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金庸传 >

第68章

金庸传-第68章

小说: 金庸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理之中。他所有的选择,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真正的根源。直到晚年金庸依然精明,他与北京三联书店合作十年以后提出的三个续约条件,无非为了一个“钱”字。表面的佛、道、隐等出世的话语,掩盖不住骨子里对现实利益的在意。

1981年,李敖发表《我是“善霸”我怕谁》一文,对金庸提出质疑:

1979年我复出后……金庸为国民党捧场,跑到台湾来。有一天晚上到我家,一谈八小时。……他特别提到他儿子死后,他精研佛学,他已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了。我说:“但大体上,无不以舍弃财产为要件。……你有这么多的财产在身边,你说你是虔诚的佛教徒,你怎么解释你的财产呢?”金庸听了我的话,有点窘,他答复不出来。他当然答复不出来,为什么?因为金庸所谓信佛,其实是一种“选择法”,凡是对他有利的,他就信;对他不利的,他就佯装不见。其性质,与善男信女并无不同,自私的成分大于一切,你绝不能认真,他是伪善的。这种伪善自成一家,就叫作“金庸式伪善”。

其实,金庸自己就曾坦言:

佛教希望人的欲望能尽量减低,最高境界是什么也抛弃掉,连生命也觉得没什么所谓。我离开这境界实在太远了。要我财产完全不要,我做不到;要妻子儿女都不要,做不到;名利不要,也做不到……①

放不下财产、名利,出世自然不可能。但有了这番自白,金庸仍不失坦诚。

他对佛教的信仰并没有超越尘世的网罗,他无所逃于所处的这个特定时空,无所逃于这块天地之间。这不是他个人的悲哀,对一个个体生命来说,他已攀上成功的巅峰,财富和名声、鲜花和掌声笼罩了他整个生命的黄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透过维多利亚港湾湛蓝的海水,他看到的夕阳依然那样耀眼,但那并不是真实的夕阳,那是与大千世界的悲苦、与亿万男女的欢乐与哀愁无关的夕阳。

儒与道,侠与隐,佛家也好,尘世也好,茫茫人海,无可退隐之地,退出江湖只是一个梦,所以,他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人世与出世之间,他努力寻求平衡,寻找最佳的位置,他的内心深处也许常常无所适从,这是人类普遍面临的问题,不独他一个人如此。

20世纪80年代初,金庸的作品不仅被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还被改编成“武侠话剧”。卢景文执【wWw。WRsHu。cOm】导的《乔峰》在香港大会堂剧院演出,剧终时,台上演员介绍,金庸先生也在这里。“观众热烈鼓掌,长达一分钟之久,我开心得好像飘在云雾一样。”②

这是金庸真实的一面。掌声之后,他也有孤寂和落寞,更有惘然和茫然,这一切同样真实。有人说他的小说除了《天龙八部》《鹿鼎记》,都给人“回首当时已惘然”的感觉。他回答,“惘然”其实《天龙八部》里也有。

① 转引自杨莉歌《金庸传说》,308页。

② 金庸《深挚热烈的演出》,转引自翁灵文等《诸子百家看金庸》三,155页。

我觉得人生永远美满似乎都不太可能,就算最后圆满,茫然的感觉也在所难免,一切目的都达到了,还是很空虚的。

茫然之感,恐怕更能贴切地传达出人生百态的讯息。我常想着:什么样的感触都会在时间中淡去,淡成了茫然。①

① 杜南发等《诸子百家看金庸》五,77、143页。

参考文献

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档案,杭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029)。

浙江省衢州中学民国档案,衢州市档案馆藏。

民国东南日报社档案,浙江省档案馆藏。

《东南日报》金华版、南平版缩微胶卷(1941—1942),浙江省档案馆藏。

《东南日报》杭州版缩微胶卷(1946—1947),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藏。

《时与潮》半月刊(1947—1948),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温州市图书馆藏。

