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崛起大导演 >

第190章

崛起大导演-第190章

小说: 崛起大导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影,这值得沉思。

第四。《通缉令》从一开始的战略定位,就是取得海外票房,在内地并未采取任何诸如回扣、让利、公关、贿赂等手段,来确保排片量。

综上,攻讦《通缉令》垄断了内地排片量,实属造谣,一切都是院线方和影院方的自发行为。蒲公英是一家有职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高尚爱国情操的电影公司,蒲公英签约导演万小虎,更是致力于推动华语电影国际化的行动者,下面是万小虎导演的个人声明。

“致所有关心中国电影的人,你们好。”

中国电影的发展,一直是吾辈最关心的一件事,只有中国电影发展壮大了,中国电影人才能得到最大的裨益。关于最近《通缉令》的排片量,我本人并不支持院线和影院方的行为,如一些人所言,排片的问题会导致很多弊端的发生。

我们国家也迫切的需要一个更为合理的排片制度,鼓励和扶持新人,保护制片方的利益,为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驾护航。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下的难处,那就是愿意进电影院观看电影的人数,还很少。我们有十三亿人口,未来的电影市场是繁荣的,这无可争议。只是走到这一步,还需要很长远的时间。

问题是现在,观影人数少,影院的饮料、零食消费更少,得不到附加利润,仅仅依靠票价上的营收,很难让电影院维持高昂的设备维护费用,以及越来越高的房租。一旦电影票卖不动,影院会产生巨大的亏损。

这就是为什么《通缉令》45%的最高级别分账,院线方依然要扩大排片规模的根本原因。非我自夸,放映一场《通缉令》,影院可以有高达95%的上座率,在黄金时段还会更高。买票的人多了,影院赚的就多了。而放映一场普通电影,哪怕是黄金时段,可能都没有50%的上座率。

会算账的一看便知,影院会选择如何安排放映。

所以啊,我认为在我们影市起步阶段,立刻就要求建立一个多么完善的制度,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两件事,一件事就是合力把蛋糕做起来,做大做强。分蛋糕才能分的越多。二件事就是电影人强化电影的质量,残酷的制度会帮助我们去芜存菁,电影质量高了,对观众的吸引力会逐渐增加。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最后,放出一个很早就筹备的计划,今年四月份在香港和华仔谈起了新人导演入行的困难。决定由我和蒲公英牵头,成立一个“华语新星导计划”,参与方为各大电影公司和电影人,计划五年内,拿出三至五个亿,投资新人导演拍摄一百部华语电影。

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多家电影公司,和上百位大明星大导演的支持,很可能在明年推出,敬请期待。

“2005年1月7号。万小虎,于圣莫尼卡。”

蒲公英的回应和万小虎的声明,将持续高涨的声讨声给豁然扭转了方向,更多的电影人开始沉思,究竟是排片的不合理损害中国电影,还是大量垃圾电影的生产,对中国电影危害更大。

无可置疑,垃圾电影不可避免。好莱坞每年也有成百上千的垃圾电影生产,但是好莱坞每年依然有上百部好电影生产。每次上映,这些好电影都足以成为进电影院的理由。中国电影基数小,凸显了国产电影的质量,非常垃圾,这几年很多观众都说了,绝不看国产片。

你让这样的电影加大排片量。你不仅仅是毒害了院线方,你更毒害了观众。

起步阶段的中国电影,应该需要更多的好电影去带动。

难得一部《通缉令》能够吸引观众,是不是应该大力支持,依靠这样的大片好片。扭转观众对国产电影劣质、难看的印象?

扭转了方向,再加上大手笔的华语新星导计划,一下子就把蒲公英从片霸,抬升为了中国电影的大救星。

三至五个亿,这就几乎相当于中国电影市场一年的票房总营收了,专一扶持新人,可以想到,即便是90%的失败率,也起码能培养十几位新人导演。市场本就是依靠导演撑起来,这对中国电影的推动,意义巨大。

“蒲公英好样的,虎爷和华仔好样的!”许许多多的网友,纷纷留言支持。

就是这样,舆论纷纷倒向了蒲公英,票房则纷纷倒向了《通缉令》。

2005年1月7号至9号,北美周末三天的票房再度出炉。美国那边的观众,都喜欢在周末去看电影,从周五的晚上,对他们来说就是周末的到来。因此票房习惯上是公布星期五、六、七三天,和一个总计票房。

作为商业片,作为特效大片,《通缉令》的票房趋势,注定是直线下滑的趋势。

第一个周末6540万美元,第二个周末3810万美元,本周末只有1735万美元,排在《拜见岳父大人2》和《鬼讯号2:白光》之后,位列第三位,下滑幅度达到了54%,当然,这都是可以接受的正常下滑幅度。

截止本周结束,北美累计票房15780万美元。

“今年圣诞档的黑马成色十足,《通缉令》让世界见识了动作片的新幻想!”

“杰西卡。阿尔芭荣登《帝国》杂志封面人物,凭借《通缉令》成为全民新偶像。”

“超新星万小虎崛起,《通缉令》席卷全球。”

Mtime时光网第二次在周三发布票房数据。

“华语片的新纪元,八天破亿,《通缉令》已经无人可挡。本周票房8600万,总票房11700万人民币,成为内地影史最快破一亿人民币新纪录!打破《泰坦尼克号》的3。59亿人民币记录的时刻要到来了吗?”

“韩国一周票房:《通缉令》累计观影人次已达150万人次。”

“俄罗斯一周票房:《通缉令》豪取三连冠!”

