边说,“就是人工,估计全弄万得差不多10万。”

我吓了一跳:“这么少?”

王鹄志看了一眼周广成:“还不是他,要死要活让他们家老爷子帮找人,谁敢多收他钱啊?”

我笑着打了周广成一拳:“你小子,仗势欺人啊……”

周广成讪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谁用谁。”

我站在旁边听他们两个继续跟工人交待注意事项,等他们说完,王鹄志过来递给我根烟:“还不抽?”

我摇摇头。

周广成和王鹄志一人找了把不脏的椅子坐下:“真他妈老实人,晚上哪吃去?”

我拿着软中华低头在鼻子上顺了一下,别在耳朵上:“你们去吧,我晚上有事,不能陪你们了。”

“什么事儿呀?跟谁家大美女约会?”

“差不多。”我意兴阑珊地甩甩手,“妈的天天没完没了的事,忙得脚打后脑勺。”

“至于吗?”周广成吐了一口眼,有点不相信。

我捏了捏眉心,心头觉得一阵疲倦:“不至于,也差不多了。晚上你们哥俩吃好,我改天请你们赔罪吧。”

在周广成他们的新据点逗留了一会,我匆匆告辞。刚出门,蔡青的电话恰到好处地来了:“我们在罗马假日酒店了,你过来?”

“行,”我说,“对方对要见什么人心里有底么?”

“应该是有的。”蔡青说,“他们那里年轻有为的更多,你也不算稀奇的了。”

“他们那里?哪里人,你直说吧。”

“美籍华人,姓姜,一般人习惯叫他Dr姜,原来是SONY的技术工程师。”

我听说跟SONY有关,立刻来了兴趣:“行,你们等着,我这就过去。”

15分钟后,我在酒店大堂里先是看见了盛装打扮的张小桐。此刻的张小桐看起来充分印证了女人是可塑性极强的生物那句老话,穿得极其正式的她看起来仿佛一个洋娃娃明星,一点平时小狐狸的气息都没流露出来。看见我进来,她站起来,对我微笑:“周先生晚上好,蔡姐在顶楼,我们一起上去吧。”

我闻着张小桐身上淡淡的香水味,迷迷糊糊地点头答应了。

张小桐笑着挽起我的手,我们一起站进电梯。

电梯里没人,张小桐轻轻笑了一下:“怎么不说话了?”

我看着张小桐,嘴里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姐姐,你要知道,思维也是会窒息的……”

张小桐笑着不说话,任由我上上下下看。表面上看起来落落大方,实际上脸上有一点小红潮。

我真希望这电梯一直这么走下去,可惜的是就算到顶头也用不了多久,没多久电梯门打开,我和张小桐互相看了一眼,一起走出去。

罗马假日的顶楼是一个西餐厅,现在是接近晚上,本应该人头攒动,现在却一个人都没有。只有蔡青坐在中间,在她对面,是一个中年男人,背对着我们看不清脸,只看得出秃顶、戴眼镜。

看来蔡青还真是大手笔,就这么把整个餐厅包下来了。

我心中疑惑,这爷们到底是谁,值得我们的蔡小姐这么重视?

第七十二章

蔡青看见我们进来,站起来面向我们,那位秃顶中年人也回头过来,还好,还算正常的一张脸,除了皱纹有点多眼睛有点小之外,和满大街看见的中年男人也没什么区别。

我和张小桐走过去,在那人惊异的眼神中落座,蔡青介绍我们也很简单,直说了我们是真正的投资人,而那位Dr姜,是SONY技术团队的一个负责人。

我有点疑惑,SONY的技术团队我们都接触过,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

蔡青额外解释了一句:“Dr姜一直以来都在北美工作。”

这我就明白了。

95年正是SONY内部权力斗争比较复杂的一年,北美分公司不服SONY对SCE的支持,认为电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