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末法时代修仙记 >

第140章

末法时代修仙记-第140章

小说: 末法时代修仙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间,那层丝绸被揭开,露出了镶嵌在保护软垫中的瓷瓶。只见这只瓶子,广口细颈大肚圆底,通体如象牙般洁白璀璨,整个选型,像极了观世音菩萨手中那只净瓶。

林风瞄了一眼,脱口道:“靠!汝窑净瓶!老魏你不够意思啊,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从来没让我见过?”

老魏哂笑:“你?看明器就有你的份,寻龙点穴要说旁人我也信不过。可这传世的玩意,不是我小看你,还真不是你的菜!忘了上回那只珐琅瓶的事啦?”

林风嘿嘿一笑:“就算不是我的菜,开开眼总行吧?”

老魏不理他,只向李念青做了个请的手势。

华夏瓷器名扬世界非止一日,比较著名的有汝,钧,官,哥,定等五大名瓷,而汝瓷能居五大名瓷之首,可知其之不凡。汝瓷最有名气的是釉色,而不是瓷器本身,汝瓷所选用的土质细润,釉厚,明亮不刺目,有“梨皮”,“蟹爪”,“芝麻花”等特点,故有“似玉,非玉,而胜于玉”这一说。有天蓝釉,天青釉,月白釉,黑釉,花釉,棕釉,挂采和白釉等名目。

汝瓷的釉色贵重,是因为用的釉原料是以玛瑙为种的古老作法,器表呈蝉翼一般的细纹小开片,从北宋起,汝瓷就为宫廷用器,内库所藏,民间不得私用,其贵重之处,可以跟商彝周鼎比贵重,有“纵有家财万贯,亦不敌汝瓷一片”的说法,可见汝瓷的贵重!

李念青其实对古玩的认识并没有多少,根本就达不到所谓的行家专家那个层次。但他有自己的倚仗,那就是天眼神通,可问题是,瓷器这东西不像别的,天眼神通能有用吗?

虽然心里没多少底子,可事到如今,似乎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李念青小心的捧起这尊观音净瓶,运起天眼,仔细扫了一遍,别说,这一扫,还真让他扫出了点端倪。

第一九四章意外消息

用天眼神通扫过观音瓶,李念青心里有了谱,轻轻放回盒中,转而问道:“不知前辈自己是什么意见呢?”

老魏道:“说实话,入行这么多年,汝瓷咱也过手过几件,可这只瓶子,却是我生平所仅见的完美之作!无论从造型、用料、工艺各方面来看,此瓶都堪称完美!可就是因为它太完美了,反而让我不敢确信。说到这里,顺便提一句,这东西之前也曾送去检测过,年份也对,是宋朝的东西。而且掌眼的行家也有十几位,大家都说这东西没问题。可我总是觉得不把稳,也或许是经的事多,太过小心疑神疑鬼了吧。如果李少也看不出什么,那我就去给人回个准话!”

李念青轻轻摇头:“不!这东西是个假货!”他的神情语气都十分郑重,半点开玩笑的意思都没有。

老魏面色一沉:“怎么说?”

李念青指着瓶子底部道:“如果我没看错,这只瓶子只是底部那巴掌大的一片是真的。而从底部这个边缘起,向上的这些部分,都是在这基础上,用汝瓷粉末重新加工二次烧制的!”

什么?老魏两眼一亮:“李少你能肯定吗?”

李念青有点奇怪,怎么这老头好像巴不得这东西是假的一样?但事实的确如此,他用天眼一扫,直接就发现了这玩意两段之间截然不同,再加上上半段的组成部分新旧不一,完全与底盘那一片混然一体形成鲜明对比,只稍稍一想,他就明白了这里面的猫腻,况且他之前也曾听说过有这种造假工艺,所以一下子就找到了真相。

见李念青点头确认。老魏搓着手兴奋的两眼放光,隔了一会,又托着下巴嘀咕道:“可为什么送去实验室检测也没能发现问题呢?”