《大公园地》(1947—1948),王芝琛、许乃玲提供复印本。

《明报》缩微胶卷(1959—1996),香港大学图书馆藏。

《明报月刊》(1966—2011),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香港大学图书馆藏。

《明报周刊》(1968—1994),香港大学图书馆藏。

《三十五周年纪念号》,香港大学图书馆藏。

《四十周年纪念号》,香港大学图书馆藏。

《创刊四十周年暨明报出版社成立二十周年特辑》,香港大学图书馆藏。

《大公报》缩微胶卷,香港大学图书馆藏。

《香港商报》缩微胶卷,香港大学图书馆藏。

《文汇报》缩微胶卷,香港大学图书馆藏。

《新晚报》缩微胶卷,香港大学图书馆藏。

《长城画报》(1957—1958零星),香港大学图书馆藏。

《海光文艺》(1966),香港大学图书馆藏。

《解放月报》(1987—1989),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藏。

《金庸图录》,《紫荆》特刊2009年第1期。

林欢《中国民间艺术漫谈》,长城画报社1956年。

查良镛《香港的前途》,明报公司1984年。

《金庸作品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

金庸《袁崇焕评传》,收入《碧血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

金庸《卅三剑客图》,收入《侠客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

金庸、梁羽生、百剑堂主《三剑楼随笔》,学林出版社1997年。

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金庸散文集》,作家出版社2006年。

金庸《论岳飞与秦桧》,《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

金庸《两种社会中的新闻工作》,《新闻记者》1999年12月。

金庸《走近蔡澜》,《中华读书报》2002年7月3日。

沈西城《金庸与倪匡》,香港利文出版社1984年。

石贝《我的老板金庸》,富达出版公司2005年。

周榆瑞《彷徨与抉择》,香港时报出版社1963年。

江堤、杨晖编选《金庸:中国历史大势》,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金庸华山论剑》,陕西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缩印,2003年。

罗孚《文苑缤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

罗孚《南斗文星高》,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

罗海雷《我的父亲罗孚》,香港天地图书公司2011年。

章克标《世纪挥手》,海天出版社1999年。

陈子善编《董桥文录》,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

《董桥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董桥《文字是肉做的》,文汇出版社1998年。

董桥《没有童谣的年代》,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梁羽生《笔·剑·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梁羽生《笔不花杂记》,花城出版社1986年。

曹聚仁《北行小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张五常《学术上的老人与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柳苏编《香港的人和事》,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叶灵凤书话》,北京出版社1998年。

陈昕、郭志坤主编《香港全记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王文祥主编《香港澳门百科大典》,青岛出版社1999年。

三毛等《金庸百家谈》,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

杜南发等《诸子百家看金庸》(1—5),明窗出版社1997年。

吴霭仪《金庸小说看人生》,远流出版公司1998年。

吴霭仪《金庸小说的男子》,明窗出版社1989年。

吴霭仪《金庸小说的女子》,明窗出版社2000年。

葛继宏《叩访名家》,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

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金庸学术研究会编《名人名家读金庸》,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金庸学术研究会编《阅读金庸世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桂冠工作室《“侠之大者”:金庸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

冷夏《金庸传》,台湾远景出版公司1995年。

冷夏《文坛侠圣:金庸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杨莉歌《金庸传说》,香港次文化堂1997年。

陈墨《武林文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

张圭阳《金庸与报业》,明报出版社2000年。

钟晓毅、费勇《金庸传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孙宜学《千古文坛侠圣梦:金庸传》,团结出版社2001年。

彭华、赵敬立《挥戈鲁阳:金庸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

艾涛《金庸新传》,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

程正迦《程正迦回忆录》,自印本。

蒋复璁等口述,黄克武编撰《蒋复璁口述回忆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

齐世英口述,沈云龙等访问,林忠胜记录《齐世英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

司徒华《大江东去:司徒华回忆录》,牛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

陈昌凤《香港报业纵横》,法律出版社1997年。

陈冠中《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

陈秉安《大逃港》,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

张家伟《六七暴动:香港战后历史的分水岭》,香港大学出版社2012年。

罗卡编《夏梦》,明窗出版社1995年。

刘澍编著《绝代佳人夏梦》,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

许倬云口述,李怀宇撰写《许倬云谈话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沈君山《浮生再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沈君山《浮生三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王瑾、胡玫编《胡政之先生纪念文集》,2002年自印本。

许君远著,眉睫、许乃玲编《许君远文存》,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吴廷俊《新记史稿》,武汉出版社1994年。

王芝琛《百年沧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

王芝琛、刘自立编《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徐铸成《旧闻杂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新闻研究资料》(总32辑),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新闻研究资料》(总38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新闻研究资料》(总4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新闻研究资料》(总48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海宁文史资料》第1、7、13、17、25、26、36、40、41、46、50、59、60、66辑。

《海宁人物资料》第一、二、八卷。

《嘉兴市文史资料通讯》第4、7、13、15期。

《嘉兴市文史资料》第1、2辑。

《丽水文史资料》第2、3、5、7、9、12辑。

《碧湖古镇》,丽水市莲都区政协文史委编,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9年。

《衢州文史资料》第1、3、4、5、7、12、15辑,政协衢州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杭州文史丛编》第五卷,杭州出版社2002年。

《浙江文史集粹》第5、6辑。

《两浙轶事》,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

朱汉民主编《智者的声音——在岳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