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传说 >

第158章

重生传说-第158章

小说: 重生传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淼目⒐ぞ叨許ONY的开发工具,微软的操作系统对SONY的操作系统,我在旁边看热闹,倒也不亦乐乎。

6C在跟中国方面的官司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把目标定在长期收取权利金和彻底打压亚洲新媒体技术应用这两个方向上。很多公司老总开始抱怨“这样的日子没法过了”,“这还让不让我们活”,从来就没人考虑为什么会这样,是自己核心技术不够还是拿别人的成就习惯了?当然,这些反问我是不会拿出去问别人的……我们好歹也要撑到2000年底,我个人认为那是一个重要的转机。

时间被各种无聊的事所占领,我不断想办法应付,当初跟张小桐承诺的过回到普通人生活的话暂时没法兑现,张小桐也不追问我,只是依然陪着我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

我每天抬头看年历,这时间过得怎么忽然快起来了?难道长大了就是这个感觉?

我们在跟6C抗争这个事儿上一路顶下来,一直顶到2000年底,连索罗斯的LG都不打算帮我了。这时候姜博士终于不负众望,研发出新型的荧光扫描技术,彻底超越了目前的DVD光储技术和还在保密状态下的蓝光技术,从物理成本和制作工艺上都要求甚低的大容量光盘和解码芯片配套展出在美国电子消费展上,震撼了所有人。

在亚洲被6C压迫下的几个国家的高科技公司纷纷表示对这种技术非常有兴趣,这次展出的结果就是把6C注意力转移,从专利技术纠纷变到了市场份额之争。老实说我对这个竞争也没什么信心,6C多半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老厂,飞利浦时代华纳先锋日立东芝索尼这些集团随便叫一个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强劲的竞争对手,如果这些公司联手……就算我现在靠着逐渐蓬勃的网络游戏和实体制造不怕消耗战,怕是也讨不了什么便宜。

不出我所料,2000年底时代华纳和AOL加紧了对政府部门的媚眼,试图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合并并使之合法生效。事实证明两家公司的公关部门非常有效率,2001年1月,美国政府宣布通过了它们的提案,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成功。然而很多人用忧虑的眼睛看到了一点不寻常的问题——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总额已经从1650亿美元降到了1050亿美元,这当中大部分原因是美国在线缩水造成的。

网络泡沫崩溃的序曲啊……我在6C联盟的压力中静静聆听着。

由于这一次太阳集团牵头挑战DVD市场,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这个市场。亚洲很多国家的文化版权问题我们就不用讨论了,这个事儿没得说,也没人想说。但就算很多发达国家承认亚洲文化市场存在不少弊端,这帮人还是屁颠屁颠地跑来考察投资事项。1999年在上海召开的财富论坛让不少人对亚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当然不少公司老总们的豪言壮语也让当地和外来的人们都滋生了不少信心。这个世界上有些事不是没法做到,只是因为信心不够,看过古龙小说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商业的上的事,微妙和粗糙并存,我蓄意预谋了这么久的事一旦捅破,很多问题还是如潮水一般涌来。首先就是制造和推广的问题,推广新的媒体格式要通过各国政府同意,中国政府当然不在话下了,印度也好说,其他几个东南亚国家我估计光谈判就够我们浪费一整年时间的,这还不包括那些顽固而拥有极强消费能力的国家譬如日本之类。

在2001年开始的四个月里,我和张小桐马不停蹄地跑遍了亚洲东南亚的几个国家,总算是把最开始流行VCD热火朝天的那些国家和地区都搞定了,从泰国飞回到国内的时候我深情地望了一眼曼谷机场:“别了,泰国,下次我一定会来看气功表演的……”

知道什么叫“气功表演”的张小桐哭笑不得地掐了我一把。

2001年8月之前,我们都在喧嚣和忙碌中度过,荧光光盘的启动计划阻力重重,推广难度非常高。好在亚洲的廉价消费市场很快就吸收了一部分走,作为基本上和盗版DVD价格相等的新载体,很多人出于好奇愿意购买设备尝试一下。在亚洲,6C的所谓版权抵制手段完全用不上,根本不用这个公司签两个电影那个公司要几张唱片这样去费力讨好这些媒体大爷们,市场上开始出现大容量的电视剧合集和所谓超越DVD的高清晰压缩碟片,这些都是6C控制不了的层面。

就这样干耗到8月,亚马逊书店倒台,网络泡沫崩盘的前戏完结,进入正题。几乎是一夜之间,无数靠网络概念起家的富翁们变成了穷光蛋,硅谷和中关村,美国在线和盈通科技,还有满脸肥肉的索罗斯……也就是几天的功夫,这帮人已经开始后悔为什么不像我一样当初及时把这些看不见钱的玩意都甩手了。我趁机吃掉因为CG电影赔得裤子都没了的Square和其相关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这个时候,我打电话通知郭振,询问关于9月份是否有恐怖活动的消息。郭振告诉我德国方面已经在严查这件事了,十几个留学生被逮捕。我听到这个消息吃了一惊,这和我所知道的历史完全不同。不过回头仔细想了想,似乎按照我的记忆往前推,越往后所发生的事越脱离我的已知范围。譬如我所知道的很多国际纠纷根本就没出现,或者出现的地方也不是之前所了解的。这样的事例已经多到不能行,看来历史的确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走向。

结果这样到了2002年3月,AOL结算的时候亏了差不多550亿美元,这个亏损额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这婚后性生活不够美满的两家开始搞分家,我趁机唆使三星在欧洲电器市场狙击飞利浦,导致6C中至少有两到三家暂时没什么心思对付我们。

被网络泡沫坑了的索罗斯对我倒是没什么意见,之前我一直虚情假意地劝他赶紧抽手,这老头子对自己的判断力太过自信,压根不听我的劝——当然,他要是听的话我也不会去劝。现在反倒觉得我是一个坦诚而值得信赖的伙伴,经常没事跟我电话里聊天。我心里总是嘀咕,这样兴风作浪的两个人经常用电话联络,会不会被各国间谍监控啊?

