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平淡的重生生活 >

第2章

平淡的重生生活-第2章

小说: 平淡的重生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字,都叫“妮儿”。我们家,我的上一辈,我大堂姑继承了这个光荣的称号,小堂姑只好起了个小名叫“小兰”,听听,多乡土;我堂姐因为很小就去了市内,所以直接大家都叫她的大名“刘洋”,“妮儿”的称号就责无旁贷的落到了我头上。而我的大姑,上一代的“妮儿”,自然水涨船高,升级为“大妮”,呵呵。

我老爹老妈结婚早,生我大哥的时候又年轻,有了儿子就想要女儿,两年后又生了一个,还是儿子,反正又没有计划生育,反而还在提倡“人多力量大”,那就再生,隔了三年,生的还是儿子,不信邪,再要一个,第二年果然又生了一个,可惜还是儿子。如此一来,我老爹老妈只能死心了,看来他们是没有女儿的命了。可是,(万恶的“可是“又出现了!)时隔十一年之后,到了1981年,国家开始计划生育了,偏偏我老妈竟然又怀孕了!那一年,我妈已经36岁了,也不知道她是怎么认定的,就认为她怀的是女儿,一定要生下来,所以就有了我,而我,就成了我这一辈年龄最小的一个。(我四哥都比我大十一岁。)

上一世的时候,因为哥哥们年龄比我大太多,邻居家也没有和我年龄相仿的小孩,平时我就呆在家里,或者父母去田里干活时,我就坐在地头一个人玩,所以造成了我多少有一点孤僻和不合群的性格。

我家的房子是老式的瓦房,坐南朝北,进门的一间叫“堂屋”,两侧各有一间房叫“里屋”也就是卧室,只有一个装门的地方于堂屋相连,但是并没有门,只是挂一块布充当门帘,主屋的旁边单独再盖一间,就是厨房。因为我家孩子多,房间不够住,又在厨房的南面盖了三间房子,现在,我四个哥哥,就住在那栋房子里,我老爹老妈和我,住在主屋的东边一间,西边的房间则做了杂物间。

算算时间,今年,我大哥二十岁,他去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呆了一年,今年8月征兵时就去报了名,虽然过程经历了一些破折,但在他高中老师董老师的帮助下,总算是如愿以偿。好像在八几年是,能上到高中毕业,已经是一间很了不起的事了,以至于上一世时,很多年后,他还对他儿子我侄子吹嘘,他当年的风采。据说,当然只是据说,他当年唯一的遗憾是我一直不肯喊他“大哥”!  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叫二哥,三哥,四哥,却偏偏跟着老爹老妈一块儿,只叫他“大生”,他参军走的那一天,背着行李依依不舍和家里人告别,还不忘教我“妮儿,喊大哥,喊声大哥”可惜,我很不给面子,仍脆生生的蹦出来“大生”两个字,当时就把他气的转身走了,留下无奈的爹妈,幸灾乐祸的其他三个,和迷茫的我。

我二哥今年十八岁,他人很聪明,但是学习却一塌糊涂,去年才初中毕业,就辍学在家了,我醒来都没有见到他,好像是跟着一个建筑队去市内干了几天活,所以我直到今天还没看到他。我三哥十五,今年初二,四哥十三,刚上初一。我们隔壁村子有一所学校,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他们现在都在那里上学。不过很奇怪,我记得我以前也是在那读的初中加高中,但我们有早晚自习,可是我哥他们现在并没有,也许是后来才加上的吧。

这两天,我并没有见到我爷爷奶奶,两位老人说是呆在家里腻了,去市内(家里人习惯称作“进城“)我叔叔家改善生活去了。

现在已经是农历九月份,听老妈和老爹的谈话,我家田里麦子早已经中上了,这时还没有播种机,应该是用的牛拉犁吧,这两天,老爹还去田里给小麦除了草,也带着大哥和我去感谢了董老师。说起董老师,对我来说那真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记得以后每一年我大哥都会去看望她,可是我从未见过。(也许是见过但不记得了?)如今,我总算是见到真人了。董老师看起来四十多岁,说话时总是带着淡淡的笑,很平易近人,因为我大哥是她的得意门生,连带的对我父母又多了几分亲热,虽然话不多,但句句都透着实在,是一个很朴实的人民教师,好像我读书期间从未遇到过这种和蔼又负责的老师。

