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谨言 >

第75章

谨言-第75章

小说: 谨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兖州,粮食和药品都是个大问题。进入七月天气越来越热,不说重伤员,很多轻伤员的伤口也已经发炎,伤口发炎意味着什么,凡是上过战场的老兵都知道。

“多谢楼旅长,我宋武保证约束手下的军队,绝不滋扰地方。”

卫生兵和另外两个大头兵离开了南方联军的军营,宋武立刻让军医将那箱药品带下去,“先给重伤员用,看看效果如何,再给轻伤员用药。”

军医带着药品离开了,余下的那箱罐头,宋武先启开一罐,看看没有问题,才让副官带下去给各个营连分发。

楼少帅并未只给宋武送了东西,粤军和桂军也分别收到了药品和罐头。送东西的人不是独立旅的官兵,而是在之前的追逐战中被俘虏的桂粤两军士兵。

粤军第五十六师师长唐玉璜听下属报告说,北军那边送东西来了,一时之间还没反应过来,直到手下的一个团长带着两个穿着北军军装,却明显是南方人的大兵走了进来,他才相信自己没听错。

“师座,对面送来了药品和罐头。”那个带人进来的团长说道:“我看过了,都是好东西。”

唐玉璜听着团长的报告,又从送东西来的大兵口中得知了他们在独立旅中的一些见闻,神色微动,楼盛丰的这个儿子,还当真不一般啊。

桂军第六十一师师长庞天逸这两天也正为军中的伤员发愁,楼少帅这一箱药品无异于雪中送炭。尤其是那些消炎药,之前听都没听说过,可送东西的几个原桂军士兵说,独立旅中的伤兵就是用这个药,连肚子破个窟窿的重伤员命都保住了。还撸起袖子给庞师长看自己的伤口,一道划过半个手臂的长口子,一点发炎红肿的迹象都没有,不由得庞天逸不信。

和粤军一样,这些被俘的桂军也加入了独立旅,那个笑起来跟个佛爷似的姜参谋说了,成立联合政府后,大家就都是自己人了,在哪里当兵不都一样?况且加入独立旅,每月的饷银绝不克扣,还有一套新军装,一双新鞋,一天三顿干的,顿顿都能吃饱,隔三差五还能吃到一盒肉罐头开开荤。这样丰厚的待遇,广东兵听了都流口水,更不用说广西兵。

不过那个姜参谋可真是个能人,竟然能讲一口流利的广东话,连壮语都会说,有他一番劝说,这些被俘的两广子弟才会答应加入独立旅。

楼少帅终于发现这个军需官似的参谋原来还有这等用处,姜参谋却笑道:“少帅,我这才哪到哪啊?我老叔,后勤部的姜部长,那才叫一个厉害!连江浙一带的方言都能听明白,还能说。我会这些还是他教的。”

楼逍点点头,姜参谋当天就被任命为独立旅新兵营的教导员,军衔少校。

姜参谋摸了一把自己下巴上的肥肉,教导员就教导员,只要能在独立旅呆着,怎么样都成。关键是在这里能吃到少帅夫人送来罐头,尤其是前些天送来的牛肉罐头和红烧肉罐头,就独立旅有,那味道可真是……想到这里,姜参谋看了看表,这怎么还不到饭点啊?

到桂粤两军去送药品和罐头的大兵磨蹭到下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一串尾巴。

哨兵不敢随便放他们进去,把他们都拦在营地外,立刻向上峰汇报。一个班长跑过来和那几个去送东西却带人回来的大兵比划了好一阵子,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后乐了。

得,这又是一群“逃兵”。

友军来投奔不奇怪,这“敌军”怎么也来?

班长不敢擅自做主,马上上报了排长,排长去找了连长,连长去找营长,一级级上报,最终找到了楼少帅的跟前。

“少帅,这事咋办?”

