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听我指挥 >

第202章

重生之听我指挥-第202章

小说: 重生之听我指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到了他可怜的求情的眼神,海蓝从卧室门口走过来,扶着高太后,头靠在她肩膀上,又使出了撒娇大法:“妈——你就让高风进来嘛?天这么晚了,空勤楼都关门了。”

“那他去睡书房,今天我陪我的好媳妇睡吧?”高母反撒娇回来。

“……呃,妈,您看您白天都陪了我和宝宝们一天了,到晚上也该让高风陪……宝宝们说说话了吧?”

“得了,我还不知道你?”高母点了点海蓝的鼻子,笑了,“什么陪宝宝说话?就是想高风陪你说话嘛好啦,那让他去洗澡,你先陪我弹一会儿钢琴。”

“好的,妈。”

海蓝边说边和婆婆往书房去,手却在身后冲高风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稍后,当高风洗了澡回到房间,看到海蓝已经躺靠在大床上,但还没休息,手里拿着钩针正在钩织着一只婴儿小鞋。

他躺到她身边,抱过她的身子,让她靠在自己身上,一边嗅着她脖颈处的清香,一边问:“妈不是不让你做吗?”

“我求她,就让我亲自给宝宝们做两双,意思意思就好。”

“那别太累了,慢慢织啊。”

“不累,妈天天给宝宝们打那些多毛衣和毛裤,才累。”

“那是她老人家高兴,就由着她去忙活吧。”

海蓝用钩针戳了戳他的胳膊,“你真没孝心不怕亲妈累着,倒怕老婆累着。”

高风微微一笑,也不辩白,只是将宝贝老婆搂得更紧一些,另一手却抚上了她的肚子,隔着衣物轻轻地摩挲起来。

过了一会儿,那里微微一动,有个小小的鼓包,却又很快消失了。

“我说,刚刚这个是女儿在动。”高风猜测着。

“为什么?上次看,这里应该是儿子的地盘。”海蓝不同意他的观点。

由于月份还不太大,两个胎儿在里面的活动度有点大,所以准爸爸和准妈妈常常猜那胎动是谁发出来的,虽然没办法证实,却很有乐趣。

“女儿害羞,看到爸爸就躲回去了……要是儿子,肯定会和我对峙一会儿的。”

“哼,歪理我倒发现我们家的儿子挺安静的,不过女儿也不喜欢闹腾就是了。”

“那就好最好他们在你肚子里,都老老实实地别乱动。以后出来了,爱怎么淘怎么淘”

“嗯——不过,我又点担心,他们这么爱静,不会有什么毛病吧?”

高风在她肚子上轻轻按了按,肯定地说:“不会的”

“郑大夫说,我这都快6个月了,她建议我去1号基地打个彩超。王丽芳也说她们那里新进的四维彩超可受欢迎了,不但可以看宝宝们有没有问题,还可以给宝宝们录像,关键是还可以看清楚他们长什么模样……”

看到海蓝越说越兴奋,高风笑了,“好吧,你那么想看的话,到时候我请假陪你过去。”

“那倒不用请假,我和王丽芳说好了,我们周六去,她找同事帮我做。”

“哦?老婆也学会找人托关系了?”高风亲了亲海蓝越来越圆润的脸,“宝贝,你怎么这么能干?”

海蓝娇嗔地白了他一眼,“你才知道啊?”

高风低声在海蓝耳边呢喃: “嗯,我错了,我早该知道,我的老婆是最好的,最棒的……有了你,我就有了全世界。”

抱着老婆,就这么静静地陪着她,对高风来说,就已经是至高的享受。

那种某些玛丽苏人士自以为是的、男人都需要的欲望,对已经将亲情渐渐渗入浓爱之中的高风和海蓝来说,也需要,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自有更大的精神享受将其取代。

