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幸福宝典 >

第97章

重生之幸福宝典-第97章

小说: 重生之幸福宝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激的说道。

毕竟是半大的孩子,哪怕平时再像个大人,此时也是激动的。只是这激动没维持几分钟,大家的心思就被窗外吸引住了。

“前面就是二道洞子。我小时候经常往这儿跑。”高士波指着外面的山洞说道。

“我还去过前面的三道洞子呢,从南山下去的,上山下山差点没把我累死。”他接着又道。

火车慢慢的停了下来,没有出过国的不明白,议论纷纷,“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怎么停这儿了。”

“看到没有。那是防火隔离带,过了这隔离带,对面就是苏联了。”此时黄远东指着远处山上说道,“这儿是边境线。火车在这儿会停一会。”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站起来趴到窗前往外看,指着远处的边防检查人员喊道:“有老毛子当兵的上车了。”

有第一次出国的就都趴到窗跟,往外面瞅去。还有明白的,就在那指指点点。或是对着没出过国的人高谈阔论。

“这就要过境了,火车每回都得在这停一个多小时。”

“咱这离老毛子这么近,要是不停估计一个小时就能到地方。”有知道的就白话着。

“毕竟是出国,能不检查吗!”

此时已渐中午,太阳高悬在正中。出来的早,吃的早的行人就有些饿了,拿出随身携带的面包火腿肠咸菜吃起来。车箱里弥温着咸菜的气味,这味道可真不太好闻。

高士波和纪秋实是大小伙子,早上吃的本就少,现在也是饥肠辘辘,拿出面包问林涵几个:“吃不吃,我们饿了。”

张立静到她妈妈那拿了吃的过来,和金嘉依他们一起吃起来。面包、火腿肠和咸菜是出门必备的方便食品,这火车上没有热水,大家都是自带的瓶装水。高士波打开了一个红烧肉罐头和一个猪肝罐头,香味飘满了整个车箱。

林涵拿出些水果,分给大家,又拿出一串葡萄吃起来。

“你怎么不吃饭,光吃水果?”纪秋实递给她一根肠,她摆摆手不要,“我不饿,一点都不想吃。”事实是她觉得吃水果还好些,闻着这些方便食品真是让她不舒服,可能前世的她吃多了这些,要知道那时候的她最讨厌的就是坐火车吃康师傅红烧牛肉方便面。

那红烧肉罐头上面厚厚的一层白油,男孩子们吃的欢快,也不怕油腻,女孩们只吃猪肝,虽然有些糙,但很香。

林小姑送过来几个咸鸭蛋,几个人分着吃了。

那个中年男人看着这几人,过来跟他们搭话。“你们这几个这么小就出国倒包了,不上学了。”

高士波嘴快,抢着答道:“这不是放假嘛!出来看看,挣点学费。”

那男人粗犷的笑,又问:“你们出来几次了?”

高士波这回不答了,反而警惕的看着他,说道:“干吗?我们是第一次出来,不过国外有接站的。”

那男人笑了笑,摸了摸头道:“我也是第一次出来,想问问你们国外的事。小伙子,别紧张,我就是长的恶点,我可不是坏人。”

“那谁知道,坏人脸上又没写着字。”高士波小声嘀咕一声,把那粗犷大汉说的哭笑不得。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笑着喊他:“老张,我说你快回来吧,人家都把你当坏人了。”

老张尴尬的站那,想走又不想走的样子。

黄远东微笑着给他解围,“大哥,你想问什么?我倒是之前出去过几次。”

“国外的钱真的好挣?我这回可是把家底都折腾成货了,这要是不好卖我可就向无分文,成穷光蛋了。”老张挨着黄远东抗挤了个小边坐下了。

“这怎么说呢,肯定是比在国内好挣。张大哥,你怎么听说这好挣钱的?”他反问道,这个老张好像挺朴实的,一根筋的感觉。

“我家是江城那边农村的,我家一个邻居来了一次,说是上这儿就跟捡钱似的,别人都不信,我想着在家种地也挣不了多少钱,不如出来试试。这不,我们俩个就来了。”老张摊摊手,“我们听说那边衣服最好。把那点家底都折腾进去了,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

