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侠道行 >

第2章

侠道行-第2章

小说: 侠道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会!”东方易诧异之下不自觉的用力,椅子四脚陷入花岗石的地面,“我观令郎非短寿之相……凶手是谁!”

他怒意一起,身上儒将气息尽去,杀意凛然,宛如一柄出鞘的神兵,锋芒尽露,邪魔辟易。

“多谢真人关心,但犬子并非死于非命,而是患有隐性心疾,病发而逝。”

心疾之病,潜伏时莫说是神医,就算是神仙也未必看得出来,一旦病发,就是真正病入膏肓,无力回天。

因此听到死因,东方易也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天不佑善人。”

厅堂沉默了一阵,接着白汉霄开口道:“两位的来意老夫已知晓,但我白家三代单传,现在更是只剩孙儿一人可继香火。老夫虽是一介书生,对修仙界也是略知一二,如今天下盛世太平,百姓得享安居乐业,反观修仙界,门派间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人人崇信弱肉强食,视杀人行盗为儿戏,真要比起来,凡人反倒比修仙者更能安享晚年。至于虚无飘渺的永生之道,不提也罢。岂不闻,老子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上青天。”

说到这白汉霄笑了一下,忽而觉得不大合适,于是捧起旁边的香茶呷了一口,以作掩饰。

东方易与戏无涯再度对视一眼,心底下一齐叹气。

白汉霄的话正是白家的祖先,中古诸子中的白子所说的话。当年的修仙界与现在神洲正道一统的状况不同,那是正邪对立、相互残杀的混乱年代,修魔者纵横猖獗,道德礼仪败坏,比现在的修仙界要乱上千百倍。白汉霄说现在的修仙界弱肉强食,动辄杀人,可比起中古时期的混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那时正道中出了不少败类,以修仙者之名,专门欺骗愚夫愚妇,骗财又骗色,还骗世俗掌权者炼丹药,称能够服食丹药来飞升仙界,位列仙班。

虚虚实实,以讹传讹之下,连很多修仙者也开始相信这一谎言,甚至欺骗凡人,拜他们为仙人。谎话说了一千遍,结果连自己都被骗了。

白子看不下去,于是题诗讽刺他们,其中有一句便是“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其中的玄元圣祖就是道家一脉的创始鼻祖老子,而五千言则是指《道德经》。白子讽刺说《道德经》中不讲丹药,不讲神仙,也不讲光天化日下飞升仙界,你们这群弟子传人倒是比老子更厉害,长江后浪推前浪,能够自动衍生经义。

其实修仙的仙,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之道,跟神仙没有关系。所有的修仙者都明白,这世上根本没有所谓仙界,全是有心人胡编乱造的,可偏偏仍有很多人相信这种经不起推敲的拙劣阴谋,平白污了修仙者的名头。

如果题诗的是自己人倒也无妨,可偏偏白子不是道家一脉,这可真是扎扎实实扇了他们一巴掌。但人家说得在理,有凭有据,挨了巴掌你还不能还手,反而要唯唯诺诺的称是道歉,接受教训。

不过东方易与戏无涯之所以心下感慨还是由于另外一个原因,毕竟就算是冷嘲热讽,也是几千年前的事,与他们没有实际联系。

戏无涯叹道:“如果老爷子担心的是令孙性命安危,则大可放心。这一甲子里,我们玄宗还未曾有弟子身死人手。”

“哦,玄宗?你们是玄门正宗的弟子?”