李念青指着瓶底那道圆痕道:“如果我没记错,一般瓷器检测抽取样品的时候,为了不伤物件,会选留白的地方刮粉吧?”

老魏一下就明白了,拍着手笑道:“可不是嘛,他***,这个鬼把戏玩的可真溜,把所有人都给糊弄住了。它这底子是汝窑真品没错,上面这些都是假的。可抽检的时候,他们不会去上面乱刮,只会在底部这里选,这么一来,就和检测这个底盘没两样。一下就瞒天过海了,嘿嘿,好手段,好本事!”

林风听着有点迷糊:“老魏,你没事吧?”

老魏哈哈大笑:“之前只听说李少年少艺高。今天一见才知道,你这本事,可比传说的还要高明!我老魏是彻底服啦!实不相瞒,这东西,是一个行家送来打擂台的。他这东西来的时候,就说明了是假货,但具体哪里是假的,就需要我们自己找了。如果我在一个月内找不到做假的痕迹,按规矩,就得用真货的价钱把它买下来。如果我找到了,那就是他输了,不但这瓶子当战利品归我所有,以后他们那帮人,也得在我们面前低头!所以啊,李少你是帮了我老魏一个大忙啊……哦,你稍等,我这就去拿那串舍利子给你拿来!”

老魏赢了擂台,江湖地位又涨一截,心情自然大好。回房去,一会功夫又搬出个木匣子来,向两人解释道:“清朝那些皇室成员,信佛的居多。所以当年那些官员们搜罗天下佛门至宝,就为了讨主子欢心。据说这串舍利朝珠,就是当年年羹尧平定西北之时,从西北诸庙搜罗来的打算献给雍正的。结果东西还没送上去,他先被雍正给砍了脑袋,这东西就被年羹尧的家将藏了起来。直到清末民初,家道中落才被卖入当铺,在大运动中,当铺主人为了保护这些东西,悄悄把它们埋在了地下。不久前,才在一次意外中重见天日。”

靠!说的那么好听,说到底,这老东西还是盗墓的时候拣了便宜!李念青不在乎这东西是怎么来的,只看那串躺在木匣底的朝珠,不由的吃了一惊。

朝珠这东西,是清朝官员的一种装饰品,由108颗珠子贯穿而成,挂于颈上,垂在胸前。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记捻”。其种类有琥珀朝珠、料器朝珠、核雕人物山水朝珠、鹤顶红朝珠、沉香木朝珠、象牙朝珠串、翡翠朝珠、核雕翡翠珊瑚朝珠、南红玛瑙朝珠、雕瓷朝珠、翠玉猫眼石朝珠、树籽朝珠串等等。这些东西多少都有些佛门渊源不假,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把舍利子也拿来串朝珠的,这玩意在佛门来说,就是圣物,只能用来供奉,要是被人拿来当饰品,那就是亵渎,是大不敬了。

可眼前这串朝珠,大大的颠覆了这个概念。一百零八颗朝珠里,“佛头”、“背云”这五颗大珠,居然都是舍利子!别的不敢说,这些舍利子上那浓郁不散的信仰之力,李念青是绝对不会认错的。至于其他的一百零三颗珠子,除了玛瑙、翡翠之外,还有数十枚已呈黄灰之色的东珠。原本东珠是比较贵重的,但由于年深日久,已经老化,正所谓“人老珠黄”,早已不复当年全盛之貌,所以反而成了最差的部分。

老魏笑咪咪问道:“李少可能上眼?”

李念青点头:“请前辈给个数!”

噢?老魏眉头轻轻一皱:“李少,你可看准了?这朝珠里确实有舍利子吗?”

李念青指着那几只大珠道:“这五颗,都是舍利!”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这时候再去蒙人实在没意思,再说李念青又不差钱,只要他开价,连还价都不需要,直接就能拿下来。对他来说,这五枚舍利子,用价值连城来形容都不为过。

老魏吸口凉气:“他娘的,原来那个传说是真的呀。啧啧,难怪年羹尧如日中天的时候被抄了家呢,这家伙也太无法无天了,舍利子这样的东西,他也敢拿来串朝珠,活该遭报应!呃,题外话,那么请问李少,你是只要这几枚舍利呢,还是整串朝珠都要?”