“妮儿啊,你干啥呢?快点出来吃饭!”老妈喊。

我磨磨蹭蹭从里屋走到堂屋,坐在小板凳上等着吃饭。

“哎,他妈,你看妮儿咋了?这两天都不咋说话,也不闹人了,今天一上午都呆在屋里没出来。”老爹问老妈。

“没事吧,我看着好好地。不闹人不是更好?你也是,瞎操心。”老妈说。“你别说,妮儿这两天懂事多了,还学着自己吃饭呢,长大了吧。指不定过几天,都会给你买烟了哪!”

听我妈这样说,老爹也就不吭声了。

我听了他们的对话,不由一惊,还是表现的不像两岁多的小孩呀。幸亏老妈是一个听大大咧咧的人,心大,小事上从不在意,老爹虽然细心,却没多少时间照料我,也就没发现我太多的不同,不过,以后我还是要再小心一点才是。

“大生,你们啥时候走?”老妈问大哥。

“十五号。”“哦,那我得赶紧给你收拾东西了。你一去,年里头也回不来,冬天衣服也得带上,厚棉被也得带,铺的盖的,脸盆……”“妈,你说的部队上都统一发,不让用自己的,带了也没用。”大哥打断老妈的絮絮叨叨“恐怕衣服得带两身,别的就不用了。”

“就是,大生知道操心,你别忙了。”老爹说,“带恁些东西,别的同志还以为咱大生没见过世面,别让人笑话。”

听到老爹这样说,老妈也就不提这事了。老爹又说:“明天,田里也没啥事,咱俩去城里把爹妈接回来吧,老三两口子整天上班,俩老人也不好多住。”

“你说接就接吧,回来也就是多做两碗饭。”

“那就这吧。”

老爹和老妈的对话,永远都是这样简单明了,除了老人就是孩子,再就是田里的活,偶尔老妈在抱怨一下我伯母不照顾我爷爷奶奶,除此之外,就很少有交流了。以前,总是很不耐烦听他们说这些家长里短,现在,换一种心情来听,到也别有一番滋味。

第三章、我的极品爷爷

一大清早,我就被老妈叫起床,经过几天的努力,我已经可以独立穿衣服,老妈也乐得省事,就由着我自己慢慢折腾,径自收拾好自己,就去做饭了。边笨手笨脚的穿着衣服,边想为什么这麽早就把我叫起来,对了!要去接我爷爷奶奶。记得上一世时,我八岁时他们就先后去世了,对两位老人的印象实在是很模糊了。就隐约记得我爷爷快去世时的脾气很不好,常扯着嗓子骂我奶奶对他不好,骂我伯父怕老婆,我老爹没本事,我叔叔不回来看他,好像整天都能听到他的咆哮声,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就这样了?

匆忙吃过早饭,三哥四哥上学去了,大哥说是要去和同学聚聚,老爹推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老妈骑了一辆大二八自行车,这好像是我家最值钱的东西了。老爹把我放三轮车里,我们出发啦!

我们走的是环城路,九几年时那路还在,2000年以后已经规划成居民小区了,不过现在却是去市内最好的一条路。路两旁现在已经有一些楼房,不高,最多就五六层,可是,我老妈还兴致勃勃的对我说“妮儿,快看高楼!”,还逗我“妮儿,等你长大了,给爹妈盖楼房住,就要这一种,好不好?”,忍不住在心底翻了几个白眼,二十年后这种房子早就没人要了,真盖给你,你不骂我才怪。脸上却丝毫不能表露出来,还要端着笑脸,捧场说“盖高楼,盖高楼,妮儿给妈盖高楼……”哎,这种幼稚的话,幼稚的表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呀。

一路上,老妈一下指着汽车说“妮儿,快看小轿车”一会儿又指这路边的小店说“妮儿真听话,一会儿去给妮儿买糖吃。”可是她指的,好像只是一个理发店吧?里边应该不卖东西吧?真是哄小孩儿啊!

