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护花郎(上) >

第6章

护花郎(上)-第6章

小说: 护花郎(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都城官员,到附近所有围观着日本使节团的百姓,都不由得仰起脸孔,迎接那带着春雨气息的雪色花瓣。

热闹喧腾的大街,朱楼画楝,彷佛全静止了一般,笼罩在雪色风华中。

不知何处飞声的琵琶曲,为这开元盛世,揭开序幕。

位于皇城南端朱雀门西侧的鸿胪寺典客署,是朝廷用来接待外宾的场所。由于位于皇城之内,因此一般平民百姓是不能随意进入的。

日本遣唐使一行人被安顿在典客署的客馆当中,接受皇帝所派来的监使招待,时日已过六天了。

日本使者所带来的国信——也就是朝贡品,包括日本国各地出产的上好刀器、玉石、绢帛、花锦……等,已经委由监使派人运送到内廷中,送给了大唐的明皇天子。

内廷有消息传来,听说唐明皇非常喜欢这一批礼物,除了交代鸿胪寺官员要留意使臣们生活上的基本所需外,还赠送了大量的丝绸与金玉等回礼,已经由大使们负责收下,准备在回国时带回日本,献给天皇。

至于其它并未担任正式官职的留学生与僧人,则在鸿胪客馆中,等待进一步的指示,兴奋地交换彼此对长安这城市的第一印象。

此时,阿倍仲麻吕倚在客馆的围栏上,看着来来去去的仆役和官员。

“没想到长安城居然这么大,足足比平城京大上四倍呢。”

玄防也赞叹道:“长安也真的四面都有城墙呢。”

平城京只有南面有城墙,其它三面都只有城门而已,并不设墙。虽然早已听闻长安的林林总总,但总不如眼见为真。

客馆柳色青青,来自其它国家的使臣,偶尔现身在柳色之后出入往来,不禁令人期待着能赶紧晋见帝王,以便获得允许,在长安自由活动。

众人闲谈中,终于有人留意到井上恭彦的沉默。

阿倍仲麻吕悄声唤他:“恭彦,你还好吗?”

正望着柳色的恭彦回过神来,握紧手中那管色泽青润的玉笛,笑道:“没事。只是在想,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得到允许,晋见天子。”

“才不过等了六天而已。”阿倍笑道:“听藤原大人说,可能还要再等一阵子呢。到目前为止,内廷那里还没有传来准备要召见我们的消息。”

“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久?”这几天,他们虽然得到大唐妥善的照顾,但是并未被允许在城内自由活动。早先入城时已见识过长安一隅,知道此时正是长安一年当中最妩媚的时节,内心早已跃跃欲动,却还得困坐客馆里,压抑下万分期待的心情。明明、明明都已经来到了呀。

阿倍挑起眉说:“久?其实倒也还好。相较于先前漫长的等候,六天并不算久哪。”顿了顿,他突然笑了起来。“也许是因为你急着想离开客馆?想见谁?”意有所指地瞅了瞅他手上的笛子。

恭彦瞠目瞪着手上短笛,半晌,释然笑道:“确实如此。我怕祝晶那孩子会在外头傻傻地等着呢。”

典客署的客馆在皇城之内,与外街隔着一道高高的墙,谁也看不见外头发生了什么事。

恭彦惦着祝晶说过的话,明白他重然诺。从去年夏季执傻地等到了今年暖春,知道自己确实被人这样深切地盼望着,会令人忍不住也想要回报这一份心情。

刚进城那天,阿倍仲麻吕也看见吕祝晶了。那孩子就跟半年前在船上时一样热诚可爱。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很确实地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恭彦忧虑的不无道理,但这份忧虑,却使人颇为欣羡。

尽管对长安有着无比憧憬,但毕竟是初入宝地,人生地不熟,能有个熟悉的人在这里等候着自己,感觉其实挺好。

阿倍低头看着那管短笛,笑叹道:“很难相信那孩子只有十岁。”抬起头,迎向恭彦的目光。“我觉得他跟你有点像呢。”