李念青奇怪道:“这个怎么说?”

老魏笑道:“是这样的,舍利子这东西虽然宝贵,可对咱们这种人来说,也没什么用。如果李少只要这几枚舍利,我回头重新配几颗大珠把朝珠卖了就是。这舍利有没有也不妨什么事,你李少帮了我那么大个忙,咱就不提钱不钱的了,你直接取了舍利就是。”

李念青下意识道:“这怎么使得?那还是整串朝珠都要了吧!”

老魏把盒子盖上,推到李念青面前:“那也不提钱!李少你也别前辈前辈的叫了,要是觉得我老魏这个人还值得一交,就喊我一声老哥,也可以和小鬼一样叫我老魏,我以后就叫你逍遥老弟!这串朝珠,就算我送给老弟你的见面礼了!”

李念青知道这种江湖豪杰,做起事来确认很凭心意,要是自己再推再阻四,难免会被人当成自己倨傲,索性就大大方方的接了过来,回头找个物件当回礼送他就是。这老头如此豪爽,又与林风交好,在圈里也有不小的影响,结识下来也没什么坏处。

见李念青很豪爽的收下了朝珠,老魏心情大好,非要留下两人一起吃饭。这时候门口择菜的胖妇人也回来了,听老魏说又认了个小兄弟,半点也不意义,反而很开心的去下厨做饭去了,甚至还特意宰了一只鸡。林风这家伙明显和老魏混的不是一般的熟,居然挽了袖子帮忙下厨去了,他的手艺自然也是没的说,胖胖的魏家嫂子一顿饭做的笑语连连,不住的笑骂小鬼头。由此可见,林风能毫无顾忌的拔她家萝卜,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吃饭的时候,魏家嫂子并没有和哥仨一起,显然是早就习惯了他们男人在饭时谈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李念青和林风劝了几句,没有任何效果,人家就是不喜欢和男人一起吃饭,自己一人在厨房去吃了。

果然,吃了没几口,老魏和林风就左一句右一句的扯起了倒斗盗墓的勾当,哪哪哪又发现了个好坑啦,谁谁谁又拣了个宝,谁被黑吃黑,谁被下了狱之类的,听的李念青一个头两个大,却又不好打断,只能耐着性子硬撑。

正说着,林风突然问了一句:“你前次去四川,到底有没有收获?怎么回来这么久,一直没见你吭气呢?”

老魏叹了口气,摇头道:“说啥啊?这个跟头栽的不轻啊!九个老兄弟,折了三个在山上。妈的,那个传说中的诸葛亮续命神术没捞着,反倒搭进去几条人命,真不值啊!”

李念青听到“续命神术”几个字,不由的心神一动,插话道:“什么诸葛亮续命神术?”

老魏闷了一口酒,开口说出一段话来,他是当成牢骚来发的,李念青却听的两眼一亮,居然有这种东西?

第一九五章 诸葛宝藏

“你们都知道三国诸葛亮的故事吧?传说他在五丈原和司马懿对峙的时候,感到自己命不久矣,就打算用一种逆天改命的神术来为自己续命。M_后来由于在最后关头,续命大阵被魏延无意中破坏,导致功亏一篑,最后星落五丈原。原本这个事被大家传来传去,都只是当个传说来听的。”

“你们想必也都听说过这么一种说法,说诸葛亮原本在南阳潜修时,走的是修仙之路。只可惜他本人向道之心被刘皇叔三顾茅庐打断,乱了机缘,从此入世修行,以致从此无缘于大道。但他本身所习的那些仙道术法都还有几分威力在,之后的木牛流马、诸葛弩、借东风等事也证明了他的确有能耐。可惜入世修行注定了是一条艰难之路,以诸葛亮的能力,却也无力回天,只能眼看着蜀汉一天天走向灭亡。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为了给蜀汉寻求一线生机,他不断努力试图以武力改变当时的格局。”

“不过人算终究不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