黄远东看着他一脸横肉,确实不像个好人。但表情真挚,还带着些憨直。再看看自已这一行人,除了林涵小姑夫,不是女人就是孩子,他笑了着拍了拍老张的胳脯,“这个不好说,不过现在苏联这边缺这些,我这几回来带的也是衣服。卖的还行,总也能挣点。就是看卖的不好,少挣些就是了,不带赔钱的。”

老张听了放下心来。又问道:“你们这出去在哪住?”看高士波的眼神又瞟过来,忙解释道:“我们是第一次来,俄语一句也不会说,刚才还愁下车后怎么办呢?”

“没事,我们在宾馆订了个房间。你们要是没地方去,跟我们去挤一挤就是了。”

老张大喜,把自已的护照拿出来给他看:“我没骗你吧,我叫张善良,那个是我战友。叫冯继发。”

一个小时后,火车经过检查,又继续前行,直到下午一点才进站停车。

那小站很小,跟小城差不多。火车停下,大家都就把大包从行李架上挪下来,林涵看到,那张善良二人的包尤其大,这五大三粗的农村汉子,还是当过兵的,格外有劲,把自已的包扛下车,又挤上来帮着林涵这一行人将包扛下去。

“还是黄哥厉害,这一下就找了两个免费劳力。”高士波冲着几人挤眉开眼的,开起了玩笑。

“别乱说,让人听到就不好了。”郑书明说了一句。

下了火车,随着人群进了安检的大厅,那些边检的工作人员只是例行的抽检,有的包查的细些,有的大致看一眼,问一句:“有没有带卢布?”

答上一句:“没有。”也就过去了

出了安检大厅,张立静抱怨道:“问带没带卢布,我不知道该不该说没带。”

“就说没带不就得了。”纪秋实不理解,说好的事怎么她还问。

“可我兜里有几百卢布,要是查出来怎么办?”

“几百没关系,只要不是多的,有个三头五百的都没事。”黄远东解释道。

“吓了我一跳,生怕人家检查。”她嘟着嘴抱怨。

“就说带了也没事,可以报关的。你没看那边那几个都填的单子。”林涵呶呶嘴示意那边那几个。

黄远东看着他们有些沉思,“我见过几次他们,每次都出来七八个,这一趟列车属他们的包最大,看着不太好惹。”

“怕什么,咱们是来卖货的,又不是和人打架的。”高士波嘟呶一句,连扛带拽的挪动着大包。

“等一会张大哥他们。”黄远东擦了把汗,这大夏天的,一动全身都是汗。

“我看那边检和海关的把他们的包都打开了,好一通检查,那么大的包,要在整理好可费了劲了。”张立静站的队伍离他们近,“没看查别人那么仔细,怎么到他们那查那么严?”

“看他们长的恶呗!”高士波不以为意的道。

“我小姑夫和我大娘也没出来。”林涵说着走过去,帮刚刚走出来的小姑拿包。

纪秋实和高士波赶紧上前帮忙。

林小姑拉着林涵道:“你小姑夫还没出来,他那包里有一千卢布呢,没事吧?”

林涵安慰她道:“没事的,我们也都带了几百卢布,没事的。”

话虽是这样说,可半天没看到人出来,大家不由的心急,可那出口处有老毛子边检人员和车站工作人员守着,想进也进不去,只好干着急。

林涵过去,试图跟他们沟通,问一问里面的情况,也被撵走了。

过了好半天,齐永年和林大娘才一块出来。

林大娘一看到他们就抱怨道:“我前面那个人也不知道带了什么,查了老半天,所有的东西都打开挨个检查,连背心裤衩都滴溜儿起来查个遍。亏得他不是倒包的,要是那大包,估计再有一会儿也查不完。”

齐永年看着媳妇担心的目光道:“我没事,就是刚才车上小涵他们认识的那两人,检查的慢,我正好排在他们后面。”

黄远东就问道:“他们没事吧?”