终于,到了我叔叔住的地方,我的煎熬才算结束了。到叔叔家后,我才知道,两千零几年过惯了,对于80年代,我现在是多么没有概念!我原以为,叔叔家再不济也有个两室一厅吧?结果呢?大错特错!叔叔家是单位分的房子,只有两间,没有厨房,做饭就在过道里,就这还是领导照顾呢,还有好多家才一间。本来,我叔叔婶婶一间,我堂姐一间,爷爷奶奶来了之后,就住我堂姐的房间。

我们到的时候,叔叔婶婶上班去了,不在家,我堂姐应该是上学去了也不在。结果,还没到叔叔门口,就听到一个暴跳如雷的声音“茶这么烫,你想烫死我啊!”另一个女声低低的说“小点声,别吵着邻居休息。”旁边一个人看到我父母,笑着低声说:“来接你们家老人啊?老先生又在骂呢,真有精神。”

老爹不好意思的说:“真是对不住,吵着你们了吧?”

“没事,没事,老人家嘛,就是脾气大点,其实挺好的。”

老爹又和叔叔邻居客气几句,才带着我们进了叔叔家的门。

爷爷本来正在生奶奶的气,看到老爹,不由换了目标“你还知道来接我!啊!你来干啥!让我死在这儿,不是省你的事吗?知道你不满意我不给你找工作,巴不得我早点死……”

眼看爷爷越说越不像话,老爹又不善言辞,老妈开口了:“爹,看你说的啥话,明发又不是那种人,不是想着你好长时间没见老三了,想让你跟老三多聚两天。再说了,老三又不少你吃,不少你穿,说啥死不死的,让老三夫妻听见,不是伤他们心呢吗。就是邻居听见,儿子媳妇们,脸上也不好看呀!”

我以为,爷爷还要再咆哮两句,谁承想,他老人家居然闭嘴了,我才想起来,对我妈这个儿媳,爷爷可以说是最客气的,用我老妈的话说,是将心比心,她对我爷爷好,爷爷的心也不是铁打的,知道好赖,可是后世我不止一次猜测,其实是因为他的吃的喝的全是我老妈在伺候,床单被褥也全是老妈在清洗,吃人嘴软,才对我妈口下留情的吧?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眼看爷爷不再发脾气,老妈利索的开始收拾爷爷奶奶的行李,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就两件换洗衣服,三两下就搞定了,老爹就蹲在门外抽烟。没一会儿,三婶提着一把青菜回来了,看到我老爹,赶忙快走两步,边走边说“二哥,什么时候到的,快点到屋里坐,我也不知道,你先坐着,我再去买两个菜。”

老爹阻止“不用了,自己弟兄们,客气啥,有啥做点啥吧,别忙了。”

三婶却说:“二哥轻易也不来一趟,都是我们回家二哥二嫂招待,你们来了,我要是不招待好了,明福非跟我急不可。快进屋坐着,我马上就回来了。”说着,不顾我老妈的拉扯,出门去了。

果然,没一会儿,三婶又回来了,这次,三叔也一块儿回了家,三婶手里还提着一块儿肉,两个做好的凉菜。

菜买齐了就开始做饭,我老妈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就在外面帮忙,老爹和三叔在屋里和爷爷奶奶说着话,饭做好的也很快,蒸了一大锅米,炒了一个青椒鸡蛋,一盘豆角炒肉,再加上两个小菜。别看挺简单,在现在,已经算是很高规格的标准了。反正,“醒”过来着几天,在我家的餐桌上,我还没有见过肉。80年代,我们这里,平常大家早餐就是稀饭馒头,中午面条,晚饭还是稀饭馒头,配的菜,不是白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