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离婚之后,荧光光盘的地位基本上已经确立下来了,按照目前的市场需求来说,这样的媒体在价格和产量上都要优于目前的普及型DVD,在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价格问题被我们一次又一次抬出来,成为最大的亮点。荧光光盘的制造生产线和工艺都相对简单,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成为主流不难,只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当然对这个我现在已经没什么兴趣了,我心里更关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2002年7月底,我给郭振打了个电话,约他出来吃饭,此时的郭振已经在考虑跟女友结婚了,看着他的一脸幸福,我着实不知道说什么好。相比之下,我给张小桐的似乎太少太少。我在心里起誓,只要过了2003年1月1日,我就跟她结婚,天王老子也拦不住。

这几年来郭振变化并不大,依然是一副干练的样儿,穿得依然朴素,表情也依然谦虚,只是隐隐约约多了一些CEO才有的风范。套用三哥揶揄他的一句话就是“你小子越来越像个流氓了”。三哥所说的流氓就是后来所谓的社会精英,用双肘和双膝支撑体重的那种人……

郭振最近跟女朋友粘得像那什么似的,现在居然能单身来访,让我大为惊奇:“怎么?不用陪老婆?”

“咱们说事就不用让女人知道了吧?”郭振带着洞悉了什么的笑容看着我,“说吧,有什么事。”

我看了看周围,确认没人才问:“年底忙不忙?给我挤个档期。”

“你老人家发话谁敢说不忙啊?”郭振顺手拿出根烟给自己点上,“什么事,具体什么日子?”

我伸了个懒腰:“唉呀……我打算把上海的软件公司给杨先生和葛老板打理,你看怎么样?”

“好啊。”郭振想起这俩活宝搭档,笑了,“他们现在在学校憋坏了吧?听说总偷跑到公司玩去。”

“爱公司如家嘛……”我笑着喝了口咖啡,“呸,还是难喝……他们现在在公司学的东西也差不多够用了,有专门的经理人材在身边,出不了什么问题。这俩人口味还能互补,我觉得可以放心。”

郭振听我答非所问地说这些,陡然间沉默了一下,放下香烟:“你打算开始放手了?”

我笑了:“是兄弟,了解我。”

郭振摇了摇头:“不赞成,不过也不会反对就是了。”

我听了心里一阵感动,没原则地帮你的人除了兄弟朋友亲人还能有谁呢?

想起那个特殊日子,我坐直了身子问郭振:“元旦你有时间吗?陪我飞一趟深圳。”

郭振把烟头按灭:“好,没问题。”

第一百三十章

几个月时间像老年人的慢性病一样难熬,这件事我没告诉张小桐,也没告诉别的什么人,从头到尾只有我和郭振知道。我只是在11月初告诉张小桐元旦可能跟郭振飞深圳一趟,张小桐照例没追问我什么。

看着时间的流逝,我经常从头到脚地感到一股凉意。时不时我拼命告诉自己,如果真的有神迹存在的话,请让我跨过那一天吧,那之后的无限未知生活才是我想要的,现在这种日子我已经不想过了。

就好像一个在医院走廊里排队等候治疗通知的病人一样,我战战兢兢迎来了2002年的最后一天。

晚上吃饭的时候,张小桐问我:“明天早上几点的飞机?”

“10点半。”

“嗯,到了之后给我挂电话。”

“好。”

我第一次尝试这么漫不经心地跟张小桐对话,张小桐察觉到我的异常,摸了摸我的头:“累了?”

“不是……是吧……”我有点语无伦次地答道,“今天晚上要回家睡吗?能不能陪我?”

“都累成这样了还想坏事。”张小桐红着脸点了我额头一下,“我等会给家里打电话吧,说在公司跟鲁姐加班。”

我笑了一下:“说起来,那次我过生日是不是你预谋好的?”

张小桐环住我的脖子,在我耳边吹了口气:“是或不是很重要吗?正好明天我也要去看一个老朋友,最近有四五个月没见了。你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

我仰头亲了她的小下巴一下:“2号回来。”

“嗯。”张小桐用下巴轻轻蹭着我的头发,“一切小心,别让自己太累了。”

我心里的不安被她安抚得略减了一点,轻轻点了点头。心里念叨着她那句“是或不是很重要吗”,回味无穷。

郭振看了看我,又往我身后看了看:“你确定?”

我点点头:“我确定。”

郭振笑了:“用不了这么多人吧?叫三四个就行了,你和我的保镖加起来还不够吗?”

我回头看看整整齐齐的一队人,出入机场的不少人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我们,仔细想想也是太丢人了:“那行,咱们走吧,这些人留下。”

郭振笑着摇了摇头:“完全没必要,相信我吧。”

“当然相信你。”

我跟郭振并肩进了机场大厅,我们对保镖紧跟在身后。

我记得那次我在深圳游荡是大约晚上快11点,由于记忆力还是很好,那时的很多细节都能记得清清楚楚,除了因为黑暗不记得那另外两人的相貌之外,其他的相关细节都曾经反复回忆过。

郭振一直没问我到底为什么来深圳,也没问我带这么多人干什么,只是下了飞机之后轻描淡写地打了个电话,喊了一批人过来。

“我说不用带人吧。”郭振看着这群对我们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