几个团长和之前友军士兵来投奔时的态度不一样,不是他们不喜欢老兵,而是这些南方兵和北方兵语言不通,身板看起来也不如北方大兵结实,人数少时还好办,这要是多了还真不好安排。早知道就不让那些两广的兵回去送东西了,这还买一送三了。

楼少帅沉默半晌,下令都收了。和那些被俘的士兵一样仔细甄别,抽大烟的一概不要,挑拣出来的都送去姜教导员的新兵营。

某团长:“少帅,那钱送不送?”

楼少帅:“不送。”

某团长不解,少帅怎么变抠门了?刚想再问一句,就被身旁的另一个团长拉了一下,没见少帅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了吗?前天少帅夫人又往前线送了十来箱罐头,和箱子一起来的还有一封信,自从少帅看过那封信之后,脸色就一直没好看过。

“你说,少帅夫人是和少帅说了什么?”

“我哪知道?”一个团长挤挤眼睛,“该不是说想少帅了?”

“你媳妇写信说想你,你脸会拉这么长?”

“TNND你故意的是吧?找揍就说一声!”

“我怎么故意了?”

“老子都三十了还没娶上媳妇!”

“兄弟不是诚心的。之前不是一个部队的,不熟悉啊。”说话的团长顿了顿,“说起来,你为啥娶不上媳妇,因为长得太磕碜了?”

“老子看你真找揍啊!”

几个团长的话楼少帅没听到,他只是沉默的拿出了李谨言的那封信,面无表情的看着信纸上的内容,没人知道他现在在想什么。

李谨言正同罐头厂的冯经理商量事情,突然感到后背窜起一股凉气,身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言少爷?”

“没什么,”李谨言搓搓胳膊,“这屋里好像有点冷。”

正用手绢擦汗的冯经理动作一顿,瞅瞅窗外,现在是七月天,没错吧?

李谨言也只是走神了片刻,随即就和冯经理谈起了正事,罐头厂现在全部用马口铁包装,马口铁都要靠进口,一旦货源跟不上就会影响到罐头厂的生产。

“午餐肉继续用马口铁,像是红烧肉和牛肉罐头可以使用玻璃罐。”

“我不是没想过。”李谨言向后靠在椅背上,转着手里的笔,“罐头厂成立之初我就有过这个想法,但是你发现没有,关北城的玻璃制造厂几乎都掌控在日本人的手里。”

冯经理沉默了下来,显然他也知道这个情况。

“我也想过和外地厂商购进,但是加上运输费和一些其他费用,用玻璃或者陶瓷包装,基本和使用马口铁的成本相当,甚至还要高一些。”

“但……”

“我知道。”李谨言打断了冯经理的话,“包装这块掐在外人的手里总不是个事,我之前已经和北六省商会的一些人谈过了,他们其中有办过玻璃厂的,只不过被一场大火给烧了,损失惨重,之后就再没缓过劲来。”

说起大火,李谨言就觉得牙根痒痒,“不过是一两年前的事,熟悉操控机器和制作工艺的工人熟手还能召集,我想干脆帮扶他再建一间玻璃厂,资金我出一半。”

“这投入是不是大了点?”为了做些玻璃罐子,就要建造一个厂?

“不大。”指尖擦过唇角,李谨言眼神发冷,“只要能把那些日本矬子的工厂挤垮,再多的投入都算不上大!”

现在的北六省,凡是化学工业,几乎都快被日本人和其他洋人开设的工厂垄断了。长此以往,民族资本会被挤压得没有生存之地。

等展部长和德国人谈妥了借款的事情,能从德国人手中买到先进的机械,发展起自己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他倒要看看,那些日本矬子还能得意多久!