“法国一周票房:《通缉令》继续统治票房。”

“全球一周票房:《通缉令》以8700万美元实现全球三连冠,截止9号全球总票房已经达到2。94亿美元,华语电影全球票房的新纪录!同时刷新的华语片在各地区记录还有:俄罗斯、英国、巴西、捷克、法国、德国、意大利……”

“哇哦,男主角甩键盘的时候太酷了,Fu~ck…You,要得就是这个效果!我要再去看一遍!”

0253 【满足】

“韦思礼,感觉到你的肾上腺素再增加,心脏要爆出来了吗?这是你的天赋!”

怦怦,怦怦,怦怦。

镜头像心跳一样抖动,对手从背后勒着陈昆的脖子,让他脸红气喘,但是挣脱不开。这时候陈昆猛然双腿屈起,双手反抓着对方的胳膊,像是荡秋千一样,往前高高伸出双腿,借助下落的荡漾力量,强力反扳。

从对手的胯下滑过去,将对方摔了个四仰八叉,自然挣脱出来。

然后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高高跃起,左腿甩出去。对手也爬起来,准备格挡,陈昆却忽然变了一个姿势,右腿高高落下,揣在了对方的胸口。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极具观赏效果,整个电影院的人都被这一套动作,看的目瞪口呆。

“啥时候陈昆也这么能打了。”

“应该是替身加特效。”

“帅啊,太帅了!”

事实上这一套动作,前面的摔人,是取自2013年美国和印尼合拍片《突袭》,后面的踢人,则是来自2013年斯科特。阿金斯主演的《忍者2》,都是万小虎脑海里印象非常深刻的拉风武打动作。

放在《通缉令》用来引爆视觉效果。

观众的表现,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和惊呼声,就是对这些动作的认可。

“你完蛋了!”

大屏幕上,小轿车侧着翻上半空,慢镜头下的陈昆拖着老长的声音,掏出手枪,对着下面一辆防弹轿车的天窗,砰砰两枪。

“哇!”

“太酷了。”

“帅惨了!”

“我靠,吊炸天啊!”

当陈昆从狙击枪的瞄准镜抬起头,对着大屏幕轻轻地说:“你最近都干了些什么?”

屏幕豁然变暗,字幕升起。

“导演:万小虎。”

“编剧:万小虎。”

“《通缉令》。”

哗啦啦啦,掌声不是一秒钟两秒钟,也不是稀稀拉拉,而是满场不停息。似乎观众们不这么拍手,不足以表达自己看完电影的激动心情。

“尼玛,中国导演什么时候也能拍出来这样酷的电影了,特效和动作简直逆天了,键盘打人,飞出按键,跟牙齿在一起,虽然老子看不懂英文,感觉就是帅气。从汽车天窗杀人,怎么想出来的,会转圈还会飞过甜甜圈的子弹。还有那个狐狸,好美好酷,笑起来迷死人不偿命啊!”

“你这看的算什么,剪了不知道多少镜头,外国版的才叫酷,拳拳到肉,血溅的都哗啦啦的。”

“你们夸张了,电影剧情感觉有点扯淡,一路上就是打打杀杀,连爱情戏都没有。”

“看的就是场面,就是特效,要个屁的谈情说爱啊。”

现在是2004年年底,还不像未来视效大片扎堆,《通缉令》的场面,几乎可以说放在几年后都一样火爆,现在自然是不得了。《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就把观众给唬得一愣一愣,何况刺激如《通缉令》。

随着电影在中国的大规模上映,影响力是越来越大。

小青年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最近都干了些什么?”

然后聊天的内容,就是讨论子弹会不会拐弯,360度子弹转圈能不能实现,超远程狙杀可不可以做到。或者是发哥的戏份太少,杰西卡。阿尔芭太美,陈昆太搓,陈道名太阴沉之类。

一时间,仿佛不去看《通缉令》就是落伍了。

Mtime时光网上,评分迅速突破了5万多条,没有万小虎以前执导的几部电影评分那么好,但是也不低了,有8。1分。主要是大部分人都投了四颗星,觉得电影拉风华丽到了装比的境界,但是故事太单薄,看完后记住的就是特效动作场面,没有那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用时光网用户【寒乙】的话来说:“这种模仿好莱坞的大片就不要纠结剧情的深度性了,毕竟是基于动作表现的嘛,打斗的确很激烈,看过爽罢,不较真。”他就给了四颗星。

“就是就是,看到子弹弧线飞行的时候,差点没蹦起来,好过瘾哦。”【gengxin】也给了四颗星。

“情节三星,画面五星,综合一下……”【坚鸣】也是四颗星。

“看《风声》的时候,觉得万小虎模仿好莱坞痕迹太重,看了《通缉令》才知道,万小虎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虽然没什么营养,还是要支持的!”【qihong】给了五颗星。

“我能接受子弹拐弯,但是最后的360度自杀,是不是太夸张了?”【迷失自我的路】只给了两颗星。

“你能接受子弹拐弯,为什么就不能接受360度转圈呢?”【我为龙】反问,他给了五颗星。

“你们只看到了子弹拐弯,我却觉得,里面的近身打斗很帅起啊,尤其是那个跳起来假动作踢人,好酷的说。”【雪龙】四颗星。

“毕竟是美漫改编的,事实上是不是华语片无所谓,就是卖特效的,万小虎现在是越来越商业化了,一直期待再来一部《无间道》,可惜求之不得!”【风云在起2204】只给了一颗星。

《通缉令》的确是过度的商业化了,口碑上只能说及格线上。不过从一开始,万小虎就没打算玩什么深沉,玩什么讲故事,华语片讲故事讲的再好,卖座都会是问题。华人的脸孔,对老外来说,辨认无力。

这就像大部分中国人,认不出老外谁是谁一样,东西方互相患有脸盲症。所以很多华人明星被好莱坞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