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犀利说民国 >

第43章

犀利说民国-第43章

小说: 犀利说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能让男人对自己狠一点,大把大把掏钞票?还是女人。

彭楚藩介绍了一位年轻貌美、在学校就读的女革命党人接近刘公。大家都是青春年少,禁书读得也不少,很快干柴烈火,卿卿我我,进入热恋状态。

但刘公不好糊弄,谈恋爱可以,要小钱,没问题;掏大钱,不可能。

大钱不出就想抱得美人归?这可不行。

彭楚藩想了个办法,他找到刘公,开门见山地说:“革命急需钱,你是共进会会长,却拿钱捐官,太让人寒心了。现在给你两个选择,要么拿钱出来,大家还是好同志,我也不干涉你自由恋爱;要么不拿钱,我去官府举报你,顺带控告你家有贤妻,却在外诱拐未成年少女。”

说完彭楚藩微笑着在等待刘公的屈服。

刘公呆住了,钱,又是钱,难道只有钱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吗?没想到革命同志竟说出这种绝情的话,当年下馆子的兄弟情哪里去了?为了钱,连义薄云天的手足情都可以不要吗?很差钱,悲剧;不差钱,更悲剧。

刘公慢慢地向彭楚藩走去,他要说一句话,只说一句。

刘公淡淡地说:“兄弟,自己人,不用这一套,银票在我这,拿去。”

彭楚藩落泪了。

那是喜悦的泪,钱,终于有着落了。

感动的泪,大哥,纯爷们儿啊。

羞愧的泪,我玷污了革命同志之间纯洁的友谊。

美人计、欲擒故纵计,都见鬼去吧;三十六计,诚心才是上策。

半晌,他才说出了一句话:“大哥,你是了解我的,喜欢开玩笑。”

说干就干,刘公和彭楚藩一道去汉口山西票庄,兑换了七千块银圆,拿着兑条去租界华俄道胜银行存款。

革命的爱国者,为什么去外国银行存款,让他们赚钱?

外国银行不受清政府管辖,而且规范,从不透露顾客隐私。

可是在这儿取款却遇到了麻烦,银行方面不相信中国票庄的兑条,必须要现款交易。没办法,又重新回到票庄,还雇了几个挑夫,将七千块银圆一个不少地挑到银行,办妥了存款手续。

忙活了一个下午,彭楚藩过意不去,好说歹说留下两千元作为刘公的生活费。刘公依然淡淡地说,“下馆子去,边吃边聊。”

钱,救命的钱,救革命、救人命的钱终于有了。这笔钱对革命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同志们租房子、开酒楼、开杂货店、买军火、吃喝拉撒都从里面开支,如果没有它,一切都只是传说。

要再次致谢刘子敬先生,无论你的动机目的如何,没有你大方的慷慨解囊,革命将要艰难得多。同时也替刘公向你致以诚挚的歉意。他说了谎,革命的同志也和他一道隐瞒了实情。但请相信这是为了革命不得已而为之,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开明通达的你一定会理解和谅解。而且最终我们并没食言,刘家的终极梦想——光宗耀祖已经达到了。其实当你掏出钱的一刹那,你和你的家族已经永远地留在了历史深处。