“没事,就是那大包太大了,估计二人得装一会儿。”

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又过了十几分钟,张善良和冯继发出来了,张善良咧着大嘴道:“哎呀妈呀,这翻的这个乱呀,这检查的也太细了,这要是带把枪啥的,还不给翻出来了。”

黄远东笑着道:“这入境一般情况下查的不太细,出境的时候才要注意呢!”

因为是第一次来,一个是没经验,一个怕弄不动,大家的包明显比其他人小。此时看看,这一趟火车上下来的旅客,除了少数是因公出国的各公司工作人员,大多都是来倒包的。

那一个个大包看着比人可要大出不少,有劲的扛着,扛不动的或拽、或骨碌,都在各使神通把包运出车站去。林涵他们有这二个人帮忙,倒是很快就出站了。

ps:

感谢猫猫熊猫的打赏,感谢fpykuiki的粉红票。今天是本月最后一天,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希望下个月能继续看到你们。

第一百三十四章、出国(二)

出了车站,黄远东先去找车。

林涵站立在车站外空地,回头看这个小车站,明显的苏联老房子,和小城中现存的几栋俄式建筑很像。

车站对面不远处稀稀落落的小平房,看上去颇具异域风情。只是小镇人少,车站前见到的人,十个里倒有几个是国人。

现在出国倒包风刚刚兴起,车站外面国人还不算多,黄远东找了辆破旧的面包车和一辆老拉达车,将货直接运到了小市场。

坐在车上,顺着车窗往外看去,这小镇的房子真的是很分散,几乎都是不挨着,有些像别墅一栋栋。只是这别墅都是平房,而且家家门前都种植着月季花,开放式院落,不像国内,家家用围墙圈起来。

间或还能看到胖胖的玛达姆弯腰在整理花草。

小市场很快就到了。

所谓的小市场,不过是一趟基本上空着的摊床,里面是稀稀落落的,只有几个俄罗期老太太在那交谈。他们的穿着非常得体,个个站的笔直,如果不是前面摆放的商品召示着他们是在卖东西,你会以为是哪个机关单位的干部。

只是,这些摆放的商品是少之又少,这些老太太,是把自家产的东西拿来卖。比如说卖蜂蜜的,前面只有一罐蜂蜜。卖牛奶的,前面有二三罐牛奶。而卖咸肉的,只摆着一大罐子几乎都是肥肉膘的大肉块。

苏联人几乎不用国内那种粗瓷坛子,他们多数用的是大玻璃罐子,用来腌酸黄瓜、西红柿和卷心菜及一些其他的菜蔬。盖子是专用的,密封很严实,用过后每年可以只买这种专用的盖子。

“这就是他们的市场啊,也太小了吧!”张立静先看了一圈,真是有些惊讶。

“是啊。咱们中国人倒比苏联人还多。”纪秋实也道。

高士波凑过来小声的道:“刚才那几个也来了。”

黄远东指挥着大家把大包移到摊床后面去,“大家打开拿出样品来摆上就行。”

“这也没人啊,真能卖出去?”金嘉依的心都凉透了。这小镇人少的要命,市场上别说买货的。卖货的都不见几个。

“那大肥肉块子好吃吗?这也有人买?”张立静又道。

大家手里不停,一边拆着大包一边七嘴八舌的说着,实在是,这第一次出国,所见到的与想像中差异太大。

林涵只含笑听着,她前世出来过,早已见怪不怪了。

这时。又有不少中国人过来了,不过好多人不进来,只在市场外一蹲,前面摆上几个样品。就等着苏方的批发商过来洽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