66、第六十六章

民国四年;公历1912年7月16日;华夏南北政府终于正式发表停战协定;同时宣布将于本月25日于京城进行和平谈判。

消息一出;各大城市的民众和青年学生纷纷坐上街头;高声欢呼和平万岁;组建联合政府万岁。就连维持秩序的警察也是满脸笑容,有的还凑起热闹;加入游行队伍过了一把“进步人士”的瘾。

北方大总统司马君和南方临时大总统宋舟的画像被高举在人群的最前方;让人惊讶的是,北六省楼大帅的画像竟然也与两人并列;可见;之前战胜了俄人;此次又第一个发表通电支持南北和谈的楼大帅,其声望绝不在司马君和宋舟之下。

在欢腾的人群中,有一个将帽子压得很低的中年人,脸色复杂的看着高高在上的三人画像,他也曾被群众这样拥护和爱戴过,也曾享受这样的荣耀。可今时今日,在国人的心目中,他不过是个和日本人勾结出卖国家利益的卖国贼罢了。

“郑公。”一个同样戴着帽子的年轻男子站在郑怀恩的身旁,“公使阁下希望能和您谈谈。”

“谈?”郑怀恩看都不看身边的男子,冷笑道:“郑某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只愿做个闲散的寓公,请公使阁下不必再‘挂念’在下,在下承受不起。”

“郑公,还请您仔细考虑。”

“考虑,有什么好考虑的?”郑怀恩下野之后,反倒是看清了很多事情,也看清了很多人。他这才发现,自己平生到底做了多少蠢事,他竟愚蠢到和这些日本人搅合在了一起。看不清他们的狼子野心,还在沾沾自喜。

“回去转告公使阁下,郑某人已决心不再过问政事。不必继续在我一个下野之人身上多花费心思。”

话落,郑怀恩转身退出人群,几步消失在人群后的巷子里。那个年轻男子还想跟上去,却被拥挤的人群阻拦,并没发现正有几个不起眼的汉子紧盯着他,逐渐朝他围拢过来……

停战的命令正式下达,安徽与山东境内的枪炮声再也没有响起,各省军队却没有退出目前占领的地盘。南六省和桂粤两军旧盘踞山东,进入安徽的鄂军,鲁军与豫军也没有退兵的迹象。安徽是宋舟的地盘,他没有说话,在青岛的韩庵山跳着脚骂也没人理他。貌似和平的表象下,依旧暗潮汹涌。

兖州城外的独立旅驻地,楼少帅正在会见来访的桂粤两军师长。

自从南北停战,北六省的军队和桂军,粤军不再是敌军,两边的大兵们偶尔也会互相“串个门。”

北六省大兵往往是带着罐头和新送来的一种叫做油炒面的东西出去,出去三次,两次后边都能带回一串粽子。

桂粤两军大多是空着手出去,一些人会带回各种“好料”的分给弟兄们,另一些人往往就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就这样一边跟着跑,一边自己跑,在罐头,油炒面,以及高额军饷的诱惑下,不到几天时间,粤军和桂军在兖州的两个师加起来都跑出去一个团了。

唐玉璜和庞天逸坐不住了,他们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满编一万二的一个师,基本要吃三四千人的空饷,之前在和独立旅的交锋中损失了差不多几百人,这又跑了几百,再这样下去,等到撤兵的命令下来,他们手里还能剩下几个人?

虽说可以以战损的名义报上去,但这话好说不好听,粤军第五十六师和桂军第六十一师都是能打的,名声在外。当初和司马君楼盛丰的军队打时,也没见损失这么大。如今被楼盛丰的儿子几炮轰完追着跑不说,手下的兵又跑了不少,回去非得被人笑死不可。

唐玉璜和庞天逸同时下令加强营房巡查,早晚清点人数,不许师里的官兵再跑去北六省军队那边串门,北六省的兵过来了也要严查,不许再有人跟着偷跑!

刚开始效果还算显著,两天内基本没人再跑了。但有句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白天给看住了,还有晚上呢!趁着夜色跑路的大兵越来越多,加强夜间巡查也没用,往往是天一亮,巡营的兵都没影了。

下边的军官没办法,只得将情况一五一十的报告了唐玉璜和庞天逸,两个师长没辙,碰头商量了一下,人家之前给自己送药送罐头,总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