蒋翊武来了,孙武来了,他们和刘公一道,三个男人肩并着肩,手牵着手,拿着华俄道胜银行的存折,在武汉三镇的大舞台上即将创造革命的奇迹。

革命的好运到了,载沣的霉运就来了。

第九章 谁的眼泪在飞

〔女人的眼泪只能让男人心痛;男人的眼泪却能让江山易色。所以,不需要多说,哭吧,罗纶。

罗纶早已进入状态,此时哭得正欢,扯开嗓门声嘶力竭地号啕大哭。哭声将所有的情绪都调动起来,委屈、愤懑、绝望,全场演奏悲怆交响曲。〕

【不走寻常路】

载沣现在确实很背运,走了一个袁世凯,天下并没太平,自己忧郁依旧。

鼠疫、暗杀、暴动,接连不断;老鼠、瘟疫一块来,子弹、西瓜一起飞,个个都让载沣心惊胆战。

载沣寻思,这年头,愤青太多,老说朝廷不好,国家欠你们。那么我就拿出诚意,送你们一份大礼。

这确实是份特别厚重的大礼,事关每个老百姓的大礼:立宪。

自从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方宪政后,全国各地都以讲立宪为时髦,整天有人闹哄哄地哭着嚷着要颁布宪法,速开国会,成立内阁,仿佛国会一开,黄金万两。

可载沣心思不在这个上面,当然他也不懂,不过他也不急。慢慢来,先预备着,等把孩子拉扯大了再说,故美其名曰“预备立宪”。

不过有一个人却很急,他也是家里人,载沣的堂哥载泽。

载泽,镇国公,康熙帝十五阿哥愉郡王允禑的五世孙,过嗣给道光帝皇侄奕询。

普通的公爷,多如牛毛,不过载泽身份特殊。他的妻子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儿,光绪皇后的妹妹。载泽从小就聪明过人,寄养在醇亲王府,极得老醇亲王奕譞的宠爱。他和载沣一起长大,关系很铁,哥俩儿无话不说。

载泽曾被派出洋考察西方宪政,回来后,逢人就说中国要兴,只有立宪。他上了道密折,说立宪有三大好处:一为“皇位永固”,二为“外患渐轻”,三为“内乱可饵”。

可是载沣就是不开窍,当然也怕挑不起这副重担,一直拖着不表态。

“听大哥的话,老大哥这是为你好。”载泽常常语重心长地“教训”摄政王。胆子可真够大的,这样跟皇帝的爸爸说话。载沣也不生气,总是相同的回答:“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我不喜欢主动。”

现在已经到了节骨眼上,立宪不是为了兴大清,而是救大清的最后一根稻草。

载泽再一次地“教训”载沣:立宪只是块牌子,宪法是宪法,皇帝是皇帝,宪法还得跟着皇帝走。

如此一说,载沣恍然大悟,怎么不早说明白,害得我忧郁了这么久?

轰轰烈烈的立宪终于拉开了帷幕,重头戏是裁撤雍正以来的中枢机构军机处,换成了内阁,军机大臣变成了内阁大臣。

1911年5月8日,万众期待的一天终于到来,内阁名单正式出炉: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满,宗室)

协理大臣:那桐(满)、徐世昌(汉)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度支大臣:载泽(宗室)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大臣:载洵(宗室)

司法大臣:绍昌(觉罗)

农工商大臣:溥伦(宗室)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宗室和觉罗:

满族入关后规定,只有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后裔才能称宗室,系金黄色带子,俗称“黄带子”;其伯叔兄弟的旁系子孙一律称觉罗,系红带子,俗称“红带子”。

宗室又分为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近支宗室有辈数:雍正以下为弘、永、绵、奕、载、溥,宗室子弟都根据这个命名。近支宗室里又有带偏旁和不带偏旁。如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都是言字旁,最近支;其余偏旁的都是远支。

许多人越看越激动,不是高兴,而是纳闷,怎么这么多熟悉的名姓?

回头人肉下官绅履历表,十三个内阁大臣中,满洲贵族九人,皇族七人,整一个家族式控股集团。

老百姓的心冷了,用家里人你就明说嘛,发布个告示,说明下情况。理由都给你想好了:皇帝还小,不懂事,需要爷爷、伯伯、叔叔们的照顾扶持,等年纪大了再换吧。大家都是通情达理的人,可以理解,非要遮遮掩掩说什么“朝廷用人,审时度势,一秉大公”的大话。百姓文化是不高,但也不要侮辱我们的智商,至少亲戚关系还是能分得清的。

大家议论纷纷,没想到载沣这小子太虚伪了。

载沣那叫一个苦啊,不立宪你们天天说我,现在立宪了你们却天天骂我,不用家里人难道用外人?唉!这苦日子到底什么时候能熬出头?

