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寄宿 >

第73章

寄宿-第73章

小说: 寄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极大的范围,而不会出现失效等其他问题。另外效力非常强,极微量的药剂便能致人昏迷。那些呆在地下室或者其他隐秘场所的人之所以没有逃过,是因为通风口的缘故。但不能解释的地方还有很多,按照扩散速度来看,昏迷的人应该有先有后,怎么后面的人没有发现异常。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种神经麻醉药剂在被人体吸入后,会让人处于一种程度很浅的迷幻状态,一段时间之后才是真正的昏迷。这样的话后面的人便不太容易发现异常,但这个解释也相当勉强,在没有亲眼看到这种药剂的效果之前,真相到底如何还无法断定。而询问那些昏迷的人,他们一致回答记不清当时的状况,只觉得一阵迷糊,不知道过去多长时间便失去了知觉。

内奸,一定有内奸,还不止一个,这是葛朗伦特第一判断。能够做到如此不露痕迹,不会任何人察觉,显然这个内奸地位极高,联系到前此的泄密事件,作为安全方面的负责人米斯塔自然不可避免地被抓了回去。

但很快米斯塔就遭到了释放,葛朗伦特毕竟阅历丰富,对方既然已经获取了最关键的东西,没理由还将自己一方的内间留在敌方,等待敌人的缉捕。何况他也没有理由这样做,家人还在控制之中,一贯以来的行为丝毫没有异常,没有怀疑的地方。看来内奸便在那几个失踪的人身上。至于普通的研究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他还没有糊涂到胡乱猜疑的地步,虽然遭受了如此之大的打击,数年的投资与精力毁于一旦。他们根本没有能力作出这样的事件,所有人的日常行为都有监控,没有人表现出异常,这些人的本事还真是让人惊叹,即便美国最优秀的特工也无法在这种24小时监控下动出什么手脚。

葛朗伦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开始是愤怒与不甘,到后来便是一阵寒意。能有如此手段的人,根本不是他这个富豪可以对抗的。那些花费巨大的防御手段简直就像是纸糊的一般,别人用小指轻轻一戳,便破了。

再将这些时间内的蹊跷事件联系起来一看,恐怕自己的所有研究行动都在对方的注视之下,这样才会在自己接近成功之前,将所有成果拿走。还将最重要的研究人员都一并带走,这不是那些普通的团伙做的事情。

想要找到他们的踪迹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对方的新式装备根本不是自己所能了解的。葛朗伦特明白能够制作出这些东西来并不是普通的财团或者国家可以做到的。连美国官方也没有记载的设备,这个神秘组织就像一个地下的阴影,笼罩在他的头上。

难道一切都这样算了,自己以后就一天天的老去,然后是一个豪华的葬礼,作为全部人生的结束。

葛朗伦特用力地摇摇头,将颓丧的情绪赶走,一定还有办法的。即便不能掌握这项技术,也应该能够享受到它的成果。那些人得到之后,也不会白白的浪费,一定会使用出来。

斯文森群岛上发生的事件,还有许多人尚不知晓。事件发生之后,葛朗伦特便下令关闭了所有的地下研究室,处理完一切痕迹之后,知情人也分批撤回了美国本土。至于已经招收到岛上的志愿病人仍然以辅助医疗研究的名义继续留了下来,反正地面研究所还可以照常进行。其他的设施也没有必要销毁。继续研究下去已经很不明智,何况最重要的总负责人也失踪了,最关键的脑移植手术已经无人可以做的一样完美。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对方无疑是抓住了他们的要害。

山影他们还在计划如何火中取栗,假消息已经放出。但迟迟没有传来什么动静,让他们感到一丝不安。

“最近几天,连一丝信息也没有收到,难道这次真的全暴露了?”山影站在技术人员的背后,焦急地等待新的消息。

“无法收到信号,目标均已消失。”技术人员在紧张忙碌后终于得出一个最糟的结论。

“那方面也没有进一步的动静,似乎他们对此并不动心。”静水感到少有的焦躁,似乎事态出现了极其巨大的变化。这种反应完全不在预料之中,偏差的太多。

第一百一十四章 归途

“忙活了这么久,竟然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也弄不到手,这下一定会被看扁了。”山影虽然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没有成果总是事实,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有些不明白,内线也断了联络,难道也暴露了不成。这可是更糟的一件事情。

“看来你的计划失败了啊,静水?”明河不动声色地说道,这种方案完全要看双方的反应如何,太过被动,有一些差错便不可能成功。

“好像是的”井水并没有遮掩什么,这也没有什么,计划失败是经常的事情,反正也没有损失,“关键是我们的情报太缺乏了,目标到底在研究些什么,有多少人员,内部构成如何,这些完全不清楚,仅仅知道一个地点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则最新的消息,”雨繁盯着电脑屏幕,说道,“在这项生物技术转让的国际谈判再次陷入僵局的同时,美国政府宣布国会又通过批准了一项关于研究再生技术在各项重大疾病领域应用的拨款计划。初步估计为三百亿美元。”

“这项技术想要弄到手,可更加难办了。”重视程度越高,显然防备就越高,得手的可能性自然低上许多。山影对此倒不感到有太多的沮丧,一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别人又不是傻子,哪有那么容易让你得到。技术资料等肯定存放在极为保密的地方,没有高级的内应,根本无法得知。

“还是用常规的手段吧,比如能不能收买到内部人员,”明河最后提出了这个建议。

“好吧,那就开始选择目标。”这方面的工作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只不过没有寄予太多希望。对方的监控也不是摆设,不会轻易给接触的机会。