“咦?”恭彦没有立刻听懂阿倍的话意。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阿倍说:“他明明只有十岁,可是看起来却像是已经活过了大半辈子了。是个有点老成的孩子。”

恭彦还是不懂他跟祝晶是哪里相像了。

他想听阿倍的解释,但阿倍仲麻吕只是微笑道:“吾友,我们才刚要展开一段漫长的旅程,未来的每一天都令人无比期待。虽然也思念家乡,但此刻,何妨藏起那份思念,多看看眼前的事物呢!说不定到头来,总有一天,你我也会思念起眼前这个地方。”

恭彦明白了,他笑着指出:“你不打算说清楚,对不对?”真是个喜欢吊人胃口的家伙。阿倍挤了挤眼。“终有一天,你会知道我说的是对还是错。”恭彦笑着摇了摇头,将短笛收回怀中。“我祈祷我们能尽快获准晋见帝王。等待,总感觉是受委屈的。”

吕祝晶真的在等。也确实有点委屈。

原以为只要等到井上恭彦来到长安,他便能带着他到处去玩耍了;谁知道,打从日本使团被接到了皇城的典客署里,便再没了消息。

他日日来到皇城朱雀门附近,想要打听遣唐使的情况,不明白怎么过了那么久,他们竟然还没能出皇城一步。

明明满街上都是外国人啊,偏偏就不见一个日本遣唐使!

想找人入宫去打听打听嘛……爹虽然在门下省弘文馆供职,待回家吃饭时问他,他却也是一问三不知。

“官太小喽。”爹说。“祝儿,不是爹不帮你打听,实在是打听不到啊。”

作为一个九品校书郎,镇日关在馆阁里校书,想听得一点比较时新的消息,还真不容易,只因不是核心人物啊。吕颂宝吃着晚饭时,状似无奈地说。

因此,吕祝晶只好天天上朱雀门报到,想从往来人们和守门卫士口中打听到井上恭彦的消息。因为再这样等下去,连春天都要过了啊。

春光可宝贵的哩。一个十岁孩子,模样稚气,目光却带了些老成,是会让人忍不住多留意几眼的。

今天轮值守卫的城门郎是一名年约十七、八岁的青年,他与另外几名年龄不等的卫士配刺持戈,守在朱雀门的出入口,负责查核进出皇城的官员身分与安全。

一见到吕祝晶,八名守门卫士纷纷使了个眼色,提醒彼此,那孩子又来了。

今天祝晶没让小春跟来,他站在城门附近等候了一段时间,一直没等到日本使者进出,才忍不住趋前礼貌地向卫士打招呼。

“卫士大哥们好。今天天气不错呢,不知道明皇接见日本来的使者了吗?”

好半晌,没有半个人答话。祝晶也不生气,他知道这些卫士担负重责大任,不能轻易泄露宫里的事情。

见没人愿意答话,他叹息一声,踱着小步伐,站到一旁,准备继续等待下去。反正,套句小舅舅的话,要见恭彦不难,只是“早”与“晚”的问题而已。

他不是王公大臣,没办法随意进出皇城,不等,又能怎样?

他坐在附近一株柳树边,等了又等,眼看着天色由明亮转为晕黄,夜禁的鼓声再过不久就要响起,到时城门、坊门会陆续关闭,他必须在那之前回家才行。

没办法,只好明天再过来打探消息。

正这么打算时,守门的卫士换了班,先前那名较为年轻的卫士隔着几步距离,远远地瞧着一脸无奈的吕祝晶。

考虑了半晌,原该转入皇城向长官复命的他,一顿足后,在同伴讶异的眼光中,朝坐在柳树下的祝晶走了过来。

“这位小兄弟,”他唤道。“我没有看到你的马或驴子,想必是走路过来的吧,不赶紧回家可以吗?再过半刻,城门就要关了。”