玄门正宗是天下第一道藏圣地,也是全神洲历史渊源最长的修仙门派,从上古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见证了整个人道的盛衰兴亡,国家的分分合合。

老子就是玄宗创始者“玄”的化身之一,又是证道成圣,所以才被称为玄元圣祖。

“正是玄门正宗。”说起自己的门派,戏无涯也感到一阵自豪,尤其是见到老爷子也为之肃然的表情。

玄宗于上古帮助诸代圣皇定立人类天下,又于近古在正邪大战中全力襄助正道,斩妖除魔,抵御外辱,一举奠定人道之正统,可谓功彪千秋,在许多的大儒心中,也是将其视为神洲正统文明的象征,连儒门圣地九华皇苑也比之不上。

白汉霄固然对修道者有所成见,可对玄门正宗还是颇为敬重的,于是思虑了一下,道:“此事关乎人之一生,还是交由吾孙抉择,他的未来,由他自己决定。”

第二章 白家神童

交由孙儿决定。

听到这话东方易心中一动,

白老爷子看上去并非昏聩溺爱之辈,既然口出此言,肯定是对孙儿的判断非常有信心。可是,故友的儿子,应该还只有十岁吧,小小年纪就能让严父性格的白老爷子如此放心,看来是真有过人之处,天赋一关想来是不必担忧了,就看品德能不能符合玄宗收徒的尺度。

不一会,便见一童子从厅堂内门进入,他头顶白莲冠,身着汉装锦衣,踏步而入,脸庞虽是稚嫩,眼神中却带有坚毅,文气飘逸,柔中带刚,举止仪态像极了白老爷子,只是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童真。

“不知老爷唤孙儿有何事?”童子作揖问道。

“这两位真人出自玄门正宗,其中一位还是你爹的好友,吾问你,对修仙法门可有兴趣?”

童子先是转身看了东方易与戏无涯一眼,沉思片刻,抬头道:“如果两位真人不弃,小子愿意拜入门下。”

白汉霄提醒道:“你可想清楚了,修仙之路,凶险难料,不比凡人安逸,踏上这条路,只怕天伦难聚。何况大道三千,未必非要修仙方能证道,吾等读书人自有证道法门,你可考虑清楚了?”

东方易与戏无涯并没有出言拦阻,反而仔细观察白家小子的反应,想看看他会怎么对答。如果仅仅是这么一番话就心生退意,这样的弟子还不如不要,没有持之以恒的修道之心,必然成不了大器。玄宗收徒的门槛可是非常之高,讲究宁缺毋滥。

白家小子似乎早已思虑清楚,开口便说:“儒家行道济世,佛家悟道觉世,道家藏道度人,老子所传也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义,与读书人的抱负相合。儒家修养人道,仙家修炼仙道,人道为仙道之基础,仙道为人道之衍生。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何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修仙之法可以开阔眼界,自然也能给予助力,就好像中古诸子也是个个身怀大神通之人。至于凶险难料,更是不值一提,古来圣人哪个不曾经历大劫大难,若是害怕灾劫横祸,一开始就不该起证道之念,乖乖甘于平庸才是。若是一心求道,便是千万人阻,亦要独往!”

他的这番话,声音清脆,字正腔圆,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能打入心灵,产生共鸣。尤其是他越说越有气势,到最后竟酝酿成一股堂堂正正的光明气势,直冲堂顶,形成一座山岳的模样。

两名玄宗弟子对视一眼,难掩心中震惊。

“师兄你怎么看?”

“其他的不说,如果让九华皇苑的儒修者见到这一幕,恐怕会不惜代价将此子拉入门下,呵,我们捡到宝了。”

在东方易发表看法前,白家小子又开口,只是这次气势一变,化为丝丝的忧伤。

“如果当初能修炼玄门神通,爹爹的病也许有救,爹爹若还活着,娘亲跟雪姨也不会……这样悲伤的事,不能再发生第二次!”