潜艇开始上浮,30米,15米,最后终于露出了水面。顶盖被打开了,漏下了一丝星光。薛江两人小心到了极点,连最后上浮的时刻都特意选在夜晚,以避免万一。

两名武装人员爬了出去,用微光夜视仪向四外察看,按照联络,还有十分钟左右,前来接应的渔船便应该到达了。

等了几分钟,听见一阵马达声,来了一艘相当大的渔轮。用灯光闪过几下,对过暗号后,渔轮开始减速,缓缓靠近后,吊下了软梯。

众人依次登上渔轮,一切完毕后,潜艇重新下潜,开始返回军港。

深吸了一口海面上的清新空气,江明宏将多日的憋闷吐了出去,“还是上来舒服,再航行几个小时,便回到达一个小码头,那里我们就会换乘汽车到达一个非洲分公司的下属工厂,在哪儿可以乘坐直升机到新的基地。”在秘密通讯里,他将剩下的路途说了一下。

“安排得相当合理,这里应该已经足够安全了。”终于可以摆脱他人的监控,这才是最舒服的事情。

渔轮的船长是一个黑人,他是江明宏从当地雇佣过来的,隶属于非洲分公司,平时在内河上承担运货载人等一些杂事。很多地方还没有公路,要采集原料等便需要河运。现在江明宏铺下的摊子相当大,非洲分公司有一个业务便是收集一些中成药材,比如非洲犀牛角、羚羊角等,这些都是可以入药的东西,初步加工后便可以返销到国内的一些中药公司或者自己加工使用在一些保健品中。至于原料怎么来的他可管不了那么多,反正向当地人收购的价格虽然便宜,却也相对公道一些。

船长认得江明宏,因为例年的巡查,江明宏来过这里多次,这也是下一步计划的需要。休息的舱室已经布置完备,将众人分别安排下后,他便继续开始航行,返回码头。

“所有的计划都已经布置妥当,那个酋长现在对我信任有加,还按照我的建议,开始对国内进行改革。”江明宏虽然这么说,但心里还是有些没底,建设一个可以掌握的国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者说基本上难以完成,那些原住民很难让他们接受一个外人的统治,而且彼此的信仰以及其他方面也大不相同,何况这个国家如此落后,没个百八十年,根本成不了气候。这样的事情,假如换了普通的公司或者私人,是决不会吃力不讨好的去做,根本带来不了什么利益,而且死了都看不到成果,他们又怎么会去做。

“人类步入近代,每一个国家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其他民族的血与泪。这句话,用来形容近代史再好不过。”薛云楚说了一句对方不大明白的话,便开始休息。

这是什么意思,但看博士没有回答的意图,江明宏挠了挠脑袋,不太明白,他念的书不多,后来的知识基本上都是自学的,对于近代历史知道的仅局限于几件大事而已。

安安稳稳地赚钱做生意也不错,做这种长远的投资,还真不是一件普通人能完成的事情,江明宏倒没有任何怀疑的念头,只是觉得和成本比较起来,收益看起来太少。

算了,还是想想最近发生的几件事,非洲这个地方,治安一直不好,武装人员还需要再从其他地方雇佣一些来,不要半道上被一些团伙打劫。江明宏想起这里的情况,觉得这点不能放松,博士已经被接了过来,这个地方更需要注意。常备的警卫再增加两倍,美国那方面的保安人员再调过一批,那里的治安比较起来不需要太多人手。

难道博士刚才说的话,是指这里的殖民统治历史,江明宏不好容易想到这儿,刚想回答,却发现博士已经睡着了。

渔轮稳定地行驶着,隆隆的马达声,在静谧的夜里传出去老远。阵阵荡起的波浪在月光下闪现出片片银色。

江明宏没有多少睡意,在潜艇里他已经将能睡着的时候都用来睡觉了。披上外套,他来到外面。和几名站岗的警卫打过招呼,站在栏杆前,迎面而来的海风让他舒服了很多,回想起这二十余年的生活,真像一场梦。

第一百一十五章 意外

天色微明的时候,渔轮缓缓靠上了码头,下锚后,一具梯子从船上放了下来。码头上靠过来几个人,手持着武器,相互间对过标志后,知道是自己人。

船上的人员依次开始向下走,先是四名武装人员,薛江两人在中间,最后是押送六名专家的人。等他们上了一辆大客车之后,按照江明宏的命令,船员们把抢来的原料搬上了后面一辆货车。一切布置妥当,薛江两人坐进了单独的一辆车,这个洲的治安和环境一向不怎么让人感觉安全,他们还是要多加小心。

这三俩车子在中间,前后分别有四辆军用吉普,加起来共有八十余名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在这一地区应该无人敢来一捋虎须。而且所有的车均经过防弹改装,轮胎也是实心的。实在是因为这里的持枪抢劫绑架等恶性案件层出不穷,而且多针对相对富有的外来居民。江明宏的分公司也因这个理由配备了大量的武装人员,这点没有任何人会产生质疑的念头。

从码头距离分公司驻地还有近百公里的路程,路况不怎么样,要行驶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若是国内或者其他地方的高速公路,用不到半个小时。这一处小小的细节便能看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斑,无疑大大拖慢了物质交流的效率。当然这更主要是因为他们登陆的这个码头,相对偏僻。缺少开发价值,自然没有人在这里整修路况。

道路崎岖的很,车虽然都是好车,但还是颠簸得很,除了几名专家身体较差,有的产生了呕吐的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