还是找载泽想想办法吧。

载泽不愧是喝过洋墨水的,提出八字方针:树立权威,转移视线。

首先全体内阁成员在一起吃了一顿便饭,大家把酒论盏,共祝小皇帝健康成长,顺祝自己继续高升。微微酒意之后,全体合影,每个人脸上都红扑扑的,预示着国运红红火火。照片出来,效果那不是一般的好,这真是一个团结务实的班子。

接着要对外树立新班子雷厉风行的形象。内阁成立的第二天,就颁布一道谕旨,宣布从即日起实行一个意义重大的新政策,果然,大家的视线都转移到新政策上去了。

当然,谁也未曾料到,这道谕旨就是一张催命符!

这道谕旨其实有载泽自己的小九九,因为他想扳倒奕劻。

内阁各成员关系非常微妙,分成奕劻和载泽两大派系。

奕劻和那桐、徐世昌结盟,外联袁世凯,各省督抚多和他有瓜葛。几十年的经营,根深蒂固。

载泽和载洵等亲贵少壮派结盟,上面有载沣罩着。

载泽的野心很大,总认为自己出过洋,熟知世界大势,而且是摄政王的铁哥们儿,内阁总理大臣非我莫属。奕劻老朽昏庸,被他儿子弄得灰头土脸的,早应该下台了。

要想把奕劻赶下台,自己就要做出点政绩。载泽虽是财政部长,但手里一分钱也没有。每年庚子赔款都要支付巨额利息,国库空虚,年年告急;地方上大举建设,新政、练兵,天天都向度支部哭穷。

要想有政绩,口袋就要鼓。载泽现在急于抓钱,成为名副其实的财神爷。

要筹款,什么最赚钱?

当然是铁路。

要想从铁路入手,就必须要找一个人,盛宣怀,就是你了,非你莫属。

盛宣怀,中国首富,晚清第一官商,商场无所不能的大鳄,除了考试不行,样样都会。

盛宣怀的老师李鸿章说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盛宣怀秀才出身,举人考了三次都没戏。在中国,一般的规律是读书不行再从商。

盛宣怀二十六岁入李鸿章幕府,任文案,也就是秘书,帮助李鸿章干洋务。几十年的历练,凭借过人的生意头脑,成为首屈一指的官商。兴办的工业遍及铁路、电信、铁矿、煤矿、银行,参与筹办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华盛纺织总厂、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修建卢汉铁路、开设通商银行。盛宣怀在商场最著名的头衔是“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学习近代史的都知道这个总经理的分量。

盛宣怀绝对是一等一的劳动模范,哪里有机器的轰鸣,哪里就有盛宣怀;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盛宣怀。工厂、车间、码头、炼钢厂、煤井,到处都能看见盛宣怀忙碌的身影。总之,要找盛宣怀,就到冒烟的地方,准能找到。当然也有找不到的时候,这时他一定是累倒在病床上了。他堪称晚清第一劳动模范,解决了大批青年的就业问题,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自己的腰包也鼓得不能再鼓,盛氏家族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族。

再厉害的人都有软肋,盛宣怀什么都不怕,就怕一样东西。

一次,云南宣威知州特意进京拜见盛宣怀,带来了当地最著名的特产——宣威火腿。用上好的牛皮纸包装,上面写着字。看了看,不够醒目,特意用初号黑体加粗。

礼物送来了,盛宣怀老远就看到了醒目的大字“宣腿一对”。

停,礼物不要送上来了。

等等,把牛皮纸给我,盛宣怀将牛皮纸撕得粉碎。

从此官场流行一句话,送什么都行,就是不能送盛大人宣腿;吃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当着盛大人的面啃宣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