他咬紧牙关,双拳死死握住,有着不符年龄的悲痛与坚忍。

“识洞于未萌,智表于先见,心计足以成务,口辨足以解纷。至仁至孝,萤火之光,却有攀登日月之势……是人才,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故友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吧。”东方易不由得喃喃称赞。

世人喜欢拿萤火之光与皓月之辉相比较,以此来讽刺他人的不自量力。但东方易却在白家小子身上看到了一种光芒,一种虽然眼下只是萤火之光,却迟早要成长为超越皓月的希望之光。

戏无涯一看师弟的表情,完全是对白家小子中意得不得了,不过这孩童确实当得起这样的称赞,无论是之前表现出来的言论智慧,还是流露出来的至诚情感,一颗赤子之心显露无疑,这样的品性正好符合东方易的师承道统。

他想了想,便放弃的语气对师弟道:“这名徒弟就让给你吧。”

“呃,这样,不大好吧,师兄不是说还有命中一劫吗?”

“道不同,不相为谋。此子聪慧过人,又有侠义之心,适合传承你的道统,却不适合我的大智若愚之道,给我做徒弟岂不是明珠暗投,美玉送了泥瓦匠,浪费人才。”

“可是……”

“没有可是。”戏无涯爽朗一笑,“你之前不也说了吗?修道之人本就是行逆天改命之事,若因为小小劫难就改变决定,岂不是因噎废食。”

不等东方易回答,戏无涯一脚踏出,只是一步,便已远在天涯,远远传来话语。

“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咽。若言九载三年者,尽是迁延款日辰。大道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哈哈哈……”

一阵哈哈大笑之声,在厅堂不停的回荡,宛如幽山钟鸣,不绝于耳。

“我命由我不由天,果真是有道之士。”

白汉霄不由得开口称赞,随后又转过身对东方易道:“关于收徒之事,不妨订个时间,到时候焚香祭祖,再……”

“等一下!这事我不同意!”

这时突然从内堂传来女子严厉的喝声,接着就看见一名驻颜有术的妇人从内门走出,她先对着白汉霄施礼。

“老爷,原本这样的身家大事不该由我等女流之辈插嘴,可是,庸儿还是个孩子,送他去修仙,岂不是长年与咱们分离,到时候分居两地,谁来照顾他。虽说男儿志在四方,天降大任于斯人。可咱们白家只剩下庸儿一颗独苗,不说事有万一,单指道家讲清心寡欲,说无欲无求,古往今来为了修道抛家弃子的也不在少数,一旦庸儿也升起了这样的念头,到时候,香火断绝,如何向白家的列祖列宗交代!”

白老爷的妻子显然也是读过书,有不少见识的人,言语犀利,情理分明,比起舌辩之士也毫不逊色。

不过东方易也是思维敏捷,他游历江湖多年,早已人情练达,于是拱手道:“老夫人多虑了,道家只讲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清心寡欲不过是一种修行手段,而非目的。清心,是内心清静而无杂念;寡欲,是克制**而养身。清心寡欲并非绝人欲,而是不纵欲,岂不闻修道四要,法财侣地,这侣字不就大有文章。”

当然大有文章,这侣指的是道侣,又不是爱侣,可东方易偏偏说得模棱两可,然后又以传音入密道:“吾玄宗有三千妙法,其中不乏双修法门,只要习得一二,子孙满堂也不过手到擒来。”

白老夫人听到这传音,微微一顿,随即开口道:“择日不如撞日,干脆就选现在拜师吧。”

白老爷偷偷竖起了大拇指。厉害!

东方易也惊叹于老夫人的从善如流,随即道:“修道之人不重虚礼……”

白汉霄则不同意:“不可,礼可从简,但不可废!李管家,将香案茶水拿过来。”

东方易也不再坚持,随其自然。等仆人一阵忙碌后,喝了跪捧的拜师茶。

白家小子在地上磕了三个头,道:“弟子白庸,拜见师尊。”

“善,从今日起,你就是玄门正宗的弟子。”

第三章 玄门正宗

玄门正宗,是上古时期,两大神通者建立的修仙门派,以三部无上经文镇压气运,历经万年不倒,是为天下第一道藏圣地。

两名神通者一者名“玄”,一者名“正”。

“玄”的神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