而他们之间也因为更多的纽带,紧密相连、难舍难分。

第一卷 223章 担纲

223章 担纲

有的人来了,很快又走了,在海蓝的幸福生活中连个涟漪都没有泛起。

她在高风和高母的爱心呵护下,平稳地度过怀孕中期,迎来了比较艰难的怀孕后期。

这段时间,她的腹围和体重明显在增加。这虽然代表着宝宝们在她肚子里发育良好,却也增加了她生理上的负担。海蓝不得不忍受着腰酸背痛、脚肿、皮肤瘙痒、妊娠纹等各种不适和外形体貌上的改变。

好在亲自给她做产检的郑大夫,告诉她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等孩子生下来后,大多数症状都会消失的。海蓝这才放心了,但同时也深刻体会了当母亲的辛苦。她将对生母的怀念藏在心里,对婆母也更加感激和尊重起来。

不过,海蓝除了要应对怀孕期的麻烦外,还要面临着学习的考验。

国庆之后,大批航母上舰军官的培训工作在基地正式开始了。这里除了培训空管人员外,还有通信、导航、电子等方面的技术军官。至于舰艇航海、损管、武器系统的军官培训,则安排在海军基地和舰艇上进行。

教员方面,请来了很多相关技术方面的军内专家。其中,空军装备研究院的陈少将亲自挂帅,担任飞行管制军官学员培训班的总教员,并且开讲第一课。

学员们本身来自空军和海航的空管系统,理论学习时间暂定一年。之后,他们上舰实习的具体时间,就要视瓦良格号下水试航的时间而定了。

学习的课程前半年以熟悉航母、舰载机以及航母战斗群的战法战例为主,也就是要熟悉航母这个特别的飞行环境。后半年才是学习航母舰上飞行管制的细则方法,届时将配合试飞基地舰载机的起降训练进行。

海蓝很不好意思地成为了学员中最特殊的一员——不但是女学员,而且是已经穿不下军装的孕妇。

培训中心对她的身体情况很关心,主任特别将她和高风找来谈话,问她能不能坚持学习,特别是能不能在产后继续完成学业,还有一年后是否能上舰实习。

这个问题在怀孕不久后,海蓝就已经和高风讨论过。预产期、哺乳期正好与培训时间重叠,培训肯定会受影响。好在高母坚定地表示,这段时间会做好他们的后盾,如果他们要上舰,就把孩子带回山东老家,保证和老伴一起帮他们带好孩子们。

既然选择了当军人的妻子,既然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军人,海蓝也早对这些困难有了思想准备。

她记起阿婆的经历,在那样艰难的年代都能一个人带大三个孩子。而海蓝现在可不是一个人,远有老爸和舅舅阿婆等家人的精神支持,近有老公和婆婆的贴身帮助,经济上也并不拮据。所以,她相信自己能和高风一起克服这些困难。

得到海蓝肯定的回答后,培训中心的主任点点头,也表示会尽量给她提供方便,让她不至于太辛苦。

最开始的这两个月还不是很紧张,主要是学习航母相关的大量知识。由于在课余时间有高风这个高参,帮忙整理资料、归纳总结,特别是两人之间经常进行的讨论,对海蓝的裨益很大。她的学习还比较顺利。

时间很快到了十二月,飞鲨样机已经基本定型。有两架海军标准蓝灰色涂装的样机已经转场到了基地。大规模的技术试飞工作正式开始了。

飞鲨是蓝鲨的姊妹机,在气动外观上和俄罗斯的苏33舰载机相近。

本来中国也想向俄方直接购买一批苏33,好让航母舰载机迅速成军。但是俄方的要价太高,谈判一直艰难,而且中国航母舰载机肯定也不能一直依靠国外进口,所以军方才在研究透了乌克兰T…10K原型机的基础上,再结合歼11…B的制造经验,自己试制出了带有折叠翼的舰载机歼…15。