鼓声八百响后,城门和各坊坊门就会关闭,除了特殊的人员外,街道上一律要净空的。

“嗯,我这就要回去了。”祝晶讶异站了起来,拱手向卫士道:“我明天再来。这位大哥,谢谢你的好意提醒——虽然你之前都不理我。

那青年城门郎闻言,先是皱眉,而后忍不住一笑。“我先前职责在,不能随便和你说话。”

这男孩连续六天来到这皇城南门,他在白天遇过他几次,但都找不到机会问他来意;而男孩倒也懂事,乖巧而怪异地在城门外候着,不会做出一些为难人的事情,就只是他与其它弟兄们都忍不住对他有些好奇。

听出青年城门郎的言下之意,吕祝晶眼色一亮。

“那么,大哥你意思是,现在可以和我说话了?”

青年点头。祝晶嘴唇咧开,笑道:“太好了。”正想继续攀谈,皇城内的鼓楼突然传出击鼓声。

是禁夜的第一次鼓声。邻近的坊市内,鼓声随之鸣起。

青年询问:“你住哪?”

“水乐坊。”祝晶道。鼓声第二响时,他犹豫了起来,跟这位大哥小聊一下,还是赶紧回家去才好。

只片刻,青年便打定了主意。“你在这里等我一下。”他回头去牵马。

半晌后,回到祝晶面前。“来吧,我送你回去。”祝晶受宠若惊,伸出手臂,让青年将他拉上高大的马匹。“多谢大哥。”

“不客气。”青年将他安置在鞍前。“驾”的一声,马儿顺着朱雀大街向南,往永乐坊的方向奔驰,将鼓声抛在身后。

“我很少骑马。”坐在高大的马儿上,看着底下的石板大道,吕祝晶敬畏地说。一来是因为他个子太小,再者是因为家里并没有宽裕到能豢养马匹;爹的薪俸只够他们一家温饱,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所以我们才好奇你天天到朱雀门来做什么。是想找宫里头的什么人吗?”

皇城里座落着各大官署,平时出入人员众多;又称为子城的皇城之内,还有帝王所居的宫城,为了维持帝王和官员们的安全,平时必须严格管制。

而想来想去,这年纪小小,至多不会超过十岁的孩子,想必是有什么人在皇城里头供职的吧?

终于找到机会打听消息,吕祝晶立刻把握机会道:“对、对,我是想找个人。”

“哦。”不出所料。“找谁?”语气中带着好奇。“大哥,你知道前几天才住进鸿胪客馆的日本国使者吗?”

“知道。另外,我叫刘次君。卯金刀刘,次第的次,君子的君。”

“大哥,我叫吕祝晶。双口吕,示兄祝,三日日关。”简单介绍完毕,祝晶不怕生地又喊:“大哥,那你知不知道,通常来说,皇帝陛下大约要多少时间才会接见这些外国使臣吗?接见完了之后,使臣们能不能出皇城活动?”

长安是号为中京的上国首都,自太宗贞观以来,海内外各国纷纷前来朝贡,尊为上国天朝;但先前吕祝晶与这些外国使节们没有交情,因此并不关心这些人在长安的活动情况。现在,是因为有了挂念的人,他才主动留意起朝廷对待外来使节们的方式。

“你年纪小小,怎么会想知道这些事?难道你认识那些使者吗?”策马疾行在宽广无比的朱雀大街上,东西两侧坊门已陆续关闭,热闹的市街顿时人烟消减,一日的夜禁即将开始。

“当然是因为有认识的人才会想知道啊。”吕祝晶开始简略叙述起自己和日本遣唐使在海上偶遇的缘分。

听得年轻的城门郎颇为惊奇。“所以,你是想见那个叫作井上恭彦的日本留学生?”

“嗯。我们做了约定。他若在春天来到长安,我要带他去赏花的。”吕祝晶认真地说。顿了顿后,他仰起小脸看着城门郎年轻而黝黑的脸庞。“大哥,你去看过花了吗?我听说今年慈恩寺的花开得很好呢。”在长安,牡丹是花中之王,若单称“花”,就是指牡丹。

“还没有。平时职务繁忙,要不是今天我轮休,大概也没法跟你攀谈。”

“原来如此。我也还没有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