飞鲨歼…15为了上舰而减轻了机身重量,这使它在载弹量和作战半径等方面都较蓝鲨歼…11弱。但是飞机中的航电、雷达系统还是要优于苏…33,所以并非没有长处。

不过,飞鲨注定是一个过渡机型,它主要是为了解决瓦良格下海后“裸奔”的问题——没有舰载歼击机的航母,只能是一个浮动的大靶子,还不如普通军舰有用。

所以说,飞鲨的试飞,最重要的就是——在航母平台上起降。

可是航母的飞行甲板最多只有二、三百米,还不可能让飞机全用完,也就大约只有100多米供现代化的喷气式战机起飞和降落。

这里,先说起飞的问题。目前在航母上的飞机,主要有三种起飞方式:弹射起飞,滑跃起飞,垂直起飞。(垂直起降只适用于直升机等少数可以垂直/短距起飞的飞机,不适用于固定翼的歼击机等飞机。)

弹射起飞就是在飞行甲板上安装弹射器。

美国航母普遍使用的是蒸汽弹射器,它可以在舰载机起飞前给予一个非常大的推力,就像个“大弹弓”一样,把重达30多吨的飞机以每小时339公里的速度“弹”出去。

在一些战争大片中可以看到,美国航母上战机起飞时周围总是白汽弥漫,那就是弹射器工作时产生的大量蒸汽。

这种蒸汽弹射器原理简单,但是工作效率很高。美国航母上往往装有四个蒸汽弹射器,可同时弹射四架飞机上天,而每隔20~30秒钟就可弹射下一批,所以舰上的几十架舰载机可以在不到一小时内全部升空。

这个弹射系统看似简单,但是里面的机械组成却十分复杂,最早是英国人发明的,美国人买去了专利,而其它国家都没有研究成功。

前苏联为了搞航母,也研究了十几年的蒸汽弹射器,最后还是没成功,才不得不改变思路,走滑跃起飞的道路。

滑跃起飞就是在飞行甲板的末段加一个向上翘起的曲面,这也是英国人的发明。(英国人在航母上的发明创新很多,可见当年的英国海军纵横天下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种酷似滑雪橇的跑道的斜坡甲板,可以给予起飞飞机一个抛射角,也就缩短了它滑跑的距离。经过大量的试验和计算,上翘角在10~15度时,舰载机的滑跑距离最短。

俄罗斯选择米…29和苏…33作为舰载机,就是看中了这两种飞机的发动机强大的推重比,再加上滑跃甲板的设计,这两个飞机都可以轻松地从航母上起飞。

但是,没有大推重比发动机的轻型固定翼飞机,比如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加油机等,就没办法通过滑跃起飞了。

目前,中国和俄罗斯一样,也受到没有蒸汽弹射器的困扰。所以,瓦良格改造后依然使用滑跃甲板。至于将来上舰的预警机,只能以大型直升机加载预警设备,暂时解决燃眉问题了。

不过,美国已经研制出了电磁弹射器,并准备安装在2015年下水的福特号核动力航母上。中国方面也在加紧研制电磁弹射器,这个是目前最有希望解决其它飞机上舰问题的办法。

飞鲨有很好的推重比,并且已经在工厂的模拟斜坡甲板的水泥平台上试飞成功了。但那个飞行跑道的各项参数和航母飞行甲板有不少差异。

现在瓦良格还没完工,飞鲨要模拟舰上的起飞,自然只能在试飞基地的航母楼上进行,因为这里的飞行甲板几乎和瓦良格航母一模一样。

这次的试飞方案,经过飞机设计师等科学家和试飞小组反复的讨论、计算、验证,终于确定了下来。

但是,由谁来担纲这次颇为重要的试飞任务呢?

徐大队长向试飞院的领导和专家们推荐了高风。他在陈述理由时,先说起了这次试飞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这次试飞,前面的起飞动作并没有什么难度,最困难也是最危险的时刻,就是飞机离开滑跃甲板末端的那一刹那……那里的高度只有七层楼高,虽然我们在那下面开辟出了一片沙海,但是万一飞机失速,摔了下去,这么点高度肯定是保不住了——当然那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我只是说,万一试飞中出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